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变 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
性之变
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
Quantity
性之变 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
作品简介
在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对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这本书就是三次调查的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本书深刻地揭示出,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本书分为多个专题,不仅包括18~61岁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技巧等,也包括婚外情、一夜情、找“小姐”等各种非主流的性关系,还包括14~17岁少年的性状况,更包括了“多元性别”与同性恋等的情况。在每个专题里不仅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且剖析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还从性文化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创立与推广性社会学,主要是在连续的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亲密消费、性生活的内在矛盾等。 他提出“全性”(sexuality)的研究范畴,主张在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中,在情境、互动与变化中,研究其现象及意义。他还主张:“全性”与“社会性别”(gender)是相互建构的、不可分割的。
在方法论方面,他基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思想,创立了“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以及“社区考察法”、“求异法”和“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等操作模式,并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田野研究之中。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性社会学、女性身体、性工作,以及定性研究方法等。着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性社会学》(合着)、《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着),以及数十篇论文。
收起
作品目录
第1章 背景与介绍
1.1 权利与快乐的兴起
1.2 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
1.3 本书依据的三次全国性调查的简介
1.4 什么人、什么话题更敏感?
第2章 主体建构的性
2.1 性道德观的革命
2.2 性欲望的主体建构
2.3 性的独处与独立
2.4 脏与耻:性的负面建构
2.5 性的心虚
2.6 讨论:性制度的情感动力
第3章 身体之性
3.1 性之酷:性风采
3.2 亲密消费
3.3 胖瘦与性
3.4 女性减肥:“身体”的想象与管理
3.5 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性
3.6 讨论:注意“身体”,“性的身体”!
第4章 社会化的性
4.1 性的社会寿命
4.2 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
4.3 人口流动中的性
4.4 “看黄”剖析
4.5 网上性爱与网下的性实践
4.6 讨论:性与阶层的相互建构
第5章 性别之性
5.1 阴蒂知识及其作用
5.2 性的交往与沟通
5.3 性别气质的主体建构
5.4 多元的社会性别与性取向
5.5 讨论:性,不应有别
第6章 关系中的性
6.1 爱不分先后:婚前性行为
6.2 “无性婚姻”行将逝去
6.3 夫妻爱情与“性福”
6.4 性关系中的性高潮
6.5 性行为革命:性技巧的社会禁忌之瓦解
6.6 讨论:性生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第7章 健康的性
7.1 上网与身心健康之关系
7.2 性烦恼
7.3 性病与风险行为
7.4 新毒品,新威胁
7.5 讨论:性的“医学化”与“病态化”批判
第8章 少男少女之性
8.1 “性化”时代的中国少年
8.2 青少年心中的性与爱
8.3 独生子女与“单性别成长”
8.4 成年人眼中的性教育
8.5 性教育的效果
8.6 少年的性爱
8.7 讨论:未成年人的性权利
第9章 非主流的性
9.1 男性的多伴侣
9.2 女性的多伴侣
9.3 婚外之性
9.4 一夜情
9.5 多人的性行为
9.6 讨论:异性专偶制
第10章 交易中的性
10.1 非商业的买性与卖性
10.2 “男客”分析
10.3 “小姐”为什么能生存?
