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着
¥35.00Price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着
Quantity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着
基本介绍
一部总计30卷、1400多万字的大型图书《京剧传统剧本汇编》最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纂,共收录京剧传统剧本499部。它们均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梨园界向国家贡献的自清代以来的珍藏秘本。贡献者包括:马连良、李万春、郝寿臣等60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前辈艺人家属、剧本收藏家以及京剧演出团体,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传统剧本最为完备的剧本集。其中绝大部分剧本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已绝迹于京剧艺术舞台。许嘉璐为全书作序。本套书作为重要的京剧艺术文献,既为京剧的创作者和演出者提供了丰富的剧目文本和不可或缺的经验启示,也为京剧的研究者继承历史遗产、了解京剧沿革史、探索振兴京剧之路储备了第一手资料。本套书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
内容简介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纂,共收录京剧传统剧本499部。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传统剧本最为完备的剧本集。其中绝大部分剧本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已绝迹于京剧艺术舞台。本套书作为重要的京剧艺术文献,既为京剧的创作者和演出者提供了丰富的剧目文本和不可或缺的经验启示,也为京剧的研究者继承历史遗产、了解京剧沿革史、探索振兴京剧之路储备了第一手资料。本套书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共30册)》是一套具有极高文化抢救价值的大型图书。《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共30册)》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
收入了京剧传统剧本498部,均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在京的戏曲团体、老艺人、前辈艺人家属和剧本收藏家贡献的自清代以来珍藏的秘本,内容十分丰富,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剧本最为详全的剧本集。本套书所收剧本按剧情所反映的朝代排序,朝代不详的单列一类。在尽可能保存剧本原貌的基础上,编者对同一剧本几种不同的底本加以校勘,或请在京的老艺人帮助订正。年久失传而暂时无法考证的孤本,仍照原本刊出。这些剧本不仅全面记录了人物的唱词、念白,而且生动地记述了表演、音乐、唱腔、锣鼓等方面的资料,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共30册)》是京剧爱好者、戏曲工作研究者、戏曲团体和各级图书馆的最佳藏书。
一、本套书共30卷,收录了499部京剧剧本。它们依照各自所反映的剧情朝代由远及近排序,形成了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11个篇章,剧情朝代不详的剧本集中列入第12篇章。各篇章中,所有剧本按本剧剧名首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在音节表中的位置排序;首字字母相同的剧名,按剧名第二
个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在音节表中的位置排序,依次类推。
二、在上述篇章的划分中,”周秦”合一而秦汉未合一的原因是:本套书中的剧情朝代属秦代的剧本较少,而剧情朝代属于汉代的剧本数量颇丰,故将”周秦”合一而将汉单独成篇。此外,”两晋南北朝”合一、”隋唐”合一的共同原因是:这两个篇章中的许多剧本的剧情,发生在朝代更替时期,不易划分清楚,故将它们分别合而为一。
三、本套书中某些剧本的剧情取材于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大众对这些故事所属的朝代多有常年共识但未必确切。本套书并非史学研究专着,所以便按”从众原则”确定其剧情朝代。据此,我们分别将取材于楚汉争霸故事、三国故事、残唐五代演义故事中的相关剧本的剧情,依次划归于汉、三国和五代。
四、 本套书中介绍每部剧本剧情的提要,均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在2009年9月统一改定。
五、 本套书中3种括号的使用目的各异:(1)六角括号所括文字是场记提示或动作描述。场记提示如〔大太监乙上〕等,动作描述如
〔抚琴介〕等。(2)圆括号所括文字表示韵句,如(唱)、(诗)、(念)、(引)等。(3)黒鱼尾号所括文字为带有京剧定式的曲牌、腔调、板式和锣鼓经。曲牌如【点绛唇】等,腔调如【四平调】等,板式如【原板】等,锣鼓经如【四击头】等。
历史背景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共30册)》由北京市文化局下属的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纂,共收入传统剧本498部。它们均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梨园界向国家贡献的自清代以来的珍藏秘本。贡献者包括:马连良、李万春、郝寿臣 等60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前辈艺人家属、剧本收藏家以及京剧演出团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这批剧本被冠名为《京剧汇编》,采用32开平装形式分109集由北京出版社陆续出书——1957年至1964年,出版了第1至106集;1983年至1985年,出版了第107至109集。该套书没有重印和再版。
编辑推荐
● 保存完整的自清代以来的珍藏秘本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
● 原汁原味展现498部京剧传统剧目原本
● 迄今为止收录京剧剧本最为详全的剧本集
● 京剧爱好者、戏曲工作研究者、戏曲团体、图书馆必备藏书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共30册)》出版价值:
