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PDF 电子版
书名:明代登科录汇编
作者:屈万里
册数:22册
大小:1.55G
格式:pdf
《明代登科录彙编》,凡收录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等六十六种,其中两种不分卷,余共七十六卷。
昔人举乡会试,辄刻硃卷,载本人姓名、字号、籍贯、出生年月日,及上起始祖,下逮兄弟妻室之名讳;硃卷呈礼部,礼部据以彙印《同年序齿录》,又称《同年总录》或《登科录》。此种文件,在当时祇为政府之人事档案,不为人所重。及至近代,以其详载一人之家世,且为最原始之资料,每以之为考订传记之资。清黄荛圃曾得元刻本《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钱大昕谓于元史大有裨益,勿轻视之;钱氏复据钞本《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一卷,駮正元史数条(并见《荛圃藏书题识》),足见其为用之弘。惜此等资料,在当时之人率不重现,致传世者甚稀。如赵宋一代,今但存《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与《宝祐四年登科录》二种而已。而《绍兴同年录》之所以倖存者,乃以朱子而传;《宝祐四年登科录》之所以得传者,则以文天祥故也(见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
按明自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年)下诏开科取士以来,迄明末共开八十八科(洪武六年至十六年,为杜虚文应试,曾停开科举者十年)。明代为时较近,故登科录之传世者视宋元两朝为多。明范氏《天一阁书目》着录洪武四年至崇祯十三年登科录五十一种,会试录三十八种,各地乡试录百余种,网罗最富。今世藏家之有目录可稽者,则中央研究院藏明代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等二十三种(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三十种,前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今由国立中央图书馆代藏者三十六种(见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十三种(见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他处或尚有之。当此历史文献日益凋零之际,此等资料诚有妥为保存,广为印行流传之必要。然书籍通假不易,爰就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及代管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者,合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武举录等,共得六十六种,彙为一编,命之曰「明代登科录彙编」。其目如后:
建文二年会试录一卷殿试登科录一卷 明陈 迪等编 明乌丝阑钞本
永乐十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吕 震等编 明永乐间刊本
正统十年会试录 一卷 明钱习礼等编 明正统间刊本
天顺元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不着编人姓名 明天顺间刊本
成化元年山东乡试录一卷 明吴 启等编 明成化间刊本
成化五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姚 夔等编 明成化间刊本
成化七年广西乡试录一卷 明单 暠等编 明成化间刊本
成化八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邹 等编 明成化间刊本
弘治二年山东乡试录一卷 明凌 枢等编 明弘治间刊本
弘治二年湖广乡试录一卷 明林 光等编 明弘治间刊本
弘治五年应天府乡试录一卷 明王 鏊等编 明弘治间刊本
弘治九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不着编人姓名 明弘治间刊本 近人徐钧手书题记
弘治十四年应天府乡试录一卷 明王 华等编 明弘治十四年刊本
弘治十五年会试录一卷 明吴 宽等编 明弘治间刊本
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刘 健等编 明弘治十八年刊本
正德十一年浙江乡试录一卷 明彭 流等编 明正德间刊本
正德十四年山东乡试录一卷 明胡希铨等编 明正德间刊本
正德十六年登科录一卷 明不着编人 明正德十六年刊本
嘉靖元年应天府乡试录一卷 明董 等编 明乌丝阑钞本
嘉靖七年浙江乡试录一卷 明陆 粲等编 明嘉靖七年刊本 近人罗振常手书题记
嘉靖十年顺天府乡试录一卷 明吴 惠等编 明嘉靖十年刊本
嘉靖十年山西乡试录一卷 明庄一俊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十年云贵乡试录一卷 明焦维章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十四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夏 言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十六年贵州乡试录一卷 明涂 勋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十七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严 嵩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十七年武举录一卷 明张 治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十九年应天府乡试录一卷 明张 治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近人罗振常手跋
嘉靖二十年会试录一卷 明温仁和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二十三年登科录一卷 明不着编人姓名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二十八年应天府乡试录一卷 明敖 铣编 明嘉靖间刊本 今人赵元方手书题识
嘉靖二十八年苏松武举录一卷 明饶天民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三十一年山东乡试录一卷 明彭 辂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三十一年福建乡试录一卷 明朱 文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三十一年福建武举录一卷 明汪宗元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癸丑科进士同年便览录一卷 明陈 瑚编 影钞明嘉靖庚申(三十九年)衢州刊本
嘉靖丙辰同年世讲录一卷 明杨道亨编 明隆庆三年刊本
嘉靖三十七年江西乡试录一卷 明郑元韶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三十七年广东乡试录一卷 明施显卿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三十八年会试录不分卷 明李 玑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辛酉科山东乡试同年序齿录不分卷 明不着编人姓名 明沈曰玟朱丝阑钞本
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严 讷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四十一年会试录一卷 明袁 炜等编 明嘉靖四十一年刊本
嘉靖四十三年四川乡试录一卷 明郑孔道等编 明嘉靖间刊本
嘉靖四十四年武举会试录一卷 明王大任等编 明嘉靖乙丑(四十四年)刊本
隆庆元年陕西乡试录一卷 明袁邦彦等编 明隆庆间刊本
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高 仪等编 明隆庆间刊本
隆庆二年会试录一卷 明李春芳等编 明隆庆问刊本
万曆元年云南乡试录一卷 明陈大训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元年贵州乡试录一卷 明周 保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七年河南乡试录一卷 明陈 玺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七年云南乡试录一卷 明李时孳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八年进士登科录一卷 明潘 晟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近人罗振常手书题记
万曆十年浙江乡试录一卷 明周 溥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十三年山东乡试录一卷 明王三余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丙戌科进士同年总录一卷 明不着编人姓名 明刊本
万曆十四年会试录一卷 明王锡爵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二十二年山东乡试录一卷 明王登才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二十七年壬辰科进士历履便览一卷 不着编人 清淄川毕岱烶手钞本 毕氏手书题识
万曆辛丑会试录一卷 明冯 琦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万曆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齿录一卷 明不着编人姓名 明万曆间刊本 墨批
万曆己未会试录一卷 明史继偕等编 明万曆间刊本
天启七年江西乡试录一卷 明倪元璐等编 明天启间刊本 近人罗振常手书题记三则
崇祯十二年山西乡试序齿录一卷 明姚 钿等编 明崇祯间刊本
崇祯十二年陕西乡试录一卷 明不着编人姓名 明崇祯间刊本
国立中央图书馆,复藏有皇明进士登科考十二卷,明俞宪编,嘉靖二十七年锡山俞氏鴸鸣馆刊本;彙辑洪武四年迄嘉靖二十九年,凡五十七科之进士名氏为一编,为明代前期一百八十余年进士题名之总录。并载历科诏勑,为考究明代科举制度之珍贵史料。
