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传易筋经补编
张义尚
笔者前辑《真传易筋经》,乃将黄克刚老师当年所授舆公山人世代秘传之易筋经加以整理。发表于《气功》杂志1995年6—9期,旨在为有志于修习道家功法者指出一条简捷而效速之途。此后函询者纷纷,实难一一遍答,为进而阐释该法,使读者更为明了,故今作此补编。
道家养生功法之第一步就是筑基。筑基有先后天之分,古哲多未明示。唯孙汝忠《金丹真传》有明白指示,此外练道家获大成就者张三丰有“后天筑基”歌,歌曰:“气败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华池玉液随时吞,桃坞琼浆逐日吸。绝虑亡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丹田漫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盖后天为先天之根本,物质为精神之根基;修好后天,先天自见。故佛家密法有心气不二、脉解心通之论;在道家学说,以人身不外阴阳,阴阳即是性命,故千言万语,隐喻百端,无非是讲如何掌握阴阳,实修性命而已。阴阳之理是一,阴阳之事则迥异。道家重事不重理。事分内外,外事指地元炉火、天元神丹,目前已成绝响。内事指人元金丹、同类阴阳,目下亦已成鲁殿灵光,真知者稀,且修此者关及福德因缘,亦非一般人所可问津。故今补编所谈,皆就人身整个后天形(包括精)、气、神三者锻炼而言。
这一功法,在道家称“炼精化气”。但此精非淫欲之精,故此处所说之形,就整个人体物质精华而言,即外而皮毛、肌肤、经络、骨髓,内而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皆在其中。养生方法无量,但总不出此形气神之三调。又调虽分三,但总是一体,即形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反之,心调则气调,气调则形调。炼精化气即是调形之功,炼气化神即是气化还原之法,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即是炼心养神之妙。精气属命,虚寂灵感属性,形气并炼,即性命双修也。又须知精气有形,心性无相,而气为形神调和之中介和枢纽,故道家功法特别重视气化、调息,古之养生家有炼气之士别名。
形、气、神三者固然不可分割,然在具体运用上却不无有轻重之偏向。是以炼精化气即筑基,内容包括导引、武功、炼气服食、行善积德等。道家南宗之极功,同类阴阳之筑基、得药、结丹亦属此部。此皆偏重于炼形。形固则气神无有不随之而含宏光大者也。及至炼气化神,即进入忘形养气之境,此时自当以炼气为重。这与三元**中之炼己、还丹与温养,正相当也。最后还虚合道,纯以炼神养神为主。此时通天彻地,无形无相,与宇宙界合而为一矣。至此,如司马承祯曰:“浅者唯及其心,深者兼被于形。”所谓化形而仙,与佛氏之涅般虹化相当也。
简易万全功法
我在前编《真传易筋经》中,有些地方未予详述,乃是让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素者可据本人情况量体裁衣,自作活计,而有些人就难领会;又,动功方面没有示范,这些都是遗憾。如“外壮神勇歌”释“九易筋骨成神勇”的一步功夫,原来传授需童男(女)推揉拍打,这行之较难;而导引动作达三百余式又嫌太繁,虽经黄师紧缩成“五行动功”,但有动作机械断劲之感,不似太极拳之连绵自然。今据我个人六十余年研习之所得,整理出简易万全功,该法简便易学,而内涵深邃,习之有利无弊。本法分内外二部,今分述如下。
一、动功修炼法
1.预备法:首先是立志修身,认识真我。《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乐莫大焉!”释迎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南宗初祖张伯端说:“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儒家强调:“舜何人也?余何人也?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有为者亦如是。”凡练习本法者应具此信心,认识自己和前辈一样,无欠无缺,根据本有而不甘居下流。这是思想上要作到的第一步。
其次是纳清吐浊,转换形骸。即用《真传易筋经》前编“九转呼吸法”中预备功法,以“哼、哈、嗨”3字9出浊气,此为早起时必行之功。若在平时,则于认识真我之后。以鼻吸口呼。静、缓、匀吐出浊气3次。意想全身转换为光明无瑕之清净幻身。因心气本来无二,心转则自然身转,故可全身皎洁如秋月,光明似水晶而住。此依藏密无上瑜伽直观自身为本尊之理趣而建立者。
