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于战乱中被匈奴人掳去,十二年后方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此明摹宋本《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描绘的便是这一故事。画卷按胡笳十八拍诗(唐刘商撰),一拍一图,以连环绘画的方式逐个展开。此卷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末有张大千跋。
此卷其中第三、第五、第十三、第十八等四图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藏《文姬归汉图》残册的构图和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据考证,后者为南宋初年作品,此卷即为其摹本。另外,日本奈良也藏有一卷完整的《胡笳十八拍图》,构图与人物形象也与此卷完全相同,可以推测出也是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册页的摹本。图卷的描绘方法以勾线为主,辅以墨染,设色淡雅,墨色相互掩映,相得益彰。卷前有清高宗乾隆帝题记,并钤“乾隆鉴赏”等印(详细钤印可参见PDF内气泡注释)。
推究「文姬归汉」题材之特别风行于南宋,殆因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缔结和平盟约,双方暂时中止多年来的征战,并成功地将高宗生母韦太后迎回,其中还包括徽、钦二宗,以及一干嫔妃的遗骸骨灰。基于这桩重大事件的激荡,宫廷画家乃频频「藉古喻今」,描绘历史故实。个中深意,除了欲迎合上意,博取共鸣外;实则,以当时朝野上下,率皆企盼汉族复兴,拯救北地亲旧的情势看来,历史故事画之所以风行,确实有其强烈的时代需求。
乾隆题:
河东已适卫仲道,掳去虞难矢死持。既为贤王生子矣,于归董祀又何为?拍成十八写心悲,端掭宣城岂直辞。进退徒成无据耳,特因才辩幸文姬。
丙戌暮春月御题。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刘商撰)
第一拍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
第二拍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膻岂是人,豺狼喜怒难姑息。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
第三拍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使余刀兮剪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
第四拍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是乡国。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
第五拍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
第六拍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是非取与在指㧑,言语传情不如手。
第七拍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龟兹觱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
第八拍
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如今沦弃念故乡,悔不当初放林表。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
第九拍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学他刺血写得书,书上千重万重恨。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
第十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
第十一拍
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无冬无夏卧霜霰,水冻草枯为一年。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
第十二拍
破瓶落井空永沈,故乡望断无归心。宁知远使问姓名,汉语泠泠传好音。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如今果是梦中事,喜过悲来情不任。
第十三拍
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还乡惜别两难分,宁弃胡儿归旧国。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第十四拍
莫以胡儿可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度辽水。
第十五拍
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铓扰方寸。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仇结恩信。
第十六拍
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重阴白日落何处,秋雁所嚮应南方。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
第十七拍
行尽胡天千万里,唯见黄沙白云起。马饥跑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
第十八拍
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明烛重燃煨烬灰,寒泉更洗沈泥玉。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
张大千跋:
戊子九月十二日季迁道兄擕此重寳枉过瓯湘舘,惊心洞目,谔咍不置,平生墨缘,得未曾有,因书卷尾。时同观者祖韩、秋君兄妹。蜀郡张大千爰记。 [钤印]: 张爰、大千
此画卷原始尺寸:29.2X1544.5厘米,TIF格式图片尺寸:166134X3936像素,JPG格式图片尺寸:65500X1552像素。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着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
刘商,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历(七六六至七七九)间进士。官礼部郎中。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刘商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这是他罢庐州合肥县令后所作,约写于大历四五年(769—770)。
注:此PDF文件包含详细气泡注释。整理来源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围绕“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这幅明摹宋本的古代名画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它的艺术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绘画技巧和对后世的影响。画作以西汉时期的文姬归汉故事为主题,表现了王昭君的悲壮命运与深刻的情感冲突,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文章将从这幅画的艺术风格、历史背景、人物刻画以及文化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其在中国艺术史中的独特地位。最后,结合该画的艺术内涵与历史意义,做出对全文的总结。
1、艺术风格与绘画技法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是明代摹本,这幅画承袭了宋代画家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明摹宋本的特点体现在其绘画的细腻与复杂的构图上,画家通过精细的线条和层次丰富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与情感。画面中的人物表情和肢体动作极为传神,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画家的匠心独具。特别是在人物面部神情的描绘上,画家力求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显示出其对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
此外,画中的背景和服饰细节也极具表现力,宋代画家在细节上的处理尤其精致,展现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画面中采用了典型的山水背景,给人物营造出了一种广阔且具诗意的空间感。尤其是画中对于风景的渲染,表现了宋代画家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和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表达。
技法上,摹本画作保留了大量宋代画派的传统技法,例如工笔画的细腻与写意画的柔和,融汇了宋代精湛的线条和明代画派对色彩的大胆运用。这使得整幅画呈现出一种既真实又充满艺术性的双重效果,极大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2、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历史故事《胡笳十八拍》,其背景是汉代的王昭君出塞为和亲的悲剧。王昭君,字文姬,原是汉宫中的宫女,因画师的失误未被帝王选中,最终嫁给了匈奴单于。她离开汉朝的故土,远赴异乡,成为了汉匈和平的象征。尽管她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她内心的孤独与不甘却是这幅画所揭示的情感核心。
画中的“文姬”并非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女性命运的写照。她的出塞情境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国情感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与挣扎。画作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揭示了王昭君内心的深沉悲痛和无奈,这种深层次的情感传达让这幅画作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一幅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
除了对个人命运的刻画,画作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文姬的出塞,表面上是一次政治联姻,实则映射了古代中国对外交政策与民族和解的深刻反思。画中的每一细节都表达了对于国家与民族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也使得画作在文化层面具有了较为复杂的社会与政治含义。
3、人物刻画与情感表现
在这幅《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中,王昭君的形象被刻画得极为细腻且充满悲剧色彩。通过她的面容、眼神以及身姿的变化,画家成功地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王昭君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伤与远离故土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通过她的面部表情,更多是通过她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传递。
例如,画中的昭君常常低头沉思,神情悲切,背景的景物如阴沉的山川与萧条的空旷空间则加深了她内心的孤独感。人物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布局,也巧妙地强化了她孤立无援的情感状态。此外,王昭君的衣着和姿态虽然精致,但却没有华丽的装饰,这种“简约”的服饰反映了她在这场历史变故中的无力感。
除了王昭君,画中的其他人物,如随行的侍女、匈奴单于等人物的描绘,也充满了细节感。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神情和身份特征,通过他们的眼神和动作,画家传达了他们对王昭君出塞的态度与反应。通过这些微妙的细节,画作不仅让人物形象立体生动,也加深了观者对情感冲突的理解。
4、文化价值与后世影响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它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幅画通过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深入探讨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命运,尤其是在政治和家国情怀的双重压力下,女性的选择和牺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王昭君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她还成为了悲剧女性的象征。她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激发了后世文人、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此外,这幅画对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展示了宋代与明代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创新,同时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人物画、历史画等领域的创作典范。其情感的表达与细腻的画风,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如何在画作中融入情感与故事的借鉴。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幅画被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代表,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让世界各地的观众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文化遗产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
总结:
总的来说,《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是一幅融合历史与艺术、情感与技法的经典之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深刻的人文关怀。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力量,为后世的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这幅画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艺术性回顾,更是对古代女性命运与情感的深刻反思,它在艺术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影响深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