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圣济总录(共10册)
资料编号:KW7560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86G
作者:(宋)赵佶敕编;王振国,杨金萍主校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圣济总录》,又名《政和圣济总录》《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宋徽宗赵佶敕编,成书于北宋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该书是北宋朝廷征集民间及医家所献医方,结合内府所藏整理编纂而成,是继《太平圣惠方》后宋代官修的又1部大型方书。 本书共200卷,录方近2万首,主要按病证分为66门。首之以风疾之变动,终之以神仙之服饵。卷1-卷4首列运气、叙例、补遗、治法,属于总论性质;卷5-卷184为临床各科病证的论治方药,首之以诸风门,终之以乳石发动门;卷185-卷190为补益门、食治门;卷191-194为针灸门;卷195-197为符禁门;卷198-200为神仙服饵门。本书以病分门,门各有方,据经立论,论皆有统。内容极其丰富,包括运气、叙例、治法及临床各科病证,涉及内、外、妇、儿、5官、针灸诸科及养生之类。本次整理,以卷帙完备、板刻质量好、讹误较少的日本文化11年甲戌(1814)聚珍本为底本。
王振国,男,1963年1月出生,山东省寿光市人,医学博士,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目录
01《政和圣济总录》序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卷1-2 运气卷3 叙例 补遗卷4 治法02卷5-9 诸风门卷10-20 风门03卷21-33 伤寒门卷34 中暍门卷34-37 疟病门卷38-40 霍乱门04卷41-22 肝脏门卷42 胆门卷43 心脏门 小肠病门卷44-46 脾脏门卷47 胃病门卷48-50 肺脏门卷50 大肠门卷51-53 肾脏门卷53 膀胱门卷54 三焦门卷55-56 心痛门卷57 心腹门卷58-59 消渴门卷60-61 黄病门卷61 胸痹门卷62 膈气门卷63 呕吐门卷63-64 痰饮门卷65-66 咳嗽门05卷67 诸气门卷68-69 吐血门卷70 鼻衄门卷71-73 积聚门卷74-78 泄痢门卷79 水肿门卷80 水病门卷81-84 脚气门卷85 腰痛门卷86-92 虚劳门卷93 骨蒸传尸门06卷94 诸疝门 阴疝门卷95-97 大小便门卷98 诸淋门卷99 9虫门卷100 诸尸门 诸注门卷101 面体门 髭发门卷102-113 眼目门卷114-116 耳病门卷117-121 口齿门卷122-124 咽喉门07卷125 瘿瘤门卷126-127 瘰疬门卷128-131 痈疽门卷132-138 疮肿门卷139-140 金疮门卷141-143 痔瘘门卷144-145 伤折门卷146-149 杂疗门08卷150-153 妇人血风门卷154-158 妊娠门卷159 逆产门卷160-166 产后门09卷167-182 小儿门卷183-184 乳石发动门10卷185-187 补益门卷188-190 食治门卷191-194 针灸门卷195-197 符禁门卷198-199 神仙服饵门卷200 服饵门附录1《圣济总录》乾隆本诸序附录2《圣济总录》文瑞楼本序附录3《圣济总录》日本抄本序(邓邦述)校注后记
目录介绍如下:
圣济总录01.pdf 158.87 MB 圣济总录02.pdf 206.16 MB 圣济总录03.pdf 163.01 MB 圣济总录04.pdf 231.26 MB 圣济总录05.pdf 257.45 MB 圣济总录06.pdf 218.47 MB 圣济总录07.pdf 168.16 MB 圣济总录08.pdf 164.72 MB 圣济总录09.pdf 136.49 MB 圣济总录10.pdf 201.75 MB
![]()
![]()
有需要联系v;有需要联系网页弹窗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圣济总录(圣济总录符咒篇)》这一古老的中医典籍,揭示其在古代医学与符咒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文章将分析该文本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接着讨论其内容的结构与特点,第三部分将探讨其中符咒的应用与效果,最后,文章将结合现代医学视角,对《圣济总录》的现代理解进行总结。通过细致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这部作品的深远影响及其在今天的价值。
1、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圣济总录》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典籍之一,成书于明代,作者为王肯堂。这部书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结晶,也是符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医学与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符咒被视为一种能够治病救人的神秘力量。
历史上,符咒在民间广泛流传,很多家庭会请符咒师进行祈福和疾病的治疗。这种文化现象对《圣济总录》的形成与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书中的符咒不仅仅是医学的工具,更是精神与信仰的寄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
在研究《圣济总录》时,了解其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把握符咒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性。它不仅是一部医学典籍,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及信仰的缩影,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思考。
2、文本结构与内容特点
《圣济总录》的结构清晰,通常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对应不同的疾病和疗法。整部书以符咒为中心,结合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民间经验,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医学体系。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各种疾病的症状,还详细描述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符咒。
书中的符咒通常具备特定的格式和内容,包括咒语、图形以及施咒的过程。这些符咒常常与特定的仪式相结合,以增强其治疗效果。文本中还有许多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符咒,体现了古代医学与艺术的结合。
此外,《圣济总录》对符咒的解释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中不仅仅关注符咒的表面效果,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哲学思考与宇宙观。这使得《圣济总录》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文化典籍。
3、符咒的应用与效果
在古代社会,符咒的应用广泛,涵盖了从日常小病到重大疾病的治疗。在《圣济总录》中,很多符咒都与特定的疾病对应,医疗效果常被民间传说所验证。符咒的使用不仅依赖于咒语本身,还与施咒者的修行和信仰密切相关。
许多病例描述展示了符咒在实际治疗中的成功案例,加深了人们对其效果的信任。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古代医学的智慧,也反映出人们对健康与幸福的渴望。符咒的效果常常被视为神秘与自然力量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虽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古老的治疗方式受到质疑,但《圣济总录》中记录的符咒仍然引发了不少人的兴趣与研究。许多中医师和文化研究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些符咒的潜在价值,希望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4、现代视角下的再认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符咒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许多学者认为,符咒不仅是古代文化的产物,更是现代人理解自身与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圣济总录》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文化和医学交叉的重要领域。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工具,使得我们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符咒的原理。例如,有研究者利用心理学的视角,探索符咒对人的心理暗示和情感支持作用,这种现代解读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意义。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圣济总录》在身心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尝试将其与现代健康管理相结合。通过对传统符咒的重新理解与实践,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解决方案,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圣济总录(圣济总录符咒篇)》不仅是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更是符咒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其历史背景、文本结构、符咒应用以及现代视角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圣济总录》作为桥梁,将古代智慧带入现代,为人类的健康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