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动学+周围神经+肌筋膜链解剖,7集视频15小时左右课程,原价3980
全通治痛~王靖瑞(原名:王磊),位置ga530-81
用评估的方式找到疼痛根源,用痛苦最小的方式解决掉疼痛根源,这才是治疗疼痛的王道。同样的症状病因可不同,同样的病因症状可大相径庭。觉得是这个理,加入我们来一起进步吧。
精准锁定治痛医师必修课程,肌肉➕神经➕肌筋膜,一个都不能少。本课程不要任何花边内容,直击治痛医师所需重点。 7天让你一生不再说自己基础差。7天练就你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穿各种疗法本质。7天完整提升你的治痛层次,再也不萌萌哒。
001.七神经卡压精讲.mp4
002.六:肌筋膜链精讲= _.mp4
003.五肌筋膜链精讲.mp4
004.四肌动学+肌筋膜链+周围神经.mp4
005.肌动学、肌筋膜链、周围神经三.mp4
006.肌动学+肌筋膜链解剖+周围神经: E.mp4
007.肌动学、肌筋膜链、周围神经一.mp4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肌动学、周围神经和肌筋膜链解剖是理解人体运动和功能的重要领域。肌动学主要研究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机制;周围神经则负责将运动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而肌筋膜链解剖则涉及肌肉及其筋膜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这三者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运动的效率与效果。本文将从肌动学的基本概念、周围神经的功能和结构、肌筋膜链的解剖特征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人体运动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1、肌动学基本概念
肌动学是运动学的一部分,专注于肌肉如何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运动。它不仅仅关注肌肉的力学作用,还涉及肌肉如何与骨骼、关节以及其他软组织相互作用。肌动学的核心在于分析肌肉在不同动作中的角色,包括其对关节角度变化的影响和对整体运动模式的贡献。
在肌动学中,肌肉可以分为主动肌和拮抗肌。主动肌负责产生运动,而拮抗肌则通过相反的收缩来调节运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肌肉的收缩类型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速收缩,每种类型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不同。
此外,肌动学还涉及到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如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肌肉在运动中如何发挥作用,并影响运动效果和运动员的表现。
2、周围神经的功能与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是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部位的关键通道。它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负责信息传递,而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支持和保护。周围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前者负责将来自身体的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后者则负责将运动指令传递到肌肉。
周围神经的结构包括神经根、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神经根从脊髓延伸出来,神经干则由多个神经根汇聚而成,最终分支成多个神经末梢。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重要性,共同确保了运动和感觉的正常进行。
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兴奋性是评价周围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神经损伤或疾病会影响这些指标,从而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障碍。了解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对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3、肌筋膜链的解剖特征
肌筋膜链是指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功能性结构网络,这一网络通过筋膜连接和协调各个肌肉群。肌筋膜链不仅支持和稳定身体,还在运动中起到传递力量和协调运动的作用。筋膜是一种结缔组织,包裹着肌肉和器官,并与其他筋膜结构相连,形成全身的连续性网络。
肌筋膜链可以分为不同的链路,如前侧链、后侧链和侧面链。每一种链路在身体的不同运动模式中发挥独特作用。例如,前侧链主要负责屈曲和前倾运动,而后侧链则主要负责伸展和后倾运动。这些链路的协调对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实现复杂的运动模式至关重要。
了解肌筋膜链的解剖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中的肌肉协作,优化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通过对筋膜的深度了解,能够设计更有效的训练和康复计划,提高身体的整体功能和健康水平。
4、三者的相互关系
肌动学、周围神经和肌筋膜链解剖这三者在运动中密切相关。肌动学提供了肌肉如何产生和调节力量的基础,而周围神经则负责将这些力量指令传递到相应的肌肉中。肌筋膜链则在整体上协调肌肉的活动,确保运动的流畅性和效率。
具体来说,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对肌肉进行精确控制,影响肌动学的过程。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不仅依赖于神经的指令,还受到筋膜链结构的影响。筋膜链的完整性和功能对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肌肉的协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三者的协调工作确保了身体运动的顺畅性和稳定性。通过综合考虑肌动学、周围神经和肌筋膜链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机制,优化运动训练和康复过程。
总结:
肌动学、周围神经和肌筋膜链解剖构成了运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肌动学关注肌肉在运动中的功能,周围神经则负责将运动指令传递到肌肉,而肌筋膜链则通过协调肌肉的活动来实现高效的运动。三者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运动的效果和身体的稳定性。
理解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运动计划、进行运动训练和康复。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掌握这些知识都能帮助我们提高运动表现,减少损伤,并实现更好的身体健康。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