(一)出版本套书,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具体行动。本套书是迄今为止海内外公开出版的收录剧本最多的出版物。它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全部剧本的历史原貌,使在20世纪中后期被抢救下来的这批剧本在21世纪重新面世,有效地巩固了文化典籍整理、保护工作的历史成果。
(二)出版本套书,可为全国京剧团和剧作家提供改编或演出传统剧目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京剧艺术的研究人员掌握戏曲遗产、研究京剧沿革史、探索振兴京剧之路打下牢固的基础。
基于以上两点,本套书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
编辑出版纪实
这部1400多万字的文化典籍收录京剧传统剧本499部,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剧本最多的剧本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京剧艺术的历史原貌
30卷本《京剧传统剧本汇编》是109集《京剧汇编》的再版,这是京剧艺术精品的浓缩,也是千百年文化传承的汇聚。
这部1400多万字的文化典籍由北京艺术研究所编纂,北京出版社出版,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全书收录京剧传统剧本499部,是迄今为止收录京剧剧本最多的剧本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京剧艺术的历史原貌。
中国戏曲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优秀代表,在文学、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着名学者许嘉璐先生在为《京剧传统剧本汇编》所写的序言中说:“被称为我们的‘国粹’的京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缩影,举凡艺术的一般性问题和中国艺术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从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与生活、文艺的传承和发展、中国艺术的特色、艺术家的创造与艺术创新,直到俗文化与雅文化的源流关系等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活生生的经验和实例,的确值得好好品味、研究。”
从五
从五六十年前说起
汇编的编纂过程极为坎坷,还要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
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京剧汇编》
新中国诞生后,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戏曲迎来了一个阔步向前的历史阶段。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 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戏曲界反响强烈。文化部为繁荣戏曲剧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大力进行各剧种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和改编工作,必须尊重优秀传统和依靠艺人。会议结束后,全国各地文化部门掀起了挖掘、搜集、整理传统戏曲剧本的热潮。
各剧种由各地分别搜集、整理。而京剧剧本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由北京市承担。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再版项目负责人薛晓金介绍说:“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前身——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从1956年下半年起,就积极投入到挖掘整理京剧传统剧目的工作中。一方面发动京剧老艺人献出家藏秘本剧目,同时向收藏家、剧团、戏校和图书馆借阅、誊抄戏曲剧本。”
薛晓金说,搜集剧本很不容易,旧时代的京剧艺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以口口传唱学艺,对有文化的演员,班主也只给“单头本”,即这一个角色的唱词和对白,而出于演出竞争的需要,全剧的“总讲本”班主是秘不示人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戏曲艺术的尊重和对戏曲艺人的关怀,激发了京剧艺术家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艺的热忱,在搜集过程中,马连良、李万春、王连平、刘砚芳等艺术家和各界人士积极贡献了他们珍藏的清代以来的京剧秘本。
据当时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戏曲编导委员会就搜集到京剧剧本1093部,剧目829出。截至1964年,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共搜集剧本1800余部,其中绝大部分是京剧剧本。
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保存、传播、继承和发展优秀京剧传统剧目的工作,要求戏曲编导委员会着手整理、校勘这批剧本,并在1957年至1964年期间,陆续编成106集书稿,定名为《京剧汇编》,并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项工作中断了。1983年至1985年,北京市戏曲研究所(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前身)又陆续编成3集《京剧汇编》,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此后,由于经费及人员等因素,这项工作未再继续。这套受到读者好评的32开本的109集《京剧汇编》,此后未能得以重印。许多公共图书馆、剧团和戏曲教育研究机构,都没有整套的《京剧汇编》,再版这套书的工作势在必行。
原汁
原汁原味儿显特色
2007年,在京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名单之际,北京市文化局批准再版这套书。于是,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北京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出版事业部密切合作,共同议定了再版这套书的详细方案;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书的内容,再版的《京剧汇编》更名为《京剧传统剧本汇编》。经过重新整理、校订、编排,几十位专家花费了两年多的心血。本套书的出版策划者之一、北京出版社编审杨钢说,我社领导非常重视这套书的出版,从整理、编辑到装帧、印刷,从始至终关注每一个环节。