10.4 讨论:卖淫不是性
第11章 性的防护
11.1 童年的性接触
11.2 暴力与性
11.3 性骚扰
11.4 讨论:主体建构视角的最佳例证
第12章 论调查方法
12.1 整体真实度:减少问卷调查失真的新方法
12.2 属性变量的量化转换初探:“有条件赋值法”
12.3 隐蔽人群的规模推算
12.4 网站调查批判
12.5 讨论:研究方法反思
第13章 总论:“全性”
13.1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反思
13.2 “全性”新概念:本研究的全面设计
13.3 “全性”总分
13.4 开放与保守:“全性”的倾向
13.5 中国性文化的走向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诸多变革,其中之一便是性观念和性生活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观念的更新、科技的进步、法律政策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融合共同推动了中国人性生活的变化。本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21世纪中国人性生活的变化,包括性观念的转变、性教育的发展、性别平等的推进以及网络性文化的兴起。每一方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对中国人性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这一转变背后的社会、文化、科技和法律因素。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21世纪中国人性生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1、性观念的转变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快速过渡,这一转变在性观念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传统的性观念强调婚姻和生育,而现代性观念则开始强调个体的性自由与权利。在过去,性行为多与婚姻、家庭等社会责任绑定,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性行为与个人情感、个人需求的关系,强调性自主与性选择的权利。
这一转变的一个显著表现是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年轻人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已经不再那么保守,部分年轻人甚至认为,在恋爱关系中性行为是正常且健康的一部分。同时,婚姻不再是性行为的唯一合法平台,部分人开始提倡非婚性行为的权利,并反思传统婚姻模式下的性压抑。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多样性影响,西方的性自由观念也开始在中国的年轻人中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婚姻框架,性行为与个人情感和生活选择逐渐脱钩。这种性观念的变革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多元文化的影响。
2、性教育的发展
随着性观念的开放,性教育在中国逐渐得到更多关注和推进。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性教育在中国的学校和家庭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意识的觉醒,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21世纪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一些大城市,性教育逐渐被纳入学校的正规课程体系中。内容从最初的生理卫生知识扩展到心理健康、性别平等、性行为的责任与保护等方面。此外,性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群体,也逐步向成人、家庭以及特殊群体推广,尤其是在性病预防、避孕知识和性别平等意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性教育的进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性认知,也促进了性健康观念的普及。例如,避孕方法的普及和性病防治知识的传播,使得年轻人对于性行为的选择更加理性和负责任。同时,性教育的进步也使得中国社会的性别偏见和歧视逐渐减少,女性在性自主权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3、性别平等的推进
21世纪的中国,性别平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与性别相关的传统观念,如“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正在逐步被打破。性别平等的推进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市场上的男女平等,也体现在性生活的平等上,尤其是女性在性关系中的自主权逐渐获得认可。
过去,传统观念常常把女性的性欲望压抑在家庭责任和社会期待之下,女性的性欲往往被忽视或抑制。然而,随着性别平等的倡导,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表达自己的性需求和愿望,性关系中女性的声音也变得更加重要。在性行为中,女性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者,女性的性权利和需求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尊重。
与此同时,男性的性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男性被期望在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甚至存在对女性性行为的控制和压迫。然而,随着性别平等的深入,男性也开始更加关注伴侣的性需求,性生活变得更加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情感沟通。这种性别平等的推进为性生活注入了更多的互相理解与尊重,性别关系的和谐对双方都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4、网络性文化的兴起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方式。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性信息、表达性需求和进行性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过去,性话题常常是禁忌话题,而如今,网络上的性文化内容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性教育、性倾向、性趣味、性商品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性话题的讨论和性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在网络上公开讨论自己的性经验、性偏好,甚至性别身份。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匿名或半匿名的空间,使得性相关话题不再是社会禁忌,也让更多人能够探索自己的性需求和性倾向。
同时,网络平台上的性商品也带来了性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成人用品的电商平台发展迅速,男性和女性可以更方便地购买避孕工具、情趣用品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普及使得性生活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此外,互联网使得远程性爱、虚拟性体验等新兴的性文化形式成为可能,这些变化也反映了数字化时代对人们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总结:
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性观念的转变到性教育的普及,再到性别平等的推进和网络性文化的兴起,种种变化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这些变化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改变,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的文化、法律和道德观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人的性生活将会更加多元化、开放和理性。
中国社会在性别平等和性自主方面取得的进展,反映了性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随着性教育的不断深化,性健康观念的普及和性别平等的推进,未来的中国将可能迎来更加和谐和自由的性文化环境。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继续影响人们对性的理解与实践,性文化的创新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