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生死大决战(全18册)
国共生死大决战(全18册)
Quantity
国共生死大决战(全18册)
出版机构: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书籍提要:
由解放军画报社、台湾国民党档案馆资深专家王铭石先生、英国gettyimages独家授权出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国共谈判的大门砰然关闭。一场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决战拉开了序幕,数百万国共军队在华夏大地演绎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大片。 从东北到海角,从城市到农村……国共双方展开了战略重地的争夺。孟良崮战役令国民党军王牌折戟;济南战役,两军对决,两强相遇勇者胜;三大决战定乾坤: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黑土地,东北全境猎猎红旗飘扬;淮海战役,逐鹿中原,以少胜多,蒋军惨败收场;平津战役,战和并用,铸剑为犁;渡江战役,战上海,解放南京,一剑封喉…… 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庄严宣告在此成为现实,蒋家王朝在人民解放军的枪炮声中灰飞烟灭
目录介绍如下:
│ 01 《国共生死大决战·鏖战锦州城》作者:张正隆 247.68 │ 02 《国共生死大决战·锤击双堆集》作者:晨光 266.91 │ 03 《国共生死大决战·攻克石门镇》编着:张国明·田静 246.00 │ 04 《国共生死大决战·海南登陆战》作者:桂恒彬 282.71 │ 05 《国共生死大决战·衡宝追歼战》作者:张正隆 260.43 │ 06 《国共生死大决战·济南攻坚战》作者:丛正里 282.36 │ 07 《国共生死大决战·解放大上海》编着:李雷 242.42 │ 08 《国共生死大决战·兰州攻坚战》作者:刘立波 280.27 │ 09 《国共生死大决战·辽西大会战》作者:张正隆 251.76 10 《国共生死大决战·强击太原城》编着:李雷 330.80 11 《国共生死大决战·塞外围歼战》作者:刘晶林 280.05 12 《国共生死大决战·四平大血战》作者:桂恒彬 284.93 13 《国共生死大决战·围攻碾庄圩》作者:晨光 262.34 14 《国共生死大决战·雄师渡天堑》作者:桂桓彬 289.24 15 《国共生死大决战·雪压陈官庄》作者:晨光 216.31 16 《国共生死大决战·延安保卫战》编着:陈冰 261.43 17 《国共生死大决战·浴血孟良崮》编着:汪峰,郭建军 247.46 18 《国共生死大决战·总攻天津卫》作者:刘晶林 252.98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国共生死大决战(全18册)》是一本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详细描写了国共两党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复杂斗争与生死搏杀的巨著。全书分为18册,涵盖了从辛亥革命到国共内战的多个历史节点,深入探讨了两党在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的博弈。通过丰富的史料、鲜活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战争场面,以及对历史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充满血腥、斗争与理想碰撞的历史。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国共生死大决战》进行详细分析,分别是:书籍的历史背景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与思想冲突、战争描写与军事策略、以及该书对当代读者的启示与反思。每个方面将通过详细的内容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1、历史背景与叙事结构
《国共生死大决战(全18册)》的历史背景源自中国20世纪初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书中的故事框架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涉及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国共内战等多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书中的冲突提供了鲜明的历史坐标。在叙事结构上,作者通过多条时间线交织呈现,既有宏大的历史框架,也有个体人物的命运变迁。此种结构既能体现出史实的广度,又不失细节的精致。
该书的叙事方式并非简单的历史事件回顾,而是通过多个视角的切换,既有国民党与共产党内部的动态,也有外部势力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历史背景与叙事结构的结合,使得本书既有真实的历史厚度,又能引发读者对于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思考。在此结构下,作者把复杂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交织,让读者在了解大事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个体生命的脆弱与伟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时间跨度极为广泛,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间,历史的演进为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作者在描写这些历史事件时,融入了大量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国家命运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关联。通过不断交织的叙事结构,书中的历史逐步展开,历史的脉络在冲突中愈加明朗。
2、人物塑造与思想冲突
《国共生死大决战》中的人物塑造极具深度,既有大规模的历史人物,也有许多鲜活的小人物。国共两党的领袖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这些人物不仅是历史的推动者,更是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体现。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革命不同阶段的思想冲突和道路选择。
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其思想和理念贯穿了整部作品。他主张的三民主义在书中多次出现,尤其是在对抗外敌、推动国家独立时,其理念与实际政治操作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深刻揭示。而蒋介石则代表了国民党的保守主义力量,他的领导风格与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冲突,且在思想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这种思想冲突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言辞上,更体现在他们对战争、对人民、对未来的不同理解中。
毛泽东则代表了另一种革命的声音,他的毛主义理论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让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政治智慧以及他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跃然纸上。在毛与蒋的较量中,思想上的冲突不仅仅是政治斗争,更是对未来中国走向的不同预见。作者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展现,使得这些思想的碰撞更加真实。
3、战争描写与军事策略
战争是《国共生死大决战》中的核心主题之一,书中通过大量的战役描写,展现了国共两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激烈的军事对抗。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书中细致地描写了每一场重要战役的战略布局与战术运用。无论是蒋介石的“围剿”政策,还是毛泽东的游击战术,都被作者充分刻画,展现了战争中的智慧与残酷。
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战斗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战争背后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决策中。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通过对这些战役的细致描述,让读者更为清晰地看到两种不同战略思想的碰撞与结果。同时,书中还通过多角度的视野,展现了各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动。
此外,书中的战争描写也注重人物在战争中的心理变化。例如,蒋介石在面临失败时的心态、毛泽东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等,都会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来。这种结合战略与心理的描写,使得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冲突,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较量。
4、对当代读者的启示与反思
《国共生死大决战》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充满启示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读者能够看到历史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与智慧。尤其是书中关于国家命运、革命理想、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探讨,对于当代读者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首先,书中关于思想冲突与国家命运的描写,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不同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观会在历史中产生深刻影响。无论是蒋介石的保守主义,还是毛泽东的革命理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未来走向。这让我们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回顾,它对现在和未来仍具有启示作用。
其次,书中的人物命运反映了个人与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许多历史人物,虽然是民族解放与政治斗争的领导者,但他们的决策与行动往往受限于时代的局限。这种个人命运的悲剧感,不仅反映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也让人反思个体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和局限。
总结:
《国共生死大决战(全18册)》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它不仅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全面梳理,也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政治、军事、人物与思想的深刻反思。无论是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上,还是在对人物塑造的深入挖掘上,这部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历史的长河中,国共两党的斗争只是一段篇章,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国共生死大决战》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细致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