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古文渊鉴》64卷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由清圣祖选,清徐乾学等编注。选录上起春秋、下迄宋末的文章,包括左传、国语、国策等书及诒、表、书、议、奏、疏、论、序诸体文,共合1324篇。此本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武英殿刻五色(朱、墨、黄、蓝、绿)套印本。
此书亦名《渊鉴古文选》,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康熙皇帝认为,将中国古文选编为总集的除梁萧统的《文选》外,尚有唐姚铉的《文粹》、宋吕祖谦的《文鉴》等,它们所选取的都是某一朝、某一代的文章,然而古今文章却是源远流长,盛衰错综,怎可局限于一朝一代?故于康熙二十四年亲自选录上起春秋、下迄宋末的文章,包括左传、国语、国策等书及诒、表、书、议、奏、疏、论、序诸体文,择其辞义精纯可以鼓吹六经者汇为正集;间有瑰丽之篇,列为别集;旁采诸子录其要论,以为外集,共合1,324篇。康熙逐篇品评,命徐乾学等人编注。该书参照宋真徳秀的《文章正宗》、李善注的《文选》、楼昉的《古文标注》等书例,严格筛选,考证详明,详略得宜,并载前人名家评语、康熙御批和徐乾学等11人所作注释,交武英殿以五色套印颁行。凡正文以墨色示之,前人诸家评语列诸书的天头,分别以黄、绿、蓝三色示之,康熙御批并本朝诸臣注释亦列诸书眉,用朱色标示。另正文有朱色断句。康熙四十九年刊刻完竣。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绿五色鲜明艳丽,令人爱不释手,显示出清初内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度水平。
康熙皇帝对《古文渊鉴》一书备加喜爱,“常备案头,以备温习”,并要求内外官员认真学习。故仅在康熙时期,除此种本外,宫中还有4种版本:一为康熙年内府五色精写本;二为康熙年四色套印本;三为康熙年二色套印本;四为康熙年内府刻满文本。清乾隆年间还刻有古香斋袖珍本。(介绍参考:古文渊鉴)
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版框19cm×13.5cm。半页9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同,无行格,上下小黑口,双顺黑鱼尾,四周单边。卷端题“古文渊鑒御选”6字,题下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徐乾学等奉旨编注”。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卷一钤印: “合肥亲多堂郭氏珍藏印”。卷前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御制古文渊鉴序》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将围绕“古文渊鉴·64卷·清圣祖选·徐乾学编·清康熙49年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1710年”这一文献进行详细阐述。从该文献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文化价值以及对后世影响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其在清代文献整理与保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贡献。通过对文献的详细解析,本文将揭示其作为一部珍贵文献在学术和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清代文献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1、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古文渊鉴》是一部由清圣祖(康熙帝)选定,徐乾学主编的文献集,完成于康熙49年(1710年)。这部文献的出版不仅是清代文化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整理的一项伟大工程。康熙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大规模的文献整理与保存行动,《古文渊鉴》作为这一政策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康熙帝作为清朝的第三任皇帝,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文化建设,提倡文人研究,倡导古籍的整理与修订。《古文渊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版体现了康熙帝重视古代文化传统、推动学术发展的政策方向。此书的出版旨在保护和传承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文经典,展现了清代对文献保护和整理的高度重视。
其次,《古文渊鉴》不仅仅是一部文献工具书,它的出版本身就具有了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这本书所选的古文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古代经典的敬仰与承袭。这些作品涵盖了诗、文、史等各类文学形式,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力和传承力,影响了后代的文献整理与文化研究。
2、编纂过程与徐乾学的贡献
《古文渊鉴》由徐乾学主编,编纂工作历时多年。徐乾学作为清代杰出的学者,凭借其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的文献整理能力,主导了这一项目的完成。他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在古代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使得《古文渊鉴》不仅仅是一个文献的合集,更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经典文献。
编纂《古文渊鉴》的过程中,徐乾学严格按照古代文献的选择与编排标准,精选了大量古文经典,力求以最精确的方式展示古代文人的思想与智慧。对于古文作品的甄别和整理,他不仅遵循了清朝文献整理的总体原则,还针对具体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考证,确保了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值得一提的是,徐乾学不仅在选文上进行了细致的工作,他还对文献的编辑格式、标点以及注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使得《古文渊鉴》不仅具有文献收藏价值,更具备了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这种精心的编纂方式,使得《古文渊鉴》在古文献的整理与传承方面具有了深远的影响。
3、五色套印本的出版与特色
《古文渊鉴》采用了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出版于康熙49年。这一版型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展示了清代宫廷文化的精美与技术水平,也使得《古文渊鉴》成为了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文献。五色套印本的使用,不仅让这本书在外观上具有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也在印刷技术上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五色套印本的精美工艺,标志着清代在印刷领域的高度发展。通过不同的色彩印刷技术,五色套印本使得书籍的每一部分都有了更加细致的层次感。除了增加视觉效果之外,五色套印本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印刷品的耐用性,使得《古文渊鉴》作为历史文献,得以在较长时间内保存下来。
此外,五色套印本的出版,还意味着《古文渊鉴》得到了宫廷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对文献的保存,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尊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出版这样一部书籍,反映了清朝宫廷对文人学术成果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4、对后世的学术影响
《古文渊鉴》作为一部集合了大量古文经典的文献集,它的出版不仅对清代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代的学者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部文献集的出版,帮助学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和思想观念。
首先,《古文渊鉴》对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保存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古文经典的系统整理,它为后来的文献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许多学者依托《古文渊鉴》进行古文的考证与研究,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发展。
其次,这部文献集也为清代以及后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刻的启发。在《古文渊鉴》中,许多古文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给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尤其是对于清代的文人来说,《古文渊鉴》不仅是学习古代文人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创作和表达的一个文化源泉。
总结:
综上所述,《古文渊鉴·64卷·清圣祖选·徐乾学编·清康熙49年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1710年》不仅是清代文献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通过康熙帝的选书和徐乾学的精心编纂,这部文献集成为了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五色套印本的出版工艺也使得该书在艺术和印刷技术上成为了经典之作。无论从学术、历史还是文化角度来看,《古文渊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古文渊鉴》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在文化整理方面的政策与成就,以及古文献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这不仅仅是对一部古籍的探讨,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发展的一次回顾和反思。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