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着做?》大卫·格雷伯【文字版_PDF电子书】_社会科学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着做?》大卫·格雷伯【文字版_PDF电子书_】

《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着做?》封面图片

书名: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着做?论狗屁工作的出现与劳动价值的再思
作者: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
出版社:商周
译者:elek
出版日期:2023-08-17
页数:/
ISBN:9786263187665
0.0
豆瓣评分
全网资源sm.nayona.cn

内容简介:

废的不是你,是这份工作,

让你失去身为人的存在价值!

「既原创又挑衅」「发人深省」「极富魅力的叙述」

百万次转发,狂扫欧美多国排行榜No. 1

全球社畜含泪推荐,颠覆你对工作的想像

导读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何明修

东海大学社会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郑亘良

有用推荐

清华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 方怡洁

台湾劳动与社会政策研究协会执行长 张烽益

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陈信行

主持人 陈嘉行(焦糖)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 黄郁茜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刘瑞华

为何这份工作明明烂透了,却无法说出口?

强调效率利益至上的私营企业,冗员数竟比公部门还多?

「怨人有,笑人无」的全球民粹反智氛围,也跟工作这回事有关?

1930 年凯因斯曾预言,科技发展将让人类工时变短,但这个愿景并未实现:全世界发明了各式各样叫不出名堂的「服务性」职业,各种谘询、顾问、仲介、行政……根据统计,竟有高达 40% 的人在做这类工作。受访者对自己工作的枯燥乏味感到绝望,感觉不出自身贡献,「少了我根本没差」——这就是「狗屁工作」的定义。

格雷伯在 2013 年发表了一篇网路刊文〈论狗屁工作现象〉。该文轰动全球蔚为话题,转发逾百万次,更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本书中他援引诸多实例,罗列出数年来的观察、研究与反思。他举出狗屁工作的五大类型,分析职员的困顿心态,更回到历史追溯资本社会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隐含的瑕疵,探讨此类工作大量增生之因。他认为,狗屁工作贬抑了人的存在价值,更助长了当前社会反智民粹对立。承继他的犀利风格,本书将再度扭转既定观念,是新时代必读的工作思维书。

作者简介:

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

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 1961-2020

美国人类学家,无政府主义者。2011 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起人之一,《美国商业週刊》称他为该运动的重要精神领袖。他的论述将这场被视为扰人的街头抗争变成全球瞩目的抗议运动。格雷伯发表的运动口号「我们是 99%」(We are the 99 percent),为广大失业人口发声,深深撼动了长期由极富人口垄断社会资源的美国。

格雷伯师承历史人类学大师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助理教授、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讲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 2006 年在政经学院演讲时,被誉为「形塑文化本质论述的杰出人类学家」。2011 年出版极具批判性的《债的历史》,几个月后更亲身参与占领华尔街运动,于学术界及公共参与上均受到广泛注目,更被美国《时代》杂誌评选为当年度百大风云人物。2013 年于杂誌上发表〈论狗屁工作现象〉一文探讨充斥职场的无用工作,发文后旋即获得热烈迴响,转发超过百万次,更于数週内被译成 12 种语言,之后他更设了一个专门e-mail,收集全世界读者寄来的真实狗屁故事。本书即为该文论述之延伸,上市半年内便售出 14 国版权。

格雷伯2020年于威尼斯度假时因急性胰脏炎骤逝,学界、社运界、媒体界同声哀悼。他的遗孀与同事成立David Graeber Institute,致力于整理他的相关出版品与个人收藏,亦作为意见平台,被他的理念所启发的人们可在此发挥政治想像力,透过集体行动挑战现行体制。

商周出版格雷伯作品:

《债的历史:从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负债时代》 (经典增订版)

《为什么上街头:新公民运动的历史、危机和进程》

《规则的乌托邦:官僚制度的真相与权力诱惑》

相关着作:《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着做?论狗屁工作的出现与劳动价值的再思》《债的历史:从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负债时代(经典增订版)》《为什么上街头?新公民运动的历史、危机和进程》

译者简介

李屹

elek。1986年生,高雄人。社会学出身。

目  录:

导读 米虫人生的代价 何明修

二版导读 反思「狗屁」的工作文化:为何工作?为何甘愿? 郑亘良

二版推荐序 疫情退去后,看Bullshit Jobs 陈信行

前言:论狗屁工作现象

第一章 狗屁工作是什么?

为什么黑手党的杀手不适合用来说明狗屁工作/论主观要素的分量,还有,为什么可以合理假定自认在做狗屁工作的人大致是对的/论大家常误以为狗屁工作多半局限在公部门内/为什么美髮师完全不适合说明狗屁工作/论部分狗屁工作、大半狗屁工作和纯粹又彻底狗屁工作的差异

第二章 狗屁工作有哪些?

五大类狗屁工作/一、帮閑在做什么/二、打手在做什么/三、补漏人在做什么/四、打勾人在做什么/五、任务大师在做什么/论复杂的多重型态狗屁工作/顺便讲一下二阶狗屁工作/最后提点,简短回顾一个问题:有可能做着狗屁工作而不自知吗?

第三章 为什么做狗屁工作的人经常表示不开心?(论精神暴力,第一部分)

为什么一个显然占凉缺的年轻人就是没办法应付他的处境/谈狗屁工作核心的虚假与漫无目的之经验,又,如今看重让年轻人也感受虚假和漫无目的之经验/我们关于人类动机的基础假定,似乎多半不正确,为什么?/简短的题外话:谈閑冗的历史,尤其「买别人的时间」这个概念/谈时间的道德与自然工作节律的冲突,及其创造的怨恨

第四章 有份狗屁工作是什么体验?(论精神暴力,第二部分)

为什么有份狗屁工作不见得那么糟/论暧昧不清和受迫假扮的辛酸/论操之不在己的辛酸/论不敢直陈辛酸的辛酸/论自知在害人的辛酸/小结:论狗屁工作对人类创造力的影响,兼论:试图用创意或政治的作法抨击无谓的业务内容,如何可以视为是一种形式的精神战事

第五章 为什么狗屁工作大量滋长?

