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 易心莹 道长 着|山东杨二郎重排 栾三娘校对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  易心莹 道长 着|山东杨二郎重排 栾三娘校对

易心莹 (1896-1976)俗名良德,字综乾,道名理轮,“心莹”是其出家后的字与笔名。

他于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九月二十六日出生在现今四川省遂宁市老池乡双河口一户农民家中,父亲名纯翥 ,母亲王氏。易良德兄弟六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光绪三十一年 (1905),9岁的易良德入家乡私塾发蒙,四年后至遂宁城中私人店铺作了几年学徒。易良德自幼体弱多病,因常闻长辈讲道教有强身健体之法,遂萌发了出家修道的念头。民国二年 (1913年),17岁的易良德弃家出走,只身一人来到青城山古常道观(又名“天师洞”)请求出家,因当时的古常道观并非“十方丛林”制,而是师徒间单传独授的“子孙”制,诸老道长见易良德过于呆闷、忠厚、讷讷寡语而不善言辞,皆不欲收其为弟子,只将他留在观内同一般工人做些杂活,故他未能正式皈依道门。数年后,家中探到易良德踪迹所在,派他的兄长来青城山促其返家;易良德辞不获免,只得应允随兄回家。行至途中,他又趁兄不备时逃跑,来到成都青羊宫二仙庵专收出家道士的蚕桑传习所作杂工,在此又历数年。民国六年(1917),青城山古常道观魏至龄 (字松遐)道长去二仙庵,见易良德颇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意学道,感其虔诚,遂将他带回青城山,收为弟子。这样,易良德正式冠巾皈依道教,成为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二代弟子,取道名为理轮,字心莹。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西北、灌县 (今都江堰市)西南,是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的重要活动场所。它背依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处胜景,重峦叠嶂,群峰环绕,远望形如城廓,故名之为“清城” (后来变称为“青城”)。明末战乱,青城山遭战火荼炭,道士逃亡。清康熙八年 (1619),武当山道士陈清觉 (1606-1705,号烟霞子,又号寒松)来到青城山“天师洞”(古常道观),以此地为神仙都会,于静坐玄谈之余,兼营庙务,使青城山破败的庙宇焕然一新。后来,西蜀观察使司臬宪赵良壁遇陈清觉于成都青羊宫,对陈异常尊敬,特出资在成都建二仙庵,迎陈住持。康熙四十一年 (1705)十二月,康熙皇帝因赵良壁奏闻,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和《悟真篇》,封陈清觉为“碧洞真人”。从此,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门在二仙庵开创,陈清觉被尊为始祖。陈清觉有弟子多人,且多为各地宫观住持,例如:陈一庆,称“弘道真人”,住青城山天师洞;吉一法,继陈清觉之后,任二仙庵住持;刘一贞,称“含玄真人”,任青城山朝阳洞住持;孟一贵,开建并住持大邑县龙凤场观音寺;石一含,开建并住持茂县纯阳观;龙一泉,开建并住持三台县云台观。因此,青城山道士多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易理轮 (心莹)也是如此①以上有关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的情况,参阅青城山天师洞祖堂珍藏之《龙门正宗碧洞堂上支谱》(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戍天中月重辑,民国三十五年岁次丙戎清和月续辑),28-30页。。

当易心莹初上青城山之时,古常道观的住持彭至国道长 (1883-1942,贵州毕节人,字椿仙)正欲大力振兴教务。彭至国道长鉴于青城山道众文化素质较低,又见易心莹学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便有心培养他,于是命易心莹往本山朝阳庵投拜隐居于此的灌邑庠生吴君可(即已故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青城山道教协会副会长、着名女冠吴元昶之父)门下读书,随吴君可研习儒道学说。吴君可乃通天 (现都江堰漩口场)人,盖为儒而深于道者;易心莹在其门下十载,精研素有“小道藏”之称的《云笈七签》,从而茅塞顿开。随吴君可学成之后,易心莹便返回古常道观,担任知客职事。

