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历代县志纪略 (临海县志在线阅读)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本县修志,据叶书《志原》:“宋始有《临海图经》,不知作者,见嘉定《赤城志》屡引之,犹一郡之书。”今《浙江方志考》载:“《临海县志》,不知纂修人名氏,当始于宋代。嘉定《赤城志》卷八《职官》曾引此书。”考宋台州志目,疑两书为一书。

明永乐间(1403—1424),撰《临海县志》,不知撰人。《志原》考《文渊阁书目》所载,书早佚。

弘治年间(1488—1505),县人任棱、周玉纂修《临海县志稿》,成书在弘治十七年(1504)前,吴珏为后序,无传本。

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刘大直(四川人)修《临海县志》,县人余宽、金贲亨为编修,“锓梓未半”中辍。十八年,胡叔廉理县政,续修,阅三年成刊本。全书图二、表二,志十,传十四,合二十六卷。首为蔡潮、应大猷序。今仅见北京图书馆残藏四册(存卷一至四,卷十五至十八)。

清康熙十二年(1673),县人洪若皋撰修《临海县志》,至二十二年寓杭州刻成书,计十五卷,首一卷,分八册装,版藏其家。是志重于乡评。洪氏自序中言:“采辑遗闻,续先贤之旧章,补一百四十余年之残缺。”叶书评价说:“若皋订坠拾遗,为功不浅,然疏阙之弊,间亦有之。”咸丰十一年(1861),志板毁于火,同治十年(1871),刘璈重校刊梓,板留至1950年又毁。该志留存较广,今北图、北大、天津南开、浙图以及本县博物馆均有收藏。

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县许巽行(上海松江人)聘县人秦锡淳纂《临海县志稿》十二册。梓未半,以许罢官中止。稿存洪蒙煊家,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火。

约在乾嘉年间,县人宋世荦撰修《临海县补志料》二册,内分典章、官寓、舆地、物产、人物、诗话、遗闻等诸门,项士元有抄本,藏县博物馆。又浙江图书馆有抄本。

嘉庆初(1796),洪蒙煊、郭协寅、沈河斗同撰《临海续志稿》十卷,阅三年告成,稿藏于洪家。咸丰十一年,大半毁于火。舆地、建置、职官三卷散藏洪福均家,金石一卷散藏叶书家,经籍一卷散藏西乡潘氏三之斋,后为黄瑞、叶书修纂补订县志所引录。

咸丰十年(1860),程霖纂修《临海续志》,陈叶埙、洪瞻台二人参与采访,后因程卒未梓。1931年,项士元从洪家购得三册,经1936年浙江文献展览。今县博物馆藏一册,有舆地、建置、食货、秩官、杂事、金石等篇。

同治十年(1871),知县黄敬熙集何炳麟、宋珍、程俊、洪福均等开馆修纂《临海县志稿》十二卷。是志为“集各家遗稿,杂糅成卷”。当时黄瑞以为不当,“遂抱册归,潜心考订”为一家之书。辑有康熙《临海志补遗》、康熙《临海志校勘记》、同治光绪《临海志拟》、《临海古迹记》、《临海著录考》等单本初稿,今存县博物馆。

光绪二十一年(1895),知府赵亮熙以“郡志之修必始邑志”,檄知县吴鸿宾、同知刘秉衡修纂《临海县志》,邀叶书兼摄补遗订讹,并全书校订。其间因主修人事更动曾中辍,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始脱稿,合三十二卷,叶氏序言:“仿成淳临安志例,注明引书,以杜妄作之机。”分沿草、舆图、疆域、建置、田赋、学校、兵防、祀事、官师、选举、人物、大事记、古迹、艺文14门。未刊,稿分藏叶书、何奏簧两家。

民国5年(1916),项士元撰《临海要览》,综述古代全县概况,于杭州武林印书馆铅印。

民国15年(1926),知事孙熙鼎(安徽人)主修,何奏簧为总纂,重修《临海县志稿》。未经半年,孙氏卸职中辍。23年,县长张寅(温岭人),在行政会议上建议“以旧稿先行付印,以为他时参考之镜”,由何奏簧继续为纂修,对前稿分门别类和补正,阅五月定稿。全书图八、表十四、门十五,计四十二卷,于24年铅印。项士元以为该志十至八九取材光绪志稿。发行较广,今台北成文出版社有《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

在此期间,陈懋森撰《临海县志稿》。懋森字铭生,殚心于志,遍访全县各地,有闻必录,阅三十三年而成。合六十卷,分六十五册。下限修至1938年。稿今存县博物馆。

1944年,县成立修志馆,设馆长、总纂、采辑4人,至1949年初结束。该馆摘抄报章杂志和采访,计若干册,今交博物馆收藏。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临海历代县志纪略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临海县志的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县志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重要内容以及文化价值,旨在全面呈现临海县志的独特魅力与历史意义。县志作为地方志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人文信息,助力后人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通过分析县志的演变及其对地方发展的影响,本文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重新认识临海的历史和文化。

1、县志的历史背景

临海县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作为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县志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最早的县志起源于地方志书的编纂,旨在记录地方的自然人文环境,便于后代参考和研究。临海县志则是在这一传统基础上,结合当地特有的地理与历史背景进行编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志书。

在历代的变迁中,临海县志经历了多次修订。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县志的内容也不断丰富。这些修订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地方发展的反思和总结,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与地方特色。

因此,临海县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简史,更是一部地方文化的活教材。它记录了临海自古以来的历史变迁,充分展现了这一地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2、编纂过程的复杂性

临海县志的编纂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复杂性与挑战。首先,县志的编纂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收集与整理。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对古籍文献的细致研究,还需对地方历史的深入理解,以确保所记录的内容准确无误。

其次,编纂者在整理资料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这就要求编纂者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基础和广泛的文化视野,以全面反映临海的历史面貌。

最后,县志的编纂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包括地方政府、文化部门和历史研究机构等。这种跨部门的协作不仅提升了编纂工作的效率,还确保了资料的多维度和全面性,使得临海县志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3、县志的重要内容

临海县志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历史沿革、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首先,在自然地理方面,县志详细描述了临海的山川河流、气候特点以及土壤状况。这些自然环境的描述不仅为研究地方经济提供了基础,也为人们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历史沿革部分则详细记录了临海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地方治理的变迁。这些内容不仅是历史的记载,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彰显出临海的历史底蕴。

最后,县志中还包括众多重要人物的传记,这些人不仅在地方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的记录,临海县志展示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4、文化价值的深远影响

临海县志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资料的记录上,更在于其对地方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首先,县志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传承地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通过阅读县志,当地居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对地方的归属感。

其次,县志的编纂和修订过程也促进了地方知识的交流与传播。许多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分享了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见解与理解,从而推动了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临海县志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县志了解临海的历史与文化,这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临海在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地图上的知名度。

总结:

临海历代县志纪略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志书。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编纂过程、重要内容和文化价值的探讨,本文揭示了县志在地方历史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临海县志也为我们理解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地方的历史与文化。

在未来,期望更多的人关注并研究临海县志,使其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航岳航岳
上一篇 2024年10月29日 上午8:08
下一篇 2024年10月29日 上午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