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由明末戏曲家孟称舜根据元代宋梅洞的小说《娇红传》改编而成。全书分上下卷,五十出(始于:正名、辞亲。终于:合冢、仙圆),讲述王娇娘和书生申纯的爱情因不被准许而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此为明崇祯十二年刊本,书中有陈洪绶评点并绘插图,为人物绣像佳作。
《娇红记》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元人宋梅洞将其写为小说。后人据此事改写了多部同名作品,其中明末孟称舜所作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最具影响力的改编之一。该剧讲述书生申纯访母舅王文瑞,与文瑞之女娇娘一见钟情,诗札酬和,密约成欢。申父遣媒向王家提亲,为文瑞拒绝。后申生科考连报佳音,文瑞乃许申生与娇娘婚事。巨宦帅节镇之子欲娶娇娘,文瑞竟将娇娘改许帅公子。申生与娇娘痛诀。娇娘不久病亡。申生自缢,被救,又绝食而死。申、王二家遂将二人合葬,二人之魂化鸳鸯双飞冢上。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共五十出,比一般的杂剧容量更大,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使情节更为复杂。每出以二字冠名,如 “会娇”、“题花”、“和诗” 等等,既概括出了本出大意,又使全剧结构更为清晰有序。相对小说而言,它对 “赴试”、“愧别”、“泣舟”、“生离” 等篇章进行了修改补充,心理刻画更为生动细腻。又由于孟称舜生活于明末清初战乱时期,剧中又增添了 “番衅”、“防番” 等情节。全剧文辞优美,情致深婉,曲苑有 “临川让粹,宛陵让才,松陵让律” 的美誉。其所表现的青年男女不计门第富贵,只愿追求 “生同舍,死同穴” 的 “同心子” 爱情,因此剧本注定会以苍凉的悲剧为结局。
陈洪绶对《娇红记》极为赞赏,详加评点,亲作长序表达了对孟称舜的深刻理解:“若铸辞冶句,超凡入圣,而韵叶宫商,语含金石。较汤若士欲拗折天下人嗓子者,又进一格”、“此曲之妙,彻首彻尾一缕空描而幽酸秀艳,使读者无不移情”。陈洪绶称之为 “古今一部怨谱”,王季思先生将其收为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之一。
据作者《题词》,本剧作于崇祯十一年仲夏。剧题提及两人节义成一对鸳鸯。书中有陈洪绶评点并绘图。《娇红记》中的绣像仕女插图,人物顾盼有神,衣纹花饰精美,为人物绣像图之佳作。此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本,首无马权奇及陈洪绶序。
鸳鸯冢序(王业浩撰)、题词(孟称舜撰)
王娇娘像四幅
卷上
第一出:正名
第二出:辞亲
第三出:会娇
第四出:晚绣
第五出:访丽
第六出:题花
第七出:和诗
第八出:番衅
第九出:分烬
第十出:拥炉
第十一出:防番
第十二出:期阻
第十三出:遣返
第十四出:私怅
第十五出:盟别
第十六出:城守
第十七出:求医
第十八出:密约
第十九出:归图
第二十出:断袖
第二十一出:遣媒
第二十二出:婚拒
第二十三出:妓饮
第二十四出:媒覆
第二十五出:病禳
第二十六出:三谒
卷下
第二十七出:絮鞋
第二十八出:诟红
第二十九出:诘词
第三十出:玩图
第三十一出:要盟
第三十二出:红搆
第三十三出:愧别
第三十四出:客请
第三十五出:赠佩
第三十六出:赴试
第三十七出:喜贺
第三十八出:荣晤
第三十九出:妖迷
第四十出:诘祟
第四十一出:明妖
第四十二出:帅媾
第四十三出:生离
第四十四出:演喜
第四十五出:泣舟
第四十六出:询红
第四十七出:芳殒
第四十八出:双逝
第四十九出:合冢
第五十出:仙圆
卷首题:古越 孟称舜 着、陈洪绶 评点、朱曾莱 订正
孟称舜(约 1600-1655),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撰写过多部杂剧传奇,其中《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成就最高。剧中人物笃于性,发于情,至死不悔的爱情观与汤显祖的《牡丹亭》一脉相承,因此孟称舜被认为是 “临川派” 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着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诸暨)人。
此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为近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吴梅旧藏,卷首缺娇娘像,内有部分缺页,如第五十出有半叶原阙,叶上墨题 “此下原阙” 四字。也应为明崇祯时期刊本。
鸳鸯冢序(马权奇撰)、鸳鸯冢序(王业浩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序(陈洪绶撰)、题词(孟称舜撰)
卷上
第一出:正名
第二出:辞亲
第三出:会娇
第四出:晚绣
第五出:访丽
第六出:题花
第七出:和诗
第八出:番衅
第九出:分烬
第十出:拥炉
第十一出:防番
第十二出:期阻
第十三出:遣返
第十四出:私怅
第十五出:盟别
第十六出:城守
第十七出:求医
第十八出:密约
第十九出:归图
第二十出:断袖
第二十一出:遣媒
第二十二出:婚拒
第二十三出:妓饮
第二十四出:媒覆
第二十五出:病禳
第二十六出:三谒
卷下
第二十七出:絮鞋
第二十八出:诟红
第二十九出:诘词
第三十出:玩图
第三十一出:要盟
第三十二出:红搆
第三十三出:愧别
第三十四出:客请
第三十五出:赠佩
第三十六出:赴试
第三十七出:喜贺
第三十八出:荣晤
第三十九出:妖迷
第四十出:诘祟
第四十一出:明妖
第四十二出:帅媾
第四十三出:生离
第四十四出:演喜
第四十五出:泣舟
第四十六出:询红
第四十七出:芳殒
第四十八出:双逝
第四十九出:合冢
第五十出:仙圆
卷首题:古越 孟称舜 着、陈洪绶 评点、朱曾莱 订正
吴梅(1884 年—1939 年),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度曲谱曲皆极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吴梅弟子很多,南京大学以研究戏曲闻名的诸位先生大抵都是吴梅门下后学。1922 年秋至 1927 年春,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 年更名南京大学)任教五年。1928 年秋至 1932 年春,1932 年秋至 1937 年秋在中央大学任教 8 年半。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吴梅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 “近代着、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典型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该书由孟称舜撰写,陈洪绶评点,崇祯十二年刊印,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背景。作品描述了一个悲剧性爱情故事,表现了节义与忠诚的主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爱情与忠诚的期待。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的文学特点、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它的影响力,旨在全面揭示这一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作品的文学特点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一部结合悲剧与忠诚主题的小说,作品通过鲜明的角色塑造与紧凑的情节发展,突显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忠诚、义气和节操的精神。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鸳鸯与娇红,分别代表了忠诚与爱情的双重象征,展现了女性在忠贞与情感中抉择的内心冲突。
