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周易参同契真义、古本参同契集注合刊(周易参同契真义、古本参同契集注〔合刊〕五代彭晓撰;汉魏伯阳原着、清仇兆鳌集注)
505. 金丹正理大全周易参同契真义三卷 五代 彭晓 撰 明 涵蟾子 辑 (明刊黒口十行本)
506.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又名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十七家)二卷 清 仇兆鳌 集注(青城山天师洞珍藏孤本秘籍)
507.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补遗附录及参同契图说一卷 清 知几子 撰
508. 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二种(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二种(唐吕祖纯阳真人着))
509. 道德经释义二卷 清 □□ 撰;萧天石 整理
510. 道经心传
511. 道德经解一卷 清 刘沅 注解
512. 增 敦煌秘籍老子化胡经真迹一卷
513. 太乙金华宗旨、吕祖指玄篇秘注合刊(太乙金华宗旨、吕祖指玄篇秘注(唐吕祖纯阳真人着;沧海老人本诚子着))
514. 太一金华宗旨(又名吕祖师先天虚无太一金华宗旨、金华宗旨、至教宗旨、逍遥诀、静坐秘籍、长生术)一卷 唐 吕嵓 撰、清 蒋元庭 辑
515. 吕祖指玄篇秘注一卷 清 沧海老人 撰
516. 附 白玉蟾和绝句诗三十二首一卷
517. 抱朴子内篇四卷、外篇四卷 晋葛洪撰 明愼懋官校 (明万历十二年吴兴愼懋官刊本)
518. 河洛精蕴(增辑附编)
519. 河洛精蕴九卷 清 江永 撰(江永(1681—1762)字慎修,又字慎斋,婺源县江湾村人。清朝杰出的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皖派村学的奠基人,在宋明理学没落后向干嘉汉学挺进中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的巨壁。其凡古今制度、天文地理、钟律推步、中外历算等,无不深究索隐,测其本始,而对“三礼”(《礼记》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尤精思博考。江永的着作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9种计260余卷。被《四库全书》采纳的有20种计170余卷。张之洞撰《书自答问》,将江永的十六种着作作为治学必读的书给予介绍。)
520. 仙苑编珠、至言总合刊(仙苑编珠、至言总〔明版合刊〕唐王松年、范翛然编着《仙苑编珠》,原题天台山道士王松年撰,神仙传记。此书所记神仙,乃据《列仙传》、《神仙传》、《登真隐诀》、《真诰》,以及《原始上真记》、《道学传》、《楼观传》、《灵验传》、《八真传》、《十二真君传》等书,又取梁唐以降接于闻见者一百三十二人,仿效《蒙求》体例,四字比韵,撮其枢要,笺注于下,共记神仙三百余人。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至言总》,原题会稽禹穴道士范翛然撰,五卷,汇辑修炼诸术。卷一《斋戒》,载上清、灵宝、洞神、太一、旨教、涂炭六种斋法要旨及有关禁戒。卷二《养生》,载静心修性、脏腑保养、服药神枕等摄生方术。卷三《禁忌》,载忧畏鬼神及饮食起居之禁忌。卷四《运气》,载诸家服气导引之法。卷五《补导》,载诸家按摩法及赏善罚恶之功过格。全书广引道、儒、医籍,兼收诸派方术,而以服气导引为主。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521. 仙苑编珠三卷 唐 王宋年 撰
522. 至言总五卷 唐 范翛然 撰
523. 丹亭真人传道密集(明钞本)
524 丹亭悟真篇一卷 明 卢丹亭 传、明 傅青主 纂(傅青主手录)
525. 丹亭传道问答集一卷 明 卢丹亭 传、明 傅青主 纂(傅青主手录秘本)
526. 丹亭真人玄谈集二卷 明 卢丹亭 传、明 傅青主 纂(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
527. 增订孤本·备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 唐 孙思邈 撰(增订孤本:备急千金要方〔北宋版,增辑:孙真人海上仙方〕唐孙思邈真人着,萧天石序。《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为集唐代以前医药学大成之巨着。孙真人尝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名之。全书分诸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风毒脚气、诸风、伤寒、肝脏、胆脏、心脏、小肠腑、脾脏、胃腑、肺脏、大肠腑、肾脏、膀胱腑、消渴淋闭、疔肿、痔漏、解毒杂治、备急、食治、养性、平脉、针灸等26类,分列232门,载方5300首。上极文字之初,下迄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凡脏腑之论、脉证之辨、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备急接命之方,以至导引养生之术,无不周悉。其论病未尝不依《内经》,其所用方,亦采古方,不无兼取后世;其所用药,本于神农,兼取单方及通治之品,故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自成一家。全书分门别类,有纲有目,包罗宏富,理法方药俱全,堪称我国传统医学之百科全书,影响后世医学发展极为深远,孙氏济世之功,千秋不可磨灭。)
