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座按什么日期算?
星座按阳历日期算。
十二星座划分时间是按照阳历来区分的,也就是按身份证上面的出生年月来计算的,如果你的身份证上的日期不是正确的话,就是按照你实际出生年月的阳历来计算。
星座的日期划分:
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处女座:8月23日~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摩羯座:12月22日~1月20日
水瓶座:1月21日~2月19日
双鱼座:2月20日~3月20日
2、12星座怎么算的?
星座是按公历的出生日期算,十二星座的时间表如下:
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
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十二星座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二千多年前希腊的天文学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为标示太阳在黄道上观行的位置,就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区段。
以春分点为0°,自春分点(即黄道零度)算起,每隔30° 为一宫,并以当时各宫内所包含的主要星座来命名,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等宫,称之为黄道十二宫 。
:百度百科词条—十二星座(占星学名词)
3、星座是按什么时间算的
星座是按阳历的出生日期来划分的,具体如下:
白羊座:3月21日 – 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 – 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 – 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 – 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 – 8月23日
处女座:8月24日 – 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 – 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 – 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 – 12月21日
魔羯座:12月22日 – 1月20日
水瓶座:1月21日 – 2月19日
双鱼座:2月20日 – 3月20日
:
星座的起源
米索不达亚文明占星家为了方便研究及观测天上诸多恒星,人们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一区就是一个星座。很难确切的说出人类是从何时开始有星座的概念的,这类天文知识远在有历史记载以前就被人们所领会。星座的名称则很可能来源于早期航海的水手。
不同地域的文明中,星座的起源可能完全不同,但是随着各文明的扩张和相互影响,星座的文化也包含了融合的过程。
中国古代把北极附近的三垣定为中官,而二十八宿实际上是自四象细分出来的,二十八宿以南的星区则称为外官,即“中官+四象+外官”,这只是中国古代为数诸多的星区划分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也有把星区分为七个区域的“五兽+中官+外官”、分为11个区域的“九野+中官+外官”等多种方法,只不过“中官+四象”的划分方法流传较为广泛罢了。
对星空划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的先后顺序存在着不同意见。民国时期的天文学家高鲁在其所著的《星象统笺》里认为三垣出现最早,然后是四象,二十八宿出现最晚。
曾任北京天文馆第一任馆长的天文学家陈遵妫则在其著作中认为四象出现较早,而后分为二十八宿,而三垣则最后,并指出三垣之名在隋朝《丹元子步天歌》才出现,三垣二十八宿的形制也是在此形成并沿用。
来源:百度百科-星座
4、星座是不是按出生那天算的
是,按照出生那天的阳历算的。
12星座对应日期段如下:
1、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
2、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
3、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4、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5、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6、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7、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8、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9、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10、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
11、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12、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
星座在中国的起源:
参见星官、三垣、四象及二十八宿为主。
在周朝初期著作《周礼》中已能发现二十八宿部分宿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备了。有关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学术界对二十八宿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有着诸多的分歧。传统认为,中国二十八宿体系的创立年代最早只能上溯到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纪。
1978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的战国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像的漆箱盖,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二十八宿的实物例证。
中国古代把北极附近的三垣定为中官,而二十八宿实际上是自四象细分出来的,二十八宿以南的星区则称为外官,即“中官+四象+外官”,这只是中国古代为数诸多的星区划分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也有把星区分为七个区域的“五兽+中官+外官”、分为11个区域的“九野+中官+外官”等多种方法,只不过“中官+四象”的划分方法流传较为广泛罢了。
古代中国以星官来划分天空。最早记载星官的著作是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其中录有91个星官共五百多颗恒星。三垣是指环绕北极天空所分成的三个区域,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而在环黄道和天球赤道近旁一周分为四象,四象中又将每象细分成七个区域,合称二十八宿。
中国古代以太阴历纪年,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自转一周约为每月廿八日,因此每天经过一区的称为“宿”或“舍”。到了明朝末期,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徐光启所编的《崇祯历书》参考欧洲天文学的数据增补了近南极星区的星官23个。
对星空划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的先后顺序存在着不同意见。民国时期的天文学家高鲁在其所著的《星象统笺》里认为三垣出现最早,然后是四象,二十八宿出现最晚。
曾任北京天文馆第一任馆长的天文学家陈遵妫则在其著作中认为四象出现较早,而后分为二十八宿,而三垣则最后,并指出三垣之名在隋朝《丹元子步天歌》才出现,三垣二十八宿的形制也是在此形成并沿用。
来源:百度百科-星座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