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御纂周易折中》是是康熙帝晚年敕令以李光地为首的群臣们编纂的《御纂七经》中的第一部。全书分二十二卷,首一卷,全书旁征博引历代诸家《易》说,上起先秦,下迄晚明,被认为是清代官方易学着作的集大成者,在清代易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为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
由书前开列的“职名”看,参与此书校对、分修、缮写、监造的“诸臣名单”尚有四十九人之多,这样连同总裁李光地共五十人。由书前之“引用姓氏”考之,《折中》一书所引用先儒者,计汉有一十八家,晋三家,齐一家,北魏一家,隋一家,唐一十一家,宋九十八家,金二家,元二十二家,明六十一家,共计达二百一十八家之多。书中尤以所引宋明易学家最多。其中又取汉及宋、明以来诸儒言卦变、互体之说者,可见《折中》一书,虽以阐述宋易为主,从而集宋《易》之大成,但又对清儒研究汉易,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御纂周易折中序、凡例、职名、姓氏、目录
卷首:纲领、义例
上经
卷一:乾至师
卷二:比至大有
卷三:谦至贲
卷四:剥至离
下经
卷五:咸至蹇
卷六:解至困
卷七:井至丰
卷八:旅至未济
卷九:彖上传
卷十:彖下传
卷十一:象上传
卷十二:象下传
卷十三:系辞上传上
卷十四:系辞上传下
卷十五:系辞下传
卷十六:文言传
卷十七:说卦传
卷十八:序卦传、杂卦传
卷十九:易学启蒙上
卷二十:易学启蒙下
卷二十一:启蒙附论
卷二十二:序卦杂卦明义
此本是清康熙皇帝参与编写关于《周易》的书籍,所以称作“御 纂”。清康熙年间设刻书处于武英殿,故有殿板之称。《折中》一书,由康熙所制序文介绍,乃“越二寒暑而告成”于康熙五十四年春。可知此书之作始于康熙五十二年。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1642年出生于安溪县祥华乡祥华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着,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以“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卷首一卷·清李光地等纂修·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为核心,详细分析其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内容特点和历史价值。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对该版本《周易》出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探讨;接着分析李光地等人的编辑修订工作及其影响;第三部分探讨该书内容的独特性及学术贡献;最后,文章总结了该版本在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通过对《御纂周易折中》的分析,本文揭示了这一版本《周易》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意义,尤其是它在易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历史背景与出版缘起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深刻影响了儒家学说的发展。而“御纂周易折中”是清康熙年间,为了传承经典,进一步完善《周易》阐释所进行的重要版本之一。该版本的出版,离不开康熙皇帝对经典的重视及其对学术研究的支持。康熙时期,正值清朝政治稳定、文化昌盛之际,皇帝个人对儒学特别是经典学的关注,使得朝廷下令对经典进行编纂、校勘和发布,以便普及和深化对经典的理解。
该书的出版契机,也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清朝初期,儒学的复兴与发展成为了国家的文化战略。李光地等学者在这个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周易》的整理工作,旨在通过精确的注解和编纂,为《周易》的传世版本提供一部权威的参考资料。因此,这一版本的出版,不仅是学术活动的一部分,也体现了清代政府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与使命。
“御纂周易折中”的出版地点是在北京的武英殿,这一地点在清代有着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武英殿作为皇家书籍的出版基地,早期便承担着为皇家及士大夫阶层制作、发布书籍的任务。选择这一地点进行出版,表明了该书的官方性质及其对文化的高度重视。
2、李光地等人的编纂贡献
“御纂周易折中”由李光地等学者参与编纂,李光地作为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以及在易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为这一版本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李光地不仅擅长儒学经典的注解,也以深入的易学研究著称。在《周易》这部经典的解读上,他注重将古代的易学思想与清代的学术理论结合,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李光地的学术理念强调易学的实用性与哲理性。他主张在《周易》的解释中,不仅要传承其经典意义,还要结合实际的政治、社会背景进行阐释,避免将易学过于抽象化。因此,他在“御纂周易折中”中的注解,注重易理的实际运用,并且详细分析了各个卦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当时的读者尤其是官员而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李光地与其他学者共同修订了《周易》的多个版本,整合了历代注释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补充与修改。这种多元的学术合作,不仅增强了《周易》注解的权威性,也让这一版本成为了清代学术研究中的一部经典。
3、版本特点与学术贡献
《御纂周易折中》作为康熙年间的官方版本,具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首先,该版本的编辑体例非常严谨,按照卦象的顺序进行编排,每个卦象下配有详细的解释与注释,这种清晰的结构不仅方便学者和读者查阅,也有助于学术思想的传播。
其次,《御纂周易折中》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经典内容,还对每个卦象做出了详尽的分析。李光地等人在注释中将《周易》的内容与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解读。例如,在解释“乾卦”时,李光地强调了领导力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指出“乾”代表天道,象征着君主应当具备的天命与责任。
此外,该版本的另一大特点是其注解中融入了大量的儒家思想与道家哲学。这不仅使《周易》成为了易学的经典,也让它在儒家和道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了两种思想流派的交汇点。通过李光地的注解,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周易》在不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意义,增强了其在哲学与思想史上的学术价值。
4、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影响
“御纂周易折中”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周易》的权威版本,它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易学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一版本的出版,为清代学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和完整的《周易》注解文本,极大地促进了易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这一版本的《周易》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当时,易学不仅仅是哲学思考的工具,它还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决策、军事战略、日常生活等领域。李光地的注解使得《周易》更具实践指导性,帮助官员和士大夫阶层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应对之策。这种应用性的价值,直到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另外,作为清代出版的经典版本,《御纂周易折中》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是易学的经典,也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版本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术化的解释,使得《周易》这一古老的经典得以被更广泛地理解与传承,为后代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总结:
通过对《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卷首一卷·清李光地等纂修·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版本的出版不仅是对经典《周易》的一次深刻解读,也是清代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李光地等学者的贡献,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易学与哲学思维的新视角,推动了易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作为清代官方出版的《周易》版本,“御纂周易折中”在历史、学术、哲学等多个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它不仅为易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权威版本,也为中国哲学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一版本中汲取智慧,继续探索《周易》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