528. 增辑 孙真人海上仙方一卷 唐 孙思邈 撰
529. 增订孤本·千金翼方三十卷 唐 孙思邈 撰(增订孤本:千金翼方〔元版,增辑:温隐居海上仙方〕唐孙思邈真人着,萧天石序。孙真人着《千金要方》竟,犹虑有阙遗,复取“輗轭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交飞,抟摇不测”之意,撰《千金翼方》以辅之,盖二书本相因而作,亦相济为用也。全书共三十卷:卷1为“药录纂要”,首论采药时节、药名、产地等,并按主治病证分类阐述各种药物功效。卷2至卷4为“本草”,载录药物八百余种,据其自然形态等分为玉石、草、木、人兽、虫鱼、果、菜、米谷等部,论述各药之性味、主治、功效、异名、产地、采集等。卷5至卷8为“妇人”,分述妇人经、产、胎孕及各种杂病证治方法。卷9、卷10为“伤寒”,源自仲景《伤寒论》,经孙氏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重新编次,开创了“以方类证”之先例。卷11为“小儿”,述小儿养护、小儿杂病证治方等,另附有眼病、鼻病、口病、齿病、喉病、噎病、耳病等验方。卷12、13、14分载“养性”、“辟谷”、“退居”篇,论养性宜忌、食疗服饵、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卷15为“补益”,论虚损病状、服诸石药解散及虚损补益诸方。卷16、17为“中风”,论中风、心风、风眩、挛痹、瘾疹等风病及对治丸、散、汤、酒、膏剂方等。卷18至20为“杂病”,分述内科诸病及急症救治方法。卷21为“万病”,记载一方总治诸病方剂。卷22为“飞炼”,记述金石类药物水飞、火炼等炮制方法、主治功效及对其毒副反应之解救方等。卷23、24为“疮疡”,论痈、疽、疮、疡等多种外科疾病之诊断、病因、病机及内服外治诸方。卷25为“色脉”,详述色诊及脉诊方法。卷26至28为“针灸”,先明经络孔穴及针灸手法,继论诸病针灸疗法。卷29、30为“禁经”,即祝由科,列述禁咒流行时气、疮肿、金疮、蛊毒、虫兽螫咬之法。全书计分为17类,分列189门,载方、论、法2900余则。)
530. 增辑 温隐居海上仙方一卷 南宋 温大明 撰
531. 孤版明本·黄庭经秘注二种(孤本明版──黄庭经秘注二种(唐梁丘子白履忠、明李一元等着))
532. 黄庭内景经秘解二卷 明 李一元 撰
533. 黄庭外景经秘解一卷 明 李一元 撰
534. 华陀玄门内照图、养生导引法合刊(华陀玄门内照图、养生导引法〔附:益龄单、怪屙单〕〔合刊〕汉华陀撰)
535. 华陀玄门内照图(又名华佗先生玄门脉诀内照图、元门脉诀内照图、内照图、内照经、内照法)一卷 东汉 华佗 传(华佗字符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着作,名曰《青囊经》,惜乎失传。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华佗对“肠胃积聚”等病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它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现存《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传见《后汉书·方技传》、《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536. 养生导引法一卷
537. 附 益龄单一卷 明 周履靖 辑(明代养生家。字逸之,号梅墟,别号梅癫道人。嘉禾(今浙江嘉兴)人。通本草及炮制,着有《茹草编》四卷(1597年)、《续易牙遗意》一卷(1582年)。又精养生、气功,编撰《夷门广牍》一书,其中“尊生”类有《金笥玄玄》一卷、《益龄单》一卷、《赤凤髓》三卷、《唐宋卫生歌》等。)
538. 怪屙单一卷 元 朱震亨 撰(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浙江义乌赤岸人。居所临丹溪,学者尊称他为“丹溪翁”后人习惯称丹溪先生。震亨学医,博览群书,辨析得失。将理学结合于医学,开一时风气之先,使中医的理论体系有了新的发展。阐明了“相火”的理论和“阳有余阴不足”的观点,并首先提出“脾阴虚”的概念,从生理、病理、证治以至养生,较系统地创导了滋阴学说。尤可贵者,在不执一端,注重辩证施治,从而创立了气、血、痰、郁的四伤学说。“治病灵效,冠绝一时”。“四方学者,归之如云”,他的弟子如赵良仁、戴原礼、王安道、赵道震等,皆成为明代名医。自明代至清初的整个医学界,几乎全受丹溪学说的支配。后世以养阴派的代表而把他列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晚年以着书诲人为事。其着论类多前人所未发,而神妙存乎简易之中。着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本草衍义补遗》及《宋论》、《风水问答》。另有《金匮钩玄》为震亨原着,戴原礼校补。其它尚有《脉因证治》、《丹溪手镜》、《丹溪心法》、《怪屙单》、《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等,疑非震亨所手订。)
539. 玄珠录、观化集、軉心经合刊(玄珠录、观化集、軉心经〔佛道合参之千古秘本,道藏精抄本〕唐王玄觉、明云仙朱约佶着;清和宁等分着)
