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方》是由唐代医家王焘编撰的一部综合性医着。全书共四十卷,分一千零四门,收方剂六千多首。书中每篇首列《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候,次述各家医疗方剂,也附有许多民间单方验方,记载其疗效和应用范围。此内含日本嘉永六年影钞南宋绍兴时期两浙东路茶盐司刊本及南宋刊零本。
《外台秘要方》是继《千金方》之后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巨着。此书引用前人医家医籍达 60 部之多,可谓 “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书中收载了许多已佚方书的基本内容,为医学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
卷一节选着名医家关于伤寒理论的认识及医方;卷二至卷四叙述伤寒、天行、温病的传染流行与证治方法;卷五至卷二十三为内科杂病;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以外科病证为主,兼有急症诊治急救方法;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论述药物的采集与丸散等剂型的制备,诸面疾及多种美颜药剂的配伍制作方法等;卷三十三至卷三十四介绍妇人经、胎、产、带等病证的治法;卷三十五至三十六列述小儿诸病证;卷三十七至卷三十八论服石与服石病的治疗;卷三十九论明堂灸法;卷四十论诸动物伤人的病证等。
日人向来重视《外台秘要》,尤其江户医学馆医家更是奉为至宝,而有感当时通行之本错误颇多,程氏校刊根据写本,“校勘不能精,学者颇有遗憾”。于是便挖掘秘宝,搜寻宋刻,后得纪藩医员竹田纯道家所藏,便请命校订,同时又请巧手影写两部。一部藏于枫山文库,后归内阁文库收藏至今。此影宋抄本卷帙完整,后并附《宋本 〈外台秘要方〉 考异》,影抄笔法逼真,接近宋刻。江户医学馆当时影抄校勘之后,曾希望由政府出资复刻,但由于当时着手刊刻《医心方》,以后便是江户医学馆衰落,接着赶上明治维新,所以刊刻《外台》之事便搁置起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此亦江户医学馆据竹田氏家藏本影写两部之一。先由医学馆所藏,明治维新期间落入市人之手。我国学者、藏书家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得到后带回中国。其得书始末在《日本访书志》卷十中论述颇详:立之又言,当新写此书时,立之方为医学校官,以五人分书之,越三年乃成,其费不赀。馀因立之言,先购得小岛学古校本,乃知明程衍道刊本,夺误凡千万言。因访之杉本仲温,据言纪藩之宋本不可见,枫山库之新本亦不可得,唯医学之一部,明治初散出,未知存于谁何之手,余乃嘱仲温物色之,久之以此本来,缺其末一册,盖以末册有题识,恐为其官所觉也。索价殊昂,馀以为此书宋椠,中土久绝,程本伪谬不可据,乃忍痛得之。每卷首有 “林亿等上进名衔”,卷末有 “裴宗元校正”,及赵子孟校勘名衔,或有 “右迪功郎张寔校勘” 字。影摹之精,下真宋刻一等,无怪立之言,以五人之力三年乃成也。末一册托书记官严谷修从枫山文库本补之,乃为完璧。此书为古方渊薮,晋唐逸籍,赖是以存。当吾世不乏寿世仁民之君子,当覆之以传也。
杨守敬从日本带回中国后,藏于其 “观海堂” 书楼,又转归故宫博物院。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介绍参考)
杨守敬题记
目录、校正外台秘要方序、外台秘要方序
卷一:伤寒上十二门
卷二:伤寒下二十一门
卷三:天行二十一门
卷四:温病及黄疸二十门
卷五:疟病一十五门
卷六:霍乱及呕吐二十九门
卷七:心痛心腹痛及寒疝三十二门
卷八:痰饮胃反噎鲠等三十门
卷九:欬嗽二十三门
卷十:肺痿肺气上气欬嗽二十八门
卷十一:消渴消中十八门
卷十二:癖及痃气积聚症瘕胸痹奔㹠三十八门
卷十三:骨蒸传尸鬼疰鬼魅二十六门
卷十四:中风上二十一门
卷十五:风狂及诸风下二十四门
卷十六:虚劳上四十九门
卷十七:虚劳下二十九门
卷十八:脚气上十二门
卷十九:脚气下十六门
卷二十:水病二十六门
卷二十一:眼疾二十四门
卷二十二:耳鼻牙齿唇口舌咽喉病五十六门
卷二十三:瘿瘤咽喉疬瘘二十八门
卷二十四:痈疽发背九门
卷二十五:痢三十三门
卷二十六:痔病阴病九虫等三十五门
卷二十七:淋并大小便难病二十七门
卷二十八:中恶蛊注自缢暍死一十八门
卷二十九:坠堕金疮等四十七门
卷三十:恶疾大风癞疮等二十三门
卷三十一:采药时节所出土地诸家丸散酒煎解诸毒等二十三门
卷三十二: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等三十四门
卷三十三:妇人上三十七门
卷三十四:妇人下四十八门
卷三十五:小儿诸疾上三十六门
卷三十六:小儿诸疾下五十门
卷三十七:乳石论上一十九门
卷三十八:乳石下一十八门
卷三十九:明堂灸法七门
卷四十:虫兽伤触人及六畜疾三十二门
皇佑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内降札子、后跋
卷末记:右从事郎充两浙东路提举茶塩司干辨公事赵子孟校勘
或 右迪功郎充两浙东路提举茶塩司干辨公事张 寔校勘
王焘,唐代郿县(今属陕西)人,唐初宰相王珪之孙。他曾在弘文馆任职,期间博览群书,研读医药文献,探索诸家医方,逐条鉴别摘录,经过数十年的整理,编撰成《外台秘要方》。
书前附杨守敬像
杨守敬(1839 年 6 月 2 日—1915 年 1 月 9 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对《外台秘要方》这一古代医学名著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分析了其版本、内容、历史背景及影响。该书是唐代王焘所撰,包含四十卷,记录了众多珍贵的医学方剂和治疗方法。在日本嘉永六年影印本的基础上,结合南宋绍兴时期两浙东路茶盐司刊本,进一步探讨了其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中的地位及其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对《外台秘要方》不同版本的比对,分析了其传播与版本的演变,探讨了王焘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该书作为中医经典之一的重要性。
1、《外台秘要方》的版本与历史背景
《外台秘要方》是唐代医学家王焘所撰写的医学典籍,收录了大量民间流传的治疗方剂和药物方。王焘以广泛搜集民间医学智慧,整理并编辑了这些方剂,形成了这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书。书中所述方剂包括了从治病、养生到调理体质等方面的内容,极具实用性。
