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
亲密关系是一种动态之舞,往往充满矛盾,令人晕头转向。它有时欢乐迷人,有时狂烈缠斗:有时充满活力,有时精疲力竭。要跳好这支舞,我们要能够流畅进退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之间——分与合、收与放、占领与挪空、礼让与抢先、屈服与坚持、轻柔与刚强。
要把这支舞学好可不简单,许多伴侣一开始共舞时还算流畅,但过不了多久就步伐错乱,僵持不下,互争主导权。
能教授这支舞的老师更如凤毛鳞角,而随着世代更迭,我们从文化中承袭的这支舞蹈,舞步似乎也越来越呆板,跟不上时代潮流。因此我们不免要问,要怎么样才能在关系中舞得既优雅又有力?
一旦发现自己受到另一个人的吸引时,进退之局便已形成。我们一方面渴望突破那个分开的状态,走出去迎向对方——那个代表一个我们尚未探索的新世界的人,但同时心里也又不免惶惶然。
走向另一个人毕竟有着极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发现自己竟又拼命想要维持那个我们渴望突破的分开状态。的确,当我们被另一个人吸引时,同时是处于既扩张又退缩的,是两者交互出现约状态。
禅修与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之舞要如何才能舞得流畅自然,禅修可以教导我们很多,因为禅修的目的正是在于克眼人的分裂——首先是要克服自己内在的分裂。静坐下来,注意力放在呼吸,任念头与感觉生起流逝,此刻就是在克服自己与自己的感受的分裂。
说到感受,人往往都是与它有距离的。任何感受,自己喜欢的才抓取,不喜欢的则否定,其间的挣扎我们再清楚不过。正是这种分别,使躁动的心识为之堵塞,也使人无法充分活在当下。一旦摆脱了这种与一己感受的挣扎,就能够与本然共处,找到自己更大的本性。
人生基本上就是处于两极化的紧张之中——天与地、空与色——所有这些都会因亲密关系而增强张力。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上,禅修同样大有作用。
学会安身,对于心中生起的种种,全然下加理会,这时人便来到地,发现自己无所逃于此一色界、此一色身、一己的需求与情感、一己的业、一己的人格特质、一己的人生经历。
跟随着呼吸,放下心中的执着,不断安住于当下,人便会与开阔和空性相合——这则是天的原则(天与地的原则详阅第一章)。一旦能随呼吸安住并放下时,整个身体柔软的正面——那个让世界与他人得以进入自己的所在——便敞开。此一柔软、放空的正面所象征的,乃是自己这个人,与天地合一的人。
在亲密关系中,安身指的是面对外在的要求与造作,或内在的恐惧与冲动时,保持一己的整体感。禅修中放下心的执取则相当于在亲密关系中,不使自己死锁于一固定的地位,不使自我成为一坚固的堡垒,而要让一己的心柔软,放下一己的防卫,任自己暴露于爱。
佛陀将禅修时的觉察比喻为调整乐器,琴弦不可太紧或太松。若让自己绷得太紧或放得太松,便会失去平衡。这种平衡的维持在亲密关系中极端要紧。尊重一己的需求(地的原则)虽然重要,但也不可过分执着(天的原则)。
待人固然要信守约定与承诺(色),但亲密关系也要能够放得下,抛得下一切相关的要务与想法,尽量让两人的结合有退潮与流动的空间(空)。此外,与另一个人结合虽然要放宽自己的界限,但若完全并入对方,则将在亲密关系中失去自己,这样往往招致灾难。
亲密关系充满着矛盾,既要自由,却也希望安定与承诺,二者能够得兼吗?当愤怒与非难的情绪生起,可以依然爱着对方吗?在亲密关系中,让步却不失去自己的权利,有可能吗?了解对方却仍然能以崭新的眼光看待对方,又要如何才能做到?
如果只是保持距离并划清界限,以保护自己免于风险,或在亲密关系中完全听任对方而没有自己,那么事情就单纯得多了,但这两种情形是不可能也是不正确的。在太紧与太松之间,学会一动一静自然流畅,亲密关系也就能够舞得优雅而又有劲了。
在关系里维持中道处理人生两极与矛盾之道,在正统佛教中称之为“中道”,指的是不执取任何一端,不执苦或乐,不执分或合,不执密或疏。中道并不是模棱两可,相反地,乃是要求时时警醒,无论多么正当,不致执着任何立场。
不坚持立场,使人对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保持高度敏感,如此,亲密关系之舞才得以流畅进行。如果两个人都太过于强调自己的立场(譬如一个说:“我希望更亲密些。一另一个说:“我希望多些空间。”)便是各执一端,舞也就跳不下去了。
中道不是比较孰优孰劣,唯其如此,一切平等。事情的过程其实是相当动态而当下的,包括觉察自己的失衡。如若未能安身,失衡自会使人警醒,而于清醒中再度安身。再度安身的意思是回到当下,放下是彼或此的分别,以不同于以往的眼光审视现况以及眼前之所需。
这不是说完全没有立场;没错,眼前的情况或许需要我坚持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若有必要,甚至不惜一战。但到了明天,环境却有可能要求我放下此一立场并让步,让伴侣的需求先于自己。
亲密关系有其吊诡之处,既要求充分做自己,毫不犹豫表现自己,立足于世间,同时却又要求人放下既定的立场以及对此工业场的执着。在亲密关系中不执着,并不是说没有需求,也不是不在乎一己的需求。如果忽视或否定了自己的需求,无异于否决了自我,因此,也就没有一个“我一可以对自己的伴侣有所贡献了。
不执着的真正意思是不被自己的需求、喜好所缚。我们承认自己确有某种需求,但我们也是与自己那个更大的存有相连,到那个境界,这些需求就绑不住我们。因此,我们可以坚持也可以放下,一切皆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中道者,活在当下,没有一成不变的方针或要务。谭崔用了一个更为精确的词来描述中道:刀锋边缘。不管什么时候,若只认定一种立场——紧密不分或互留空间、单独或相伴、自由或承诺,并因此而起争执——这就是身处刀锋边缘,会伤到自己,因为如此一来便偏离了一己的整体存有,而陷入了偏执。
每一当下都有无限可能,其锋利与细薄一如刀锋,不可不慎,必须常记在心。
本文源自:《觉醒心理学》
本书已经更新完毕,可识别二维码购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