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宝鉴》是1995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浚(朝鲜)。
朝鲜宣祖29年(公元1596年),许浚向朝鲜宣祖提出编纂医书,将医术普及化,让一般百姓也懂得阅读,防病患于未然。因此朝鲜宣祖命许浚与御医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医书编纂,期间遇“壬辰倭乱”,编书工作一度停顿。乱事结束,编纂工作继续,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到了光海君2年(公元1610年)终于完成编纂工作,三年后(光海君5年)(公元1613年)终于刻版刊行,至今《东医宝鉴》已有36种不同版本。《东医宝鉴》一书共有二十五卷,二十五册,分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科)、杂病篇、汤液篇(药学)、针灸篇五大部分。内经编:精、气、肾、血、津液等和五脏六腑的功能。外形编:可见部位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现象和相关疾病。杂病编:诊察法和病因,不包括在内经编和外形编的各种疾病、妇产科病和小儿科病。汤药编:当时用的各种汤剂。针灸编:针法和灸法。《东医宝鉴》选方丰富实用,收载15类,1400多种药材。每方均注出处,并收录民间单方。主要纂辑自中国古代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直指方》《世医得效方》《医学正传》《古今医鉴》《医学入门》《万病回春》《医学纲目》等80多种,“纂辑”的另一说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抄录,换言之,《东医宝鉴》就是转抄引述80余种中医典籍的图书,而此书另外所引述的两本古朝鲜的着作《医方类聚》与《乡药集成方》也均是介绍中医的书籍,其中《医方类聚》是仿中国医学古籍《圣惠方》编写的,其中参考了中国医典100多部,《乡药集成方》则是仿照当时中国本草的体例,对朝鲜的本地药材进行的介绍,除名称标注本地名称外,其余所载药性均依照中医观点。
这里展示的只是本书籍或视频的部分截图,完整资料请下载后阅读。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东医宝鉴》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典籍,内容包含了丰富的中医医案和治疗方法,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参考书。本文将从《东医宝鉴》的历史价值、内容特点、影响意义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历史价值
《东医宝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珍贵遗产,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始创于明代,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内容丰富翔实,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东医宝鉴》中,记载了大量的医案和治疗经验,这些医案反映了古代医生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后人研究中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书在明清时期被列为医学教材,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医生,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内容特点
《东医宝鉴》内容翔实,涵盖了针灸、药物、推拿等多个方面的医学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书中的医案具有代表性,通俗易懂,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名家的诊疗经验和医学理论,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知识。
《东医宝鉴》还介绍了许多中药药方和配伍原则,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中药学习资源。
3、影响意义
《东医宝鉴》在中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书中的医案和治疗方法为后人研究中医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东医宝鉴》的影响还体现在广泛传播中医知识、促进中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方面。
4、现实意义
《东医宝鉴》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医典籍,对于当前中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东医宝鉴》,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精髓和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提升中医学习者的医学水平。
同时,借鉴《东医宝鉴》中的医案和治疗方法,对于改进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效果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结:
《东医宝鉴》作为传统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