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 全32册 2010高清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PDF电子书全32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从南开大学馆藏清人别集数百种中择其稀见者选录161种。其作者上起清初,下迄清末。作者身份各异,有尚书、御史、状元、进士、贡士、隐逸、遗民、道士、释子以及妇女等。除陆圻、余怀、张伯行等少数知名人士外,大多为不见经传之一般文人,故其所作,颇少藻饰。但其题咏、序跋及唱和者又颇多出自名人之手,如毛晋、周亮工、钱大昕、卢文弨、方东树、林则徐等,不仅可备了解此集及其作者之大概,或可补重要人物记事之不足。其版本有抄本、刻本、写刻本、活字本等。自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至民国,历朝不缺。其文体涵盖较广,有诗赋、传记、书序、记事、杂剧等多种。为方便读者,每种分别撰写提要一篇,记作者生平经历,学术交游,集中大要等。丛刊搜罗宏富、类型多样,无论研究版本异同或检索证史、佐史之史料,都可作为有利的参考资料。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总目录:
第1册
威凤堂集附革命纪闻
第2册
威凤堂集附革命纪闻
退食槐声留余集
出塞集
清风遗集
第3册
正谊堂遗集
清风堂诗稿附清风堂过庭录
遗安堂诗集
云游草
葵村诗集
江山集
梅花书屋诗选
第4册
濯足庵文集钞
偶存诗集
北园诗集
履心集
第5册
一咏轩诗草
蔡寅倩集选
漫兴篇
松阿诗集略选
有不为斋诗集
有香阁诗
东野轩文集
贮月轩诗
第6册
遥掷稿十五种
自怡轩杂文
铸错草堂诗钞
玉屏山人诗集附乐府
捻髭吟
适兴草
清风草堂诗钞
第7册
日新书屋稿
清涟文钞
熊耳山人二东诗草
语凤巢吟稿四卷
秋草文随
第8册
秋草文随
木雁斋集
第9册
红鹤山庄诗钞附红鹤词
愿学斋文钞
海岳集
有兰书屋存稿
秋槎诗钞
鹤雪堂诗钞
竹石居稿
第10册
素邨小草
青峰集
好山诗集
自娱集附北游草
学山近草
第11册
学山近草
筱榭诗钞附筱榭训子笔记
绍德堂诗钞附绍德堂试帖
第12册
素庵诗草
养泉斋诗集、心太平居诗钞
东里类稿附东里诗稿
厚畬初稿
第13册
绿窗吟稿
瘦吟楼诗集
吟秋馆小稿附怀人诗、吟秋馆题辞
菜香书屋诗钞
秋潭外集
第14册
勉哉先生遗集
海南游草
数点梅花草堂诗稿
约言书屋诗钞
挹青阁诗集
鸭桃花馆集
借秋亭诗草附补遗、吴歈百绝
吾亦庐文集
二勿斋文集
第15册
一枝轩稿
如不及斋文钞
雨舲诗集
牧牛村舍外集
桐响阁诗集
香雨诗草、删余吟附香雨诗余、散华诗余
石舟文剩
第16册
西崖诗文钞
小云庐诗稿删存
莲窗书屋诗钞
知白斋诗草
小隐斋文集
声远堂文集
木兰书斋诗钞
观斋集
第17册
两竿竹室集
西溪草庐诗录
寄云山馆诗钞附镌两种
倩梅簃遗稿
裘杅居遗集
自春堂诗集
第18册
谦庵诗钞
十笏山房诗钞
得未曾有斋诗钞
补读书斋集
第19册
小琼海诗全集
煮凌霄榭诗集、草草书屋剩稿
碧萝吟馆诗集附碧萝吟馆诗余、碧萝吟唱和诗词
第20册
碧萝吟馆诗集附碧萝吟馆诗余、碧萝吟唱和诗词
秋芸馆集
澹成居文钞附丧礼经传约
宦蜀诗钞
禅余吟草
逢原斋文钞
范湖草堂遗稿、武功将军逸诗
第21册
苕溪渔隐诗稿
明志斋诗草
随缘集
槐荫书屋集
卞征君集
慎独斋吟剩
第22册
女萝亭诗稿
笔正斋草
香瓦楼市箫集
风自阁诗文集
雨窗吟存附雨窗吟存续、雨窗文存续
爱日轩稿
第23册
世忠堂文集附守城善后纪略、家传
狷斋遗稿
偶园文集
仙樵诗钞
刘悌堂文钞
第24册
碧杉草堂诗集
红豆山房集
徐石渠文钞
