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闽侯县志一百六卷 欧阳佣民 修 陈衍 纂 民国二十二年刊本
002闽都记三十三卷 明 王应山 纂修 明万历间修清道光十年重刊本
003福州府志七十六卷 首一卷 清 徐景熹 修 清 鲁曽煜 等纂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004邵武府志三十卷 首一卷 清 王琛 等修 清 张景祁 等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005福宁府志四十四卷 首一卷 清 李拔 纂修 清乾隆二十七年修光绪六年重刊本
006汀州府志四十五卷 首一卷 清 曽曰瑛 等修 清 李绂 等纂 清乾隆十七年修同治六年刊本
007连江县志三十五卷 曹刚 等修 邱景雍 纂 民国十六年排印本
008永泰县志十二卷 董秉清 等修 王绍沂 纂 民国十一年排印本
009福安县志三十八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清 张景祁 等纂修 清光绪十年刊本
010平潭县志三十四卷 黄履思 纂修 民国十二年排印本
011厦门志十六卷 清 周凯 纂修 清道光十九年刊本
012兴化府莆田县志三十六卷 首一卷 清 汪大经 等修 清 廖必琦 等纂 清光绪五年潘文凤补刊本民国十五年重印
013晋江县志十六卷 首一卷 清 方鼎 等修 清 朱升元 等纂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14同安县志四十二卷 首一卷 林学增 等修 吴锡璜 等纂 民国十八年排印本
015永福县志十卷 清 陈焱 等修 清 俞荔 等纂 清乾隆十四年刊本
016龙岩州志二十卷 首一卷 清 彭衍堂 等修 清 陈文衡 等纂 清道光十五年修光绪十六年重刊本
017龙岩县志三十七卷 图一卷 马龢鸣 等修 杜翰生 等纂 民国九年排印本
018长汀县志三十三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清 刘国光 等修 清 谢昌霖 等纂 清光绪五年刊本
019宁化县志七卷 清 李世熊 等纂修 清同治八年重刊本
020云霄厅志二十一卷 清 薛凝度 修 清 吴文林 等纂 清嘉庆二十一年修民国二十四年重排印本
021龙溪县志二十四卷 首一卷 新増二卷 清 吴宜爕 修 清 黄惠 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修光绪五年补刊本
022平和县志十二卷 首一卷 清 王柏 修 清 昌天锦 等纂 清康熙五十八年修光绪十五年刊本
023海澄县志二十四卷 首一卷 清 陈锳 等修 清 叶廷推 等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024漳平县志十卷 首一卷 附补编一卷 清 蔡世钹 修 清 林得震 等纂 清道光十年修民国二十四年重印本
025瓯宁县志十三卷 清 邓其文 纂修 清康熙三十三年刊本
026建瓯县志三十七卷 首一卷 詹宣猷 等修 蔡振坚 等纂 民国十八年排印本
027浦城县志四十二卷 首一卷 清 翁天祜 等修 清 翁昭泰 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028政和县志三十五卷 末一卷 钱鸿文 等修 李熙 等纂 民国八年排印本
029马巷厅志十八卷 首一卷 附录三卷 清 万友正 纂修 清 黄家鼎 纂附录 清乾隆四十二年修光绪十九年补刊本
030延平府志四十二卷 首一卷 清 傅尔泰 修 清 陶元藻 纂 清乾隆三十年修同治十二年重刊本
031古田县志七卷 清 辛竟可 修 清 林咸吉 等纂 清乾隆十六年刊本
032闽清县志八卷 杨宗彩 修 刘训嫦 纂 民国十年排印本
033霞浦县志四十卷 罗汝泽 等修 徐友梧 等纂 民国十八年排印本
034宁洋县志十二卷 清 董钟骥 修 清 陈天枢 等纂 清光绪元年刊本
035建宁县志二十八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清 钱江 修 清 范毓桂 纂 吴海清 续修 张书简 续纂 民国八年排印本
036漳浦县志二十卷 续志二卷 清 陈汝咸 修 清 林登虎 纂 清 施锡卫 等纂修续志 清康熙三十九年修民国十七年刊本
037南平县志二十四卷 吴栻 等修 蔡建贤 等纂 民国十年排印本
038寿宁县志八卷 图一卷 清 赵廷玑 修 清 柳上芝 等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
039武夷山志二十四卷 首一卷 清 董天工 撰 清乾隆十六年修道光二十五年重刊本
040顺昌县志十卷 清 许庭梧 等修 清 谢钟瑾 等纂 清道光十二年修光绪七年重刊本
041光泽县志三十卷 清 盛朝辅 等原修 清 李麟瑞 等増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刊本
042永春州志十六卷 首一卷 清 郑一崧 修 清 颜璹 等纂 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
043福鼎县志八卷 图一卷 清 谭抡 等纂修 清嘉庆十一年刊本
044永安县志十卷 清 裘树荣 修 清 吴九叙 等纂 清雍正十年修道光十三年重刊本
045莆田水利志八卷 清 陈池养 辑 清光绪二年刊本
046闽县乡土志八卷 清 吕渭英 修 清 郑祖庚 等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刊本
047侯官县乡土志八卷 清 吕渭英 修 清 郑祖庚 等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刊本
048永安县续志十卷 清 孙义 修 清 陈树兰 纂 清道光十四年刊本
049大田县志六卷 陈朝宗 修 王光张 纂 民国二十年排印本
050尤溪县志十卷 卢兴邦 修 洪清芳 纂 民国十六年排印本
051永春县志二十八卷 图一卷 郑翘松 纂修 民国十九年排印本
052松溪县志十卷 首一卷 清 潘振辰 等纂修 清康熙三十九年修民国十七年重印本
053沙县志十二卷 梁伯荫 修 罗克涵 纂 民国十七年排印本
054周墩区志六卷 首一卷 陈赞勋 等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排印本
055明溪县志十五卷 王维梁 修 廖立元 纂 民国三十二年排印本
056长泰县志十二卷 首一卷 清 张懋建 修 清 赖翰颙 等纂 清乾隆十三年修民国二十年重刊本
057建阳县志十二卷 赵模 等修 王宝仁 等纂 民国十八年排印本(缺卷4-12)
058崇安县新志三十一卷 刘超然 等修 郑丰稔 纂 民国三十年排印本
059连城县志三十二卷 陈一堃 修 邓光瀛 纂 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
060云霄县志二十二卷 首一卷 末一卷 徐炳文 修 郑丰稔 纂 民国三十六年排印本
061闽小纪二卷 清 周亮工 撰 清乾隆刊龙威秘书本
062仙游县志五十三卷 首一卷 清 王椿 等修 清 叶和侃 等纂 清乾隆三十六年修 清同治十二年重刊本
