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新雕皇朝类苑》(宋朝事实类苑)由宋代江少虞等编撰。这部私人编修的杂纂类类书,其内容涵括广泛,辑录了宋太祖至宋神宗约一百二十余年间大量的朝野事迹。全书共七十八卷,二十八门,始于:祖宗圣训、君臣知遇。终于:诈妄谬误、安边御寇。此为清宣统三年武进董康诵芬室刊本。
《皇朝类苑》一书,江少虞在原序中说:「圣谟神训,朝事典物,与夫勋名贤达前言往行,艺术仙释神怪之事,夷狄风俗之殊,纤悉备用。」其内容从朝章典故、将相名人的遗闻逸事、边政外交,到各地名情风俗、里巷琐事、无所不有。其所引之书,全部以类相从,照录原文,不加增损。引用的诸家记录,有五十种左右 [1],而其中半数以上现已失传或残缺,赖此书才保存下来。
《事实类苑》成书后,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麻沙书坊曾出版过刻本(七十八卷本)。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我国迄未重新刻印出版。因国内久无刻本,加之钞本亦流传甚少,因此,这部书一直不大为人所注意。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搜集到的为传钞本,六十三卷。六十三卷本有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江少虞的自序,写此序时间已在麻沙书坊刻印本出版之后。因此,七十八卷本和六十三卷本的关系,现尚不很清楚。我国国内虽无刻本流传下来,但是日本却在元和七年(明天启元年 1621)出版过木活字本。
日本木活字本/董康重刊本目
江少虞,字虞仲,衢州常山县人,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官员。生卒年皆不祥,约绍兴年间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 年)进士。北宋末年为天台学官,曾独力抵抗金国攻击。南宋初年升为左朝请大夫。历官建州(今福建建瓯)、饶州(今江西波阳)、吉州(今江西吉安)知州,有政绩,“治状皆第一”(凌迪知《万姓统谱》卷三)。任吉州知州时,着有《事实类苑》。
董康(1867-1947),字授经,号诵芬主人,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华民国时期着名政客,中国近代着名的藏书家、法律家、大律师。
录第三卷末记「绍兴二十三年癸酉岁中元日麻沙书坊印行」十八字
由此可见日本木活字本应该是根据我国宋绍兴麻沙本翻印的。后来日本木活字本传至我国。清宣统时期,近代藏书家董康据日本木活字本加以重刻成此版。
此本版式疏朗,由清末民初着名刻工陶子麟刻板,雕镌极精。从此,我国才又有七十八卷的版本。
皇宋事宝类苑序(江少虞撰)、目录
卷一:祖宗圣训(一)
卷二:祖宗圣训(二)
卷三:祖宗圣训(三)
卷四:祖宗圣训(四)
卷五:祖宗圣训(五)
卷六:君臣知遇(一)
卷七:君臣知遇(二)
卷八:名臣事迹(一)
卷九:名臣事迹(二)
卷十:名臣事迹(三)
卷十一:名臣事迹(四)
卷十二:名臣事迹(五)
卷十三:德量智识(一)
卷十四:德量智识(二)
卷十五:顾问奏对(一)
卷十六:顾问奏对(二)、忠言谠论(一)
卷十七:忠言谠论(二)
卷十八:典礼音律(一)
卷十九:典礼音律(二)
卷二十:典礼音律(三)
卷二十一:官政治绩(一)
卷二十二:官政治绩(二)
卷二十三:官政治绩(三)
卷二十四:衣冠盛事
卷二十五:官职仪制(一)
卷二十六:官职仪制(二)
卷二十七:官职仪制(三)
卷二十八:官职仪制(四)
卷二十九:词翰书籍(一)
卷三十:词翰书籍(二)
卷三十一:词翰书籍(三)
卷三十二:典故沿革(一)
卷三十三:典故沿革(二)
卷三十四:诗歌赋咏(一)
卷三十五:诗歌赋咏(二)
卷三十六:诗歌赋咏(三)
卷三十七:诗歌赋咏(四)
卷三十八:诗歌赋咏(五)
卷三十九:诗歌赋咏(六)
卷四十:文章四六
卷四十一:旷达隐逸(一)
卷四十二:旷达隐逸(二)
卷四十三:仙释僧道(一)
卷四十四:仙释僧道(二)
卷四十五:休祥梦兆(一)
卷四十六:休祥梦兆(二)
卷四十七:休祥梦兆(三)
卷四十八:占相医药(一)
卷四十九:占相医药(二)
卷五十:书画伎艺(一)
卷五十一:书画伎艺(二)
卷五十二:书画伎艺(三)
卷五十三:忠孝节义(一)
卷五十四:忠孝节义(二)、将帅才略(一)
卷五十五:将帅才略(二)
卷五十六:将帅才略(三)
卷五十七:知人荐举
卷五十八:广知博识(一)
卷五十九:广知博识(二)
卷六十:风俗杂志(一)
卷六十一:风俗杂志(二)
卷六十二:风俗杂志(三)
卷六十三:谈谐戏谑(一)
卷六十四:谈谐戏谑(二)
卷六十五:谈谐戏谑(三)
卷六十六:谈谐戏谑(四)
卷六十七:谈谐戏谑(五)
卷六十八:神异幽怪(一)
卷六十九:神异幽怪(二)
卷七十:诈妄谬误(一)
卷七十一:诈妄谬误(二)
卷七十二:诈妄谬误(三)
卷七十三:诈妄谬误(四)
卷七十四:诈妄谬误(五)
卷七十五:安边御寇(一)
卷七十六:安边御寇(二)
卷七十七:安边御寇(三)
卷七十八:安边御寇(四)
皇宋事宝类苑后序(汪俣撰)、皇朝类苑跋(僧瑞保撰)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新雕皇朝类苑》是宋代江少虞等人编撰的类书,作为一种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文献资料,它包含了众多关于皇朝治理、文治武功、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这本书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的整合和精细分类,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文化资源。《新雕皇朝类苑》共有七十八卷,由江少虞等人编纂,出版于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由武进董康诵芬室刊行。书中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事件记载,还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风貌与文化情怀。本文将从书籍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四个方面,对《新雕皇朝类苑》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
1、书籍的历史背景与编纂缘起
《新雕皇朝类苑》是在宋代江少虞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编撰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变革的时代,在此期间,许多文人学者开始注重对历史典籍的整理和分类工作,力求通过这种方式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江少虞作为一位深受尊崇的学者,他的学术观点和编纂理念深深影响了这本书的形成。
