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 宋 张君房编(明正统道藏版,宋本道藏精华(一)本书为《大宋天宫宝藏》主编者张君房先生,穷数十年之精力,自其主修之四千五百余卷之道藏经中,撮其精要,选辑而成。全藏于真宗皇帝时奉旨纂修,天禧三年进呈。复摄“云笈七部之英”,以成是书,于仁宗皇帝时呈供御览。卷帙既富,征引尤博。三洞四辅十二部,上自诸子百经之奥蕴,下至方术变化之玄秘,包罗殆尽,或予节录,或取全书,间存佚籍,摭采秘法,无不为千古罕见之奇书秘典。今特就明正统道藏版影刊问世,俾昔之祇供皇帝御览之秘书,今日人人得而参究修持之也。(二)读者拥有一部《云笈七签》,即等于拥有一部缩编《道藏》,且可省却不少时间与精力。无法购存《道藏》或一览《道藏》究竟之学人修士,对此确为一千载难逢之因缘,故切不可以等闲书视之也。(三)本书全一百二十二卷。共分:道德部、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道教本始部、道教经法传授部、经教相承部、三洞经教部、天地部、日月星辰部、十洲三岛部、洞天福地部、二十八治部、禀生受命部、杂修摄生部、斋戒部、七签杂法部、存思部、秘要诀法部、魂神部、诸家气法部、金丹诀法部(内丹外丹)、方药部、符图部、庚申部、尸解部、诸真学要部、赞颂部、纪传部、道教灵验部等。(四)《云笈七签》一书乃系集宋本道藏经之精英,玄妙博雅,广大精致;小可以养生尽年、大可以入圣通神。既非纯属宗教之教典,亦非纯属仙学之丹经。举凡天道、地道、人道,以及神道与仙道,无所不包,无所不赅。凡要寻求道家仙学的真诀实法,与长生不老及超凡入圣的不二途径,均不可不人手一部。)
355. 周易参同契解、周易参同契脉望合刊(周易参同契解、周易参同契脉望〔合刊〕存存子陶素耜真人着)
356. 周易参同契解
357. 周易参同契脉望
358. 易道心法真传(又名周易阐真)(易道心法真传(悟元子刘一明真人着))
359. 文始真经言外经旨
360. 无根树词注解、金丹大要合刊(无根树词批注、金丹大要〔合刊〕张三丰真人原着,刘悟元、李涵虚合解;陈上阳真人着,陶素耜真人删订)
361. 张三丰祖师无根树词注解
362. 修真必读金丹大要
363. 上阳子金丹大要十六卷 元 陈致虚 撰
364.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一卷 元 陈致虚 撰
365.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一卷 元 陈致虚 撰
366. 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一卷 元 陈致虚 撰
367. 玄宗内典、灵源大道歌合刊(玄宗内典、灵源大道歌〔合刊〕〔附:道家佚书辑书十七种,阴阳家辑书二种〕历代圣祖传述;曹文逸真人着,陈樱宁批注。恭辑古玄元道经凡九种,计(一)老子道德经(二)阴符经(三)清静经(四)心印经(五)定观经(六)老子五厨经(七)参同契及疏略(八)朱子参同契考异)
368. 玄宗内典(又名玄宗内典经注) 明 邵以正 集
369. 老子道德经(又名张洪德注解道德经)二卷 明 张位 撰
370. 阴符经(又名张洪阳注阴符经)一卷 明 张位 撰
371. 清静经(又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一卷 元 李道纯 撰
372. 心印经(又名无上玉皇心印经)一卷 南宋 李简易 撰
373. 定观经(又名洞玄灵宝定观经注)一卷
374. 老子五厨经(又名老子说五厨经注)一卷 唐 尹愔 撰
375 灵源大道歌白话解一卷 民国 陈撄宁 撰
376. 附 道家佚书辑书十七种 清 马国翰 辑(出《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
377. 伊尹书一卷 商 伊挚 撰
378. 辛甲书一卷 周 辛甲 撰
379. 公子牟子一卷 周 魏公子牟 撰
380. 田子一卷 周 田骈 撰
381. 老莱子一卷 周 老莱子 撰
382. 黔娄子一卷 周 黔娄先生撰
383. 郑长者书一卷 周 郑长者 撰
384. 任子道论一卷 魏 任嘏 撰
385. 洞极真经一卷 后魏 关朗 撰
386. 唐子一卷 吴 唐滂 撰
387. 苏子一卷 晋 苏彦 撰
388. 陆子一卷 晋 陆云 撰
389. 杜氏幽求新书一卷 晋 杜夷 撰
390. 孙子一卷 晋 孙绰 撰
391. 苻子一卷 晋 苻郎 撰
392. 少子一卷 南齐 张融 撰
393 夷夏论一卷 南齐 顾欢 撰
394. 阴阳家辑书二种
395. 宋司星子韦书一卷 周 司星子韦 撰
396. 邹子一卷 周 邹衍 撰
397. 北派七真修道史传(又名七真因果传)一卷 清 黄永亮 撰(北派七真修道史传(龙门黄永亮着))
398. 修道全指、邱祖西游记合刊(修道全指〔增邱祖西游记〕炼虚子着,李志常述记)
399. 修道全指一卷 清 蒋克志 撰
400 邱祖西游记
401. 金丹心法(又名八洞玄经)(金丹心法〔八洞玄经〕钟祖离权、吕祖纯阳等着,八洞仙主合注)
402. 指道真诠、寿世保元合刊(指道真诠、寿世保元〔合刊〕杨践行、无方老人合着)
403. 指道真诠一卷 民国 杨践形 撰
404. 寿世保元一卷 元 八十一岁老人 撰
405. 大道真谛(大道真谛(葛仙翁着,清静老人传述))
406. 大道真谛圣功神化秘旨简说
407. 了道秘录一卷 清 清静老人 传、清 心庵头陀 述
408. 道派图解一卷 清 洞天丈人 传述
409. 素履子道语
410. 伸蒙子微言
411. 文始真经言外经旨、清静经、玄门必读合刊(文始真经言外经旨、清静经、玄门必读〔合刊〕关尹子原着,抱一子陈显微解注;李道纯注经;无名子着,陈志亮重刊)
412. 文始真经言外经旨
413. 清静经
414. 玄门必读
415. 附 李二曲先生谈道录
416. 空青洞天藏版吕祖全书 明 陆潜虚 编、清 李涵虚 辑(吕祖全书〔空青洞天藏版,海内孤本〕李涵虚真人火西月编纂。吕祖之于丹鼎派,由六祖之于禅宗,继往开来,枢纽古今,乾坤独露,日月同明。六祖下开五宗七派,无不门庭峻极,吕祖下开南北东西四宗及三丰、伍柳等诸派,亦均法嗣鼎盛。坛经与斯书,同为禅宗与丹宗奉为圣典。本书包括海山奇遇、吕祖年谱、与吕祖诗文歌词集、金丹口诀,无不尽露无遗,凡事清静单修或阴阳双修,以及金丹家中各门派,其修持法诀,莫不以此为祖经。全书共八百余页,版本系空清洞天藏版,系海内外孤本。)
417. 上册·草堂自记
418. 吕祖年谱(又名海山奇遇)七卷
419. 下册·道源汇灵
420. 纯阳先生诗集(又名吕祖编年诗集)九卷
421. 周易别传秘学三种、葛仙翁至道心传合刊(周易别传秘学三种、葛仙翁至道心传〔合刊〕北魏关朗撰,麻衣道者着,陈迥编;葛仙翁传,凝阳子篡辑)
422. 周易别传秘学三种
423. 葛仙翁至道心传(又名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一卷 明 凝阳子纂(钞本)
424. 附 格言联璧
425. 感应类钞 清
426. 悟真宝藏、仙佛真传直解合刊
427. 悟真宝藏
428. 仙佛真传直解(又名仙佛真传章句直解)一卷 清炼一子、明镜子 编
429. 明本道书秘籍八种、悟真宝筏金玉经合刊(明本道书秘籍八种、悟真宝筏金玉经〔合刊〕历代古真编撰,萧天石选辑;天师洞秘藏钞本,古仙古佛真传)
430 明本道书秘籍八种
431. 广成子解一卷 宋 苏轼 解、明 范钦 订 (明嘉庆刊《范氏二十种奇书》本)
432. 谭子一卷 南唐 谭峭 撰(《诸子汇函》本)
