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伤寒兼证析义》
编着:清.张倬撰
年代:清刻本
页卷:184页2册
大小:160M
米数:16
简介:《伤寒兼证析义》是1667年清代张倬编撰的图书。《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代张倬(飞畴)撰。刊于康熙六年(1667年)。全书设问答阐析中风、虚劳、胀满、噎膈、内伤、夹食、素咳、咽喉、头风、诸痛、诸血、多汗、积聚、疝证、淋浊、泻痢、胎产等17种杂病兼伤寒证治,并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主病、五运六气、五方地域方宜等内容。所论深得仲景要旨而不囿于一证一方。作者系张璐之子,此书收入《张氏医通》中。《伤寒兼证析义》是1667年清代张倬编撰的图书。《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代张倬(飞畴)撰。刊于康熙六年(1667年)。全书设问答阐析中风、虚劳、胀满、噎膈、内伤、夹食、素咳、咽喉、头风、诸痛、诸血、多汗、积聚、疝证、淋浊、泻痢、胎产等17种杂病兼伤寒证治,并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主病、五运六气、五方地域方宜等内容。所论深得仲景要旨而不囿于一证一方。作者系张璐之子,此书收入《张氏医通》中。
《伤寒兼证析义》,清.张倬撰,清刻本。中医伤寒系列,全书共184页2册,总容量约为160M。古籍屋收藏。更多中医伤寒系列百度搜索古籍屋进入网站查看。感觉不错关注留言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伤寒兼证析义是中医伤寒古籍中的一本重要著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作者、内容特点、影响以及现实意义。通过对伤寒兼证析义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伤寒理论。
1、作者李东垣
伤寒兼证析义是李东垣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李东垣是明代中医学家,也是伤寒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医伤寒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伤寒兼证析义是他对伤寒学的总结与归纳,被誉为中医伤寒学经典之一。
伤寒兼证析义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辨证求因为核心,旨在探讨伤寒病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该书内容详实,思路清晰,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内容特点
伤寒兼证析义的内容主要包括伤寒病的病因、发病、病机、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及辨证施治等方面。其中对伤寒病的病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书还对伤寒病的病机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外寒内热的观点,对于理解伤寒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伤寒兼证析义还对伤寒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包括寒热往来、汗出恶风、关节痛等常见症状。
此外,伤寒兼证析义还对伤寒病的辨证施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不同病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方法。通过对伤寒兼证析义的研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伤寒学理论。
3、影响与意义
伤寒兼证析义在中医伤寒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该书系统总结了伤寒病的病因、发病、病机、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及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伤寒兼证析义的研究对于推动伤寒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书的深入研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伤寒兼证析义的研究还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医伤寒学的理论体系。
此外,伤寒兼证析义的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宣传伤寒兼证析义这一中医经典著作,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医药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承。
4、现实意义
伤寒兼证析义的研究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深入研读该书,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伤寒学理论,提高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此外,伤寒兼证析义的研究还对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该书纳入中医药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更多掌握中医伤寒学理论和临床技术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总结:
伤寒兼证析义是李东垣所著的一部中医伤寒学经典,该书内容详实、思路清晰,对于中医伤寒学的发展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读和理解伤寒兼证析义,可以提高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