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中
《邵子全书·皇极经世中》
郭 彧 整理
以《道藏》本为主,参以《四库全书》本
经世之寅二千二百一十一
甲子 周桓王三年。晋翼侯自随入于鄂,是谓鄂侯。
乙丑 晋曲沃庄伯卒,子称继,是谓武公。
丙寅 宋、齐、卫之君盟于瓦屋。
丁卯 秦自汧渭之间徙居郿。
戊辰 齐会鲁、郑之师伐宋。
己巳 鲁乱,公子翚杀其君隐公,立惠公之子,是谓桓公,翚为之辅。
庚午
辛未 宋乱,太宰华督杀司马孔父及弑其君殇公,迎穆公子冯于郑而立之,是谓庄公。
壬申 晋曲沃武公败晋师于汾旁,获哀侯。晋人立其子,是谓小子侯。
癸酉 晋曲沃武公弑其君哀侯于曲沃。
甲戌 周桓王以蔡、卫、陈之师伐郑,不利,矢中王肩。
乙亥 蔡人杀陈佗。北戎伐齐,郑使公子忽救之,有功。楚伐随,俾请王之号于周。
丙子 晋曲沃武公入翼,杀小子侯。王使虢仲伐称,称复归曲沃。虢仲立哀侯弟缗。
丁丑 秦乱,宁公卒,三父废世子而庚立出子。是年,楚熊通伐随,东开地至濮上,遂称王,是谓武王。
戊寅
己卯
庚辰 郑庄公卒,世子忽继。宋执郑祭仲,立突,是谓历公,忽奔卫,祭仲专政。卫宣公杀其二子伋、寿。
辛巳 卫宣公卒,子朔立,是谓惠公。
壬午 齐会宋、卫、燕伐鲁,不利。
癸未 秦三父杀出子,而立世子,是谓武公。齐厘公卒,世子诸儿继,是谓襄公。宋会齐、蔡、卫、陈伐郑。
注:癸未为公元前698年。「出子」,《道藏》本作「它子」,从《四库全书》本改。「宋会齐、蔡、卫、陈伐郑」,《四库全书》本缺「卫」。《史记·秦本纪》:「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甲申(公元前697年)记「齐襄公诸儿元年」。《春秋》于桓公十五年(甲申)记「葬齐僖公」。
甲申
周桓王崩,太子佗嗣立,是谓庄王。郑祭仲杀雍纠而逐历公,迎忽反政,是谓昭公。秦伐彭戏氏于华山。齐襄公削公子无知禄。宋会鲁、卫、陈伐郑。
注:甲申为公元前697年。《春秋》桓公十五年,记「三月乙未,天王崩」、「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祭仲杀雍纠……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竹书纪年》记「二十三年三月乙未,王陟」、「庄王,名佗」。《史记·周本纪》:「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史记·秦本纪》:「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周桓王二十三年,记「秦武公元年,伐彭,至华山」,记齐襄公「贬毋知秩服,毋知怨」。壬戌至甲申(公元前719年—697年),周桓王在位23年。
乙酉 卫公子伋、寿傅逐惠公,立伋之弟黔牟,公出奔齐。宋会鲁、卫、陈、蔡伐郑。
注:乙酉为公元前696年。《春秋》桓公十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左传》桓公十六年:「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庄王元年,记「卫黔牟元年」。
丙戌 秦夷三父族。郑高渠弥弑其君昭公,立其弟子亹,渠弥专政。
注:丙戌为公元前695年。「渠弥专政」,《四库全书》本无「渠」字。《史记·秦本纪》:武公「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左传》桓公十七年:「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不听。昭公立,惧其杀己也。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
丁亥
周有黑肩之难。齐襄公杀鲁桓公于泺,立其子同,是谓庄公,又会诸侯于首止,杀郑子亹。高渠弥逃归,与祭仲迎公子婴于陈,立之。