樗亭诗草
绕梅阁诗录附绕梅阁试帖绕梅阁杂著
藏密庐文稿
第25册
佚老巢遗稿
思复堂诗文存
璞山存稿
耕读亭诗钞
红杏山房诗存附试帖诗草
小潜楼诗文集
有三惜斋诗集
汀鹭诗文钞
第26册
张义士遗稿
云来山馆诗钞
竹素园集
井养草堂诗钞
可长久室诗存
第27册
不繋斋诗赋合刊
第28册
薇花吟馆初稿
留读斋诗集
汾湖草堂诗草
扫云仙馆诗钞
素心阁诗草
适安庐诗钞附词钞
铜井山房类稿
桁山草阁诗稿
第29册
桁山草阁诗稿
海琴仙馆诗钞
溪北诗稿
第30册
溪北诗稿
丛笔轩遗稿
蕉云山馆诗文集
小匏庵诗存附小匏庵诗话
第31册
豫斋集
世守拙斋诗存
梦衲盦诗偶存
晚翠楼诗钞
梧竹轩诗钞
适园诗钞
第32册
耕道猎德斋吟稿
侣樊草堂诗钞
孟晋斋文集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出版说明:
『集」是中國古籍分類四分法中的一大部類,源起於漢劉向、劉歆父子《七略》之《詩賦略》。《詩賦略》中包括歌詩、屈原賦、陸賈賦、孫( 荀) 卿賦以及雜賦等五部分。班固《漢書・藝文志》承向、歆父子餘緒,仍設《詩賦略》。魏晋以還,有晋荀勖《中經新簿・丁部》、梁阮孝緒《七録・文集録》以及多數以四部命名的目録,下迄《隋書・經籍志・集部》、《四庫全書・集部》等所涉集部,皆自《詩賦略》一脈相承而來。至於阮孝緒之易王儉《七志》之《文翰志》爲《文集録》,曾於其《七録》序中釋稱:『竊以頃世文詞,總謂之「集」,變翰爲集,於名尤顯,故序《文集録》爲内篇第四。』『集』之地位,自此大定。集部之設二級目,始自阮孝緒《七録》之《文集録》。《文集録》包含楚辭、別集、總集、雜文等四類以後目録分類大致歷代相沿,如《隋書・經籍志》、《古今書録》、《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宋史・藝文志》等都基本相同。《宋史. 藝文志》以『文史』易『雜成四類。《明史藝文志》去『楚辭類』,僅剩三類。清《四庫全書》則在楚辭、別集、總集後增加「詩文評」與『詞曲』兩類,共成五類。而『別集」始終有其一定位置。
『別集』起源,一般認爲始於東漢,但漢人文集多爲後人輯編。此後歷代文人亦多有個人詩文别集行世。至清,由於刻書條件方便,文人學士所著詩文,多付創剛,或爲家刻,或友生助刻,成書殊多。唯其總量若何,至今難定。王重民、張舜徽諸前輩所接觸之清人別集,不過千數百種;《販書偶記》正續編合計清人別集約四千種;《清史稿・藝文志》及其補編合爲四千五百七十五部;清史編委會所編《清代詩文集彙編》收四千三百八十種。其藏量最大者爲藏書家倫明所藏清人別集近萬種,惜已散失。其爲清人别集編制目録者,有李靈年、楊忠所編《清人别集總目》,著録現存的兩萬名作者的約四萬種作品。又柯愈春所編《清人別集總目提要》亦著録一萬九千七百家,四萬餘種。兩種統計略有差異,但基本相近,這應是清人別集的近實數字。
如此大的数量,并非皮藏於一地一處,而是分散在全國各地、各系統的圖書館和儲藏所,甚且延伸到海外各地。其中有大量稀見别集,貨藏於地,難以利用,未免遺憾。若干高等院校圖書館有識之士,深以本館所藏不爲世人所知而長期隱没爲憾,於是創議,凡別集藏有一定數量之大館,各就所藏,相互溝通,擇其稀見,合爲叢刊,并成提要以應世。南開大學圖書館亦與其事,歷時二年,終於選定一百六十一種館藏稀見清人别集,并由古籍部同仁分別撰寫提要。主事者以我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掌館務,而於清人別集又使用較頻,略知概况,乃邀作序。既有此書緣,乃欣然接受而爲之序。