民国十五年 (1926)仲夏,前清成都名翰林颜楷游青城山,住古常道观,发现易心莹勤学好问、孜孜不倦,故对其大加奖掖。加上住持彭至国大师又以文化培植相付托,珍爱人才的颜楷遂与彭至国大师商量,将易心莹带回成都,在其自办的“崇德书屋”深造,指导易心莹研习国学及道家经典。由此,易心莹又得投拜于翰林颜楷门下,学业亦因之猛进。第二年 (1927),颜楷在成都病故,易心莹痛失良师。民国十七年(1928),易心莹从成都回到古常道观后,被道众推为知客兼文书、记账,接待来山参访的羽客及社会名流。闲暇之时,他仍潜心研究道学,熟读四书五经,精研《道藏》,探究方术。在职三年,见识超人,并撰成了《青羊指南》、《青城山风景导游》等书 (由古常道观藏室刊印)。由于性格内向,不堪迎来送往之扰,易心莹遂向彭至国住持提出辞职;彭至国也以弘扬道教、培养人才为重,同意易心莹卸去知客一职,而让他专心治学,研究道学和儒学哲理。

在民国二十年 (1931)至民国三十年(1941)这十年间,易心莹专心致志、潜心学术、广积道书、博览道籍,研究领域不仅广涉道教义理、思想、历史、宗派等,亦旁及诸子百家、稗官野史。易心莹酷爱收藏古籍珍本,曾积聚各类书籍至数千册[2],现今古常道观所藏之《正统道藏》、《道藏辑要》、《太平广记》、《太平御览》、《二十四史》等珍本古籍,多系其昔日亲手搜集。此外,易心莹还实地考察了蜀中各方道观及道教胜迹,先后往来三台云台观、眉山重瞳观、大足道教石刻、大邑鹤鸣山 (天师道发源地)、江油窦圌山、绵阳西山玉女泉唐代造像、安岳玄妙观等地。不仅如此,他还与当时研究道教的知名学者进行交往,如上海《扬善半月刊》与《仙道月报》主编、着名的“仙学”提倡者陈撄宁先生,四川大学教授、着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着名道教研究学者陈国符先生等人,皆曾与易心莹相互交流、切磋学术 (其事多见于上述诸人的着述中)。“抗战”期间,正在撰写《道藏源流考》的陈国符先生还常托易心莹觅录道经资料,忠人之请的易心莹事必亲自前往道观详检,其不辞劳苦的精神,令陈国符感念不已。陈国符《道藏源流考》曾对易心莹评价甚高,亦有这方面的因素。

民国三十年 (1941),易心莹接替彭至国大师续修古常道观黄帝殿。民国三十一年 (1942)三月十八日,彭至国住持羽化,46岁的易心莹继任古常道观住持。据说,可能是由于同道间的相互猜忌、争夺,上任四个月后 (1942年 7月),易心莹就被另一位道士寇同瞻排挤下台,重回朝阳庵,一心从事道教学术研究。这次重回朝阳庵,对于热衷道教研究的易心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随着治学功力的加深,易心莹先后写成了《老子通义》、《读老心解》、《道学系统表》、《老子分宗表》、《论道教宗派》、《道教养生》、《道教三字经》等书,又辑录《女子道教丛书》以及道教炼丹、养生方面的书籍多种。其中,有些书稿曾在观内刊印 (如《道学系统表》、《道教三字经》等),有些文稿则在省外发表 (如在《扬善半月刊》发表的《道教分宗表》与《寄玄照楼书—论道教宗派》等),此外还有大量未刊印、发表的手稿 (如《道教大事年表》等)。在上述书稿中,易心莹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兹不赘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易心莹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并率领道众致力于农业生产。或许是由于这种政治态度,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具有渊博的道教学识,故易心莹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度成为了四川省乃至全中国的道教领袖。1954年,58岁的易心莹当选为灌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县政协委员。1955年8月,他复任青城山古常道观住持,并曾接待了来山考察的周恩来总理一行,又于1956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同年赴北京参与筹备“中国道教协会”。1957年4月,易心莹被第一届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1961年,他又被连选为第二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1962年,“四川省道教协会”成立,易心莹当选为会长,同年又赴北京为中国道协举办的“道教徒学习班”讲学,担任“道教史”课程教研组长。1963年,67岁的易心莹大师受命编纂《四川省志·宗教志》之“道教篇”。易心莹大师虽然身兼多职,但却仍坚持讲学,着述不辍。

