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愤怒》巴里·埃森格林【文字版_PDF电子书_】
书名:民众的愤怒 作者:[美]巴里·埃森格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者:张亚光/娄德兰 出版日期:2024-7-25 页数:368 ISBN:9787521764307 | 7.8 豆瓣评分 | 点击喜欢 | 全网资源sm.nayona.cn |
内容简介:
·经济不景气、社会不平等,以及民粹主义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带有反精英、独裁主义和本土主义倾向的激进政治运动有时成功, 有时失败?
·为什么在某些时刻政治中间派能够稳住局面, 而在另一些时刻极端分子占据上风?
关于民粹主义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至今日,民粹主义如幽灵般仍长期存在于西方国家。
到底什么是民粹主义?简单地说,民粹主义是一种诋毁经济和政治精英,崇尚“人民”的政治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认为,人民需要从那些无能的、不负责任的精英手中夺回权力。通常,民粹主义者对精英的不信任会演变为对专家的不信任,因为民粹主义者认为精英和专家与“人民”有距离。民粹主义运动的另一个标志性元素是对所谓“救世主”的信仰,“救世主”不仅可以直接与“人民”交谈,也承载着普通人的希望和梦想。
在这本西方经济史中, 知名经济历史学家巴里·埃森格林聚焦于研究全球民粹主义的历史。他将当今世界时局与19—20世纪早期的民粹主义浪潮进行对比,认为民粹主义思潮往往在经济衰退时更为兴盛,那时更易让民众认为,精英是邪恶的。然而,尽管部分银行家、金融家和政客对西方经济社会的混乱负有责任,民粹主义者的解决方案往往过于简单,并且在经济上适得其反,民粹主义者经常堕落为煽动者,并具有仇外心理。
解决民粹主义者所提出的担忧并无单一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埃森格林认为,支持和改善国家福利与社会保险体系,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中受冲击更大的群体提供缓冲与保障,是一个可行的出发点。
这本书于当下而言,颇具前瞻视野与宏大格局,它清晰地解释了历史上民粹主义的吸引力和危险性,对于任何不仅想要了解民粹主义的现象与本质,而且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全球性经济危机与民粹主义之间究竟有何联系的读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 [美]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当今国际学术界颇为活跃和富影响力的知名经济学家。国际经济政策历史的学术奠基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代表作有《镜厅》《嚣张的特权》《金色的羁绊》等。 在宏观经济史、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理论、亚洲金融市场、外汇制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其关于金融危机、汇率制度和最优货币区的实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译者:
张亚光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正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委员会委员。
娄德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曾就读于英属哥伦毕业大学和布朗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及公共事务硕士学位。
目 录:
第一章 民粹本原
第二章 美国纵览
第三章 卢德派与工人
第四章 俾斯麦模式
第五章 走向联合
第六章 直面失业
第七章 调和时代
第八章 物是人非
第九章 特朗普的 “成功”
第十章 断裂边缘
第十一章 围堵遏制
第十二章 欧洲再见
第十三章 前景展望
注释
译后记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巴里·埃森格林在《民众的愤怒》中深入探讨了经济危机对社会和政治的深远影响。通过分析金融不平等、政策反响、社会动荡以及民众的心理变化,书中揭示了民众愤怒的根源和表现形式。埃森格林认为,经济政策的失误不仅导致了经济的低迷,更加深了民众的不满和对现有体制的质疑。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经济学的视角,还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剖析了愤怒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金融不平等的加剧
埃森格林指出,经济危机导致了金融不平等的显著加剧。在许多国家,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民众的经济状况却在不断恶化。这种不平等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差距的扩大引发了社会的不满,民众对现有经济体系的信任度下降。
在这场经济动荡中,金融机构的行为常常成为众矢之的。人们愤怒地指责这些机构在危机中获取巨额利润,而普通百姓却被迫承担债务和失业的重担。这种不公正的现象在民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广泛的抗议和示威活动。
此外,金融不平等还导致了政治动荡。民众的不满情绪被政客利用,成为选举中的热门话题,激发了各种极端主义思潮的滋生。这一切都表明,经济不平等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2、政策反响与公众反应
在书中,埃森格林详细分析了各国政府在经济危机后的政策反响。他认为,许多政策措施未能有效回应民众的需求,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分裂。比如,紧缩政策在短期内虽能减少财政赤字,但却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不满。
政府的应对措施往往是慢半拍,民众对政策的反应迅速而强烈。这种反应不仅限于选票上的选择,还表现为街头抗议、社交媒体上的愤怒发声等。埃森格林指出,现代信息传播的便利使得民众的声音更容易被放大,社会运动迅速蔓延。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重视民众的声音和需求,采取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政策,以赢回公众的信任。这不仅是经济复苏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3、社会动荡的根源
埃森格林认为,经济危机导致的社会动荡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失业率的上升和经济增长的停滞让民众感到前途渺茫,进而滋生愤怒与不满。失去工作的人不仅失去了经济来源,还失去了社会身份,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
其次,社会媒体的兴起使得愤怒得以迅速传播,民众的情绪得以凝聚。社交平台成为抗议活动的重要组织工具,使得原本分散的个体迅速联合起来,形成集体行动。这种现象在多个国家的抗议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最后,民众的愤怒常常指向政治精英和现有体制。在很多情况下,政治家未能有效回应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导致民众的信任感骤降。这种不满情绪最终演变为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是对民主制度的质疑。
4、民众心理变化的影响
书中还探讨了民众心理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埃森格林指出,经济危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状况,也改变了他们的心理预期。许多人在面对失业和收入下降时,开始对未来产生恐惧和焦虑,进而表现出愤怒和不满。
这种心理变化使得民众对现有体制的抵触情绪加剧。许多人认为,政府和经济体制无法代表他们的利益,导致了对传统政治的反叛。这种心态在全球范围内都能看到,从反对全球化的运动到极端主义思潮的崛起,无不反映了民众对现状的强烈不满。
因此,理解民众的心理变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政策制定者需关注这一变化,制定出能够缓解民众焦虑的政策,帮助他们重建对社会和经济的信任。
总结:
通过《民众的愤怒》,埃森格林深入剖析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多重影响,强调了金融不平等、政策反响、社会动荡和民众心理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呼吁政策制定者在面对经济挑战时,需更加关注民众的需求与声音,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面对当今世界的动荡与不安,理解民众的愤怒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政策上真正倾听民众的声音,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挑战。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