2.正修法:人身气化赖五脏六腑以进行,脏腑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又与身外大自然相通。欲平衡阴阳,促进气化,当从治理脏腑着手,尤其治脏更为重要,脏治则腑亦治矣。
(一)修补五脏法
(1)清金——开天引气,内炼所宗。肺脏位于体腔中至高之域,为“五脏之天”,专司吸清吐浊,内外二气之转换。洁身始于此,如开天门,乃一切修身养生之所宗奉。具体作法是,心神宁静后,全身放松,两目向前平视,舌抵上腭齿间,两足先正立(足尖分开或并拢俱可),随后左脚向左方平开一步,使两脚距离比肩略宽,顶头拔背,沉肩坠肘,两手下垂,展指鼓掌,下身塌腰坐胯,气沉丹田,使两足有下沉感。如人地九尺,再意想全身舒活、自然、愉快,放银白色光亮,空明晃耀。安稳不动(如图1)。此是无极桩式,最少站三五分钟,多多益善。随后两手轻柔匀缓地向前上举,直至头之两侧,手心向前,举手时与吸气相配合(图2);再由呼转呼,两掌心翻向左右外方而下落,至与肩平(图3)
(2)安神——气能益神,金火交融。肺属金,主司呼吸;心属火,主司血液循环。两者相辅相成。若以气化论,金由火炼而益坚,火由风鼓而更炽,金火交融,红白两光所结,阳焰弥天,气血并茂,生命之力旺盛。具体作法是承上式,于呼气将尽转为吸气时,意想身放红光,与白光融和。动作上两手亦不停,随之转腕向下、向内、向两肋下腋窝穿去,身胸仍稳住不动(图4)。接着吸满转呼,身仍不动,两手转至与乳平,掌心向上,直向前面平伸而去(图5)。
(3)益肾——火入水中,本固枝荣。如上风火交融,若无肾水相济,亢则成害,故必须引离火下入坎水之中,则水火既济,地天成泰。肾为先天之本而益固;肾又为肝母,母壮能益子,肝木亦能受荫,故曰本固枝荣。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身向下俯,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观想红白火焰迅速下流,直人于蓝黑色肾海涌泉,和融而成紫色之光(图6)。吸后即转为呼,两手随之沿腿上移,恢复身体正立,两手约抚于髋骨少腹两侧。意想全身上下内外显现白红蓝黑和融所成之紫色光明(图7)。
(4)疏肝——木金交并,四象和合。肝属木,木得水荫后木气自能上升,以益心主;又肝司人身两胁,木气畅旺,脏气无有不壮旺者。至此金木水火,互为制约,互为生扶,所谓金火相拘,水火既济,木金交并,为四象和合归根。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身随之后仰(尽量翻仰,会使气充两胁),两手从髋骨再向左右分开至后背,使掌心紧贴两软腰部,两眼遥望天空,意想宇宙间充满白红蓝黑紫青绿之光明(图8)。气吸足后即转为呼,两手离开软腰,向后、向左右划圆弧而上,至与肩平,略成“一”字,而两手心相对应,若将起抱状(图9)。
(5)厚土——土资万汇,其德唯容。脾属土,内应胃府。土载万物,为后天之本,肺心肾肝四脏皆赖后天脾胃水谷之气以资给养与运化,就如上节所言四象和合,亦赖中土调和,所谓“五行全要入中央”。中央意土色黄,无物不包藏,故曰“其德唯容”。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以腰为轴,向后收缩,而同时臀部却反向前送,使成缩尾状。并且两手由左右外方再尽力向左右、向前划大圆弧,仿佛囊括宇宙间真气无遗,然后又向内、向后收至胃府,内外上下金光灿烂,两手同时收至胁下(图10、11)。随即由吸转呼,两手转腕,向后、向左右横撑,直至前下方两膝之外(图12)。
注意:以上5式,第(2)与(5)两式均有两手收腕至胁下之式。但第(2)式系由左右向下向内收来,收至胁下时随之手心向上,两手向前平伸而出。第(5)式由前向内上来,收至胁下随即转腕,两手心向左右膝外方,即两手向下、向左右撑出。两者转腕动作恰恰相反,宜知之。
相关图片如下:
相关图片如下:
(二)通调经脉法
此为本法动功的第二段。人身十二正经、十五大络,以及奇经八脉,另有孙络、浮络,乃是脏腑与各器官、各系统之联系通道,一如电器电话系统之通路然。五脏既修补,经络当通调,方能显示出整个人体生命之巨大能量和活泼灵机。
经络系统中,冲、任、督、带四者最重。此系根据内经学说而言,若就更深的人体生命科学而论,则人身既是统一体,并且是开放性的巨系统,身之与心是二是一,心即是身,身即是心,心身气脉,不可分割。大周沙界,细人微尘,弹指完成八万劫,一毛孔转大**,此近人“全身无处不气路,无处不丹田”之说所由出。此种经脉系统之调整,能使形质由粗化精,由钝转妙,能量由浅入深,由小变大。道家之导引功,佛密之金刚拳(不死运动),皆是本此理论而建立者。以下分述之:
