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册汇函.明.沈士龙.胡震亨同辑.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此套《秘册汇函》为明代沈士龙、胡震亨同辑。内含:道德指归论、周髀算经、搜神记、齐民要术、大唐创业起居注、岁华纪丽、灵宝真灵位业图、周氏冥通记、佛国记、益部方物略记、泉志、东京梦华录等十七种。此套为明崇祯时期毛晋汲古阁刊本(可能是《津逮秘书》零本)。

胡震亨曾辑刻《秘册汇函》,刻板被毁于火。明末着名藏书家毛晋得其残板,又合家藏旧籍,重新编辑增订成《津逮秘书》。

大致目录

小引(胡震亨撰)

道德指归论:六卷(汉.严遵撰):《道德经》注本之一。

周髀算经:二卷附音义一卷(汉.赵爽注、唐.李淳风等奉敕注释、宋.李籍.音义)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着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

数术记遗:一卷(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
数术记遗是东汉时期编撰的一本数学专着,内有中国特色的十四种算法,但流传至今的只有珠算一种。书中还有关于数级和最大数的记载。

汉杂事秘辛:一卷(汉.阙名撰):书叙汉桓帝懿德皇后被选入宫及册封之事。

搜神记:二十卷(晋.干宝撰)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写的记录神仙鬼怪的着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

搜神后记:十卷(晋.陶潜撰)
《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365-427)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

齐民要术:十卷(后魏.贾思勰撰)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着的一部综合性农学着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着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唐.温大雅撰)
《大唐创业起居注》,又称《创业起居注》,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唐温大雅撰,凡三卷,是现存最早的起居注作品。 本书记载了唐高祖李渊父子建国故事,自隋大业十三年至唐武德元年,三百五十七天之间的史事。

岁华纪丽:四卷(唐.韩鄂撰):汉族风俗志,其书以四时节候分门隶事,各编为骈句。

录异记:八卷(前蜀.杜光庭撰):汉族古代志怪小说集

灵宝真灵位业图:一卷(梁.陶弘景撰):是我国道教最早、最有系统的神仙谱系。书中将道教的天神、地祇、人鬼和仙真众圣等神仙系统划分为七个子系统,即七个等级,每个等级有处于中位的主神,另有左位和右位之神辅佐。

周氏冥通记:四卷(梁.陶弘景撰):
《周氏冥通记》为南朝梁代道士周子良与茅山诸神冥通的记录,该书既是中国古代稀有的梦的记录,亦是了解六朝时期茅山道教实态的基本资料。

佛国记:一卷(晋.法显撰)
《佛国记》(法显传)是东晋高僧法显所着的游记。法显在弘始二年,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僧人,从长安出发,西渡流沙,到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于义熙八年归国,前后14年。法显归国后着《佛国记》一书,记录西行见闻。

异苑:十卷(刘敬叔撰):是南朝宋刘敬叔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书中记述奇闻怪事且所陈多是民间传说。

益部方物略记:一卷(宋.宋祁撰)
《益部方物略记》是宋代文史学家宋祁的作品,编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是一本记录剑南地区草木、药材、鸟兽等物种的书。

泉志:十五卷(宋.洪遵撰):研究中国历代钱币的着作。宋朝洪遵(1120年-1174年)着,共十五卷。书成于南宋宋高宗十九年(1149年)。收录五代以前中外历代各种钱币三百余种,分为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厌胜品等九类。保存了中国古代钱币的重要资料。

东京梦华录:十卷(宋.孟元老撰)
《东京梦华录》,凡十卷,作者为孟元老,是一本描写北宋宣和年间旧事的着作。 孟元老于史无载,清代学者常茂徕以为孟元老可能是孟揆。《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徽宗年间开封城的景观,包括当时的城郭河流、大内诸司、街巷店肆、民风俗尚、市井游观、岁时物货。

书贾以《津逮秘书》之零本,选其无汲古阁字样者,以充《秘册汇函》,盖因《秘册汇函》传本罕见也。

秘册汇函.明.沈士龙.胡震亨同辑.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

胡震亨(1569-1642),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遯叟。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先世业儒,藏书万卷。震亨才识通达敏捷,怀济世之志。着有《唐音统签》、《赤城山人稿》等作品。

沈士龙,明代秀水(今嘉兴)人。沈思孝长子。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博物洽闻,襟怀高逸。好搜览古书,尤好刻书流通。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潜在,别号汲古主人。常熟(今属江苏省) 人。明末着名藏书家﹑出版家、刻书家、文学家、经学家。