易心莹大师平日束身俭朴,自担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以来,他的薪资虽较为宽裕,但其生活却不改常度。其多年好友陈撄宁会长曾多次请他留住白云观,主持日常工作,但性情淡泊、自奉俭朴的他却推辞不就,仍回青城山耕读修持,与观中道众同甘共苦。1966年,“文革”爆发,各级“道协”被迫停止活动,易心莹大师也身处逆境之中。1976年2月7日,易心莹羽化于古常道观天师洞,世寿八十岁。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  易心莹 道长 着|山东杨二郎重排 栾三娘校对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  易心莹 道长 着|山东杨二郎重排 栾三娘校对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  易心莹 道长 着|山东杨二郎重排 栾三娘校对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  易心莹 道长 着|山东杨二郎重排 栾三娘校对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的出版背景、版本特点、内容要义及其文化意义。该书由易心莹道长编著,山东杨二郎重排,栾三娘负责校对,秉承道教传统经典的传承与发扬,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道教的核心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道教三字经》的编辑背景,二是简体字版本的特色与意义,三是书中道教文化的核心思想,四是该书的出版影响与文化传播价值。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道教经典《道教三字经》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1、编辑背景与作者介绍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由易心莹道长编著,山东杨二郎重排,栾三娘校对。这部经典的出版,标志着道教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和复兴。易心莹道长是当代道教界的一位重要人物,致力于道教经典的整理和普及。她的学术背景和道教修行经历使得《道教三字经》的编撰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求,也是道教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在编辑《道教三字经》的过程中,易心莹道长着眼于将道教经典通过简体字的形式进行普及,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触到道教文化的精髓。她特别注重语言的简洁和易懂,同时也传递了道教的核心理念,保持了传统经典的神圣性和文化深度。

山东杨二郎负责对《道教三字经》进行重排,他的工作是将古代道教经典的形式与现代的阅读习惯相结合,确保内容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杨二郎的重排工作不仅需要对道教经典有所研究,还需要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方式有所把握,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2、简体字版本的特色与意义

《道教三字经》的简体字版本是该书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简体字作为现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它的普及使得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更加便捷地阅读和理解道教经典。这一版本的推出,可以看作是道教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简体字版打破了传统道教经典使用繁体字的局限,降低了学习门槛。

简体字版的《道教三字经》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它还反映了对道教思想传播的现代化考量。传统的道教经典大多使用繁体字,这种书写方式虽然在文化深度和历史积淀上有其优势,但对于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来说,繁体字的阅读障碍较大。因此,简体字版本的出版,不仅使道教经典更加贴近现代读者的生活,也有助于道教思想的传承和推广。

此外,简体字版的《道教三字经》在排版和设计上也作了精心的考虑,注重视觉上的舒适与流畅,使读者能够更加专注于内容的理解。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适应,增强了道教文化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为道教经典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3、道教文化核心思想的呈现

《道教三字经》作为道教经典之一,其内容凝聚了道教的核心思想。道教主张“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崇尚内修,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书中的每一章节,都是通过三字的形式概括了道教的智慧,简洁却充满哲理。

例如,书中通过简明的语言讲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揭示了道教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独特理解。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道”,它无形无象,却又包含一切,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通过《道教三字经》这本书,读者能够更清晰地领悟到道教的思想精髓,体会到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道教三字经》还特别强调了人的内修与自我修养。道教教义强调人的行为应当与自然和社会相协调,避免过度的欲望与追求,崇尚简朴、清静和无为的生活方式。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道教的修行者,也为广大信徒和普通人提供了生活的智慧。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心灵的启迪。

4、出版影响与文化传播价值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的出版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还在道教文化的现代化传播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宗教经典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读者需求的问题。简体字版《道教三字经》的推出,使得道教经典不再局限于少数修行者或学者的圈子,而是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到普通大众中。

该书的出版对于道教的普及和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简洁明了的三字经,读者可以迅速了解道教的基本思想,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背景下,《道教三字经》以其简洁的结构和深刻的思想,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此外,简体字版《道教三字经》还通过电子书、网络平台等形式进行了广泛传播。这不仅增强了书籍的传播力,也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理解道教文化的途径。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兴趣的日益增加,《道教三字经》将在未来的文化复兴中扮演重要角色。

总结:

《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的出版,是道教经典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通过简体字的形式,使道教思想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其简洁明了的内容,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理解道教的核心思想,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精神上的引导。

总体而言,《道教三字经》简体字版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的道教经典,对于弘扬道教文化、传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宗教文献,更是时代赋予道教文化的新生命。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书古书
上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上午10:28
下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上午10:30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