虽然有原版书为基础,重新编辑出版仍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杨钢介绍说,这次出版,首先遇到的就是剧目排序问题。他说:“以前出版的剧本,是整理好一本出一本,没有固定的排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经过专家多次研究,按作品写作年代、作者出生年代或剧目演出年代排序都有缺陷,最后决定499部剧本全部依照各自所反映的剧情朝代由远及近排序,形成了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11个篇章,剧情朝代不详的剧本集中列入第12篇章。”
许嘉璐认为:“依剧情内容所属的朝代排序,这既是便于研究者和读者检索的聪明办法,也是京剧作为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剧种,借‘史’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最直观的展现。”薛晓金说,在上述篇章的划分中,“周秦”合一的原因是:本套书中的剧情朝代属秦代的剧本较少,而剧情朝代属于汉代的剧本数量颇丰,故将周秦合一。此外,“两晋南北朝”合一、“隋唐”合一的共同原因是:这两个篇章中的许多剧本的剧情,发生在朝代更替时期,不易划分清楚,故将它们分别合而为一。本套书中某些剧本的剧情取材于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则按“从众原则”确定其剧情朝代。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编纂本套书的过程中,对搜集来的同一剧目的几种不同版本进行了校勘,或请在京的老艺术家、老艺人帮助订正,然后慎选其一;对于年久失传、暂时无法考证的孤本,仍照原本刊出。杨钢说:“本套书此次再版时,我们依然尽可能地保留其本来面貌,除了按照国家对出版物编校质量的要求修改剧本中的病句、错字错符外,不做其他删改,以使‘原汁原味儿’成为这套书的鲜明特点。”
无可
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从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彰显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也给京剧艺术的发展以多方面的帮助。书中所收剧本的形成时期,大致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之间,这正是京剧流派众多、演出活动频繁的成熟辉煌期。这些剧本绝大部分是当时常演剧目的舞台演出本,不仅全面收入了剧中人物的唱词、念白,而且生动地记录了表演、唱腔、音乐、锣鼓等方面的内容。20世纪的战乱和政治运动,使很多资料流失,所有这些格外珍贵。本套书作为重要的京剧艺术文献,既为京剧的创作者和演出者提供了丰富的剧目文本和不可或缺的经验启示,也为京剧的研究者继承历史遗产、了解京剧沿革史、探索振兴京剧之路储备了无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许嘉璐先生说:“为了京剧的振兴,近几十年来不知道引得多少人殚精竭虑,但是似乎效果和预期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许多人在思考: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办?我认为,如果打开这套‘汇编’,或许能找到一点答案。从宏观上看,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面对当下的时代,从题材、台词到形式不断改革,是京剧从安徽之一隅到与湖北地方戏结合,从野台子走向剧场、走上京师戏台、走进紫禁城,然后又走向民间的根本经验。这几乎完全符合世界上所有着名艺术品种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共同规律,例如芭蕾舞、交响乐、意大利歌剧,莫不彼此相近。特别是在一种艺术盛极而衰时,如果打算复兴,更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创新,需要占有众多的受众,要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这也是任何艺术绕不开的道路。”
许嘉璐先生还说,“应该重视传统艺术在当代如何前进,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问题。《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传承着京剧艺术的传统,也将为传统艺术的前进发挥作用。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艺术魅力与历史积淀。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出版的《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是对这一艺术形式的集中展示与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收藏意义。该丛书通过精心编选与注解,为研究者和京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京剧剧本的视角。本文将从丛书的编辑背景、内容特点、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丛书的独特魅力,揭示它在京剧艺术传承与普及中的重要作用。
1、编纂背景与意义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主编,旨在整理、保存和研究京剧传统剧本。这一项目的启动背景与我国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艺术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在京剧这一复杂的表演艺术形式中,传统剧本的保存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丛书的编纂,填补了京剧剧本整理这一历史空白,为研究者提供了系统、详实的资料。
在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剧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表演的基础,也是传递历史、文化与思想的载体。北京市艺术研究所通过整理这些剧本,不仅保护了这一文化遗产,还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丛书的出版,使京剧传统剧本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继承与发扬其艺术价值。
