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四书人物考》为明代薛应旂撰。全书共四十卷,分作:纪(帝王)三卷、传(臣人)三十七卷。其内容将《四书》中所载人物按照身份、国别、时代、行业等进行分类,援引诸书(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等典籍),详其事迹。此为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
《四书》 [1] 原文中谈及的各类人物凡 280 人之众,薛应旂将凡是与《四书》人物相关的行迹、辞命、章疏、礼乐、政教等见于经史诸子者悉为收录。资料主要来自于《礼记》、《左传》、《史记》、《战国策》、《国语》、《吕氏春秋》、《吴越春秋》、《新序》、《说苑》、《孔子家语》、《孔丛子》、《列女传》等先秦两汉的古代典籍。薛氏编纂《四书人物考》的另一个目的是有裨问学。据薛应旂自序所说,该书是作者在董理浙江学政罢归之后,“将平生所录古人行迹各注于名氏之端者,编为纪传,总四十卷,其泛引杂证,虽尝删次,而文章事行,苟有裨于问学治理者咸在所录”,可见,《四书人物考》对于试子们科考提供了方便的应试资料,省却了诸多翻检之劳,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与理解《四书》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整理历代科举文献,收录《四书人物考》,既可以如实反映科考文献的历史,也对研究《四书》不无裨益。
刻四书人物考叙(康大和撰)、四书人物考序(何其贤撰)、四书人物考序(薛应旂撰)
目录、采用书目、凡例
纪:卷一至卷三
传:卷四至卷四十
题四书人物考后(桂朝芬撰)
每卷首题:明武进薛应旂仲常采辑
薛应旂/薛应旗,明学者、藏书家。字仲常,号方山,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人。嘉靖十四年 (1535 年) 进士,曾任慈溪知县,官南京考工郎中。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此本卷二至卷三有少量缺页。PDF 文件补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本对应页在其间(这几页文件非高清)。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四书人物考. 四十卷. 明. 薛应旂. 撰. 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是明代学者薛应旂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全面考证了《四书》中人物的事迹与人物形象。这部书以《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中的各个历史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文献考证,展示了古代士人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与理解,尤其关注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历史背景及其在当时社会的影响。薛应旂通过整理大量的史料,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揭示了传统儒家经典对人物的塑造与影响。这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四书人物考》的历史背景、结构内容、学术价值与影响,并对其学术贡献进行总结分析。
1、历史背景与薛应旂的学术背景
《四书人物考》是明代学者薛应旂所撰写的一部关于《四书》中的人物研究的著作。薛应旂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正值明代学术界的一个重要时期。嘉靖年间,儒学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学者们纷纷对儒家经典进行注释、考证和解读。而《四书》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经典之一,早已在士人中占据重要地位。薛应旂撰写《四书人物考》,旨在对《四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与分析。
薛应旂的学术背景深厚,且为人谦逊好学。他早年受过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深知《四书》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部经典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与道德范畴,这些人物的言行事迹,往往成为儒家学者所推崇的榜样。薛应旂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力图揭示人物性格、行为动机及其道德规范,进而为后世的士人提供借鉴。
《四书人物考》的问世,不仅仅是对《四书》人物的个别研究,更是对整个儒家经典体系的一次深入挖掘。通过对人物的细致考证,薛应旂试图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力求去除《四书》中的神话色彩与误解,使读者能够更真实、更立体地了解这些人物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2、结构与内容安排
《四书人物考》全书共分为四十卷,按照《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章节来分别考证其中所涉及的人物。每一卷都聚焦于某一具体人物,全面考察该人物的历史事迹、思想主张以及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每个部分的结构安排严谨,内容详尽,且语言精炼,展现了薛应旂扎实的学术功底。
在内容安排上,薛应旂并非简单列举人物事迹,而是通过史料的细致比对,对人物的历史背景与行为动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例如,在论述《论语》中的孔子及其门生时,薛应旂不仅介绍了孔子的生平,还通过考证孔子与弟子的互动,揭示了孔子学说的实际应用及其对当时社会的深远影响。此外,薛应旂还对其他人物,如孟子、曾子、子思等,逐一进行了详细考证,尝试还原他们的历史面貌。
薛应旂在编撰《四书人物考》时,广泛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与古籍,力求做到史实与解读的准确性。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四书人物考》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学术价值,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研究《四书》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
3、学术价值与创新点
《四书人物考》最大的学术价值在于其对《四书》人物的深入考证与细致分析,尤其是对人物的性格与思想的重新解读。薛应旂通过对历史人物事迹的考证,不仅恢复了这些人物的历史形象,还从儒家经典的角度探讨了他们在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薛应旂详细考证了孔子如何通过教化改变社会风气,孟子如何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以及其他儒家学者如何在不同时期影响社会政治。
另外,《四书人物考》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薛应旂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对人物事迹的全新考证上,还在于他在研究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当时的史学成果与新的学术观点。例如,他对《论语》中的“忠恕之道”做了全新的诠释,提出这一道德原则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更是当时儒家社会秩序中的一种道德规范。
此外,薛应旂还巧妙地运用了文献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交叉比对不同史料,剖析人物的多重性格与复杂动机,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这样全面的研究方法,使得《四书人物考》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对于后世研究儒家经典及其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4、社会影响与后世评价
《四书人物考》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薛应旂通过对《四书》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揭示了儒家经典对古代士人的精神塑造作用。例如,孔子的教诲不仅仅塑造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的构建。薛应旂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再诠释,使得儒家经典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成为社会伦理的指南。
在后世的评价中,《四书人物考》被誉为一部经典的学术巨作,尤其在清代及民国时期,许多学者在研究《四书》时,均参考了薛应旂的这部作品。通过薛应旂的研究,后人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四书》中的人物,还能更深入地领悟到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可以说,《四书人物考》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的经典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结:
《四书人物考》是薛应旂在明代学术背景下所撰写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四书》中人物的全面考证,薛应旂不仅恢复了这些人物的历史形象,还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其细致的考证与深入的分析,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后代研究儒家经典的重要文本。
通过《四书人物考》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四书》中的人物形象,还能深入理解儒家学说对个人与社会的深远影响。薛应旂的学术贡献,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的儒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方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