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堂经解. 新刊经解. 清. 纳兰成德 编. 清康熙时期刊本丨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此《通志堂经解》(新刊经解)为清初规模最大的经义总集,署纳兰成德校订,实应为徐乾学等人所辑。全书分十类:易、书、诗、春秋、三礼、孝经、论语、孟子、四书、总经解。共辑录历代阐释儒家经义着作约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始于:子夏易传,终于:五经蠡测。此为清康熙时期刊本。

《通志堂经解》所收经解以宋、元人着作为主,计一百三十种,故又有《宋元经解》之名。《通志堂经解》虽以 “通志堂” 名编,并署纳兰成德校订,实为徐乾学所辑刻,乃其出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而让名于纳兰成德者。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南昆山人。康熙九年一甲第三名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着述有《读礼通考》、《资治通鉴后编》、《憺园文集》等三十余种,并曾总裁《明史》、《大清一统志》等局。又富藏书,家有传是楼,藏书为当时海内第一。所刻书除《通志堂经解》外,又有多种。是清初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文献家。《通志堂经解》编刻于清初学术转型之际,有其特定的学术背景。《经解》自康熙十二年开始刊刻,至康熙十九年主体部分完成。此后剩下的少量经解在付刻的同时,主要进行校订工作。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全部的校订、刊刻工作得以完成。(介绍参考:王爱亭 着 昆山徐氏所刻《通志堂经解》版本学研究)

徐乾学序、纳兰成德序、目录


子夏易传(11卷)周‧卜商撰
易数钩隐图(3卷)遗论九事(1卷)宋‧刘牧撰
横渠先生易说(3卷)宋‧张载撰
易学(1卷)宋‧王湜撰
紫岩居士易传(10卷)宋‧张浚撰
汉上易传(11卷)周易卦图(3卷)周易丛说(1卷)(宋)朱震撰
易璿玑(3卷)宋‧吴沆撰
周易义海撮要(12卷)宋‧李衡撰
易小传(6卷)宋‧沈该撰
复斋易说(6卷)宋‧赵彦肃撰
古周易(1卷)宋‧吕祖谦等编
童溪王先生易传(30卷)宋‧王宗传撰
易裨传(1卷)外篇(1卷)宋‧林至撰
易图说(3卷)宋‧吴仁杰撰
易学启蒙通释(2卷)图(1卷)宋‧胡方平撰
周易玩辞(16卷)宋‧项安世撰
东谷郑先生易翼传(2卷)宋‧郑汝谐撰
三易备遗(10卷)宋‧朱元升撰
丙子学易编(1卷)宋‧李心传撰
易学启蒙小传(1卷)古经传(1卷)宋‧税与权撰
水村易镜(1卷)宋‧林光世撰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说(23卷)宋‧朱鉴辑
大易缉说(10卷)元‧王申子撰
周易辑闻(6卷)易雅(1卷)筮宗(1卷)宋‧赵汝梅撰
周易传义附录(14卷)首(1卷)宋‧董楷撰
学易记(9卷)首(1卷)元‧李简撰
读易私言(1卷)元‧许衡撰
俞氏易集说(13卷)元‧俞琰撰
周易本义附录纂注(15卷)元‧胡一桂撰
周易发明启蒙翼传(3卷)外篇(1卷)元‧胡一桂撰
周易本义通释(12卷)辑录云峰文集易义(1卷)元‧胡炳文撰
易纂言(12卷)首(1卷)元‧吴澄撰
周易本义集成(12卷)首(1卷)元‧熊良辅撰
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一名周易会通)(14卷)首(1卷)附(1卷)元‧董真卿撰
易图通变(5卷)宋‧雷思齐撰
易象图说内篇(3卷)外篇(3卷)元‧张理撰
大易象数钩深图(3卷)元‧张理撰
周易参义(12卷)元‧梁寅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80卷)清‧成德(性德)撰


书古文训(16卷)宋‧薛季宣撰
三山拙斋林先生尚书全解(40卷)(原缺卷三十四)宋‧林之奇撰
程尚书禹贡论(2卷)后论(1卷)山川地理图(2卷)宋‧程大昌撰
尚书说(7卷)宋‧黄度撰
增修东莱书说(35卷)首(1卷)宋‧吕祖谦撰宋‧时澜修定
书疑(9卷)宋‧王柏撰
书集传或问(2卷)宋‧陈大猷撰
杏溪傅氏禹贡集解(2卷)宋‧傅寅撰
尚书详解(13卷)宋‧胡士行撰
尚书表注(2卷)宋‧金履祥撰
尚书纂传(46卷)元‧王天与撰
书蔡氏传辑录纂注(6卷)首(1卷)元‧董鼎撰
书纂言(4卷)元‧吴澄撰
书蔡氏传旁通(6卷)元‧陈师凯撰
尚书句解(13卷)元‧朱祖义撰
书集传纂疏(6卷)首(1卷)元‧陈栎撰
尚书通考(10卷)元‧黄镇成撰
王耕野先生读书管见(2卷)元‧王充耘撰
定正洪范集说(1卷)首(1卷)元‧胡一中撰