(1)通任督——理任通督,接连四末。
任为阴脉之海,督为阳脉之海,接连四末,包括手三阴、足三阴、手三阳、足三阳,即是道家之小周天和大周天的经脉通路,此节功夫,乃是人体的纵向采气纳气法。
至此当观全身空明如水晶,前有红明之任脉,后有微带紫兰色之督脉,或者直观全身空明通透如虹霓。承前由呼转吸,手足阴脉与任脉相通无碍。随头身向下俯,目视尾闾骨尖,如欲以口咬尾闾者(图13)。随之头向上仰,身向前上钻腰脊下偃,臀部后上翘,全身阴脉贯通,有充实畅通而无碍感(图14)。此时由全身阴脉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声、电、光、能等合为一体。不停由呼转吸,两足随之蹬劲,缓缓使全身上起,恢复到入手立正之站式。同时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声、电、光、能等,充实于我之足三阳、督脉、手三阳等处。
(2)通侧带——横通八极,活侧固带。此为横向理气采气之法。凡身之侧脉宜活,带脉宜固。承上不停,由呼转吸,顶头拔背,沉肩坠肘,紧缩带脉,气沉丹田,全身松开,外与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声、电、光、能等浑为一体,随由前向左,向后平转,上身尽量左旋,下身自腰以下保持不动,右手抚于左胯外侧,左手掌抚于右臀之外侧(图15)。吸后转呼,身手随之向右平转,回复到正立之式。再不停吸气,上身尽量向右平转,下身自腰以下保持不动,左手抚于右胯外侧,右手掌抚于左臀之左外侧(图16)。吸满随呼,上身向左平旋,恢复如前正立之站式。
(3)通全身——彻地通天,无物能碍。
前之直通、横通,尚有定位、定点、定向,至此转入无方所,无时限,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与法界合而为一,虚空亦复粉碎之境。随将两手仰掌上提,约至脐上膻中之位,不管呼吸(图17)。不停,以腰腹为轴,引右手仰掌,向左向前上方穿出,约与目齐,左手同时变俯掌,紧沿右小臂之外,由膻中经左肋,向下向后抽拂,亦可以肘倒杀(图18)。不停,随转左手仰掌,向右向前上方穿出,高与目齐,同时右手变俯掌,紧沿左小臂之外,向右向下后抽抵(图19)。如是左右手上下前后交叉相反穿刺倒抽,其动作路线皆呈螺旋形,同时以短吸短呼应之。如一吸而右穿左抽,一呼而即左穿右抽,如斯任意而行。最少连作12遍为准。
前此两段动功,连行若干次(量力而行,不宜勉强)。至不欲再行时,以意念收摄整个宇宙、整个法界,归于神阙,想我即宇宙法界,宇宙法界即我,内外凝固,合而为一。如果至少三五分钟。一趟功圆。
按:此为老年体弱者每趟功毕之尾功,若年壮体实之士,还宜依靠前编善后尾功,修还虚解座法,宜知之。必须注意的是,实际锻炼时,学者必须灵活自裁,因应变化,尤其在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篇中只是示例,如清金中开天引气的一式里,两手上举吸气,向左右分开下落至与肩平,呼气是一个呼吸,其实还要与动作的快慢、刚柔相配合,若上举缓慢而柔和,呼吸也很短促时,也可在上举时即有两个三个呼吸,甚至完全不管呼吸,如练太极拳一样。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也一样。但在上举之初必是吸气,上举完成之时,必是吸气之终。至于两手分左右下落之初,必是呼气,落至平肩之时,必是呼气之终。余可仿知。
又按:道家的导引、佛密的金刚拳,都是着眼于形气的锻炼,在一个高级功法的整个进程中,动静各有其宜。是依功法本身的需要而决定的。故动功不比静功,一般都是依师而修,何时当修?要怎样修?都要靠师傅指示。不当修而修或修而不得法,都易出故障;若当修而不修,则功夫难以进步。需知动功的重要性,根据密宗经典和上师传授以及历代祖师传记,有专修金刚拳而即于座上解脱,肉身虹化而入涅槃的,在内家武术中,也有技近乎道的说法。也有由武入道以致成道的传说(如金道人)。不过静功是无为心法,多赖自悟,动功是有为法门,专赖师传。若不遇明师,怎么办呢?个人的看法:除本功外,太极拳(以杨吴两式为优)可当首选,若图精简扼要,金家功夫的开合功法,是大可值得利用的。但也都离不了得有明师的言传身教。故紫阳真人曰:“始于有作无人见(看似简单平常,多不注意),及至无为众始知(功能出现,方感神奇),但见‘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
3.善后除障法
不拘练动功或练静功,每一趟功毕之后,须更明了忆念自己不是庸俗渺小之躯,明确认识真我,并明确真我的价值和责任,精进以赴。
