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唐诗类苑》由明代张之象编辑,王彻补订。全书共两百卷,按门类编次,分三十九部(如:天、岁时、山、水、京都、边塞、人、居处、服食、巧艺等),一千多类,收录一千四百多位诗人的两万八千多首诗作。书前附序、凡例、引用诸书、诗人总目。此为明万历时期曹仁孙校刊本。
历代总集常见的类型有三种,即分体、分类、编年。唐诗选本自唐顾陶《唐诗类选》始以类编排,继之以北宋李昉等人的《文苑英华》、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分类本今存残卷)、南宋赵孟奎的《分门纂类唐歌诗》、宋末元初方回的《瀛奎律髓》。至明代张之象《唐诗类苑》的出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分类编纂的唐诗总集。原因在于:顾陶《唐诗类选》已佚,惟《文苑英华》卷七一四载有顾陶《唐诗类选序》和《唐诗类选后序》,能推知此书概貌一二。《文苑英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唐诗总集,而是一部收录南朝梁末至唐五代的诗文总集,其编纂体例是先分体后分类。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分类本现存只有宋刻残本,即《百宋一廛赋》所注在小读书堆的分类宋椠残本,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静嘉堂文库于日本昭和十一年(1936)影印宋刻分类本。赵孟奎的《分门纂类唐歌诗》已残缺,现存仅十一卷,即 “天地山川类” 五卷,“草木虫鱼类” 六卷,今有宛委别藏录绛云楼藏本《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十一卷。方回的《瀛奎律髓》是一部专选唐宋五、七言律诗的诗歌选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唐诗选本。因此,作为分类编排体系的唐诗总集,《唐诗类苑》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体系相对完备的着作,是分类唐诗总集的扛鼎之作。(介绍参考:张之象《唐诗类苑》研究述略)
所谓 “全部唐诗”,是在明嘉靖万历时期,以张之象毕生搜集所得为限。其后,如众所知,又有明胡震亨《唐音统签》一千二十九卷、清秀振宜《唐诗》七百七十卷,以及在此基础上编纂百成的康熙帝整修《全唐诗》九百卷,唐诗续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备。
唐诗类苑序(冯时可撰)、刻唐诗类苑序(赵应元撰)、王屋先生传(王彻撰)
凡例、引用诸书、四唐年号诗人总目、总目
天部:卷一至卷八
岁时部:卷九至二十三
地部:卷二十四至二十七
山部:卷二十八至三十一
水部:卷三十二至三十九
京都部:卷四十
州郡部:卷四十
边塞部:卷四十一至四十二
帝王部:卷四十三
帝戚部:卷四十四
职官部:卷四十五至五十一
治政部:卷五十二至五十五
礼部:卷五十六至六十
乐部:卷六十一至六十六
文部:卷六十七至六十九
武部:卷七十至七十三
人部:卷七十四至一百四十二
儒部: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四十六
释部:卷一百四十七至一百五十一
道部:卷一百五十二至一百五十四
居处部:卷一百五十五至一百七十二
寺观部:卷一百七十三至一百七十九
祠庙部:卷一百八十至一百八十一
产业部:卷一百八十二
器用部:卷一百八十三至一百八十四
服食部:卷一百八十五至一百八十七
巧艺部:卷一百八十八
花部:卷一百八十九至一百九十
草部:卷一百九十一
果部:卷一百九十二
木部:卷一百九十三至一百九十五
鸟部:卷一百九十六至一百九十八
兽部: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鳞介部、、虫豸部、祥异部、杂部
卷首题:明云间张之象玄超甫纂辑,岭南赵应元葆初甫编次……
张之象(1496 年~1577 年),字月鹿,又字玄超,别号碧山外史,晚年号王屋山人。明上海县龙华里(今龙华乡)人。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唐诗类苑》是一部明代张之象主编,赵应元编次,王彻补订的唐代诗歌选集,包含了二百卷的诗文及一卷的目录。它不仅是唐诗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库,也是对唐代诗歌艺术、思想及文化特色的总结与提炼。全书以分类选录的方式,广泛地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按题材、风格、形式等进行分类,便于学者和读者深入研究与理解。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唐诗类苑》进行详细阐述:其一是该书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其二是该书的诗歌分类方法及其学术意义,第三是《唐诗类苑》对唐代诗歌文学特征的呈现,最后则探讨它在明代及后世文学中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文章旨在揭示《唐诗类苑》作为文学史料的价值,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1、《唐诗类苑》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唐诗类苑》诞生于明代,是张之象在赵应元的协助下编辑的一部唐代诗歌的总集。张之象作为明代著名的文人,历时多年对唐诗进行搜集、整理、校订,并根据当时的学术需求,开展了对唐代诗歌作品的分类。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学研究的趋势,即以系统性和条理性为特点,对古代诗歌进行梳理与总结。
从编纂的角度来看,《唐诗类苑》采取了分门别类的方式,将唐代诗歌按照题材、风格、体裁等不同维度进行划分。这种方法对于后人研究唐代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赵应元负责其中的编次工作,他的精心安排使得全书结构更加严谨,便于查找和阅读。而王彻作为补订者,起到了修正和补充的作用,确保了版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历史背景方面,明代是一个文化兴盛的时期,尤其是唐代的诗歌被视为文学的巅峰。明代学者对唐诗的热衷研究,促使了《唐诗类苑》这一工程的启动。此时的学者们通过各种文献整理和考证,力图复原唐代文学的真实面貌,这为后代的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诗歌分类与学术意义