此外,这一编纂工程的完成,标志着中国传统戏剧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学术界,京剧剧本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单一剧目或表演技巧上,而这一丛书则通过全面系统的编排,为京剧的整体艺术结构与表现手法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视角。
2、丛书内容的组织与特色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内容的组织方式具有独特性与系统性,每一册都精心挑选了京剧经典剧目,涵盖了京剧发展的不同阶段。丛书不仅包含了众多京剧名剧,还包括了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剧本,呈现了京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变迁与发展。例如,从早期的《霸王别姬》到近现代的《红灯记》,这些剧本展示了京剧艺术在剧情内容、人物塑造、音乐唱腔等方面的演变。
在每个剧本的呈现上,丛书采用了注释和解读的方式,详细解释了剧本的背景、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唱腔的艺术特点。这种注释不仅对初学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资深研究者来说,也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视角和研究价值。通过这一方式,丛书不仅展示了京剧剧本本身的艺术魅力,还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刻的学术分析。
丛书中的剧本多为京剧历史上经典的剧目,不仅包括了各大剧团常演的传统剧目,也涵盖了部分鲜为人知、但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些剧本的选择既考虑到其艺术水平,也兼顾了其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展示了京剧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3、学术研究价值与贡献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不仅是京剧艺术的传承之作,更是京剧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丛书的出版填补了京剧研究中的诸多空白,为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传统京剧剧本的整理与发布,为京剧的语言、音乐、舞台表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例如,剧本中的唱词、对话和舞台动作的编排,为研究京剧的表演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通过这一丛书,学术界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京剧剧本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每部剧本所呈现的社会风貌、人物关系、文化符号都值得细致分析。学者可以通过这些剧本了解京剧艺术如何反映历史、展现人性、塑造人物,同时也能看到京剧如何在多重文化交织的背景下发展与创新。
此外,丛书还推动了京剧学术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过去,京剧研究往往侧重于表演技巧、唱腔分析等层面,而对剧本本身的研究较为薄弱。丛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京剧研究从传统的技巧性分析走向了更为全面的文化性、历史性分析。学者们不仅可以从语言学、文学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也能从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探讨京剧剧本的深层意义。
4、京剧文化传承的作用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在京剧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代表,京剧的传承不仅仅依靠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的呈现,更需要通过剧本的保存和研究,确保其文化内涵不被遗失。这一丛书为京剧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其出版,京剧的经典剧目得到了有效的保存。
丛书的出版还推动了京剧艺术的普及。通过详细的剧本分析和注释,普通读者也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这些剧本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文化认同的纽带。它们通过文字的方式,把京剧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播给更多的受众。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京剧剧本的传承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无疑为这一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丛书不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京剧艺术,同时也为后继的京剧创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基础与灵感,保证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
总结: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丛书全30册》无疑是京剧艺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成就。这一丛书通过系统整理与编纂,为京剧剧本的保存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它不仅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普通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在未来,这一丛书将继续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京剧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的重要载体。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