收功,不是教你休息、散乱、放荡和胡思乱想。而是要你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过活,努力实行你所应当去做的一切。也就是把行动与生活打成一片。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这个意思,但还不够!这是本法与其他一切小术、小法、小道不同的分界线所在。
若见时间不断推移,空间不断显现诸法,遂忘失真我,随缘妄行,皆是障碍,必须除之!方能善后。
除障之法:第一,是常观自在,不昧真我。如上已说;第二,是明我本体无欠无余,一切含灵、非灵(包括所有动、植、矿)也无欠无余,和我一样,平等平等;第三,是随时体查身内身外所有一切信息,善则守之行之,恶则去之忘之;第四,是彻底明了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平常、平常!如是如是;第五,是要随时存心光明磊落,不为己私。宽以待人,严以责己,谦虚谨慎,助人为乐。人之有善,若己有之,人有恶念恶行,当怜悯之,多方潜移默化之。
二、静功修炼法
动功与静功,一阳一阴,犹如太极之两仪,阳之与阴,各有妙用,各有所宜,可以专修动功或静功,也可以二者合修,以一功为主,另一功为辅或二者平衡。大抵动静合修者,早起宜先静后动,夜功宜先动后静,都是直接相连,在前者先修前行预备法,动、静都是正行,正行修毕,方接修善后除障法殿后,这是一般的配合次序。但也有例外,当因应取舍之。
易筋经静功正行,是以本身阴阳为主,凝神调息,性命双修,以启迪先天之法。入手须明后天的幻身,来自母体,而在母体与母相连之处,唯是脐带,乃先后天阴阳二气交会之所,故古仙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乃修道者探求玄关、建立法基比较适宜之所在。故收心入静之后,即当凝神于斯。亦即两目寂照于是,两耳返听于是,全神内守于是也。
静功是入定之前行,由静入定,功深者,行往坐卧,皆是修持,甚至亦无入出之可言,但初学静功入门,一般都用坐式,尤多强调七支坐(双翻趺坐法)。但由于生理、年龄、习惯之不同,亦不应过分勉强,故单趺坐、仙人坐、天王坐等,亦可随宜。易筋经静功入门,除坐式外,尤重站桩式,其法与动功第一段清金中之无极桩无别。
随以手结太极印(亦称子午连环诀),即男子右手在外握左手,左手大指掐左手中指指尖,右手大指掐左手无名指根节(女子相反),覆于脐轮之上。或以右掌重叠左掌之上抱脐轮亦可,如跏趺坐、手结三昧印亦可(图2)。
随即默查脐轮内动气之根蒂,氤氤氲氲,杳杳冥冥,用逆呼吸法,内气升则外与鼻吸相应,而觉宇宙之真气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而摄人脐轮,使全身皎洁晶莹,内气降则外与鼻呼相应,而感全身内外、脏腑、经络、筋骨、皮肉浑为一气,变为光蕴之身,与身外宇宙之净光真气合为一体,天地人三才一贯,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如斯久之,则“内外相感,天人合发”,自可亲见“玄关一窍”矣。
此以静修气神为主之功法,可以激发人体之潜能,打通天人合发之秘键,功浅以气为主者,每座最少应修百零八息;若功深以养神为主者,或年老体弱不堪修习动功外壮者,则每次至少应修1一2小时以上或尽力而为之,总以多多益善。功能启迪先天,打破后天阴阳时空之限制,而与三维四维以上之宇宙相应,并可与高级生命之灵体相通。
关于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之法,可参阅1982年《气功》杂志第10期拙着“胎息经注释”和1993年第10期“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两稿,至于以炼神为主之修习法,即是见性明心之事,佛氏言之至详,当于金刚、圆觉、楞严、法华、维摩、华严及禅宗语录中求之;其在道家,则又当读周易、内经、老子、庄子、关尹子等古籍矣。为了聊示一斑,姑辑古哲训示数则如后,以资启悟:
圆觉经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一了知,不辨真实!
宋张拙秀才悟道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一作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烦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毕。