毛诗指说(1卷)唐‧成伯玙撰
诗本义(15卷)郑氏诗谱补亡(1卷)宋‧欧阳修撰
李迃仲黄实夫毛诗集解(42卷)首(1卷)宋‧李樗宋‧黄櫄讲义宋‧吕祖谦释音
毛诗名物解(20卷)宋‧蔡卞撰
诗说(1卷)宋‧张耒撰
诗疑(2卷)宋‧王柏撰
诗传遗说(6卷)宋‧朱鉴撰
逸斋诗补传(30卷)篇目(1卷)宋‧范处义撰
诗集传名物钞(8卷)元‧许谦撰
诗经疑问(7卷)附编(1卷)元‧朱倬撰附编宋‧赵德撰
诗解颐(4卷)明‧朱善撰

春秋
春秋尊王发微(12卷)附录(1卷)宋‧孙复撰
春秋皇纲论(5卷)宋‧王皙撰
春秋刘氏传(15卷)宋‧刘敞撰
春秋权衡(17卷)宋‧刘敞撰
刘氏春秋意林(2卷)宋‧刘敞撰
春秋年表(1卷)
春秋名号归一图(2卷)后蜀‧冯继先撰
春秋臣传(30卷)宋‧王当撰
西畴居士春秋本例(20卷)宋‧崔子方撰
木讷先生春秋经筌(16卷)宋‧赵鹏飞撰
石林先生春秋传(20卷)宋‧叶梦得撰
止斋先生春秋后传(12卷)宋‧陈傅良撰
春秋集解(30卷)宋‧吕祖谦撰
左氏传说(20卷)宋‧吕祖谦撰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5卷)附录(1卷)宋‧章冲撰
春秋提纲(10卷)元‧陈则通撰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3卷)宋‧李琪撰
春秋通说(13卷)宋‧黄仲炎撰
春秋集注(11卷)纲领(1卷)宋‧张洽撰
春秋或问(20卷)宋‧吕大圭撰
春秋五论(1卷)宋‧吕大圭撰
则堂先生春秋集传详说(30卷)纲领(1卷)宋‧家铉翁撰
春秋类对赋(1卷)宋‧徐晋卿撰
春秋诸国统纪(6卷)元‧齐汸谦撰
春秋本义(30卷)首(1卷)元‧程端学撰
春秋或问(10卷)元‧程端学撰
春秋集传(15卷)元‧赵汸撰明‧倪尚谊补
春秋属辞(15卷)元‧赵汸撰
春秋师说(3卷)附录(2卷)元‧赵坊撰
春秋左氏传补注(10卷)元‧赵访撰
春秋诸传会通(24卷)首(1卷)元‧李廉撰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12卷)首(1卷)元‧俞皋撰
清全斋读春秋编(12卷)元‧陈深撰
春秋春王正月考(1卷)辨疑(1卷)明‧张以宁撰

三礼
新定三礼图(20卷)宋‧聂崇义集注
东岩周礼订义(80卷)首(1卷)宋‧王与之撰
鬳斋考工记解(2卷)宋‧林希逸撰
仪礼图(17卷)旁通图(1卷)宋‧杨复撰
仪礼本经(17卷)宋‧杨复撰
礼记集说(160卷)宋‧卫湜撰
礼经会元(4卷)宋‧叶时撰
太平经国之书(11卷)首(1卷)宋‧郑伯谦撰
夏小正戴氏传(4卷)宋‧傅崧卿注
仪礼集说(17卷)元‧敖继公撰
仪礼逸经传(1卷)元‧吴澄撰
经礼补逸(9卷)附录(1卷)元‧汪克宽撰
礼记陈氏集说补正(38卷)清‧成德(性德)撰

孝经
孝经注解(1卷)唐玄宗注宋‧司马光指解宋‧范祖禹说
孝经大义(1卷)元‧董鼎撰
孝经(1卷)元‧吴澄校定
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经句解(1卷)元‧朱申撰

论语
南轩先生论语解(10卷)宋‧张栻撰
论语集说(10卷)宋‧蔡节撰

孟子
南轩先生孟子说(7卷)宋‧张栻撰
孟子集疏(14卷)宋‧蔡模撰
孟子音义(2卷)宋‧孙奭撰

四书
大学纂疏(1卷)中庸纂疏(1卷)论语纂疏(10卷)
孟子纂疏(14卷)宋‧赵顺孙撰
大学集编(1卷)中庸集编(1卷)论语集编(10卷)孟子集编(14卷)宋‧真德秀撰
大学通(1卷)中庸通(1卷)论语通(10卷)孟子通(14卷)元‧胡炳文撰
大学章句或问通证(1卷)中庸章句或问通证(1卷)论语集注通证(2卷)孟子集注通证(2卷)元‧张存中撰
大学章句纂笺(1卷)大学或问纂笺(1卷)中庸章句纂笺(1卷)中庸或问纂笺(1卷)论语集注纂笺(10卷)孟子集注纂笺(14卷)元‧詹道传撰
四书通旨(6卷)元‧朱公迁撰
四书辨疑(15卷)元‧陈天祥撰
大学集说启蒙(1卷)中庸集说启蒙(1卷)元‧景星撰