编纂《新雕皇朝类苑》的初衷,源于宋代士人对于历史文化资料整理和保存的强烈需求。当时的学术氛围注重经典的研究与古籍的发掘,学者们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致研究,试图构建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新雕皇朝类苑》不仅仅是一本历史类书籍,它也是一种文化态度和学术精神的体现。
这本书的出版背景也与清朝时期的学术复兴密切相关。尽管清朝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但士人的学术活动却日渐繁荣,尤其在宣统年间,越来越多的古籍得以修订、雕刻并出版。武进董康诵芬室的出版活动,正是这一文化复兴潮流中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清代学者对古代文献的重视与珍视。
2、内容结构与编纂特色
《新雕皇朝类苑》共有七十八卷,内容繁多而丰富,涵盖了皇朝历史、治理制度、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整本书的内容结构有着严格的分类体系,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内容的整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类书体系。每一卷中都包含了若干具体的条目,每个条目均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精细的分类方法。它不仅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整理,还特别注重了对文化现象的考察。例如,在描述皇朝历史时,书中不仅列举了重要的皇帝和政权更替,还详细描述了与这些历史事件相关的政治风云、社会变迁、思想文化等背景信息。这种综合性的资料整理,使得《新雕皇朝类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另外,书中内容的叙述方式也充满了学术性的特点。江少虞等学者并不只是简单地列举事实,而是通过对各类资料的对比和分析,展示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历史图景。这种学术态度和方法,体现了宋代学者对知识的严谨追求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
《新雕皇朝类苑》不仅是一本重要的历史文献,更是一本富有文化价值的典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所收录的内容为后人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它将古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系统性的保存,并通过类书形式加以呈现,便于读者查阅和研究。
在学术意义上,《新雕皇朝类苑》代表了宋代乃至清代学术界对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成果。它不仅继承了前代学者的经典理念,还在编纂方法上做出了创新。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知识整理,书籍不仅对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也为普通读者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此外,《新雕皇朝类苑》还对后世的历史学、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都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历史养分。它的出版为中国古代文献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类书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新雕皇朝类苑》的出版,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它不仅为清代及之后的学者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研究资料,而且还为中国古籍的整理与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它的影响下,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类书对于保存和传递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类书的编纂热潮也在后期逐渐兴起。
另外,《新雕皇朝类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产生了长远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文献,更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后人而言,这本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仅满足了学术研究的需要,也为社会文化的延续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从另一角度看,《新雕皇朝类苑》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著作。它将复杂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清晰的分类方式呈现给读者,使得普通人也能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增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敬重。
总结:
《新雕皇朝类苑》作为一部包含广泛历史与文化内容的类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历史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化的分类整理,这本书使得古代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成为学术界不可多得的瑰宝。
综上所述,《新雕皇朝类苑》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展现的历史学术精神和文化传承理念,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学术研究与文化发展。作为一本珍贵的古籍,它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文化研究与学术探索的宝贵资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