隐藏内容:
********,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对《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PDF电子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本文不仅对该电子版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还探讨了它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传播途径及其对现代学者的研究影响。首先,我们将从该书的内容结构出发,分析其包含的主要信息和资料;其次,深入探讨该书对明代科举历史研究的贡献;第三,评估电子版在学术传播中的重要性和便利性;最后,简要分析该书对今人研究历史文化的启示和应用价值。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帮助更好地理解《明代登科录汇编》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1、《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的内容结构
《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是对明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进行的整理和汇编。这部电子版资源的核心内容是明清时期的“登科录”——即科举考试合格者的名单。从内容上看,整部汇编涉及明代从永乐年间到崇祯年间的科举考生录,包含了多达数万名的考生数据,涵盖了乡试、会试和殿试等不同科目的考试成绩。每一卷的内容都有详细的考生信息,包括姓名、籍贯、成绩等。除此之外,某些章节还附有明代科举制度的详细解读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说明,使得这部汇编不仅仅是考试记录的堆砌,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历史档案。
此外,整部《明代登科录汇编》对每一名登科者的背景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整理,涉及其出身、家族以及科举的过程。这不仅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也为对明代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科举考试的地区分布、科举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地域对科举的重视程度等有趣的社会现象。
电子版形式使得这部汇编的查阅更加便捷,也为现代学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工具。在21世纪,数字化的《明代登科录汇编》不仅消除了纸质版本可能带来的存储、保存和使用上的问题,还能通过数据库化管理实现快速检索和统计分析。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形式大大提升了该书的利用效率,也为研究者们打开了新的研究空间。
2、《明代登科录汇编》的历史学术价值
《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作为明代科举历史的集中呈现,其历史学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首先,科举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选拔机制,直接影响了社会的阶层结构、政治运作以及文化发展。通过对明代登科者的系统整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科举制度,更能窥见明代的社会状况、人才选拔的标准以及文人的生活轨迹。
其次,这部汇编为研究明代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明代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反映了当时对知识分子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代的政治局面和文化氛围。研究科举录中的考生信息,可以揭示当时士人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及其政治倾向,从而为我们深入理解明代政治生态、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提供了重要视角。
此外,这部汇编对于后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学者在研究明代的历史人物、科举制度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时,都离不开《明代登科录汇编》所提供的数据支持。作为一项历史文献的积累与整合,它为中国古代科举研究领域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也是后期对明清科举制度以及相关文化历史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参考资料。
3、电子版的传播优势与学术便利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版《明代登科录汇编》的推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突破。传统的纸质版本不仅在保存和维护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其使用过程中的查阅不便,常常让研究者在查找资料时浪费大量时间。而电子版则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极大提升了文献使用的效率。
电子版《明代登科录汇编》最突出的优势是便捷的检索功能。研究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时间段、地理位置、考生名称等多维度进行精准检索。如此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不仅大大缩短了查阅时间,也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此外,电子版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的登科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为清晰地揭示出科举制度背后的趋势和规律。
电子化的资料传播也为学术界带来了跨地域的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机会。全球的学者、历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访问这部汇编,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与资源紧密对接的便捷体验。这种信息的自由流动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学术研究更为全球化。
4、《明代登科录汇编》的历史文化启示与应用
《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历史文化启示也值得我们深思。通过对明代科举系统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社会对士人的高度重视及科举所带来的社会流动性。从这一角度看,科举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提供了一种通过知识获取社会地位的途径,也为大规模的社会阶层流动提供了机制。
《明代登科录汇编》为当代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明代科举如何推动社会流动,还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路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历史资料中获得灵感,推动当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科举的理念仍可为现代教育和人才选拔提供借鉴。
《明代登科录汇编》还为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这部资料汇编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不仅避免了传统文献的遗失风险,也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和理解明代科举制度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历史学者的研究工具,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结:
《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宝藏。它不仅为明代科举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资料,也为当代学者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电子版的推出使得这部资料更加便于传播和使用,极大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效率。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启示,对于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明代登科录汇编(全22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科举、研究古代社会以及传承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它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座桥梁,也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