540. 玄珠录二卷 唐 王玄览 讲述、唐 门人王太霄 集录(《正统道藏》收入太玄部。此书是王太霄据益州谢法师、彭州杜尊师、汉州李炼师及诸弟子对王玄览日常讲道时所作笔记,加以汇集整理而成。分上下两卷,卷首有王太霄序,记其师生平着述。书为语录体,收录道物、道体、道性、有无、真妄、动寂、心性等理论问题约一百二十余则。为唐人道论的精品,尤其是以融通佛道奥义为其特色。)
541. 观化集一卷 明 朱约佶 撰(约佶号云仙,又号弄丸山人,靖江王守谦之裔。居于广西。集中所载诗,皆论内丹之旨。篇首有三图,亦内养之法。原序称其得僧古光之传,盖专以修炼为事者。前有刑部郎中袁福征序,称其别有诗集行世,又精于绘画云。北京大学图书馆入藏明嘉靖刻本。)
542. 軉心经一卷 清 和宁 撰
543. 夷门长生秘书十二种(益龄单及怪屙单收入《养生导引法》中,在《道藏精华》第十四集。明万历刊孤本)(夷门长生秘书十二种〔明万历刊孤本〕明梅岭道人周履靖编着)
544. 赤凤髓三卷 明 周履靖 辑
545. 炼形内旨一卷 明 □□ 撰
546. 玉函秘旨一卷 明 □□ 撰
547. 金笥玄玄一卷 明 □□ 撰
548. 逍遥子导引诀一卷 □ 逍遥子 撰
549. 唐宋卫生歌一卷 明 周履靖 辑
550 胎息经(又名胎息经注)一卷 唐 幻真先生 注
551. 天隐子(又名天隐子养生书)一卷 唐 司马承祯 撰
552. 修真演义(又名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一卷 明 邓希贤 撰
553. 既济真经(又名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一卷 明 邓希贤 笺注
554. 学山证道秘书三十种 明 王亮 编辑(明万历刊孤本)(学山证道秘书十二种〔明万历刊孤本〕明学山道人王亮编着)
555. 广成子疏略一卷 明 王文禄 撰
556. 黄帝阴符经疏略一卷 明 王文禄 撰
557. 胎息经疏略一卷 明 王文禄 撰
558. 周易参同契正文二卷 汉 魏伯阳 撰
559. 周易参同契疏略一卷 明 王文禄 撰
560 易图秘旨一卷 明 田艺蘅 撰
561. 阴阳管见一卷 明 何瑭 撰
562. 礼元剩语一卷 明 唐枢 撰
563. 天仙真诀一卷
564. 四箴杂言一卷 明 何大复 撰
565. 玄机通一卷 明 仇俊卿 撰
566. 薛子道论一卷 明 薛瑄 撰
567. 海石子一卷 明 钱薇 撰
568. 廓然子五述一卷 明 董传策 撰
569 豢龙子一卷 明 董糓 撰
570. 观微子一卷 明 朱衮 撰
571. 钱子语测法语篇一卷 明 钱琦 撰
572. 钱子语测巽语篇一卷 明 钱琦 撰
573. 春雨逸响一卷 明 田艺蘅 撰
574. 东溟蠡测一卷 李儒烈 撰
575. 宵练匣一卷 明 朱得之 撰
576. 辜言一卷 明 马中锡 撰
577. 约言一卷 明 薛蕙 撰
578. 海涵万象录一卷 明 黄润玉 撰
579. 类博杂言一卷 明 岳正 撰
580. 医先一卷 明 王文禄 撰
581 青岩丛录一卷 明 王祎 撰
582. 凝斋笔语一卷 明 王鸿儒 撰
583. 侯城杂诫一卷 明 方孝孺 撰
584. 奇子杂言一卷 明 杨春芳 撰
585. 竹下寤言二卷 明 王文禄 撰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中的智慧与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集中于《道家精华合集(十三 – 十四)》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四个方面详细解析道家的精髓。这四个方面包括道家的核心理念、道家修行的实践方法、道家对自然的观念以及道家思想在当代的应用。文章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不仅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也探讨了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
1、道家的核心理念
道家的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道德经》和《庄子》等经典著作。《道德经》中的“道”字代表了宇宙的本源和力量,它无形无象,却是万物生成的根本。道家强调“道”作为自然的原则和宇宙的法则,认为宇宙的运行遵循着一种自然的节奏,人类应该顺应这一节奏,而不是试图强行改变或控制。
除了“道”,道家还非常重视“德”。“德”是指个体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家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与“道”保持一致,通过修身养性、内外合一来实现真正的自我。道家的“德”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道家的核心理念强调“无为而治”,即不通过强制手段来干预自然和社会的运作。道家认为,过度的干预和控制只会带来混乱,真正的治理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这样的观点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也对后来的社会治理和管理思想产生了影响。
2、道家修行的实践方法
道家的修行方法主要包括“内修”和“外炼”两个方面。内修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的提升,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来净化心灵、调整心态。道家强调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认为只有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领悟“道”的真谛。