简短的题外话:论因果关系和社会学解释的性质/数记政府在创造和维持狗屁工作时担任的角色/谈几种对狗屁工作崛起的错误解释/为什么可以把金融业当成创造狗屁工作的典範/论当前的管理封建制哪些方面像、哪些方面不像古典封建制/创意产业不断增设中间的执行位阶,如何彰显了管理封建制/结论,并简短回顾三层次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 我们共处一个社会,为什么不反对无谓僱佣的增长?

论不可能发展出价值的绝对量尺/虽然很难说清楚社会价值是什么,但为何当代社会的大多数人确实接受有别于经济价值的社会价值概念/谈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支付给工作者大概的金钱多寡,其间的反向关系/论我们对劳动的态度的神学根源/「有偿劳动是成年人类的健全发展所必需」这个北欧想法的起源/随资本主义到来,诸多领域视工作为社会改革的手段,抑或,说到底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这是怎么发生的?而劳工是如何拥抱劳动价值论以反制/谈劳动价值论在十九世纪日益流行时的关键瑕疵,而资方如何占这个瑕疵的便宜/二十世纪间,人们益发把工作当成规训和自我牺牲的形式,以此评断工作的价值

第七章 狗屁工作的政治效应为何?对这样的处境,我们能做点什么吗?

论怨恨的制衡如何维护了管理封建制下的政治文化/当前引进机器人的危机,怎么跟较大的狗屁工作问题拉上关系/任其狗屁的政治遗毒,以及照护部门生产力衰落的后果;毕竟放着狗屁工作不管,会推进照护阶级抗争/如果有一套纲领能促进工作跟补偿脱勾,终结本书描述的两难,那一视同仁的基本收入会是一个例子

鸣谢

注释

书目资料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大卫·格雷伯在其著作《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着做?》中,透彻地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大量工作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他提出,约40%的工作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实际价值,而人们仍然争相从事这些工作,背后的原因不仅涉及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更反映了人类对存在和自我价值的追求。格雷伯通过对超额劳动、社会认可、心理需求和经济体制的深入分析,提醒读者思考工作与生活的真正意义,呼吁人们关注工作本身的价值,而非单纯的经济回报。

1、超额劳动的社会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超额劳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人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工作上,却往往难以看到实际的成果。这种现象使得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愿意在看似无意义的工作中消耗自己的生命。格雷伯指出,许多工作并没有直接的生产力,反而是为了维持某种社会结构或体制而存在。

例如,金融行业中大量的中介和管理岗位,虽然在账面上看似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却往往只是在资源的重新分配上做文章。这些工作并没有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隔阂。很多人之所以愿意投入其中,正是因为这种工作带来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情况。许多人在工作中不断寻求升职加薪,实际上却是在追逐一种表面上的成功,而忽视了工作的本质和自身的真实需求。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工作的疲惫感和无意义感的加剧。

2、社会认可的驱动机制

社会认可是推动人们从事看似无意义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受到周围人、家庭、媒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选择那些能获得社会认可的工作。

例如,许多人在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那些受人尊敬的行业,如医生、律师等,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工作。这种社会认可的驱动机制使得人们即使在工作中感到无聊和疲惫,仍然愿意继续坚持,因为他们渴望获得外界的赞许和认可。

此外,社会媒体的兴起使得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工作成就,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美,这进一步加深了对工作的错误认知。工作不再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反而成为了博取他人关注的工具,导致了许多人在“无意义”的工作中迷失自我。

3、心理需求与工作的关系

在探讨工作的意义时,心理需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许多人从事某些工作,除了经济需求外,还有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在这个层面上,即使工作本身的意义不大,人们也会因为满足这些心理需求而继续从事这些工作。

例如,有些人在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尽管日常工作并没有实际的创造性和挑战性,但他们却因为能够掌控团队、影响他人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这种成就感和掌控感成为他们坚持工作的动力,即使他们内心明白这些工作在更大范围内的意义并不显著。

这种心理需求与工作的结合,使得许多人难以从根本上质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格雷伯强调,面对无意义的工作,人们需要反思自己的内心需求,探索真正能够带来满足感的工作,而不是盲目追求社会的认可和经济的回报。

4、经济体制的影响

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工作的选择和理解。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往往更注重绩效和利润,而非员工的工作意义和心理需求。这种经济体制导致了大量的无意义工作,形成了一个以利润为导向的工作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许多工作岗位的设置只是为了满足公司内部的管理需求,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市场需求。这也导致了大量的“伪工作”现象,即那些看似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创造价值的岗位。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也让员工陷入了无意义的工作中。

格雷伯呼吁,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经济体制,使其能够更加关注人类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的真实价值,而非单纯的利润与效益。只有在这样的体制下,人们才能找到工作的真正意义,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结:

大卫·格雷伯在《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着做?》中,通过对超额劳动、社会认可、心理需求与经济体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当代社会中工作与意义之间的复杂关系。他的观点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工作观念,也引发了我们对自身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勇敢地审视自己的工作与人生,找到真正让自己感到充实和有意义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自我价值,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或整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雅书的头像雅书
上一篇 2024年9月2日 下午3:26
下一篇 2024年9月2日 下午3:48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