《唐诗类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系统化的诗歌分类方法。张之象根据不同的题材、风格、形式等标准,将唐代诗歌划分为若干类别。这种分类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诗歌研究的效率,使得研究者可以按照类别对唐代诗歌进行深入分析。例如,诗歌按“咏史”、“咏物”、“山水”等类型进行分类,方便了人们对唐诗的不同面向进行解析。
此外,《唐诗类苑》所采用的分类方式,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明代学者普遍认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一种系统的框架来整理,而《唐诗类苑》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它不仅为唐诗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清晰的脉络,也促进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研究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对于后来的诗人和学者来说,它成为了唐诗研究的参考标准。
《唐诗类苑》也展示了明代学者在诗歌分类上的创新精神。通过将唐代诗歌细致地归类,它促使了学术界对唐诗的更多反思与讨论。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分类标准或许显得有些过于简单,但其历史价值依然不可小觑。这些分类不仅为文学评论和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也推动了中国诗歌学的进一步发展。
3、《唐诗类苑》对唐代诗歌特征的呈现
《唐诗类苑》在选录唐诗时,突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特征。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人们创作的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具有举世瞩目的地位。《唐诗类苑》通过收录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展示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例如,从李白的豪放奔放到杜甫的沉郁悲凉,从王维的山水诗到白居易的民生诗,每一位诗人、每一类诗歌风格都在《唐诗类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唐诗类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唐代诗歌强调“意境”和“情感”,并且在表现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汉魏六朝的诗歌传统。唐诗不仅注重语言的精致和形式的完美,而且在内容上注重表达人生的感悟和社会的理想,这使得唐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唐代诗歌的风格也展现了极大的多样性。《唐诗类苑》通过对诗歌的分类展示,能够清晰地揭示出不同流派、不同诗人的艺术特点。无论是盛唐的雄浑,还是晚唐的忧伤,都在这一诗歌选集里得到了真实的再现。这些诗歌不仅是艺术的结晶,也是唐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写照。
4、《唐诗类苑》的影响与后世评价
《唐诗类苑》不仅对明代及其后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在明代,许多文人通过阅读和学习《唐诗类苑》,从中汲取创作的养分。尤其是在诗歌的形式和主题上,许多明代诗人受到唐代诗歌的深刻影响,继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从后世评价来看,《唐诗类苑》被誉为唐诗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许多唐诗的版本和资料,都依赖于此书的分类与选录。它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唐代诗歌的系统整理,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即使在今天,学者们仍然可以从《唐诗类苑》当中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和文学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唐诗类苑》对后世文学研究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为唐代诗歌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促进了唐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化和深入化。在一定程度上,后来的诗歌研究、诗词创作,甚至是古文的写作,都可以看到《唐诗类苑》留下的深刻印记。
总结:
《唐诗类苑》作为一部明代的重要文献,不仅是一部唐代诗歌的选集,更是对唐诗的深刻梳理与总结。它不仅为唐代诗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还通过精确的分类与编排,为后代的学者提供了学习与研究的框架。通过对这部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总的来说,《唐诗类苑》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也是明代学者对唐代文学深入研究的结晶。它的历史价值、学术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不可估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部值得珍视的经典之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