外炼则涉及到身体的锻炼和气功的练习。道家认为,身体的健康与修行密切相关,通过适当的身体运动和气功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外炼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健康,还能帮助修行者更好地体会和实践道家的理念。
此外,道家修行还包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学习。道家修行者常常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从中获得灵感和智慧。这种方法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认为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习自然的法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家的思想。
3、道家对自然的观念
道家对自然的观念充满了敬畏和尊重。道家认为,宇宙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所有事物都在自然的法则下运行,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道家提倡顺应自然,不做过多的干预,以保持自然的平衡和和谐。
道家思想中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的观点与现代生态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责任。道家认为,只有当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时,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
道家对自然的观念还体现在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适应上。道家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常态,人们应该学会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是试图抵抗或改变它们。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而实现内外的和谐。
4、道家思想在当代的应用
道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人修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常常导致人们的身心疲惫,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通过练习道家的冥想和静坐,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方面,道家思想也开始受到重视。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管理方式,对于现代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新视角。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发展。
道家思想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环保意识相契合,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通过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道家思想为现代社会的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
《道家精华合集(十三 – 十四)》深入探讨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修行方法、自然观念以及现代应用,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哲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也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
道家的核心理念、修行方法以及对自然的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经验。在当代社会中,道家思想的应用不仅帮助个人实现内心的平静,也为企业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总之,道家思想以其深邃的哲学和实践价值,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每天用户量很大,添加不上添加其他微信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