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礼居丛书PDF电子版网盘下载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资料介绍

士礼居丛书(共40册)

资料编号:KW025

文件格式:djvu

文件大小:431M

作者: (清)黃丕烈 辑

出版社: 上海蜚英館|上海石竹山房|上海博古齋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晚号复翁,江苏苏州人。十九岁补诸生,二十四岁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后屡考进士不第,被提拔到直隶当知县,但不愿为官,“乃援例得主事分部”,不久,回到乡里,一味沉浸在搜求、典藏古籍之中。

黄丕烈一生酷爱古本书,不仅喜欢读书,买书、藏书,同时还校书、刊书。只要听说有宋元精椠,或旧抄善本,就一味搜求不舍。久而久之,得宋刻古籍一百多种,“乃颜其室日:百宋一廛。”其好友顾广圻,曾作《百宋一廛赋》,加以赞美。同时他还建荛圃,广招四方与其志同道合的名士,象钱大昕、段玉裁等,“相与谈论其问。”

黄丕烈读书不仅精纯,且以六经为根柢,加以和同好商讨切磋,学问甚为醇萃。他既是有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又是杰出的目录学家。尤其于目录学上的成就更为突出。

其一,广搜异本,勤于校勘。每若获得一书,便日夜校雠,详细研索,认真订正。他说。 “今人校书多据宋本,亦有高下之别。即如《说文》,汲古阁校刊据北宋本,而钱君(景开)所据以校汲古阁本者又为麻沙本。是二本者,安知不有瑕瑜耶?金坛段君玉裁,为今之名儒,取钱君校本于宋本之谬者旁抹之,诚为有识。然余将近时传本展阅,亦有一二可据,何必过信汲古阁之本而没其善也。“这种择善以从的主张,正是其独见之处。

黄丕烈从二十八岁开始校书,至终校的不下百数十种,成为校勘札记的有:《周礼札记》、《国语札记》、《战国策札记》.《山海经校勘记》、《伤寒总病论札记》等。为了把书校精,还

制订了三条原则。第一,过临校记,即把各家对某书的校勘所得,集中在一起,以供参考,第二,严守家法。采取以“死校”为主的传统方法,兼之以“活校”,第三、借助他山。善于用运专家之长补己之短,常请名流学者为之校书,或共相参订。由此可见,黄丕烈于校勘工作,下过一番功夫,继承了先贤并加以发展。王大隆在《荛圃藏书题识再续录跋》一文中说: “每得一书,必丹黄点勘,孜孜不倦,务为善本留真,以待后人之研讨,存古之功,自不可没。”此论实属公允。

其二,精于鉴别,善撰题识。黄丕烈在长期读书、藏书、校书和刊书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鉴别古籍版本的经验与理论,这些都容纳在他撰的大量题跋、题识里。经其题跋的书,计有九百种以上。他说“识书之道,在广见博闻,所以多留重本”。 “古书原委,必借他书以证明之。”凡旧版模糊处,最忌以新版填补”。(以上引文未注出处者,均见《荛圃书题识》)这些题跋、题识,辑为《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是具有学术价值的目录学专著。他的散记题跋,被谬荃孙辑为《荛圃藏书题识》十卷,王大隆辑为《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四卷。

另外值得称道的,他还刻过《士礼居丛书》十九种,计一百九十四卷。其中宋本《郑氏周礼》、《仪礼》、天圣明道本《国语》、剡川姚氏本《国策》,皆为罕见之书。卷后所附札记,诠释音义,纠正谬误,尤为校勘学家所翘楚。 ,

黄丕烈在编制书录和撰写题跋方面的成就素为学者所重视。尤其所撰题跋,可谓独树一帜。更令人叹服的是,在乾隆纂修《四库全书》,大力摧残文化、纂改图书、削毁书版之际;他数提出存真求实的卓见,不仅保存了古籍流传人间,而且给予了专制淫威一棒喝,其意义不可低估。

目录介绍如下:

