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上传封面:
简介:
Not for Happiness_ A Guide to the So-Cal – Khyentse, Dzongsar Jamyang. 该书的中文版是 《不是为了快乐》======修持,不是要让你「自我感觉良好」, 那只是满足了你世俗的自信心; 修持,不是要让你活得开心快乐, 那只是昙花一现的幻觉。 「前行修持指引」集结精练了历代大成就者的解脱心法, 它不只是一个进入高阶修行的通关护照, 而是一切修行的重要基本功, 即使顶果.钦哲法王也终身不辍地反覆修持。 前行,开始学佛前的心理建设 在开始任何计画之前,你一定有几个值得你花时间、精力投入的原因。一旦打好这个心理基础,你自然就会接着问:「那我应当先做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尤其对于希望成为佛教徒或想追求灵性成长的人而言,更有必要「慎于始」,因为这条探索之路,可能暗伏危机。 略过前行,就像开着拼装车上路 前行修持是一套完整的实修系统,对于佛法有由浅入深的次第教授,涵盖所有佛教徒必须理解的基本观念,既可提供对佛法有兴趣的初学人当作基本功练习,而对于修行有成的佛教徒来说,也一样能从中获到无边的法益。然而,现在很多人学佛,都爱赶流行,都很功利取向,不想从根基一步步扎实学起,一心只想快点从所谓的大法中学到一点皮毛,获得一些好处。像这样,放任还没调伏好的心去修习大圆满法正行,就像开着拼装车上路,如何能一路安抵终点?此外,前行修持也是一套最适合现代修行人的学佛方式,你不用听闻佛法的八万四千个法门,就能在前行的心要中根据个人根器,有不同深浅的体悟和受益。 前行,最适合现代人的修心法门 面对浩瀚广大的佛法世界,前行修持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忙碌俗世中自我修行的方便法门,让有心参佛修持的人,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学习到佛法心要,当成日常修行。不管是出家僧众或在家信众,都能次第井然地按部就班修习、改变习性、调伏心念,即使不曾接触过藏传佛法的人,也能融通领受。本书中,特别指出修持前后的自我心理建设,以及可能经历的种种挑战。比如学佛的五种心态与四种态度: .五种心态: 1.培养面对真谛的意愿:我们多数人在必须面对真相时,总是容易变得怨恨,然后从怨恨生出否认。比如明知道死亡是无可置疑且普遍的真谛,我们的惯常反应却是假装它不会发生——面对大部分其他难以下嚥、令人不安的真谛,我们也都是用这种态度对待。 2.克服贫困心态:许多人都自觉心灵贫困,这是因为我们不停地欲求舒适与快乐。除非我们克服这种贫困心态,否则我们永远会花大部分心力去确保更多个人的舒适与快乐,如此一来,要放下任何事情都变得非常困难。 3.对「圣财」要贪婪:为了获取圣财(包括出离心、慈爱心、虔敬心与悲心),我们要加倍努力,佛法修行者对于他们所领受、研读、修持的教法数量,永远不该觉得够多了,因为佛法之财是唯一值得拥有的财富。 4.与时间赛跑:这种心态对修持十分重要,不要说:「下周我要开始修持。」这多少意味着你有可能不会去做。一旦你理解了佛法修持就是跟你的骄慢与我执作对时,就会即刻开始修行。 5.依自己的能力而修持:我们修持什么或我们修持多少,基本上取决于我们的能力、工作与家庭的状况,以及我们有多少时间能用来修持。这些完全都是合理的准则,即使在佛陀时代,他也如此地要求大家。一个人是否一定要成为比丘、比丘尼才能做佛教徒呢?绝非如此! .四种态度 1.如受伤之鹿的态度:如同一只受伤的鹿寻找僻静处疗伤一般,找个离群之处,让自己有时间与空间做修持。 2.如狮子的态度:如狮子一般勇猛,完全不理会任何困境或噩耗,因为它们只会吞噬你、令你分心,以至在未来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3.如风的态度:风对自己吹向何处是不加分别的。相同的,不要试图招引好的状况,或避开坏的状况。 4.如疯子的态度:像疯子一样,对任何世间八法不怀偏爱也不憎恨;例如,不在意被赞美也不在乎被批评。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提到:我们的情绪及习气如此强大,即使真谛在面前直视着我们,我们也看不见。因此,在开始追求快乐之前,必须先定义什么是「快乐」真正的意义。如果你「快乐」的概念是要超越世间的喜好与欲望,而不只是名利的追求,那么佛法也许就是你在寻觅的东西。然而,修持确实是一件令人挫折的事,极可能会倾覆你,让你停止修持──而这是你必须不计一切代价都要抵挡的诱惑。语言:
英文格式:
pdf作者:
Khyentse, Dzongsar Jamyang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目录: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p第一次上传书藉, 格式不对的还望管理员提醒!Happiness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Not for Happiness》(《不是为了快乐》)是一本关于佛教修行和禅修的书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作者的背景和动机、书中的主要内容、书中的核心观点以及对读者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本书。
1、作者背景和动机
《Not for Happiness》的作者是杜松·康普塞,他是一位美国人,也是一位佛教禅修大师。他在年轻时曾是一名学术研究员,但他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一直感到困惑。于是,他放弃了学术事业,追随佛教的道路,并在印度学习禅修。这本书是他对自己修行经历的总结和分享。
在书中,康普塞清楚地表达了他写这本书的动机,他并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快乐,而是出于对人类幸福的关注和对佛教禅修的热爱。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向读者传达禅修的深刻智慧和修行的重要性。
2、主要内容
《Not for Happiness》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佛教修行和禅修的。康普塞通过自己的修行经历和教导,向读者介绍了禅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禅修对个人心灵和幸福的积极影响。
书中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禅修的基础、禅修的实践和禅修的境界。在禅修的基础部分,康普塞解释了禅修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包括正念、觉知和无我。在禅修的实践部分,康普塞通过具体的禅修方法和练习指导,帮助读者开始禅修修行。在禅修的境界部分,康普塞分享了他在禅修中所体验到的深刻境界,引导读者超越个人利益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3、核心观点
《Not for Happiness》的核心观点是禅修不是为了个人的快乐,而是为了追求人类的幸福和智慧。康普塞强调禅修的目的是要超越个人的欲望和自我中心,培养觉知和慈悲心,体验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他认为,只有通过禅修修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和世界,从而找到真正的幸福。
康普塞还提到了禅修的实践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他认为,禅修可以帮助个人减轻压力、增强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禅修也有助于培养慈悲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为社会带来和谐与善良。
4、对读者的影响
《Not for Happiness》对读者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帮助他们超越功利主义和追求快乐的盲目追逐,追寻更深层次的幸福和意义。其次,它为读者提供了禅修的具体指导和实践方法,帮助他们开始禅修修行,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最后,它通过康普塞的亲身经历和教导,激发读者对佛教和禅修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和了解这一领域。
总结:《Not for Happiness》是一本关于佛教禅修的书籍,作者康普塞通过自己的修行经历和教导,向读者介绍禅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禅修的深刻智慧和修行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开始禅修修行,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