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子是古时挂在店铺门外,用以招引顾客和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此套京城店铺幌子图绘共18幅(近100种,如:当铺、酒铺、药谱、首饰铺、点心铺,甚至还有奶茶铺、影像铺等等),由清末北京民俗画家、外销画家周培春绘制。他的画作帮助我们了解清代北京的市景风俗习惯。
幌 又称帷幔。一种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商店悬望子,为汉族的一种商业民俗。起源甚古,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
周培春,清末北京民俗画家,以绘制民俗图见长。曾居广州,替外国油画家经营油画作品销售。可是这位外销画家直到1990年代,才获得美国学者卡尔・克罗斯曼(Carl L. Crossman)的关注(《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 Suffolk,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1997),但克罗斯曼所知,也仅止于他是一位生活在1890年代的北京外销画家。
百度云下载:京城店铺幌子图.18帧.周培春绘.清末北京民俗画
城通下载:京城店铺幌子图.18帧.周培春绘.清末北京民俗画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围绕“京城店铺幌子图.18帧.周培春绘.清末北京民俗画-我的书籍收藏”展开详细阐述。首先从历史背景、艺术价值、收藏意义和个人心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清末北京民俗画的独特魅力和珍贵之处。
1、清末北京民俗画的历史背景
清末北京民俗画的兴起与发展
民俗画在清末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民俗画在当时的艺术表现形式
2、清末北京民俗画的艺术价值
民俗画的绘画风格和技艺特点
民俗画所展现的生活场景和风土人情
民俗画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3、收藏清末北京民俗画的意义
民俗画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民俗画在收藏界的市场价值和投资潜力
收藏民俗画对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4、我的书籍收藏心得
我收藏的“京城店铺幌子图.18帧.周培春绘”的由来和特点
收藏民俗画给我带来的心灵享受和情感共鸣
对于民俗画收藏和研究的未来展望
总结:清末北京民俗画作为艺术宝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书籍收藏中的瑰宝。通过了解其历史、探究其价值、理解其意义以及分享个人心得,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