注:丁亥为公元前694年。《春秋》桓公十八年:「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祭仲逆郑子于陈而立之……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
《史记·周本纪》:「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王诛周公事,亦在周庄王四年。
戊子 周王姬下降于齐。
注:戊子为公元前693年。「下降」,《四库全书》本作「下嫁」。《春秋》庄公元年:「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己丑 周葬桓王。
注:己丑为公元前692年,为周庄王五年。《春秋》记「五月,葬桓王」事在鲁庄公三年(庚寅),《竹书纪年》亦记周庄王「六年五月,葬桓王」。
庚寅
辛卯 周伐随,责尊楚也。齐伐纪,纪侯大去其国。楚王帅师伐随,子继,是谓文王,始都郢。
壬辰 齐会宋、鲁、陈、蔡伐卫,入惠公。
癸巳 卫惠公复入,杀二公子傅,黔牟奔周。
经世之卯二千二百一十二
甲午 周庄王十年。秦灭小虢。
乙未 齐公子无知以葵丘之戍卒入弑襄公,代立。公子纠奔鲁,小白奔莒。
丙申 齐人杀无知,公子小白入,是谓桓公。纠后入,不克。齐伐鲁,杀纠,其傅召忽死之,管仲请囚,又相桓公。
丁酉 鲁败齐师于长勺,败宋师于乘丘。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自是江汉之国皆服于楚。
戊戌
己亥
周庄王崩,太子胡齐嗣位,是谓厘王。宋乱,南宫万弑其君闵公及其大夫仇牧、太宰华督,立公子游。群公子奔萧,复以萧(阙)及杀游,立公弟御说,是谓桓公。
庚子 齐会宋、陈、蔡、邾之师伐鲁,三败之,取遂。又会鲁于柯,遂复其侵地,曹沫劫盟故也。
辛丑 齐会陈、曹及王人伐宋。楚师入蔡。
壬寅 齐桓公会宋、陈、卫、郑之君盟于鄄。晋曲沃武公灭翼,以重宝入周,得请为诸侯。
癸卯 齐桓公会宋、陈、鲁、卫、郑、许、滑、滕之君盟于幽。秦武公卒,弟德公立。楚灭邓。
甲辰 周厘王崩,太子阆践位,是谓惠王。晋武公卒,子献公诡诸继。秦徙居雍。楚文王卒,世子艰继,是谓杜敖。
乙巳 秦德公卒,子宣公继。
丙午
丁未 周有五大夫之难,边伯、石速、蒍国以蔡、卫之师攻王,立弟颓,王出居郑之栎。
戊申 郑历公及虢叔入王于成周,杀颓而执仲父及五大夫,难遂平。
己酉 秦作密畤,败晋师于河。晋伐骊,获女以为姬。陈公子完奔齐。楚乱,弟恽杀其君艰,代立,是谓成王。
庚戌 楚修好于周及诸侯。
辛亥 卫惠公卒,子懿公继。
壬子 晋有骊姬之难,杀群公子,自翼徙居绛。
癸丑 晋伐虢,责纳群公子也。
甲寅 周惠王锡齐桓公,命为伯。
乙卯 晋城曲沃及浦。楚伐郑。
丙辰
丁巳 齐伐山戎,至于孤竹,以救燕,俾修贡天子。秦宣公卒,弟成公立。楚杀令尹子元,以斗谷于菟为令尹。
戊午
己未 鲁难,叔牙弑其君庄公,开立,是谓湣公。季友立世子班,不克,奔陈。
庚申 晋灭霍、魏、耿,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
辛酉
鲁乱,庆父以庄姜弑湣公,代立,季友逐庆父而立公子申,是谓僖公。狄灭卫,杀懿公。齐桓公攘戎狄,而立戴公,东徙渡河,野处漕邑。戴公卒,弟燬立,是谓文公,自漕邑徙居楚丘。晋伐东山皋落氏。秦成公卒,弟任好立,是谓穆公。
壬戌 秦伐茅津。齐会宋、郑、鲁、曹、邾之君于柽。
癸亥 齐城楚丘以居卫,又会江、黄之君于贯。晋灭虢。
经世之辰二千二百一十三
甲子 周惠王二十年。齐会江、黄之君于阳谷。
乙丑
齐会宋、鲁、卫、郑、许、曹之师伐蔡,遂入楚,盟于召陵,执陈辕涛涂。晋杀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走浦,夷吾奔屈。秦娶晋女为夫人。
丙寅
齐桓公会陈、宋、鲁、卫、郑、许、曹之君及王世子,盟于首止。晋伐浦,重耳奔翟,又伐虞及虢,虢君奔周。是年,秦始得志于诸侯,百里奚、蹇叔为之辅。楚灭弦。
丁卯 齐伐郑。晋伐屈,夷吾奔梁。
戊辰
己巳 周惠王崩,太子郑嗣位,是谓襄王。太叔作难。齐师宋、卫、许、曹、陈会王人于洮。晋伐翟,不利于齧桑。
庚午
齐桓公会宰孔周公及宋、卫、郑、许、曹之君于葵丘。宋襄公立。晋献公卒,公子奚齐立,大夫里克及丕郑杀之,大夫荀息立其弟卓子。
