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经)为刘宋时释求那跋陀罗所译。《楞伽经》是大乘佛法中综合了‘虚妄唯识系’及‘真常唯心系’之重要经典,亦即说明唯心、如来藏及阿赖耶识之教义。属于如来藏学派,与《解深密经》同为论述唯识思想的重要经典。此为南宋时期刊本,经折装,共四卷。
经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梵文的音译,其中“楞伽”指山名,“阿跋多罗”是“入”的意思,合起来指这部佛经是佛入楞伽山所说的宝经。《楞伽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也是法相宗(唯识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经的主要内容,是佛开示的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五法是指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是缘起自性、妄想自性和成自性;八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加上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二种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这就是楞伽法门的主要内容。
释求那跋陀罗 Guabhadra(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简称跋陀,意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印度佛教高僧、译经师。刘宋元嘉年间来到中国。《楞伽师资记》记载求那跋陀罗是楞伽师的始祖,视他为菩提达摩的老师。刘宋(420年-479年)(跟其他南朝政权,南齐、南梁及南陈看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此为京都大学东方学图书馆藏本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围绕《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四卷·刘宋释求那跋陀罗·译·宋刊本》这一经典经文展开分析与探讨。从经文的内容、翻译背景、历史价值、以及对佛教思想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佛教经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意义。首先,介绍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本的基本内容,重点分析了其教义思想及结构特点;接着,详细探讨了刘宋时期求那跋陀罗法师的翻译背景以及翻译的历史意义;随后,分析了该经在佛教文化中的影响,尤其是在禅宗和大乘佛教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本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强调其对佛教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1、《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内容与结构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广泛影响了禅宗与般若思想的形成。全经内容分为四卷,主要阐述了佛陀在楞伽山中与弟子们的教诲。经文内容详尽,结构严谨,虽然篇幅较长,但其中心思想围绕着“空性”与“无我”展开。在这部经典中,佛陀通过与诸菩萨、弟子的对话,讲解了诸法无自性、无常、无我等深奥的哲学理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强调了诸法的相对性与无常性,认为一切事物皆为空,无法固定存在。这一理念与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大乘佛教关于世界本质的深刻思考。经中有许多关于“空性”的阐述,提出“空”并非虚无,而是事物的本质,具有解脱与自在的意义。
另外,经典中还包含了禅宗的许多思想。例如,佛陀通过教导菩萨如何体悟真理、修习禅定,从而达到觉悟。这些内容不仅为禅宗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禅宗修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整体来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结构精密,内容丰富,体现了佛教教义的深邃与复杂。
2、求那跋陀罗的翻译背景与历史意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本由刘宋时期的高僧求那跋陀罗(又称求那法师)翻译而成。求那跋陀罗是印度著名的佛教僧侣,在翻译佛教经典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他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南朝宋时期,当时中国佛教正处于与印度佛教互动的关键时期。求那跋陀罗通过其卓越的翻译能力,将印度佛教的深奥思想以汉语形式呈现,为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求那跋陀罗的翻译方式注重原文的准确传达,同时又兼顾汉文化的表达方式。他在翻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时,力求忠实于原意的同时,避免了过于生硬的直译,使得佛教思想能够更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由于该经文的哲学思想较为深奥,求那跋陀罗不仅依靠自身的佛学造诣,还融合了他对汉文化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在中印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此外,求那跋陀罗的翻译工作不仅对佛教经典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一时期的佛教经典翻译,中国的佛学逐步深化,开始出现与印度佛教不同的本土化发展趋势。求那跋陀罗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本不仅在当时的佛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后来的佛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对佛教文化的影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不仅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也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禅宗的思想体系中,该经的影响尤为深远。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提到的“空性”与“无我”理念为禅宗的核心教义提供了哲学基础。经中的“空性”思想,正是禅宗所推崇的“无念”与“无执”的实践目标。
此外,《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对于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详细讲解了菩萨的修行法门,还提出了许多关于菩萨道的深刻见解。经典中的许多教义,如“六度波罗蜜”、“菩提心”等,成为了后世大乘佛教修行者的重要指南。在中国,随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传入,大乘佛教的思想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中国佛教的本土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本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思想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佛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土壤。无论是在禅宗修行、还是在大乘佛教的哲学探索中,该经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历史文化价值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本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小觑。首先,它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标志着佛教经典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性翻译。这不仅推动了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汉语经典翻译技巧的成熟。通过《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翻译与传播,佛教思想在中国得以深耕,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这部经典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尤为深远。在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过程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还与中国本土的道家、儒家思想相互交融,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多元化发展。经典中关于“无我”“空性”的论述,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哲学流派,特别是对于禅宗、唯识宗等流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历史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它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影响上。该经的内容涉及丰富的哲学、伦理与修行理论,成为后世文人、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许多佛教艺术作品、书法、绘画、雕刻等,均受到了该经思想的启发,成为佛教文化艺术的瑰宝。
总结:
通过对《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四卷·刘宋释求那跋陀罗·译·宋刊本》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这部经典在佛教历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不仅为佛教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佛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经典的翻译背景与历史意义,也展示了中印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本对中国及世界佛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历史与文化价值依然深远影响着现代佛教思想的演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