  001百宋弌廛賦注 汪本隸釋刊誤.djvu 15.21 MB
  002博物志.djvu 6.81 MB
  003船山詩草選卷四-六.djvu 6.14 MB
  004船山詩草選卷一-三.djvu 6.63 MB
  005國語卷第十七-二十一.djvu 12.54 MB
  006國語卷第十-十六.djvu 12.70 MB
  007國語卷第五-九.djvu 10.77 MB
  008國語卷第一-四.djvu 13.55 MB
  009洪氏集驗方卷第四-五.djvu 3.90 MB
  010洪氏集驗方卷第一-三.djvu 5.45 MB
  011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djvu 2.77 MB
  012季滄葦藏書目 藏書記要.djvu 7.98 MB
  013焦氏易林卷第六-十.djvu 8.99 MB
  014焦氏易林卷第十一-十六.djvu 10.30 MB
  015焦氏易林卷第一-五.djvu 9.47 MB
  016傷寒緫病論卷一-三.djvu 11.10 MB
  017傷寒總病論卷第四-六 傷寒論音訓 脩治藥法.djvu 9.65 MB
  018尚書音義.djvu 6.31 MB
  019同人唱和詩集.djvu 6.04 MB
  020夏小正 夏小正經傳集解.djvu 7.75 MB
  021宣和遺事.djvu 15.63 MB
  022蕘言 三經音義.djvu 10.80 MB
  023儀禮卷第十-十七.djvu 18.90 MB
  024儀禮鄭氏注卷第一-九.djvu 19.22 MB
  025輿地廣記卷第二十八-三十八.djvu 16.29 MB
  026輿地廣記卷第九-十八.djvu 17.85 MB
  027輿地廣記卷第十九-二十七.djvu 12.71 MB
  028輿地廣記卷第一-八.djvu 12.36 MB
  029戰國策卷第二十六-三十二.djvu 14.56 MB
  030戰國策卷第六-十一.djvu 9.19 MB
  031戰國策卷第十二-十八.djvu 10.37 MB
  032戰國策卷第十九-二十五.djvu 14.29 MB
  033戰國策卷第一-五.djvu 10.33 MB
  034重刻剡川姚氏本戰國策并札記 梁公九諫.djvu 20.69 MB
  035周禮卷第九-十.djvu 7.78 MB
  036周禮卷第七-八.djvu 7.07 MB
  037周禮卷第三-四.djvu 9.23 MB
  038周禮卷第十一-十二.djvu 9.04 MB
  039周禮卷第五-六.djvu 12.21 MB
  040周禮鄭氏注卷第一-二.djvu 8.87 MB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士礼居丛书作为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集成,涵盖了多种领域的经典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现代数字化的背景下,PDF电子版的发布使得这一珍贵文献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本文将从士礼居丛书的历史背景、内容特色、下载途径以及数字化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士礼居丛书的价值,也能引导读者如何有效获取其电子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1、士礼居丛书的历史背景

士礼居丛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作为一部重要的文献集,它的编纂背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一时期,士人阶层崇尚古典,推崇儒家思想,士礼居丛书的形成正是这一文化潮流的体现。

在士礼居丛书的编纂过程中,众多学者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研究成果,使得这部丛书不仅包含了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经典文本,同时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士礼居丛书的出版历程经历了多次修订与扩展,每一次的更新都反映了学术界对经典文献的重新解读与重视,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2、士礼居丛书的内容特色

士礼居丛书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古典诗词到哲学著作的众多经典。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经典文献的原汁原味,力求保留文本的真实性与权威性。这使得士礼居丛书成为学习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源。

此外,士礼居丛书对文献的分类与整理极为严谨,为读者提供了系统化的阅读体验。每部经典都有详尽的注释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思想精髓。

士礼居丛书不仅适合专业学者参考,也为广大普通读者提供了通俗易懂的阅读材料,极大地促进了古典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3、士礼居丛书的下载途径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士礼居丛书的PDF电子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便利的获取方式。许多文献网站和数字图书馆都提供该丛书的下载链接,读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搜索轻松找到所需的书籍。

此外,一些学术资源平台也推出了士礼居丛书的电子版,用户只需注册账户,即可下载相关资料。这样的便利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下载过程中,读者需注意选择正规渠道,以确保所获取的电子版质量和完整性,避免因不当下载影响阅读体验。

4、士礼居丛书数字化的意义

士礼居丛书的数字化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通过数字化,士礼居丛书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方便更多人进行学习与研究。

数字化也为士礼居丛书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电子版可以减轻对原件的使用频率,降低其损耗风险,使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长期保存。

此外,数字化的推广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全球的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士礼居丛书的内容,这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也增强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总结:

通过对士礼居丛书的各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丛书在历史、内容和现代数字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古典文献的珍贵集成,也是现代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

随着PDF电子版的普及,士礼居丛书将更加深入人心,激发更多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与探索。希望读者能够积极下载并阅读这些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航岳航岳
上一篇 2024年10月29日 上午1:32
下一篇 2024年10月29日 上午1: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