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附《朱子图说》,是清牛钮、孙在丰、张英等给康熙皇帝的讲疏基础上进行整理,于康熙二十二年成书,康熙皇帝亲自为之作序。大旨在以《易经》贯通《诗》、《书》、《礼》、《乐》,综合诸家注疏,而加以发挥。此本为清康熙23年(1684年)内府刊本。
康熙六年(1667年),圣祖玄烨亲政后继续遵循“崇儒重道”的政策。他十分重视经筵,认为设立经筵表明帝王留心学问,勤求治理。十年(1653年)二月,经筵正式举行,四月又开始日讲,令儒臣日日为其进讲经史文学,从未间断。经筵、日讲促使康熙帝系统地学习儒学,而且他还把所学用于经世,后来清廷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等举措可以说就是康熙帝通经致用的表现。康熙帝不仅自己潜心学习,并令儒臣将讲官进讲《四书五经》的释文纂辑刊刻成书,供全国生员学习,《日讲易经解义》便是其中之一。
《日讲易经解义》卷一至卷十四为上下经,卷十五至卷十七为《系辞》,卷十八为《说卦传》、《序卦传》、《爻卦传》。是书概括了历史上诸儒对《周易》的解释,综合了卦、爻的变化理论,探讨了易理宗旨及其与社会现象的联系。该书是日常讲课的材料,语言比较浅近。预言文字方面的解释较少,主要是借治《易经》,研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策方略,于《易》卦阴阳、奇偶、屈伸变化之间,考察人事贞邪,运数盛衰,风俗治乱,目的在于为统治阶级提供统治术。《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目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均有着录。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日讲易经解义》是清康熙23年内府刊本,共18卷,由牛钮等撰写。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影响力以及研究意义。
1、历史背景
《日讲易经解义》刊印于清康熙23年,是当时易经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康熙时期,易经研究达到了巅峰,书中的观点和解释也受到了当时学者的广泛关注。
该书在当时的易经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学术界的宝贵遗产,也为后人研究易经提供了重要参考。
2、内容特点
《日讲易经解义》共分为18卷,内容详实丰富,对易经的各种卦象、卦辞进行了深入解读。书中观点新颖独特,对易经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颇具研究价值。
通过对易经各卦卦象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哲学思想,对于推动易经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影响力
《日讲易经解义》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易经研究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解析为后人研究易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这部著作对于推动易经学术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研究意义
《日讲易经解义》作为一部经典的易经著作,对于后人探讨易经的内涵和哲学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该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易经的精髓,也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日讲易经解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总结:
《日讲易经解义》作为清康熙23年内府刊本的经典之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人研究易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深入研究该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内涵和哲学思想,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