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与本书的主编小良和一些编辑吃饭,免不了寒暄近况,她们礼貌地问我最近在干什么。
面对这群美丽又聪明的听众,我当然不会放过机会,来发表我当时最大的一项人生领悟。
“最近我有一个很大的领悟,”我说,“我发现,觉醒与信仰基本上是相对的两种意识状态,只要是信徒,就永远无法觉醒。”
她们都很客气地聆听。于是我继续说,“人从出生后,就不由自主地被制约成一个信徒。如果想要解脱,就必须先摆脱信徒的状态。我很想写一本叫‘反信徒’的书,来宣扬这个理念。”
她们似乎都不知该如何反应,我只好自己找台阶下来。“呵呵,但是灵修的书基本上就是要信徒来捧场,如果写一本书叫大家不要当信徒,恐怕违反了出版营销的基本原则。”
几个月前,小良问我要不要翻译这本书。
我读了,不得不承认,我想要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出来了,而且读起来趣味十足,完全不会违反出版营销的原则。
于是我就在一边赞叹,一边质疑,一边偷笑的情况下翻译了本书。
赞叹什么呢?作者杰德·麦肯纳基本上对传统灵修有诸多质疑,但他很狡猾地以开悟者自居,掌握了人们天生的信徒心态与对老师的需要,进而开始了一场对于所谓“开悟”的辩证,背景是作者已成为某种道场的住。处,以第一人称的纪实方式来描写一位开悟者如何处理来自各方的信徒疑问。
这种写法很大胆且聪明,因为当一个人宣称已经全然开悟后,便让自己拥有一种危险的优势:他可以权威地表达看法与质疑我们这些尚未开悟的人;但他的风险则是,我们也可以根据他的说法来判断此人是否真的开悟。就此而言,本书的做法是成功的。这位宣称开悟的作者尽管文笔有点臭屁,但他的说法不落于任何宗教的俗套,没有扯到非理性的崇拜或无法验证的超现实渲染,而是处处可见很实际的想法与很有说服力的辩证,对“开悟”这个神秘的体验提出了很个人,很诚实,也很严谨的看法。
杰德的开悟是靠一种彻底的觉察来达成,觉察什么呢?觉察“真相”(或真理,但我不喜欢翻译成真理)。杰德说的通往开悟之道极其单纯:
“这是想要开悟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坐下来,排除杂念,问自己什么是真实的,直到你确实知道。”
至于什么是判断真相的标准,杰德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我想也不应该提供,也无法提供,因为“道可道,非常道”,通往真相之道是无法用文字传达的,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旅程,在旅程的不同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指标。
杰德身为开悟者,虽然无法直接带给我们真相,但他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柏拉图洞穴、吸血鬼、毛毛虫、庄周梦境、黑客任务…)来说明假象之所以为假。虽然这也是很多灵修与宗教信仰劝人放弃世俗的常用说法,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以这个为出发点诚实地探究下去——问自己什么是真实的——最后必然会导致对于信仰的幻灭与否定。毕竟在本质上,所有的信仰都是建立于道听途说之上,都是妄念。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本书揭示了灵性开悟的复杂性和误解,挑战了常见的开悟观念。书中通过深入分析和实际案例,表明灵性开悟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启示。作者着重介绍了灵性开悟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它的多样性、误区、个人体验的独特性以及实践的长期性。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探讨,读者可以对灵性开悟有一个更全面、真实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持,还结合了实践指导,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看待和经历灵性开悟的过程。
1、灵性开悟的多样性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一书首先强调了灵性开悟的多样性。许多人误以为灵性开悟是一个统一的、普遍的体验,但实际上,不同的文化和个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开悟观念,从东方的禅宗到西方的神秘主义,展示了开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作者还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来说明,不同的人在灵性旅程中可能经历不同的阶段和感悟。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经历上,还反映在他们对灵性现象的解释和理解上。例如,有些人可能会经历一种深刻的心灵觉醒,而另一些人则可能通过长时间的冥想慢慢领悟到灵性真谛。
因此,理解灵性开悟的多样性对于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更加开放地接纳不同的灵性体验。
2、常见的开悟误区
在书中,作者还特别指出了关于灵性开悟的几个常见误区。例如,很多人认为灵性开悟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实际上,这一过程往往是漫长且充满波动的。书中通过实例分析了那些过于理想化开悟体验的误区,提醒读者不要陷入这些误解之中。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将开悟与精神状态的极端化体验等同起来。作者指出,真正的开悟并不是一种狂热或激动的状态,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心平和和理解。开悟的核心在于平静和自我认知,而不是短暂的情感高潮。
这些误区的揭示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灵性开悟的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识别这些误区,读者可以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灵性之旅,而不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个人体验的独特性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还特别强调了每个人的灵性体验都是独特的。书中讲述了多个来自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们的开悟故事,展示了这些个人体验的独特性和个别性。这表明,灵性开悟并不是一个可以用通用标准来衡量的过程。
作者认为,个人的背景、生活经历、文化认同等因素都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灵性体验。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体验的内容上,也体现在感悟的方式和节奏上。例如,有些人可能在某个特定的宗教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开悟之路,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在更为开放和自由的探索中得到启示。
这种个人体验的强调,有助于读者认识到自己的灵性旅程是独特的,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而不是单纯地模仿他人的路径。
4、灵性实践的长期性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灵性实践的长期性。灵性开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持续的实践和深思。作者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展示了长期坚持灵性修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内在的变化。
书中介绍了一些灵性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提醒读者不要期望立刻见效,而应保持耐心和恒心。灵性开悟的过程中,实践的质量和持续性往往比短期的成果更加重要。
这种长期性和耐心的要求,对于那些刚刚开始灵性探索的读者来说,提供了现实的期望和心理准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灵性之旅中的挑战。
总结: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一书通过对灵性开悟的多样性、常见误区、个人体验的独特性和实践的长期性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真实地理解和经历灵性开悟的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对开悟的误解,还为个人的灵性探索提供了实际指导。
总体而言,这本书挑战了传统的灵性观念,提供了一种更全面和深刻的开悟视角。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灵性开悟的读者来说,《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无疑是一本值得阅读和反思的作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