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图综要》由明末吴学俨、李釜源、朱绍本等编撰。这是一部中国军事地理大纲,全书吸取了罗洪先《广舆图》和桂萼《皇明舆图》的体系和绘图方法,分为:总卷、内卷、外卷三部分,全书各卷,计插绘地图六十余幅。此本为明末清初新安黄氏刻本(内含两种藏本)。
此书总卷泛论中国之地形。内有"华夷古今形胜图"、"天下各镇边要图"、"京省合宿分界图"、"天下舆地分里总图"(每方五百里)。
内卷则述南北两京及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广(明清为一省)、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布政使司(省)之情况。含两京十三省分图,各省又分"分里图"和"分界图"各 1 幅。"分里图"每方百里;"分界图"无画方,标绘了府、州、县位置。各附图志,记载了名山大川、杂记、土产、名宦、流寓、人物、古蹟、关隘各项,以弥补从简绘制的"分里图"和"分界图"之不足。
外卷论述江防、海防与九边之陆防,对长江沿岸重地、漕河、黄河分里,日本岛夷倭寇要害以及海运分里等分章论述,末附 “四夷”,述海外诸番数十国。有江防、黄河、漕河、海防、海运、九边及四夷等图和说。
该书在江南刊刻成书之际,清军已大举入关,大明王朝覆灭,仅剩南明小王朝残喘于南方,军事防务至关重要。也因其明显的南明立场,该书被列为四库禁毁书
书中凡例云:“予偕友人矢志天官地志,考竟全史兴废原委,意欲博综三图,勒成一书,考验参究,累十年所。” 又李序末署 “乙酉春正”,乃南明弘光元年(1645 年),非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作 “崇祯十六年(1643 年)”,盖王翻检偶误。1645 年乃明崇祯帝死之翌年。时北都新破,清军入关,天下扰攘不安,故未书年号。
李茹春(釜源)序
凡例、目次
总卷
内卷
外卷
首题:临川李釜源先生鑒定,钱塘朱国达咸受甫,天都吴学俨敬胜甫,海阳朱绍本支百甫,渐江朱国干大年甫 仝编辑
李茹春,字釜源,江西临川人,是一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崇祯十年,登进士。1638 年,接替张调鼎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643 年由许吉燝接任。
书中凡例云:“予偕友人矢志天官地志,考竟全史兴废原委,意欲博综三图,勒成一书,考验参究,累十年所。” 又李序末署 “乙酉春正”,乃南明弘光元年(1645 年),非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作 “崇祯十六年(1643 年)”,盖王翻检偶误。1645 年乃明崇祯帝死之翌年。时北都新破,清军入关,天下扰攘不安,故未书年号。而序文首页书口题 “黄兆文刻” 四字,黄系歙县黄村人,知此为明末新安黄氏刻本也。
李茹春(釜源)序
凡例、目次
总卷
内卷
外卷
序文首页书口题 :黄兆文刻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地图综要·三卷》是明代李釜源与朱绍本等人编撰的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地理文献。此书的刊本由明末新安黄氏出版,并现藏于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全书分为三卷,内容详尽地描述了当时中国及世界的地理状况、地图制作的技术方法,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其历史、地理以及文化价值,不仅为研究明代地理学与地图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后人了解古代地理知识体系、地图编制方法及其演变提供了宝贵线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地图综要·三卷》这部著作的独特价值与研究意义,包括它的历史背景、编撰内容、版本特色及其影响力等,旨在全面解析这部古代地理文献的深远意义。
1、历史背景与编撰缘起
《地图综要·三卷》是明代李釜源与朱绍本等人合力编纂的地理著作。其问世背景深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明代时期,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以及对外交流的逐步增多,地理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李釜源与朱绍本作为当时知名的学者,深感制作一本全面且系统的地理图书的必要性,从而萌生了编撰《地图综要》的想法。
编纂工作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时值明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以及科技有所进步的时期。随着地理探索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增加,中国对地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李釜源和朱绍本在地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大量国内外的地图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了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
此外,《地图综要·三卷》的出版时间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明末社会动荡,尤其是战乱与外族侵扰的背景下,这部地理著作的出版不仅仅是对地理学的贡献,更反映了当时学术界对祖国疆域、自然资源以及国防战略等方面的深刻关切。
2、编撰内容与结构特点
《地图综要·三卷》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主要包括了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大洲的地理描述与分析。三卷的内容安排各具特色,首先涉及了中国疆域的详细描绘,其次展示了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概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图制作的原理与技术。
书中最具特色的是对当时中国各地地理的精准刻画,从山川河流到省域边界,作者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前人的资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地理全景图。此外,书中对各地风土人情、气候变化等方面也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后世研究中国地理、民俗以及气候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不仅如此,《地图综要·三卷》在地图的制作与呈现方式上也具有独特的创新。通过大量运用当时先进的地理制图技术,书中展示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地图,这些地图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具备极强的实用性。它们为当时的政府决策者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信息,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研究地图学和地理学的丰富资源。
3、版本特色与印刷价值
《地图综要·三卷》的版本特色为其后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该书的明末新安黄氏刊本,具有较高的印刷质量与艺术价值。明末新安黄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籍出版家,其出版的书籍在当时堪称精品,印刷工艺精细,文字字形端正,版面布局合理,极具可读性。
这一版本的《地图综要》印刷工艺相当考究,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纸张质量上乘,保存至今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完好的状态。该书的版面设计精美,地图的排版与文字的排列精细考究,使得整部书籍的阅读体验达到最佳状态。此外,黄氏出版的这一版本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直到今天仍被视为珍贵的古籍。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地理著作,黄氏刊本的流传至今,成为了研究明代地理学、地图学及出版史的重要资料。尤其是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本的存在,更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也为学者们研究明末的地图与出版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依据。
4、影响力与学术价值
《地图综要·三卷》作为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不仅仅对当时的地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地图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首先,它对明代的地图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当时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这些地图既具有实用性,也展示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成为明代乃至后世研究地理学和地图学的重要基础。
其次,《地图综要·三卷》对世界地理的介绍,为中国古代的国际视野提供了参考。这些地理知识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地理互动,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学术支持。
最后,《地图综要·三卷》还在地理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曾在明代的学校、官府及商会等场所中得到广泛使用。书中的地图为官员决策提供参考,也为商贸活动提供重要的地理指导,这一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地图综要》的实用性与学术价值。
总结:
《地图综要·三卷》作为一部明代地理学与地图学的代表性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从其编撰背景、内容结构、版本特色到影响力分析,本文全方位探讨了该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对明代地理学的推动,还是对后代地图学研究的影响,均展现了这部著作的巨大价值。
通过对《地图综要·三卷》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明代地理学的理解,更为我们今天探索古代地理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这部古籍的保存与传播,值得我们更加重视与保护。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