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返回顶部
推荐内容包括:
中文繁体:《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PDF 电子书
中文简体:《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扫描版本 PDF
封面 Cover
简介 Intro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 齐锡生
从卢沟桥事变到珍珠港事件,这段期间的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
特别是中国政府对美外交的决策过程是什么?由何人执行?
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
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
何以在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
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政府却十万火急地促请中国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
齐锡生最新专论《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完全解答
中华民族自从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最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顾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列强在中国瓜分土地,控制中国的各种资源,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列强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在主权和治权上,中国成为一个充分独立自主的国家,在战后新建立的国际秩序里,中国还成为世界四强之一。
导致此项蜕变的最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义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
从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到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长达53个月之间的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齐锡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一书向读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此外,《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尝试把这段期间领袖人物的形象、个性、心理状态、内心深处的盘算策划等尽量予以呈现,举凡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陈光甫、胡适等人的私人档案,日记等等,都提供读者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齐锡生;
截图预览 Screenshot Preview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给我惊喜的一本书,王正廷、胡适、陈光甫、宋子文、蒋介石,以人物为线索,梳理了珍珠港事变前中国对美外交的努力进程,宋子文和宋美龄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了对美外交的前沿,而是在形势的逼迫下,用个人外交的方式参与并推动了对美外交发展。作者详细梳理了宋子文对美外交的风格、成就与无奈,即便读过不少关于宋的东西,这本书还是给我新的视角与一种特别的感受。可惜只到1941年底,如果能接着写下去,应该会有大篇幅来写美龄了
作者几乎是从民国诸位名流的日记中爬梳出,抗战初期中国的外交求助从欧洲向美国转移的全过程。第一个重要人物是胡适,本身是主和派,觉得日本没那么大危险,只是对国人怒其不争,最初派胡适去美国是汪精卫的意见,淞沪会战后胡、蒋都有观念转变,蒋摸清了日本的真实意图,坚决抗战。胡也坚决支持抗战,海外声援募捐。抗战最初国军是受到德国和苏联的捐助,后来德国开始支持日本,再之后欧战开始苏联的暧昧状态,才促使蒋介石决定去求助美国。之后宋美龄的出场也有历史机缘,一方面是之前宋子文的外交运作低效,另一方面还有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一切外交的转变,都是机缘与实力的综合体现,齐锡生这本书写的讨巧。
胡适作为抗战前四年驻美大使真是懦弱无能之极,还好宋子文及时出马力挽狂澜、、文人议政可也,文人从政太可怕了、、
确是佳作!其中对胡适外交之才能分析尤为精准。 典型文人风骨:眼高于顶,难逃自说自话之嫌;秉论甚正,领位常怀屈就,就位不屑流程;卫道择善固执,处事谦和无威,外事以洋为纲。 一句话,蒋确有汉宣之雅量,胡实无充国之才具。 对胡之分析展现方法作为资料,待二刷!
可与杨奎松先生《中间地带的革命》对照阅读
作者 Author
齐锡生
台湾东海大学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1967年开始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校区)教书,1990年到香港,参与香港科技大学建校工作并任教。教学研究兴趣包括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外交,和中国近当代内政外交问题。年轻时业余爱好包括做木工,修房子,修汽车,爬山,射击等。老来还希望能够学会弹钢琴和说西班牙语。目前仍在做学生。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联系我们
每天用户量很大,添加不上添加其他微信
关注公众号
联系我们
每天用户量很大,添加不上添加其他微信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