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佚存丛书》由日本林衡编。全书共六帙,收入中土久佚的古籍十七种:古文孝经、五行大义、臣轨、乐书要录、两京新记、李峤杂咏、文馆词林、感兴诗、武夷棹歌、泰轩易传、左氏蒙求、唐才子传、难经集注、蒙求、玉堂类稿、周易新讲义、宋景文公集,每书卷末附跋注。此为日本宽政十一年至文化七年活字刊本。
书名取自欧阳修《日本刀歌》 [1]“徐福行时经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名《佚存丛书》。丛书所收均为中土已佚古籍,选择颇精,每书后附编者题跋,述其刊刻源流。据其自序云:“余尝读唐宋已还之书,乃识载籍之佚于彼者,不为少也,因念其独存于我者,而姑假诸欧诗书,名之曰《佚存丛书》,用活字镂版印行。” 历日本宽正、享和两朝而成,当清仁宗嘉庆之世。
佚存丛书序(天瀑山人撰)
第一帙
古文孝经. 一卷. 汉. 孔安国传
五行大义. 五卷. 隋. 萧吉撰
臣轨. 二卷. 唐. 武则天撰. 阙名注
乐书要录. 残三卷. 唐. 武则天敕撰
两京新记. 残一卷. 唐. 韦述撰
李峤杂咏. 二卷. 唐. 李峤撰
第二帙
文馆词林. 残四卷. 唐. 许敬宗等奉敕编
感兴诗. 一卷. 宋. 朱熹撰. 蔡模注
武夷棹歌. 一卷. 宋. 朱熹撰. 陈普注
泰轩易传. 六卷. 宋. 李中正撰
左氏蒙求. 一卷. 元. 吴化龙撰
第三帙
唐才子传. 十卷. 元. 辛文房撰
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 五卷. 明. 王九思集注
第四帙
蒙求. 三卷. 唐. 李瀚撰
崔舍人玉堂类稿. 二十卷,附西垣类稿. 二卷. 宋. 崔敦诗. 撰
第五帙
周易新讲义. 十卷. 宋. 龚原撰
第六帙
宋景文公集. 残三十二卷. 宋. 宋祁撰
林衡,号天瀑山人,日本人。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主要对《佚存丛书. 十七种. 一百十一卷. 日本. 林衡编. 日本宽政十一年至文化七年活字刊本》这一古籍进行深入分析与阐述。首先,文章将从其历史背景出发,分析该书在日本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其次,文章探讨了书籍的编纂者林衡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尤其是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突出表现。接下来,文章着重分析该书的版本特征和版本流传情况,说明其在古籍出版史上的独特性。最后,本文还将探讨《佚存丛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强调该书在今天的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呈现《佚存丛书》这一珍贵文献的全貌。
1、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佚存丛书. 十七种. 一百十一卷》是一部充满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籍,它的出版背景与日本的宽政至文化年间密切相关。这段时间正处于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末期,社会逐步进入现代化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学术界和文化界涌现出大量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古籍的出版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佚存丛书》正是这一时期产物之一。
从政治角度来看,宽政至文化年间,虽然日本已经步入了相对和平的状态,但国内的学术研究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加强国家的文化实力,积极推动了对经典文献的保护和整理工作。因此,许多古籍的整理与再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针对一些稀缺的古籍资料。《佚存丛书》作为其中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编辑和出版。
此外,文化层面的变化也为该书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随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学习,越来越多的日本学者致力于保存和传承古代文献。这不仅促进了日本对中国经典文献的重新审视,还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正因如此,《佚存丛书》不仅是日本古籍出版史的重要一环,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2、林衡的学术贡献与编纂工作
《佚存丛书》的编纂者林衡是一位在日本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不仅在古籍整理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学术态度和方法上也具备极高的水平。林衡的学术背景深厚,尤其精通中国古代文献学和历史学,他的研究涉猎广泛,不仅限于对文献的整理,还包括对文献背后历史文化的深度解读。
林衡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在《佚存丛书》这一项目中的贡献,体现在他对于古籍的严谨筛选和考证工作上。在那个年代,很多中国古籍由于多次战乱或文化断层而丧失了大量原貌,能够将散佚的经典重现,已是非常困难的任务。而林衡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细致的考证工作,成功整理出了一批至今难以替代的古籍资料。《佚存丛书》正是林衡在古籍整理和出版方面的代表之作,凝聚了他数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林衡的编纂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编辑整理,他还在书籍的注解、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使得《佚存丛书》不仅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学术性,也具有了较强的可读性。林衡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学术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
3、版本特征与出版情况
《佚存丛书》是一部活字印刷本,这在当时的日本学术界是一次相当先进的尝试。活字印刷技术的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书籍的生产效率,也使得古籍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特别是在日本宽政十一年到文化七年间,活字印刷技术逐渐成熟,众多古籍得以重现,而《佚存丛书》正是这一技术革新的产物之一。
该书的印刷质量较为精良,纸张的选择、字体的排版等都展现了当时日本印刷工艺的高水平。此外,书中的内容经过林衡精心筛选和校对,使得每一卷书籍都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佚存丛书》并非是一本单纯的文献汇编,它还融入了林衡自己的学术注解和研究成果,这使得该书不仅在文献层面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学术研究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至于该书的流传情况,《佚存丛书》虽由日本出版,但在中国古籍爱好者中也拥有不小的影响力。其活字印刷本作为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成为了研究日本学者如何传承和整理中国古籍的重要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佚存丛书》的流传逐渐扩大,并在古籍收藏和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学术价值与文化影响
《佚存丛书》不仅是日本古籍出版史上的重要一环,它的学术价值更是不可忽视。首先,从文献学角度来看,这部丛书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尤其是对于那些早已失传的古籍,它为学者们恢复了这些文献的部分内容,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其次,书中的注解和解释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古代文献的钥匙,使得这些古籍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入。
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来看,《佚存丛书》是日本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继承和发展。日本学者通过这部丛书向后世展示了中国古籍的多样性和深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日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尤其是在日本的学术界,这部丛书作为古籍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学者的研究方向。
此外,《佚存丛书》的出版也为现代学者提供了很多反思的契机。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古籍的传世本已经难以保存下来,这使得像《佚存丛书》这样的文献资料显得愈发珍贵。它提醒我们,不仅要珍惜现有的文献资源,也要加强对古籍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总结:
《佚存丛书. 十七种. 一百十一卷》是日本古籍出版历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是学术界的宝贵财富,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林衡的编纂工作为这部丛书的出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它的版本特征和学术价值更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佚存丛书》不仅在日本学术界具有极高的地位,在中国古籍的研究和保护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出版,标志着学术研究的传承和文献保护的责任,也为今天的学者提供了深入研究古籍的宝贵材料。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