辛未 晋里克杀其君卓子及大夫荀息而纳夷吾,夷吾入,是谓惠公。惠公既立,杀里克而绝秦。
壬申 周乱,叔带以戍伐周,秦、晋来救。
癸酉 齐使管仲平周难。楚灭黄。
甲戌 齐桓公会宋、陈、鲁、卫、郑、许、曹之君,盟于卤。晋饥,秦输之粟。
公卒,五公子争国,公子无诡立,易牙专政。世子昭出奔宋。
己卯 宋会曹、卫、邾伐齐无诡子,败四公子,立世子昭,是谓孝侯。狄伐卫。
庚辰 秦灭梁。
辛巳
壬午 宋襄公会楚、陈、蔡、郑、许、曹六国之君于盂,楚成王执宋襄公于会以伐宋,盟而释之。
癸未 齐入王叔带于周。秦、晋徙陆浑之戎于伊川。宋会卫、许、滕伐郑,不利。晋公子圉自秦逃归。楚救郑,大败宋师于泓。
甲申 周颓叔、桃子以狄师伐郑,遂以狄女隗氏为后。宋襄公卒,子成公壬臣继。齐伐宋。楚伐陈。
乙酉
周襄王废狄后,颓叔、桃子以狄师攻周,王出居郑之汜,叔带代立,与狄后居于温。晋有郤芮之难,惠公卒,世子圉继,是谓怀公。秦穆公使人杀之,而入公子重耳,是谓文公。赵衰为原大夫,专政。
丙戌
秦、晋之师灭王叔带于温,而纳王于成周。王享晋文公于郏,而命益之河内地。卫文公卒,世子成公郑继。楚围陈,以入顿子。
丁亥 宋背楚亲晋。楚灭夔,伐宋又伐齐。
戊子 齐孝公卒,弟潘父杀世子,代立,是谓昭公。晋救宋,作三军,楚使子玉伐宋。
己丑
周襄王狩于河阳。晋会齐、宋、蔡、秦之师伐卫,大败楚师于城濮,遂会齐、宋、蔡、郑、鲁、卫之君,盟于践土。楚救郑,不利,杀令尹子玉得臣。
庚寅 晋会王人及诸侯于翟泉。
辛卯 卫成公自陈如周,周请晋纳成公子于卫,而诛大夫元咺及公子瑕。秦、晋围郑。
壬辰 鲁取济西田。卫徙居帝丘。
癸巳 晋文公卒,世子欢继,是谓襄公。
经世之巳二千二百一十四
甲午 周襄王二十五年。秦穆公伐郑,晋败秦师于殽,获其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鲁僖公卒,世子兴继,是谓文公。
乙未 晋归秦三帅。楚乱,世子商臣杀其君恽,代立,是谓穆王。
丙申 秦伐晋,不利于彭衙。
丁酉 秦伐晋,取王官。楚伐江,晋师来救。
戊戌 秦伐西戎,破国十二。楚灭江。
己亥 晋赵成子衰卒,子盾继事。楚灭六。
庚子 秦穆公卒,世子防继,是谓康公,葬穆公三良为殉。晋襄公卒。
辛丑
晋世子夷皋继,是谓灵公。宋成公卒,国乱,弟御杀世子,代立,国人杀御,立子杵臼,是谓昭公。齐率宋、卫、陈、郑、许、曹之君会赵盾于扈。
壬寅 周襄王崩,太子壬臣嗣位,是谓顷王。
癸卯 周葬襄王。晋会诸侯人救郑。秦伐晋,取武遂。
甲辰 晋伐秦,取少梁。秦伐晋,取比征。
乙巳 鲁败狄于卤,获其帅乔如。
丙午 秦伐晋,取羁马。
丁未 楚穆王卒,世子莒继,是谓庄王。
戊申
周顷王崩,国乱,公卿争权,晋赵盾平周乱,而立王子班,是谓匡王。宋及诸侯盟于新城。齐昭公卒,国乱,公子商人杀世子舍,代立,是谓懿公。
己酉 秦伐蔡。齐伐鲁。
庚戌 齐修郪丘之盟。宋人弑其君昭公,弟鲍立,是谓文公。楚灭庸。
辛亥 晋会卫、陈、郑伐宋。
壬子
鲁文公卒于台下,襄仲杀世子恶而立公子倭,是谓宣公,三桓专政。秦康公卒,世子稻继,是谓共公。齐乱,大夫丙歜弑其君懿公,立公子元,是谓惠公。宋乱,群公子作难。
癸丑 齐取鲁济西田。晋伐郑。楚侵陈及宋。
甲寅
周匡王崩,弟瑜立,是谓定王。郑败宋师于大棘,获其太宰华元。晋伐郑。秦伐晋。晋赵盾弑其君灵公,迎襄公弟黑臀于周,立之,是谓成公。
乙卯 周葬匡王。楚伐陆浑之戎,遂观兵于周郊。
丙辰 郑乱,公子作难。
丁巳 晋伐陈,以救郑。秦共公卒,世子稻继,是谓桓公。
戊午 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己未 晋会诸侯于黑壤。
庚申 晋伐秦。楚灭舒、蓼。
辛酉 晋侯会宋、卫、陈、郑于扈,陈不至,遂伐陈。晋成公卒于扈,公子据立,是谓景公。赵盾卒,子朔继事。
壬戌
齐归鲁济西田。齐惠公卒,公子无野立,是谓顷公,大夫崔杼奔卫。陈乱,夏征舒弑其君灵公。晋伐郑,楚师来救。楚伐郑,晋师来救。
癸亥 楚伐陈,诛夏征舒,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经世之午二千二百一十五
甲子 周定王十年。楚伐郑,大败晋师于河上。晋屠岸贾作难于下宫,杀赵朔及其族,朔妻匿于公宫,生武。