首先,小说通过两位女性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命运轨迹。鸳鸯作为忠诚的象征,其身上的节义精神贯穿整个作品,最终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娇红则在爱情的追求中展现出更多的柔情与坚韧,其人物形象更具人性化与悲剧性。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作者传达了忠诚与爱情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的矛盾与统一。
其次,小说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明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孟称舜在创作过程中,将诗词与散文融为一体,极力追求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深度。其笔触细腻,尤其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极具洞察力,使得小说在情节推进的同时,也能够引起读者对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
2、历史背景与创作时代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创作于明代崇祯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对作品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崇祯年间,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社会矛盾激化,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充满了对忠诚与义气的推崇。这一背景也深刻影响了孟称舜的创作,作品中的节义精神和忠诚主题正是对当时社会道德风尚的一种回应。
孟称舜作为明末的文人,其作品常常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文人通过文学创作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社会道德的呼唤。《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中应运而生,小说通过两位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表现了对道德理想的坚守与对爱情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外,崇祯年间的文化氛围也促使了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明末文人的思想解放,文学形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个性张扬。这一时期的小说多具有浓厚的社会批判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便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其思想深刻,情节紧凑,充满了社会与历史的双重性格。
3、艺术风格与评点价值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尤其在陈洪绶的评点下,更显其文学价值。陈洪绶作为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在此作品的评点中,不仅提供了文学上的深度分析,还通过绘画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陈洪绶的评点风格严谨且深刻,他强调作品中节义与忠诚的主题,并对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动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在艺术表现上,孟称舜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使得每个角色的情感变化都充满了戏剧张力。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激烈,尤其是主人公鸳鸯与娇红的命运交织,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构建水平。陈洪绶的评点则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他指出作品不仅仅是爱情故事的描写,更是道德与精神层面的深刻探讨。
此外,小说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巧思。孟称舜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使得作品在悲剧的氛围中仍能透露出一种对忠诚与爱情理想的憧憬。无论是人物的对话,还是环境的描写,都紧密配合着主题的发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才能。陈洪绶的评点则为读者提供了更为深刻的解读视角,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4、文化影响与历史地位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明清小说的流派中,它的节义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还对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反响。鸳鸯与娇红的形象成为了忠诚与爱情的象征,影响了后代文学创作中类似题材的表现。
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发扬上。在那个讲究忠诚与节义的时代,孟称舜通过这部作品塑造了忠贞不渝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忠诚精神的伟大与悲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忠诚与义气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并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的历史地位不仅体现在其文学艺术成就上,还在于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明代社会矛盾与伦理道德的深刻描写,孟称舜的这部作品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与文化参考。在现代社会的文学研究中,这部作品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它不仅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总结: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一部深刻揭示爱情、忠诚与义气主题的明代文学作品。孟称舜通过其细腻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对道德与忠诚的高度推崇。陈洪绶的评点更为作品增添了艺术的深度与学术的价值,使其成为明清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对当时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价值有更深的体会。《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作为一部经典之作,至今仍然在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