063闽部疏一卷 明 王世懋 撰 明宝颜堂订正刊本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福建省各府县部分旧志老县志目录及下载 PDF电子版”的重要性及其相关信息。福建省的历史悠久,地域文化丰富,而老县志作为历史文献,承载了丰富的地方文化、社会变迁及民俗风情。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包括旧志的历史背景、内容特色、获取途径以及对现代研究的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福建省的地方志文化及其在当代的应用。
1、旧志的历史背景
福建省的旧志,起源于明清时期,是地方政府为记录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情况而编纂的文献。这些志书不仅是地方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源。通过这些旧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福建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真实反映。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旧志的编纂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的修志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例如,清朝的《福建通志》不仅包括各府县的历史,还详细描述了地理、物产、民俗等内容,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福建的地理位置独特,连接了海内外的文化交流,使得旧志中融入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多元的民族风情。这种历史背景为研究福建的地方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2、旧志的内容特色
福建省的旧志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每本旧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侧重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地方特色。例如,《建宁志》详细记载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是研究建宁历史的重要文献。
除了基础的历史记载外,旧志中还有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包含民间传说、风俗习惯,还涉及到地方特产和饮食文化,充分展示了福建多样的地方文化。例如,许多旧志中提到的“闽南文化”,至今仍对当地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旧志的编排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大多数旧志按照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进行分类,使得查找和使用更加方便。这种系统化的编纂方式,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提供了便利。
3、获取旧志的途径
在数字化时代,获取旧志的途径更加多样化。许多地方志已经被转化为 PDF电子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各个府县的旧志,进行学术研究或个人兴趣的探索。
此外,一些图书馆和档案馆也在积极保存和数字化地方志书籍。例如,福建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旧志下载服务。这不仅方便了研究人员的查阅,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人来说,旧志的获取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无论身处何地,通过网络,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获取福建省的各类旧志,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4、旧志对现代研究的意义
福建省的旧志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现代研究的宝贵资源。许多学者通过对旧志的研究,揭示了地方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及社会的变迁。这些研究成果对了解福建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旧志中所蕴含的地方知识和文化,仍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许多地方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在旧志中有详细记载,今天仍然被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福建的旧志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既为我们了解过去提供了资料,也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结:
通过对“福建省各府县部分旧志老县志目录及下载 PDF电子版”的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这些旧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文化研究的基础。旧志中的丰富内容和独特价值,将继续激励着未来的研究和文化传承。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个人兴趣,旧志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福建省地方文化的窗口。借助数字化技术,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推动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保护。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每天用户量很大,添加不上添加其他微信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