乙丑 楚伐宋。
丙寅 楚围宋。
丁卯 周定王杀二伯。晋灭赤狄及潞氏。
戊辰 成周宣榭火。晋灭甲氏,又平王室之乱。
己巳 晋会诸侯之君于断道。
庚午 鲁宣公卒,世子黑肱继,是谓成公。晋伐齐。楚庄王卒,世子审继,是谓共王。
辛未 周伐茅戎,不利。
壬申
齐伐卫,败鲁、卫之师于新筑。晋会诸侯之师救卫,大败齐师于鞍。宋文公卒,子瑕继,是谓共公,华元专国,两盟于晋。楚会十国之人于蜀。
癸酉 晋会宋、卫、鲁、曹伐郑。郑两伐许。
甲戌 晋伐楚,救郑。
乙亥 周定王崩,太子夷嗣位,是谓简王。晋会齐、宋、卫、鲁、郑、曹、邾、杞八国之君,盟于虫牢。楚伐郑。
丙子 楚伐郑,晋救郑。是年寿梦称王于吴。
丁丑 晋会齐、宋、鲁、卫、曹、邾、莒、杞八国之君于马陵以救郑。吴王寿梦始通好中国。
戊寅 晋杀大夫赵同、赵括。
己卯
晋会齐、宋、鲁、卫、郑、曹、邾、杞八国之君,盟于浦。齐顷公卒,子环继,是谓灵公。晋伐郑。秦伐晋。楚伐莒,入郓。
庚辰 晋景公有疾,授世子州浦位,是谓历公。景公卒,程婴攻屠岸贾于公宫,灭其族,复赵武、赵朔之封邑。程婴请死。
辛巳 秦、晋修夹河之盟。
壬午 晋、楚同盟于宋。晋败狄于交刚。
癸未 鲁成公朝于周。晋会齐、宋、鲁、卫、郑、曹、邾、滕八国之师,伐秦,败之麻隧。
甲申 秦桓公卒,子景公继。
乙酉
晋会诸侯之君于戚。宋共公卒,国乱,大司马唐山杀世子肥,右师华元、左师鱼石诛唐山,而立公子成,是谓平公。楚迁许于叶。吴大会诸侯之君于钟离。
丙戌 晋伐郑,大败楚师于鄢陵。楚救郑,不克,矢中王目,诛令尹侧。
丁亥 晋会诸侯,盟于柯陵。是年,晋杀三郤。
戊子
晋乱,栾书弑其君历公,迎公子周于周,立之,是谓悼公。鲁成公卒,子午继,是谓襄公。楚会郑伐宋入彭城。晋侯会宋公、鲁仲孙蔑、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己丑 周简王崩,太子泄心嗣位,是谓灵王。晋会诸侯之师伐宋,围彭城。
庚寅 周葬简王。晋伐郑,会诸侯之师于戚,以成虎牢。
辛卯 晋会八国之君,盟于鸡泽。楚伐吴,至于衡山。
壬辰 晋用魏绛。楚伐陈。
癸巳 晋会诸侯之师于戚城,又救陈。吴会鲁、卫之君于善道。
经世之未二千二百一十六
甲午 周灵王五年。
乙未 晋会七国之君于鄬。
丙申 晋会诸国之君于邢丘。郑子驷杀群公子。
丁酉 秦伐晋。晋会十一国之君伐郑,楚亦伐郑。两盟晋、楚。
戊戌 晋率十一国之君会吴寿梦于柤,以灭逼阳。又会十一国之师伐郑,又伐秦。楚伐宋,又救郑。
己亥 晋两会十一国之师伐郑。赐魏绛食采安邑。秦伐晋,救郑。鲁三桓分军。楚伐郑,又伐宋。
庚子 楚会秦伐宋。吴寿梦卒,长子诸樊继。
辛丑 楚共王卒,子昭废世子,代立,是谓康王。吴伐楚,不利。
壬寅
晋率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国之君会吴诸樊于向,又会诸侯之师伐秦。卫乱,孙林父、宁殖作难,卫侯出奔齐。楚伐吴,有功。
癸卯 晋悼公卒,子彪继,是谓平公。
甲辰 晋侯会宋、鲁、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十国之君,盟于湨梁。执莒子、邾子以归。又伐楚,至于方城。
乙巳
丙午
晋用范、中行。会宋、卫、鲁、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一国之师伐齐,败之于靡下,进围临淄,齐灵公奔莒。
丁未
齐废世子光,以公子牙为世子,崔杼复废牙,立光为世子。灵公卒,光继,是谓庄公,崔杼当国。郑简公诛大夫子孔,以子产当国。
戊申 晋侯会十二国之君,盟于澶渊。
己酉 晋侯会八国诸侯,盟于商壬。栾盈奔楚。
庚戌 晋会十一国之君,盟于沙随。楚杀令尹子南。晋栾盈自楚适齐。
辛亥 栾盈自齐复入于晋,不可,死。范、中行灭栾氏之族。齐伐晋,取朝歌。
壬子 晋会十一国之君于夷仪。楚伐吴,又会诸侯伐郑。
癸丑
齐乱,崔杼弑其君庄公,立异母弟杵臼,是谓景公。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晋败齐师于高堂。楚会陈伐郑及灭舒鸠。吴伐楚,不利,诸樊死,弟余祭立,封季札于延陵。
甲寅
