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周易》由三国时期魏国王弼注。全书共十卷,内容包括:王弼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及《传》的《文言》、《彖辞》、《象辞》等。东晋韩康伯续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每卷后附考证。此为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影刊元相台岳氏荆谿家塾本五经之一(初印本)。
王弼所注《周易》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 “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四库全书总目》说:“《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寝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
宋末元初岳氏 [1] 在廖本 [2] 基础上参考家塾所藏的二十三种不同本子反复勘误覆对,并增加《公羊》、《谷梁》二传和《春秋年表》、《春秋名号归一图》二书,重新刊刻于相台家塾。岳氏刻本《相台九经》考证精密、审慎,版刻精良,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推崇。
到清初已无《相台九经》的全本。清宫先得《春秋》藏于昭仁殿,后又得《易》、《书》、《诗》、《礼记》藏于御花园之养性斋。清高宗乾隆念此五经「幸合则不可使复分」,遂在昭仁殿后庑另辟一室,专藏《相台五经》[3] 原本,命名为「五经萃室」,并令武英殿翻刻,每卷之末附有词臣 [4] 撰文字异同考证。
该书为包背装。蓝地洒金绸书衣,仿金粟山藏经纸书签,上题墨笔正楷书名。书页正面折叠,版心向书口,书页两边的边栏均向书背,用纸捻装订后再用整幅洒金绸包裹书背。
该书装帧精美,款式古雅,基本保持了原书的时代风貌,连历代藏书印都无一遗漏。但美中不足的是略去了底本版心下的刻工姓名。而在每卷末页左边栏外下方刻上一行翻刻时的写工姓名,如「内阁中书臣费振勋敬书」等。(撰稿人:陈芳)
五经萃室记(清高宗乾隆撰)、题宋版易经(清高宗乾隆撰)
卷一:周易上经乾传,考证
卷二:周易上经泰传,考证
卷三:周易上经噬嗑传,考证
卷四:周易下经咸传,考证
卷五:周易下经夬传,考证
卷六:周易下经丰传,考证
卷七:周易系辞上,考证
卷八:周易系辞下,考证
卷九:周易说卦,考证
卷十:周易略例序,周易略例,考证
卷端(卷一至卷六、卷十)题:王弼注
卷端(卷七至卷九、卷十)题:韩康伯注
《易》据说有三种:《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周易》是唯一有传至后世的文献。相传《周易》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着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
王弼,字辅嗣,山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的着名经学家、易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父亲是王业。兄长王宏。祖父王凯是王粲的族兄,祖母是刘表之女。 为《道德经》和《易经》撰写注解,对后世影响甚大。
韩康伯,名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东晋玄学思想家。 自幼聪明,家酷贫,史称康伯 “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舅舅殷浩称他 “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历官豫章太守、吏部尚书、领军将军。 着有《易系辞传注》,该书不受今古家法约束,颇有新意,且顺应魏晋时之潮流。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将对《周易.十卷.附考证.魏.王弼注.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影刊元相台岳氏荆谿家塾本五经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从《周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入手,探讨该版本《周易》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接着分析王弼注释的独特之处及其对《周易》解读的深远影响,并考察魏晋时期学术背景对王弼思想的塑造。第三部分将重点介绍清乾隆四十八年版《周易》在版本流传中的地位与影响,评析其在明清学术传统中的特殊意义。最后,结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的实际情况,分析该版本在书籍保存与传承方面的重要性。全文旨在探讨该版本《周易》所体现的学术、文化与历史价值,及其对后代学术传承的影响。
1、《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的经典之一,不仅是儒家五经之一,也对后世的思想、哲学、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周朝以来,《周易》便是占卜与哲理思想的代表,它的八卦象征、阴阳五行理论及其独特的思辨方式,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丰富的智慧。在整个儒家经典中,《周易》一直被视为“群经之首”,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堪称无可替代。
《周易》的核心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占卜技巧,它所蕴含的阴阳变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军事战略乃至日常生活。尤其在历代帝王学者中,《周易》不仅被作为治国理政的工具,也成为深刻反思宇宙、人生与命运的哲学经典。
《周易》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它对东亚诸国的文化与学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日本、韩国等地,儒家思想和《周易》的解读同样为社会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2、王弼注释的独特性与影响
王弼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与注释学家,他的《周易》注释本被认为是“魏晋注”的经典之一。王弼的注释方法与传统的“孔颖达疏”有所不同,他强调直观的理解和对经典的个人解读,这为《周易》在后代的研究与传承开辟了新天地。王弼注《周易》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哲学性,王弼通过对《周易》的解释,将其深刻的哲学思辨与形而上学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周易》不仅仅是一本占卜书,更是一部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哲学经典。
王弼的《周易》注释强调“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易简”的哲学理念。他认为,《周易》的本质在于揭示宇宙运行的规律和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而这种道德并非通过强制的法律约束实现,而是通过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自然而然地达成。
王弼的《周易》注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下,王弼的哲学思想对当时士族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他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后代儒学与道学融合的重要哲学基石。因此,王弼的注释不仅推动了《周易》学术研究的深入,也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乾隆四十八年版《周易》的学术价值
清乾隆四十八年,作为乾隆盛世文化繁荣的象征,出版了多部重要的学术典籍,其中包括了《周易.十卷.附考证.魏.王弼注》这一版本。这一版本不仅在学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制作精美的印刷工艺也体现了清代学术出版的高水平。该版本《周易》在内容上更为注重对经典的细致考证,对王弼注释的原文进行了多方校订和注解,使其更符合当时的学术需求。
乾隆四十八年版《周易》的附考证部分,体现了清代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严谨态度。在附考证中,学者们深入分析了《周易》的文本来源、版本差异、以及王弼注释的演变与发展,力求为后世学者提供一个更为准确和完整的《周易》研究资料。这一考证工作不仅推动了《周易》研究的深化,也为清代学术发展贡献了重要的一环。
此外,该版本《周易》的出版也反映了清代的文化政策和学术兴趣。在乾隆年间,儒家经典的整理与出版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清朝政府不仅注重文化遗产的保存,也推动了学术研究的繁荣。乾隆四十八年版《周易》作为这一时代文化成果的代表之一,其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的保存与传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周易》是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影刊版本的珍贵遗存。作为清代学术出版的代表作之一,该版本《周易》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承。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顶级的文化遗产机构,承担着对这一版本《周易》的保护和研究任务。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珍贵的文化价值,使得这一版本成为研究《周易》及相关学术流派的宝贵资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周易》不仅在保存状态上得到了良好保障,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了进行深入研究的机会。该藏本作为一部经过精心考证的版本,能够为现代学者提供权威的文本依据,促进对《周易》经典思想、注释历史及版本演变的深入探讨。
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对该版本《周易》的收藏,也代表了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学术研究的推动。通过博物院的不断展示和出版,更多的学者和公众能够接触到这本珍贵的经典,对《周易》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文化传承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总结:
通过对《周易.十卷.附考证.魏.王弼注.清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影刊元相台岳氏荆谿家塾本五经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周易》不仅作为一部占卜经典,还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与宇宙观念。王弼的注释将《周易》的哲学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解读工具。同时,清乾隆四十八年版《周易》及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保存,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也是对《周易》学术研究持续推动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一版本《周易》的存在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文化以及历史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它不仅展示了《周易》文本的流传过程,也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