总经解
经典释文(30卷)唐‧陆德明撰
公是先生七经小传(3卷)宋‧刘敞撰
六经奥论(6卷)首(1卷)宋‧郑樵撰
六经正误(6卷)宋‧毛居正撰
熊先生经说(7卷)元‧熊朋来撰
十一经问对(5卷)元‧何异孙撰
五经蠡测(6卷)明‧蒋悌生撰

书名页题:新刊经解

通志堂经解. 新刊经解. 清. 纳兰成德 编. 清康熙时期刊本丨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徐乾学(1631 年—1694 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徐元文、徐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 “昆山三徐”。

纳兰性德(1655 年—1685 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旨在详细探讨《通志堂经解·新刊经解·清·纳兰成德编·清康熙时期刊本》一书,该书由清代学者纳兰成德编纂,并刊印于康熙时期,现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文章从多个方面对该书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其历史背景、编纂过程、学术价值和版本特色等,接着深入探讨该书在清代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代学术研究的影响。通过对该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化、学术思想及印刷术的发展。最后,结合实际的书籍版本,本文总结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突出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1、书籍背景与历史渊源

《通志堂经解》是清代学者纳兰成德所编的一本重要的经典注解书。其背景要追溯到清代初期,尤其是康熙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学术活动繁荣,经典的传播与解读成为了学者的主要任务之一。纳兰成德作为清代的杰出学者之一,其学术功底深厚,对经典的研究与解读具备很高的造诣,因此,《通志堂经解》不仅仅是对经典的注释,更是在清代思想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

该书的命名“通志堂”本身就体现了纳兰成德对经典学问的广泛追求与深入研究的态度。书中的“经解”不仅包括对经典的讲解与阐释,还涉及到对古代哲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与阐发。因此,书中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较为突出,成为了清代学术界的经典之一。

从历史背景来看,清代康熙年间,国家政治稳定,民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在这样的环境中,纳兰成德能够得到资深学者的支持,促成该书的编纂与刊印。而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版本,进一步加深了对清代学术与文化的理解。

2、编纂过程与学术贡献

《通志堂经解》的编纂过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纳兰成德在对经书进行解读时,除了关注传统儒家经典的理解外,还将其与当时的政治、历史等社会背景相结合,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学术实践反映了清代学者对于经典的重新诠释,同时也体现出学术思想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纳兰成德编纂此书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前人的注解成果,同时加入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他深入研究了儒家经典中的经典作品,并将其内容与当时的社会实践相对接,使得《通志堂经解》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当时的政权运作、社会制度提供了思想资源。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该书的学术贡献在于,它不仅仅是经典的“文字注释”,而是将深厚的儒家文化融入到对现实世界的分析之中。通过深入的解读,纳兰成德的编纂成果为清代的政治决策、文化建设、教育改革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后来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版本特色与印刷工艺

《通志堂经解·新刊经解》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版本,其版本特色在于印刷工艺的精细与文本的完备。康熙时期是清代封建社会的盛世,印刷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该书采用了当时最新的雕版印刷工艺,印刷清晰,纸张质量上乘,使得其作为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

此外,书中的排版与装帧也体现了康熙时期的审美风格与技艺水平。传统的书籍装帧通常注重线条的简洁、版面整齐,而《通志堂经解》不仅具备这一特点,还通过对字体、行文等细节的精雕细刻,使其不仅仅具备学术价值,更具艺术欣赏价值。这种结合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出版风格,在当时的书籍中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

在版本的传承上,《通志堂经解·新刊经解》的出版不仅是一次学术传播的尝试,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现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版本尤为珍贵,它不仅是对清代学术的一种记录,也为现代学者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4、学术价值与后世影响

《通志堂经解》作为清代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其学术价值不可忽视。首先,它是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分析与再创造的成果,能够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理解古代经典。纳兰成德通过对经典的解读,使得这些古老的经典不再只是历史遗存,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紧密联系的生动文本。

其次,该书的出版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还对后代的经典注解与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学者在研究清代及儒学经典时,都会参考《通志堂经解》中的观点与解读,认为该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资源。

最后,《通志堂经解》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内涵,也为清代的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经典的重新解读,该书促使了传统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后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此外,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收藏更是让该书跨越时空,成为世界学术界研究清代文化与学术的重要工具。

总结:

《通志堂经解·新刊经解·清·纳兰成德编·清康熙时期刊本》作为一部经典的学术著作,不仅在清代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其在版本的精美与内容的深刻方面均体现了清代学术的高度,成为了古代文化传承中的一座灯塔。

通过对该书的详细阐述,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清代的学术思想与文化成就。它不仅是对经典的注释,更是清代学术精神的一种体现。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书古书
上一篇 2024年11月12日 上午12:19
下一篇 2024年11月12日 上午12:20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