卫乱,宁喜、孙林父争权,林父不胜,奔晋,宁喜弑其君剽。晋执宁喜,求卫献公于齐而纳之,封林父于宿。齐庆封夷崔杼族而专国。郑封子产六邑。楚会陈、蔡伐郑。
乙卯
晋用赵武为正卿,是为文子,与韩宣子起、魏武子绛同执国命,会诸侯之大夫于宋。卫诛宁喜。晋、楚、齐、秦同会于宋,从向戌之请,将弭兵也。
丙辰
周灵王崩,太子贵嗣位,是谓景王。齐庆封弛政,其子舍及陈、鲍、高、栾之徒逐之,庆封奔鲁,又适吴。楚康王卒,世子麋继,是谓郏敖。
丁巳 晋智伯会十国诸侯人城杞。楚用叔围为令尹。吴乱,余祭遇弑,弟余昧立,季札使鲁、齐、郑、晋。
戊午 蔡乱,世子弑其君,代立。郑乱,群公子争宠。宋灾。晋会诸侯人于澶渊。
己未 鲁襄公卒,世子又卒,国人立齐归之子裯,是谓昭公,季武子专政。
庚申 晋赵武会诸侯之大夫于虢。楚乱,令尹围弑其君麋,代立,是谓灵王,公子比奔晋,防罢为令尹。
辛酉 晋韩宣子起使鲁。
壬戌 鲁昭公朝晋。齐晏婴使晋。郑伯朝晋,又朝楚。
癸亥 楚会十一国之君于申,执徐子于会,又会七国诸侯师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吴拔楚三邑。
经世之申二千二百一十七
甲子 周景王八年。楚会诸侯伐吴。秦景公卒,世子继,是谓哀公。
乙丑 齐北伐燕。楚东伐吴,吴败楚师于干谿。
丙寅 楚起章华台。
丁卯 楚灭陈,执其公子招,放之于越。
戊辰
己巳 晋平公卒,世子夷继,是谓昭公。齐陈、鲍逐栾、高氏于鲁,分其室。
庚午
晋韩起会齐、宋、鲁、卫、郑、曹、杞之大夫于厥慭。楚诱蔡侯于申,杀之,公子弃疾灭蔡,守之,执其世子有归,用之。
辛未 鲁朝晋。楚伐徐。
壬申
晋昭公会齐、卫、郑、鲁、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盟于平丘,鲁不得与,执季孙意如以归。楚公子比自晋归,弑其君于干谿。公子弃疾自蔡入,杀比代立,是谓平王。释陈、蔡二君归国。吴灭州来。
癸酉 楚复诸侯侵地,观从用政。
甲戌 晋伐鲜虞。楚费无忌为太子建逆妇于秦。吴余眛卒,季札逃,国人立余眛子僚。
乙亥 晋昭公卒,子去疾立,是谓顷公。楚诱戎蛮子,杀之。
丙子 晋灭陆浑之戎。吴伐楚。
丁丑 周铸大钱。宋、卫、陈、郑灾。楚迁许于白羽。
戊寅 楚用费无忌专政,放太子建于城父。
己卯
齐景公与大夫晏婴入鲁,问礼。宋有华氏之难,大夫华亥、华定、向宁奔陈。楚世子建自城父奔宋,又适郑,又适晋,楚杀其傅伍奢及其子尚,伍员奔吴。
庚辰 宋华亥、华定、向宁入宋,南里叛。
辛巳
周景王崩,葬景王,王室乱,三王子争国,国人立猛,是谓悼王,王子朝杀猛,代立,晋逐朝而入丐,是谓敬王。宋华亥、华定、向宁奔楚。楚世子建及晋师袭郑,不克,死,其子胜奔吴。
壬午
召氏、尹氏入王子朝于成周,单子、刘子以王出奔狄泉。楚徙都鄂,囊瓦子常为令尹。吴伐楚,败陈、蔡、顿、胡、沈之师于鸡父,灭胡、沈,获陈夏齧。楚建之子胜启之也。
癸未 楚城郢。吴公子光伐楚,拔巢及钟离,二女争桑故也。
甲申 鲁有三桓之难,昭公奔齐,齐景公唁之于野井。晋赵鞅会宋、鲁、卫、曹、邾、滕、薛、小邾之人于黄父。
乙酉 晋赵鞅会诸侯之师,入王于成周,召、尹二氏之族以王子朝奔楚。楚平王卒,世子珍继,是谓昭王。
丙戌
晋韩、赵、魏三家大灭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地。楚令尹子常杀费无忌。吴季札使晋,公子光弑其君僚,代立,是谓阖庐,专诸、伍员为相。
丁亥 鲁昭公自郓如晋,次于干侯。楚大夫伯嚭奔吴。
戊子
己丑 晋顷公卒,世子午继,是谓定公。吴灭徐以侵楚。
庚寅 晋定公使大夫荀跞纳鲁昭公,不克。吴伐楚,拔舒。
辛卯 晋韩不信会齐、宋、鲁、郑、莒、薛、杞、小邾之师,城成周。鲁昭公卒于干侯,三桓立其弟宋,是谓定公。吴伐越。
壬辰 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楚令尹子常败吴师于豫章。
癸巳 吴败楚师于豫章。
经世之酉二千二百一十八
甲午 周敬王十三年。
乙未
晋定公会刘子、宋、蔡、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齐大夫于召陵,以伐楚。楚昭王北伐蔡。吴师入郢,令尹子常奔郑,昭王奔郧,又奔随,使申包胥求救于秦。许徙居容城。吴子阖庐败楚师于柏举,五战及郢,遂入其国,烧其宫,平其墓,伍子胥启之也。