在版本方面,《外台秘要方》存在多个版本,而我们所关注的版本是日本嘉永六年影印的南宋绍兴时期两浙东路茶盐司刊本。这个版本不仅保留了《外台秘要方》的大部分内容,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该版本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书籍的内容有所差异,这反映了《外台秘要方》在流传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删改和增补。
从历史背景来看,《外台秘要方》成书于唐代,当时中国的医学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唐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医药典籍开始大量出现,这些典籍为后世的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外台秘要方》作为唐代的医书之一,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治疗理论上,还包括对民间医学的系统整理和传承。
2、《外台秘要方》的内容和特点
《外台秘要方》收录了王焘从广泛的医学资料中搜集整理出的药方,涵盖了当时常见的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该书的核心特点是它将传统的方剂疗法与民间实际经验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些方剂不仅针对了当时的流行病,还涉及到一些基础的养生保健知识。
《外台秘要方》按方剂的性质、功能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大量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对外科、内科、妇科、儿科,还是对精神疾病的调治,王焘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同时,书中还记录了许多与时令、天气、气候等相关的调理方剂,突显了中医“天人合一”理念的重要性。
此外,《外台秘要方》在方剂的使用说明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例如,在说明药材的用法时,王焘不仅详细描述了药物的特性,还指出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甚至提出了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使用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方式,体现了《外台秘要方》作为实用医学著作的深厚底蕴。
3、版本演变与传播历史
《外台秘要方》自唐代成书以来,一直在中国及海外流传。在传播过程中,多个版本先后出现,而日本嘉永六年影印本便是其中的重要版本之一。该版本的影印本不仅保存了唐代版本的许多内容,还反映了南宋绍兴时期版本的某些修改。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我们可以看到《外台秘要方》在不同时代的传播状况及其在医学史上的地位。
南宋绍兴时期的版本是《外台秘要方》流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时的两浙东路茶盐司负责书籍的刻印工作,绍兴版的《外台秘要方》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版的。由于南宋时期印刷技术的改进,绍兴版的印刷质量较高,书籍内容的保存较为完整,也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外台秘要方》不可或缺的版本之一。
日本嘉永六年的影印本则是对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日本学者通过翻译和影印,推动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在海外的传播。这一版本的出现,不仅让日本学者接触到唐代医学的精髓,也让更多的国际学者了解了《外台秘要方》在中医药史中的独特地位。
4、王焘医学思想及其影响
王焘作为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其医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外台秘要方》不仅仅是一本方剂集,更是王焘医学理念的集中体现。王焘注重从民间实际经验出发,结合当时已有的医学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许多新疗法。他的医学思想强调“因人制宜”,主张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情况及外部环境来选择治疗方案。
《外台秘要方》中的方剂既有理论支持,也有实际经验,这种结合的方式为后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例如,书中的一些方剂涉及到对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视,体现了王焘对“辨证论治”的理解。同时,王焘的方剂选择不仅注重药物的药效,也强调了配伍的平衡与相互作用,显示了他对中药药理的深刻认识。
此外,王焘的医学思想还体现在他对“调理”与“治愈”之间关系的思考中。他认为,治病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消除症状,更重要的是调理患者的体质,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这一思想对后来的中医药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结:
《外台秘要方》作为唐代医学名著之一,其影响力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在不同版本的传播过程中,王焘的医学思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存和传承。通过对版本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医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进而理解其在中医学史中的独特价值。
在当前的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外台秘要方》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它不仅是了解古代中医药学的窗口,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支持。通过对这一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学。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