诺那上师大圆满观:无修元证无证者,无取无舍任运住,真实体性真实观,所见一切皆法身,法性自性互含摄,明体之上无生佛,瑜伽者于此认得,即是本来大觉王。
证验举隅
为了能对学习《真传易筋经》有启发借鉴引深的作用,本处只选取了具有这方面代表性的安徽安庆石化职工大学教授余兆祖同志的来函,又因余君信几乎涉及了整个的佛家、道家、中医学说的探索和实践,为了精简内容,我这里只摘录了他对于易筋经方面的实践和认识。余君浙江绍兴人,出生于1945年,196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分配到青海工作,1973年患肝炎、体质大为下降,遍服中西药而罔效,因而研究中医和道、佛学说,并坚持实践,才打开了他的困境,还得到了法乐,现节录余君来函如下。
“老师于近年来见诸于刊端的大作,如《道家养生内炼诸家举要》、《再谈修道》及1995年连载的《真传易筋经》等,弟子均悉心研究数过。晚学于近年来,游心于道藏释典,就粗览所得,皆未出老师《举要》一文所举之脉络,师以六十年所得凝于一文,可谓荟粹精华,纲举目张,而谆谆提掖后学之情亦滋于言表,读之感人肺腑,可谓晓之以道,动之以情。”
“我1973年因患肝炎,体质大为下降,为寻求康复的方法,开始研究中医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然遍服中西药物而未效。1980年在身体濒于崩溃,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接触到修道方面的书而开始步入修道之门,炼至10天,即有一股清凉之气沿督脉升顶。又7日,丹田中有如大气泡翻滚、沿任脉冲至面部,整个面部抽搐、全身跳动,精神即为之一振,从原来一顿饭只能吃几口,一下就增加到一顿能吃一大碗。遂感到练功的确是太妙了。故从1980年至今已历16个年头,除每日练功不辍外,继续系统地研究各种中医、道家、佛家经典,为了能对道家的修炼术有个全面认识,还自费购买了全套《正统道藏》和《藏外道书》及坊间所传各种版本的道书,藏书已达数万册。为使资料的整理工作更为有效完善,我三年前还自费购买了电脑,并组织了一个炎黄文化读书会,有十个志同道合修炼多年的道友,定期地在一起研究佛道经典和道家丹法。”
“我是从1980年开始研炼道家内丹,由于未能得明师指点,故只能从研读丹经慢慢摸索,所依口诀,只是三丰祖师《道言浅近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勿忘勿助。故至今还不甚清楚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只记得炼到1985年时,全身如火烧,鼻息似喷火,后来就在丹田渐渐地聚成一个如同乒乓球大的灼热气球,每天炼功时热,不炼功时,甚至晚上睡觉后也灼热难忍。如此持续了将近两年。后来渐渐觉得全身毛孔开启,中脉贯通,可以接收到种种信息。呼吸也时时进入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状态。此后从功法来说,就只用无为沐浴,温养还虚。丹经曰:‘沐浴成空,则成仙机,不成空就落左道旁门。’如此义温养了近十年。不料到近几年,‘常感有阴虚阳亢的景象出现:不能吃造火的饮食,不能穿太阳晒干的衣服,有大量浊气从双脚排出,还有出现了大圆满金刚练觉受等等。”
“目前,晚学除了按一般的练功原则,在四正时,正式地打坐外,在行住坐卧之中,每有片暇便凝神调息,都可进入良好的功态。此外,针对自己体质的特殊情况,辨证练功,每晚到户外采星月之阴气以平秘自身之阴阳,并避免吃一切可能动火的调料与食物,用专门的干净锅来煮食物吃,经常服用滋阴降火的药物如知柏地黄丸等。尽管已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有时还是会因误吃食物而引起上火。若辟谷时,就感到身上最为舒服干净。”
“晚学于11月初又系统地将老师诸文细细揣摩一遍,感到我初入门时所自悟的方法,竟完全与‘九转呼吸’的‘第一转、服气’相同。一初炼时,由于未得明师指点,我只能自己探索。初从太极拳‘气沉丹田’而悟,尝自问自答曰:‘何为气沉丹田?’答:‘气要达至肚脐以下。’问:‘如何得知气已到脐下?’答:‘则必以意随气而下。’亦步亦趋,同归于丹田。出则意气相随,亦步亦趋,同从鼻送出。如此日日不忘,时时相续,渐调息至细长匀深,或3分钟1息,或5分钟1息。炼至10日,丹田跃然间出现一热气团。又于日常行住坐卧之中,甚至吃饭、读书或将睡着之际,均惺惺昧昧,若有若无地操炼之,发现确是‘一日中,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最妙莫过于午睡中之炼,息调匀后睡去,及至醒来,呼吸仍在不调自调之中,丹田乃至全身,都荡漾在一片浩然温煦的真气之中,真觉得虽未成仙,但神仙的境界已心领神会矣!