丙申
鲁阳货囚季桓子。秦救楚,败吴师于稷。楚昭王自郧复归于郢,封吴夫概于堂谿。越乘虚破吴,入其国。吴王弟夫概自堂谿亡归,代立,阖庐逐夫概,概奔楚。
丁酉 周有儋翩之难,王出居姑莸。楚去郢复都鄀。郑灭许。
戊戌 晋师入周敬王于成周。齐归郓为阳虎邑。
己亥 鲁有阳虎之难,攻三桓,不克,窃宝玉、大弓走阳关。
庚子 秦哀公卒,子惠公继。
辛丑 鲁以孔丘为司寇,从定公会齐景公于夹谷。齐复鲁侵地,晏婴在会。
壬寅 宋公之弟辰及大夫仲陀、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郑子产卒。
癸卯 孔子去鲁适卫。
甲辰 鲁孔子在卫。晋六卿相攻。
乙巳
卫世子蒯聩奔宋。鲁孔子自卫之宋,又如陈。楚会吴伐陈,灭顿。吴王阖庐伐越,不利,死,子夫差立,以伯嚭为太宰。是年于越勾践败吴师于檇李,称王于会稽。
丙午 鲁定公卒,子蒋继,是谓哀公。楚灭胡。
丁未 晋赵鞅围范、中行氏于朝歌,中行走邯郸。楚会陈、随、许围蔡。吴败越于夫椒,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围绕“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这一论述展开详细阐述。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简单概括。然后,从四个方面对“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上一句广告语。
1、皇极经世中
皇极经世中是指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政务的处理以及对国家民生的关注。这是皇帝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在皇帝处理政务和民生问题时,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即“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这一原则是指皇帝在处理政务时,如果遇到十年卦,那么卦象应该是四正卦。这种选择是基于奇门遁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帮助皇帝做出正确的决策。
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奇门遁甲学说。奇门遁甲是一门研究卜筮和风水的学问,它通过观察天象和地理环境,来预测和改变人的命运。根据奇门遁甲的理论,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都会受到不同的宇宙能量的影响。而卦象则是通过观察天象和地理环境来判断这种宇宙能量的变化。在皇帝处理政务时,选择四正卦作为十年卦的原则,是因为四正卦代表着吉利和稳定,能够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安定。
在具体操作上,皇帝需要根据日期和时间,结合奇门遁甲的法术和技巧,来确定十年卦的卦象。这需要对奇门遁甲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准确把握了十年卦的卦象后,皇帝才能根据卦象的吉凶来决策,以实现皇极经世中的目标。
2、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意义