注:此套按照书名分为独立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框13.7 x 19.6厘米,9行19字,白口左右双边。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通过对《秘册汇函.明.沈士龙.胡震亨同辑.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的详细解读,围绕其版本特征、历史背景、学术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文献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展开讨论。首先,从版本的特征入手,分析汲古阁刊本的独特性与其他版本的异同;其次,通过对崇祯时期的历史背景探讨,阐明该书所承载的时代印记;第三,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探讨《秘册汇函》对古文献研究及文学史发展的贡献;最后,结合该书在当时文献流传中的地位,分析其对后世学术的影响。整体而言,本书作为明代文献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术价值,也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桥梁作用。通过本文的论述,期望能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帮助进一步理解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

1、汲古阁刊本的版本特征

《秘册汇函》作为一部重要的明代文献,汲古阁刊本在版本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汲古阁是明代崇祯年间一座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刊本质量上乘,印刷精美。该版的《秘册汇函》经过精心雕版,字迹清晰,纸张质量上等,呈现出较高的印刷艺术水平。与其他版本相比,汲古阁刊本的排版工整、标点规范,呈现出明代印刷技术的高水平。

此外,汲古阁刊本还具备一些独特的特征,如书中附有沈士龙与胡震亨的序言和注解。沈士龙与胡震亨是明代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学术观点与批注为《秘册汇函》增添了不少学术价值。这些序言和注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书的内容和背景,起到了桥梁作用,促使了这部作品的知识传递。

在印刷工艺上,汲古阁刊本不仅在字体、纸张上讲究,印刷的精细程度也让其在同类版本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在对书页的整理和排列上,汲古阁刊本表现出高度的细致与考究。可以说,这一版本在当时的文献出版行业中,代表了明代精湛的印刷技术。

2、明崇祯时期的历史背景

《秘册汇函》作为明代崇祯年间的出版物,其背景不可忽视。崇祯时期正处于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关键阶段,然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后辉煌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学者和文人纷纷致力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秘册汇函》的出版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体现。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汲古阁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汲古阁不仅是私人藏书楼,更是学术研究的中心。其刊本所反映的,是当时学术界对于古籍传承和文化保存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秘册汇函》这样的文献的出版,汲古阁不仅起到了保存古籍的作用,也成为当时学者讨论、交流的重要平台。

崇祯时期,国家政权的衰败并未完全抑制文人的学术追求,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文化和历史的更加深刻的反思。汲古阁的书籍出版,尤其是《秘册汇函》这类经典之作的面世,可以看作是对抗当时社会动荡的文化力量之一。它代表了当时士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3、学术价值与贡献

《秘册汇函》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古代文献,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在文学史、古籍整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深远影响。首先,该书所涉及的内容与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通过它可以窥见当时学术界对于历史、文学、政治等领域的深入讨论。

其次,沈士龙与胡震亨作为当时的学术大家,他们的注解和序言为《秘册汇函》增添了不少学术光彩。两位学者对书中的重要思想进行了解释与评述,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视角,有助于现代读者深入理解明清时期的学术思潮。

此外,《秘册汇函》在古籍整理方面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学术贡献。书中不仅保存了大量稀有文献,还有对其文献背景的深刻解读,为后世的古籍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它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后代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对文献流传的影响

《秘册汇函》作为一部明代的珍贵文献,其在历史上的流传与影响是深远的。汲古阁刊本的出版,为该书的流传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版本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学者,也成为后世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一。

由于汲古阁刊本的出版,许多珍贵的古籍得以保存下来,使得后代学者能够接触到这些古代文化的遗产。尤其是在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学者们对这些珍贵文献的重新研究,极大推动了古籍整理的工作,并且通过这些文献,学术界对明清历史文化的认知也进一步深化。

通过汲古阁刊本的流传,《秘册汇函》不仅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也让当时的学术成果得以延续,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保存和发展。可以说,汲古阁刊本在古文献的传承和研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

《秘册汇函.明.沈士龙.胡震亨同辑.明崇祯时期汲古阁刊本》不仅是明代文献出版史中的重要篇章,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汲古阁这个平台,许多珍贵的学术成果得以保存与传承,影响深远。从版本的精美到内容的学术价值,再到其历史文化的承载力,这部作品无疑在中国古代文献的传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这部书籍的研究,我们不仅能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学术风貌,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学者们对知识的执着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今天,我们仍能从这些古籍中汲取智慧,继续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书古书
上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下午12:58
下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下午12: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