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浊,一静一动。清静为本,浊动为末。故阳清阴浊,阳动阴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清静,天下贵之。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莫得,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既无其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寂无其寂。无寂寂无,俱了无矣,欲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静矣。心既自静,神即无扰。神既无扰,常清静矣。既常清静,及会其道。与真道会,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既无所得,强名为得。为化众生,开方便道老君曰:道所以能得者,其在自心。自心得道,道不使得。得是自得之道,不名为得。故言实无所得。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太上老君清静心经(小巫恭诵)”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介绍这部经典的背景和来源,然后深入解读其中的哲理和内涵,接着探讨其对现代人生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最后总结归纳这部经文的重要意义。
1、背景和来源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是中国道教经典之一,起源于汉代,被认为是道家智慧的结晶。这部经文通过对老子思想的总结和发展,深刻阐述了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哲学理念。
清静心经的作者是道教祖师太上老君,他在悟道之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经文,成为后人学习修行的重要指导。
清静心经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宝库中的珍品,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哲理和内涵
清静心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内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虚心谦逊、修身养性等重要思想。
其中,道法自然是清静心经的核心观念,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与自然抗衡,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清静无为则是指修行者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空灵,不受外界干扰,做到心如止水,不为名利所累。
3、现代启示
清静心经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其思想内涵却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沉浸于繁忙的生活和浮躁的心态,可以通过学习清静心经,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清静心经提倡虚心谦逊、修身养性的修行方式,对于现代人的心灵成长和修炼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深入解读和实践清静心经,找到内心的平衡点,追求心灵的和谐与安宁。
4、总结归纳
清静心经作为中国道家经典之一,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还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和修行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清静心经,可以帮助人们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和谐。
清静心经所传达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体会和领悟,在当下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结:清静心经是中国道家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修行方法,对人们的生活和修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