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六十五卷. 附考证. 晋. 陈寿撰. 裴松之注.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 “前四史” 之一。全书共六十五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由刘宋时裴松之注。此为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附考证)本。

《三国志》记述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发生后开始,直到西晋统一三国为止,也就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九十六年的历史。全书原共分为四部分,六十六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叙录一卷,后来叙录一卷缺失。原是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三国志》虽然被后世称为 “志”,但是其实全书完全是按人物排列的本纪和列传,没有任何如地理、经济、典章制度等的志书或表的内容。

东汉以来,受经学简化风气的影响,史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崇尚简约的潮流。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内容简略的《三国志》。陈寿治学严谨,收集来的材料凡是觉得可疑的,宁肯不用。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三国志》内容精洁,魏、蜀、吴三书很少重复,然南朝宋文帝认为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介绍参考)

清朝乾隆时开四库馆,下诏编纂《四库全书》,正史类原已有二十一部,遂将最新刊行的《明史》、几被废弃的《旧唐书》和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一并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 “钦定二十四史”。清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1739-1784),武英殿将 “钦定二十四史” 汇刻成书,这便是对近代影响极大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上三国志注表、目录

魏志

卷一(魏志一:武帝纪)
卷二(魏志二:文帝纪)
卷三(魏志三:明帝纪)
卷四(魏志四:三少帝纪)
卷五(魏志五:后妃传)
卷六(魏志六:董二袁刘传)
卷七(魏志七:吕布张邈臧洪传)
卷八(魏志八:二公孙陶四张传)
卷九(魏志九:诸夏侯曹传)
卷十(魏志十:荀彧荀攸贾诩传)
卷十一(魏志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卷十二(魏志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卷十三(魏志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
卷十四(魏志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
卷十五(魏志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卷十六(魏志十六:任苏杜郑仓传)
卷十七(魏志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卷十八(魏志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卷十九(魏志十九:任城陈萧王传)
卷二十(魏志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卷二十一(魏志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
卷二十二(魏志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
卷二十三(魏志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
卷二十四(魏志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
卷二十五(魏志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卷二十六(魏志二十六:满田牵郭传)
卷二十七(魏志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卷二十八(魏志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钟传)
卷二十九(魏志二十九:方技传)
卷三十(魏志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

蜀志

卷三十一(蜀志一:刘二牧传)
卷三十二(蜀志二:先主传)
卷三十三(蜀志三:后主传)
卷三十四(蜀志四:二主妃子传)
卷三十五(蜀志五:诸葛亮传)
卷三十六(蜀志六:关张马黄赵传)
卷三十七(蜀志七:庞统法正传)
卷三十八(蜀志八:许麋孙简伊秦传)
卷三十九(蜀志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卷四十(蜀志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卷四十一(蜀志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
卷四十二(蜀志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卷四十三(蜀志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
卷四十四(蜀志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
卷四十五(蜀志十五:邓张宗杨传)

吴志

卷四十六(吴志一:孙破虏讨逆传)
卷四十七(吴志二:吴主传)
卷四十八(吴志三:三嗣主传)
卷四十九(吴志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五十(吴志五:妃嫔传)
卷五十一(吴志六:宗室传)
卷五十二(吴志七:张顾诸葛步传)
卷五十三(吴志八:张严程阚薛传)
卷五十四(吴志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卷五十五(吴志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卷五十六(吴志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
卷五十七(吴志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卷五十八(吴志十三:陆逊传)
卷五十九(吴志十四:吴主五子传)
卷六十(吴志十五:贺全吕周钟离传)
卷六十一(吴志十六:潘濬陆凯传)
卷六十二(吴志十七:是仪胡综传)
卷六十三(吴志十八:吴范刘惇赵达传)
卷六十四(吴志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卷六十五(吴志二十:王楼贺韦华传)

前题:晋着作郎巴西中正安汉陈寿撰 宋太中大夫国子博士闻喜裴松之注

三国志. 六十五卷. 附考证. 晋. 陈寿撰. 裴松之注.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

陈寿(233 年-297 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着名史学家。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着作郎的职务。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东晋、刘宋时期的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 “史学三裴” 之称。

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于武英殿刻印书籍,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着称。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 年)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直至清末。在长达 200 余年的历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 “武英殿刻本”(简称 “殿本”)之由来。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三国志·六十五卷·附考证·晋·陈寿撰·裴松之注·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版本的《三国志》进行详细的阐述:一是其历史背景与版本演变;二是陈寿的史学成就与撰写特点;三是裴松之注的学术价值与影响;四是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的版本特征与流传意义。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版本《三国志》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历史背景与版本演变