故与此法特别相应。第二转未曾出现;第三转无意中也过去了。第四转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第五转的大停气功夫,当时是否出现,已记不清了。第六转导气未炼。但到1985~1986年,出现了丹田炽热,全身火烧之象,似乎与第八转火气相应,当时虽未如师文所示之法来炼,也未吃壮阳之药物食物,但特别喜欢吃花生米。1988年后,功夫似径入第九转伏气,鼻息似有若无,自在寂照,境界体验颇多不提。但总是丹田温度过于炽热。对照师文,发觉我往日之弊端,均出自略去第八转水气功夫。故从今年(即1996年)11月4日起,每日2至3座,均补习水气功夫。每随观想月轮,及至清凉之菩提月液从顶灌下,润泽全身,则凉爽舒泰之感难以言状。及至11月11日,往日之一派火感景象已纠至95%以上,可谓桴鼓相应、立竿见影。另善后尾功也很重要,吾往日每坐中还虚功虽作,但远不及此完善‘解座法’中之烦逆转也极有特色,一般的收功法均是收入丹田,而此处是‘愈转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转毕,果如其文。每初上座,以‘哼、哈、嗨’三字吐上、中、下三焦之浊气也很重要。按文操习之,只觉得终日唾液源源而来,全身格外地感到轻松舒泰。我素不喜坊间丹经动辄任督周天运转,而崇尚老子‘清静自正、无为而成’之道。老子曰:“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而《真传易筋经》与老子之旨颇合,可谓是修道书中之珍本无疑。”
从上可见,余君是一个性格内向,学识渊博,夙根深厚,愿力广大的真诚修道者。其次,余君的科学眼光、求实精神、革新理论、坚定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余君修持整个16年的过程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第一是由于他已有相当的定力,故他对外界的影响特别敏感,证明了人体这个小天地与身外宇宙这个大系统确是息息相通的。故参同契说:“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第二是对于调理气血,升降水火,全凭临机应变,转换阴阳,故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吕祖说:“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余君对外界的影响刺激既敏感,而对于升降水火,又能灵活掌握,量体裁衣,自作活计,所以虽无明师指点,也能练出不凡的功能来。这与他平日读书之渊博是分不开的。不过对于同类阴阳问题,则仍是未能超越“饶君智慧过颜阂,不遇真师莫强猜”耳。
金丹, 千言万语, 张三丰, 赤子心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围绕“真传易筋经补编(易筋经真假)”展开,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探讨易筋经的真实性,然后分析易筋经的传承与修复,接着讨论易筋经的功效与作用,最后探讨易筋经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易筋经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1、易筋经的真实性
易筋经作为一部古老的养生经典,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然而,关于易筋经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易筋经乃是传统功夫中的珍品,具有神奇的功效;而另一些人则持怀疑态度,认为易筋经可能是后人编撰的虚构之作。究竟易筋经的真假如何,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易筋经的真实性不仅仅是一部文献史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考量历史、文化、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通过研究易筋经的文献渊源、流传历史以及与其他古典文献的关联,或许可以揭示易筋经的真相。
然而,即便易筋经的真实性难以确证,其所蕴含的养生智慧与功法,也值得我们去继承与传承。无论易筋经是否真实存在,它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
2、易筋经的传承与修复
易筋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养生经典,其传承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易筋经的传承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许多传统功夫流派逐渐式微,易筋经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传承易筋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些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积极开展易筋经的修复工作。他们通过搜集整理古籍文献、梳理传承流派,努力将易筋经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易筋经的修复工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通过传承与修复,易筋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易筋经的功效与作用
易筋经作为一部养生经典,不仅仅是一部健身功法的总汇,更是一部具有丰富养生智慧的宝库。易筋经所蕴含的功效与作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与强壮,还可以调和气血、舒畅筋骨、提升气质。
通过长期练习易筋经,人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改善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达到身心健康的完美境界。因此,易筋经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易筋经不仅可以带来身体层面的好处,还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与气质。通过练习易筋经,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律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4、易筋经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易筋经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挑战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易筋经作为一部优秀的养生经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成为当代人追求健康与养生的首选。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易筋经在当代社会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何将易筋经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易筋经,如何保护好易筋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当代社会,易筋经需要与时俱进,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相结合,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在当代社会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总结:
易筋经作为一部古老的养生经典,具有丰富的养生智慧与功效,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易筋经的真实性、传承与修复、功效与作用、当代应用与挑战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易筋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