433. 玄真子一卷 唐 张志和 撰(《诸子汇函》本)
434. 鹿门子一卷 唐 皮日休 撰(《诸子汇函》本)
435. 渔樵对问一卷 宋 邵雍 撰(《百川学海》本)
436. 胎息经疏略一卷 明 王文禄 撰(《百陵学山》本)
437. 玄机通一卷 明 仇俊卿 撰(《百陵学山》本)
438. 郭子翼庄一卷 晋 郭象 撰、明 高登 辑(明嘉庆刊《范氏二十种奇书》本)
439. 悟真宝筏金玉经一卷 清 □□ 传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华在于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的平静。“道家精华合集(七-九)”不仅总结了道家经典的核心理念,还深入探讨了道教的哲学、修行方法与生活智慧等方面。本文将从道家哲学的基础、修行与养生、道教文化的影响及现代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1、道家哲学的基础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概念,将自然界的法则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强调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它超越了语言与思维的界限。这一思想启发人们反思自我与宇宙的关系,鼓励人们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万物皆由“道”所生,而“道”的存在是无形无象的。因此,修行者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反思,道家哲学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平衡,避免过度追求物质欲望。
道家哲学还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预的方式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修行,也适用于国家治理,提倡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反映了道家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2、修行与养生智慧
道家修行的核心在于内炼与外修。内炼主要是通过冥想、静坐、气功等方式,达到身心的统一与和谐。这些修行方法强调气的流动与调和,通过调整内在的能量平衡,帮助修行者保持健康的身体与宁静的心灵。
外修则包括道教的养生之道,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运动来促进身体的灵活性和健康。道家提倡顺应四季变化,讲究饮食调理与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种综合的修行与养生智慧,帮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
此外,道家的养生观念还强调情绪的管理与内心的宁静。修行者通过观心、调心,学习如何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减少烦恼与不安,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的心态。
3、道教文化的影响
道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许多著名的诗词、绘画作品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启发,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道教的山水画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反映了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道教节日与仪式也深深扎根于民间文化中,体现了道教对生活的影响。诸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往往融入了道教的祭祀与祝福,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恩。这些文化传统构成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道教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关注和学习。道教的哲学思想与养生智慧,成为了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融合。
4、道家思想的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许多人感到压力与焦虑。道家思想的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理念,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应对现代生活的方法。通过道家的修行与养生方法,人们可以在忙碌中找到一片宁静,帮助释放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开始借鉴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用于团队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倡导开放、包容的企业环境,培养员工的创造力与主动性,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与团队凝聚力。
此外,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也吸收了道家哲学的智慧,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情绪的调节。这些方法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从容应对,找到内心的力量与勇气。
总结:
通过对“道家精华合集(七-九)”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道家思想不仅是哲学与文化的结晶,更是生活智慧与养生之道的体现。道家所倡导的自然和谐、内心平静,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对生活挑战的智慧,帮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无论是个人修行,还是社会管理,道家的理念都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实践。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