《三国志》是东晋历史学家陈寿所撰写的三国时期历史著作,成书约在公元3世纪末。原书共分为三部分,分别记录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书经历了多个版本的传承和演变。最早的《三国志》只有陈寿的本纪和列传,后人为了完善该书内容,对其中的缺失部分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到了南朝宋时期,裴松之对《三国志》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裴松之的注解不仅增补了大量的史实,还结合当时的史学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陈寿书中的难点。裴松之的注解版本被称为《三国志注》,这也是现今我们所使用的大部分《三国志》的流传版本。此版本不仅保留了陈寿的原作,也反映了裴松之学术视角的独特性。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三国志》开始流行。这个版本是对裴松之注本的重印,附带有详细的考证和对错漏的修订。清乾隆版的《三国志》也成了后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这一版本经过严格校勘,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同时也对陈寿和裴松之的学术成就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2、陈寿的史学成就与撰写特点

陈寿作为东晋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三国志》被誉为三国史学的经典之作。陈寿的撰写风格严谨、客观,他力求展现三国历史的全貌,不仅记载了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还详细描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事迹。陈寿注重史料的筛选与分析,通过对众多史实的比较,去伪存真,尽量避免过度的情感化表达。

在撰写过程中,陈寿强调了历史的真实与忠实。他不仅根据《魏志》《蜀志》《吴志》等史料加以整理,而且特别注重三国史实的相互印证。他对于不同史实来源的权衡、交叉检验,使得《三国志》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陈寿的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三国志》的内容上,也体现在他的史学理念上。

此外,陈寿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富有深度,他关注人物的多维度特征,既有军事成就,也有个人品德的刻画。通过细腻的笔触,陈寿塑造了一批历史人物的立体形象,如刘备的仁爱、曹操的智谋、孙权的雄略等。陈寿力求展示这些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命运的多变性,这使得《三国志》在史学和文学上都具备了不可忽视的价值。

3、裴松之注的学术价值与影响

裴松之的注解版本《三国志》自问世以来,便被誉为学术界的重要文献。裴松之不仅对《三国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还依据大量的古籍、文献、碑刻等史料,补充了许多陈寿所未涉及或记载不全的内容。他的注解不只是对史实的补充,更是对陈寿史学思想的进一步阐发。

裴松之的注解方式有其独特性,他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广泛引证了当时的其他历史文献以及民间传说。例如,他引述了《左传》《汉书》《后汉书》等前代史书中的相关内容,来佐证《三国志》的记载。他不仅为一些疑难史实提供了解释,还对部分历史人物的背景做出了补充,使得《三国志》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裴松之的注解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学术的敬畏精神。通过他的补充和考证,后人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国历史及其背后的政治斗争和文化交流。此外,裴松之的学术影响不仅体现在《三国志》的注解上,还影响了后代许多历史学者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4、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的版本特征与流传意义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三国志》对当时的版本进行了精心校勘和整理,成为了一种权威性很高的历史版本。这个版本在文字和排版上都追求完美,且对裴松之的注释作了适当的修订和补充,力求更加精准地还原原始的历史面貌。武英殿刊本《三国志》不仅是对三国历史的再现,也是对陈寿、裴松之学术成果的传承。

清乾隆版《三国志》的出版背景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乾隆帝本人对古籍的保存与研究有着浓厚兴趣,他提倡“修史立典”,并对古籍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修订。武英殿刊本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具备了高精度的校勘成果,还能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一个较为标准的三国史学研究版本。

武英殿刊本的流传对于三国志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版本的发布,帮助学者们更为准确地考证和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在分析一些史实争议时,提供了一个权威的依据。清乾隆时期的武英殿刊本,不仅是文化遗产的珍贵瑰宝,也是古代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

《三国志·六十五卷·附考证·晋·陈寿撰·裴松之注·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是一部历史学与文学并重的伟大作品。从历史背景、陈寿的撰写风格、裴松之的注解作用、到清乾隆版的学术价值,每个方面都为三国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启示。这些版本不仅保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学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学术贡献。

从整体上看,清乾隆时期的武英殿刊本《三国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版本,它不仅继承了前代历史学家的努力,也在校勘和整理方面做出了创新,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研究上,更为三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书古书
上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下午4:15
下一篇 2024年11月10日 下午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