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五种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周易集解》(李氏易传)为唐代李鼎祚编撰。此书博采汉魏至唐初诸家易说,重在采择象数学说,以注释经传义蕴。此内含四种版本:南宋嘉定五年鲜于申之蜀地刻本(残六卷),明万历时期沈士龙、胡震亨同校本,胡震亨、毛晋同校本(十卷本),清乾隆二十一年雅雨堂丛书本(十七卷本)。#更新

此书为唐朝保存汉易的唯一文献,所集之《易》注,虽亦及王弼、韩康之魏、晋《易》,然大半集汉《易》之说。于东汉之《易》注,引虞翻《易》独多,与孔颖达《周易正义》言汉《易》,仅及荀、刘、马、郑而未及虞氏,大不相同。迨五代时,唐中叶尚存之各家《易》注,全部散佚,故此书之辑,又有保存古文献之功。且成书之时,在孔《疏》之后,全书之内容,上及魏《易》百余年前之汉《易》。由汉《易》直继《易经》12篇之旨,庶可窥见通贯三古之《易》理。故此书犹继往圣之绝学,无他书可媲美。然此书在唐代之影响不及孔颖达《周易正义》,流传不广。自唐五代迄明末,皆未闻儒林有重视此书者。清乾嘉之后,时重朴学考据,此书因保存汉《易》而始受重视。 此书有十卷本与十七卷本两个系统。(介绍参考)

1,《周易集解》十卷本,南宋嘉定五年鲜于申之蜀地刻本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五种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考(李致忠)》记述:1936年夏,日本神田喜一郎曾访问德国柏林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在该馆发现了宋版唐李鼎祚所撰之《周易集解》十卷,共六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1年4月10日,德国普鲁士国家图书馆遭到盟军的轰炸,迫使该馆紧急筹划转移馆藏。几经辗转,宋刻《周易集解》转移到波兰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雅盖隆图书馆。2007年高田时雄先生访问该馆时,发现此本只残存卷八、九、十,共三卷两册。
此本(框22.2X14.7厘米,每半叶八行,每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曾藏于雅盖隆大学图书馆(残本、孤本)

钤印:上右是“火地晋”卦图、左边是毛晋的“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藏书印、下边:字子晋、季振宜藏书、东吴毛晋
#提醒此书现在有一些疑点,一些朋友还在讨论柏林国立图书馆此书的版本是否有问题。

2,《周易集解》十卷本,明代沈士龙、胡震亨同校,明万历时期刊本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五种
明万历时明沈士龙、胡震亨同校《秘册汇函》本《易传》十卷,附《易解闲录》一卷,汉郑玄注,明胡震亨辑补。“胡震亨别从赵清常传钞本刊刻。有计用章后序,而无《略例》及鲜于侃与申之两序。又附补郑康成《易注》一卷,似较汲古阁、雅雨堂两刻为佳”。陆心源以胡震亨刊本校影写宋刊本,发现其中有许多错讹之处。如 “卷一‘用九见群龙无道吉也’,胡本作‘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等等。“此外,句之脱落、字之讹谬,更难枚举。凡干宝之‘干’,宋本皆作‘于’。《津逮》、《学津》两本与胡本同,雅雨堂本与宋本多合,惟计用章序亦缺。”又用影宋本加以校勘,称:“胡震亨秘册汇函本虽分卷与自序合,夺误最多”。(介绍参考)此为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3,《周易集解》十卷本,明代胡震亨、毛晋同校,明万历时期刊本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五种
此为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框高 19.1 x 13.4厘米,九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

4,《周易集解》十七卷本,清乾隆二十一年卢见曾刊雅雨堂丛书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五种
清代汉学复兴,《周易集解》成为学者们了解汉代《易》学的桥梁,所以刊刻研究该书者比比皆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德州卢见曾刊《雅雨堂丛书》,刻入《易传》十七卷。此为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本。

5,《周易集解》十七卷.附略例一卷,明嘉靖三十六年朱睦㮮聚乐堂刊本#增补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五种
因为版本对比校勘需要#增补此明嘉靖三十六年刊刻“聚乐堂”本(现存最早的足本),页面清晰度一般。书名“周易集解”,前有嘉靖丁巳冬刻书序及上海潘恩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注皆低一格大书,白口,四周双边,版心上方有“聚乐堂”三字,中缝题作“周易集解”。此为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本。#感谢 树伟兄推荐补充此版本。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五种
李鼎祚,生卒年不详。资州磐石人。唐代经学家。 约生于唐朝中后期,曾读书天州东四明山,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代。仕唐为秘阁学士,以经术称于时。官至左拾遗、秘书省着作郎、殿中侍御史。唐玄宗幸蜀,献《平胡论》以讨安禄山,召守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又上奏在泸、晋、渝、合、资、荣等六州界险要之地置昌州。