南開大學館藏清人別集達數百種,擇其稀見者一百六十一種人於叢刊。其作者上起清初,下迄清末。作者身份多不同,有尚書、御史、狀元、進士、貢士、隱逸、遺民、道士、釋子以及婦女等。除陸圻、余懷、張伯行、朱壬林、范鐺、翁元圻等少數知名人士外,大多爲不見經傳之一般文人,故其所作頗少藻飾。但其題咏、序跋及唱和者又頗多出名人之手,如毛晋、周亮工、錢大昕、盧文船、方東樹、林則徐、楊以增、吴德旋、馮登府等,若加輯存,不僅可備瞭解此集及其作者之大概,或可補重要人物記事之不足。
所載可用以證史、佐史之史料,如第一種明清之際錢塘陸圻所著《威鳳堂集》三十六卷,集中涉及明後期史事者頗繁,有爲莊氏《明史》所撰志書,卷二十八記有明三大案甚詳。又第二十五種康熙時昆山周夢顔所著《自怡軒雜文》二卷,爲其曾孫蕙田於咸豐七年( 一八五七) 所輯并刊行者,所收《請减蘇松浮糧疏》及《蘇松浮糧考略序》等經世濟民之作,乃針對當時一大社會冏題,對改革清前期財賦制度有極好建議。第六十八種乾嘉時人侯官謝金鑿所著《二勿齋文集》卷- 《異物説》,即斥鴉片之危害稱:『世有不義之富貴,而鴉片應之以生。』第一百六十種道咸時廣東順德人黎原超所著《侣樊草堂詩鈔》六卷之第一卷所收《羊城夷警》及《粤氛吟八首》述道光二十年( 一八四。) 鴉片戦争事,頗具史料價值。
叢刊尚收有婦女别集,第五十五種乾嘉時滿洲女史佟佳氏之《緑窗吟稿》二卷,爲清鈔本,所收多咏物、抒懷、酬唱、寄答、閨思、閏怨、懷舊、悼亡等作。第五十六種《瘦吟樓詩集》作者江蘇長洲金逸爲袁枚女弟子,詩作數百篇,能見當年一般知識婦女之日常生活,惜二人均早逝,未有更多作品傳世。又第一百三十六種嘉道時福建莆田陳淑英之《竹素園集》四卷,同治間刊行,含《竹素園詩鈔》二卷及《竹素園集句》二卷,亦可備一格。在男性別集中亦不時可見婦女之生活,如第四十七種康乾時詩人浙江衢州葉聞性之《自娱集》,即有咏畲族婦女形態者,詩云:『更饒余客婦,裙褲不掩脛。竹髻裹花巾,珠塩懸兩鬢。負擔勝健兒,入市群相趁。』生趣盎然,令人遐思。
其版本有鈔本、刻本、寫刻本、活字本等。自康雍乾、嘉道咸. 、同光宣至民國,歷朝不缺。以道光刻本最多,有三十六種,其次光緒,有三十二種,最少者爲雍正,僅一種。其文體涵蓋較廣,有詩賦、傳記、書序、記事、雜劇等多種。
別集既已選定,同仁等爲節讀者翻檢之勞,乃每種分別撰寫提要一篇,記作者生平經歷,學術交游,集中大要等。我讀其提要,見其所述,頗可供指引讀者瞭解利用之需,擇其數例以明提要之内涵。
其著版本異同者,如第十種明清之際莆田余懷之《江山集》,又名《五湖游稿》共三卷,合《鴛湖游稿》、《石湖游稿》及《洲湖游稿》等三種,但蔣生沐《東湖叢記》所載《江山集》,包括《平生蕭瑟詩》、《三湖游覽志》、《楓江酒船詩》、《梅花詩》等四種,與鈔本不同。又第二十四種常熟馮武的《遥擲稿》十五種,爲康熙寶稼堂精刻本,其他尚有上海圖書館藏鈔本,而國家圖書館所藏亦爲寶稼堂本則爲十九種,二刻本相核,南開本則缺《問天集》、《向隅集》、《耄言》上下、《梅游雜咏》等四種,故南開本應非全貌。
别集多有題咏序跋,多爲名人所作,有評有辯,提要多有録入,可備讀集者參考。第十三種康雍時江蘇鹽城人成永健之《偶存詩集》八卷,其卷前方正玳所撰《凡例》中,言永健之詩「從三唐人手,不落宋元窠臼。其奥博妍華,真可頡旗西昆,而中之沉鬱深至,則本於少陵』。近人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卷四亦言:『詩格頗近杜陵,詞新氣逸,饒有新意。即以詩論,亦復不讓名家,然頗不爲人所知。』第三十五種雍乾時安徽宣城人袁谷芳之《秋草文随》十卷,有袁枚、王鳴盛、錢大昕、程晋芳、阮葵生、戴震、姚鼐、蔣士銓、翁方綱等多位著名學者爲其詩點評,如錢大昕於其《孫清原傳》文後評曰:『敘次纖細悉人妙,置之《震川集》中,幾莫能辨。」又於《老僕齋公墓志》後評曰:『文到妙處,不過一真字。真便可傳,又何用尋軒冕客爲題,以虛長文集之聲價耶?』如此佳評,頗有助於作者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