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保证了国家政务的稳定和发展。选择四正卦作为十年卦,代表着国家将会处于吉利和稳定的状态。这意味着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秩序将得到保障,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它体现了皇帝的智慧和能力。通过奇门遁甲和卦象的选择,皇帝可以预知未来和决策正确。这表明皇帝对于国家政务和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能够做出符合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的决策。
最后,它对于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繁荣有着积极的影响。选择四正卦作为十年卦,代表着国家将会处于吉利和稳定的状态。这将为人民的生活和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实践意义
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它可以指导现代政治决策。虽然奇门遁甲学说已经被现代科学所否定,但其思想和原则仍然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做出正确的政治决策。
其次,它可以应用于管理和领导。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组织领导,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和决策的方法,可以用来指导管理和领导的实践。
最后,它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人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时,常常感到无助和迷茫。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可以帮助人们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价值。
4、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应用场景
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首先,在政治领域,它可以指导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和治理。其次,在经济领域,它可以指导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决策和经营。再次,在教育领域,它可以指导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管理。最后,在个人成长领域,它可以指导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发展。
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是一种智慧和方法,它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个人成长,都可以从中受益。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应用这一原则,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结:
皇极经世中遇十年卦是四正卦的原则是一种智慧和方法,它能够帮助皇帝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同时,它也对现代政治决策、管理领导和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和应用这一原则,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