胡震亨,字孝辕,号遁叟,又号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明朝文人。 先世业儒,其父胡彭述藏书逾万卷。万历二十五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历任固城教谕、合肥县知县,崇祯末年,补为定州知州,擢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不久乞归居家。嗜书如命,日夕不倦研读,近人张元济誉之为“吾邑第一读书种子”。

注:此内含李鼎祚周易集解五种。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周易集解》一书的价值和意义,该书由唐代学者李鼎祚编撰,是《周易》学术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通过分析《周易集解》的背景、内容、学术贡献以及历史影响,本文将展示李鼎祚如何通过该书对《周易》经典文本进行解读、阐发和传承。本篇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介绍李鼎祚及其时代背景;其次分析《周易集解》的编纂特点;然后探讨该书在《周易》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最后,评述《周易集解》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价值。通过这些层面的详细阐述,文章全面呈现了《周易集解》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1、李鼎祚与其时代背景

李鼎祚,字云鹤,号阳秋,唐代人,是唐代著名的易学家和经学家。他的《周易集解》一书不仅体现了他对《周易》深厚的学术积淀,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唐代,特别是唐中期,学术文化兴盛,士人对于经典的注解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鼎祚生于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学术思考受到了儒家经典和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盛世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学术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时,易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典学问,不仅在士人中流行,也在宫廷和官方学术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周易》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该时代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李鼎祚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独到的理解与诠释,完成了《周易集解》的编纂工作。

李鼎祚的学术贡献不仅局限于《周易集解》一书,还体现在他对儒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综合研究上。他的学术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并且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周易集解》便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集大成地融汇了《周易》的各种解释和诠释,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也展现了李鼎祚在易学领域的学术卓越。

2、《周易集解》的编纂特点

《周易集解》作为李鼎祚的代表性著作,其编纂特点可谓十分鲜明。首先,李鼎祚采用了“集解”的方式进行阐释,将《周易》中的各类注释、解释以及历史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周易》经典的多维度含义,也展现了李鼎祚深厚的学术功底。

其次,《周易集解》在编纂时注重对不同学派的解读进行整合。在唐代,儒家学派主导了官方的学术体系,但道家和阴阳家等学派的学说也对《周易》的诠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既保留了儒家的经典解读,又吸收了道家和阴阳五行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使得这部书呈现出广阔的学术视野。李鼎祚能够将不同的学派解读进行有机融合,充分显示了他在学术上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此外,李鼎祚在《周易集解》的编写中非常注重史料的整理与考证。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周易》解读著作,《周易集解》不仅对《周易》文本本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史料的支持,李鼎祚的解读更加有理有据,增强了该书的学术可信度和历史价值。

3、《周易集解》的学术地位与影响

《周易集解》作为唐代易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在《周易》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李鼎祚的这部著作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首先,这本书对《周易》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入,体现了李鼎祚对经典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周易》各卦象的细致解读,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且为易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其次,《周易集解》不仅对《周易》的原文进行了系统的注释,还尝试对《周易》背后的哲学思想进行解析。这种思想上的深度挖掘,使得《周易集解》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注解书,更是一部关于易学哲学的研究巨著。李鼎祚在书中融合了儒、道、阴阳五行等多重思想,呈现出了《周易》更加丰富的哲学内涵。

此外,《周易集解》对于后世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唐代以来,众多学者都对《周易集解》进行了学习和借鉴。许多后代易学家在解读《周易》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李鼎祚的影响。在《周易》研究的历程中,李鼎祚的学术成果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思路,其学术贡献至今仍被广泛认可。

4、《周易集解》在当代的价值

尽管《周易集解》是一部唐代的学术著作,但它在当代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首先,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重视,《周易集解》作为一部易学经典,依然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源。其对《周易》经典的深入阐释,对于现代人理解易学的基本理念和哲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其次,《周易集解》在当代的文化传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周易》及其相关的经典著作。《周易集解》作为一部易学的重要著作,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今天的学术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所推崇。通过对《周易集解》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周易》本身,还能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继承。

最后,《周易集解》的编纂理念和学术方法,也为当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李鼎祚通过对经典的全面分析和不同学派解读的整合,为现代学术界提供了一种处理传统经典的有效方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周易集解》无疑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结:

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不仅是唐代易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的《周易》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思想资源。其独特的编纂方法、深刻的学术思想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周易集解》在易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周易集解》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周易集解》一书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周易》这一经典的哲学思想,还能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把握其深远的影响力。这本书不仅为易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材料,也为普通读者揭示了《周易》背后的智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书古书
上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下午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