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律藏》全六十册
《中华律藏》全六十册。《中华律藏》编印缘起戒律起源于佛住世日,随弟子所犯而制定,相为持守。释尊说,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律,指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应该遵守的规定和对行为的限制。戒是所不为,律是所当为,戒和律放在一起使用,合称为“戒律”。是佛教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佛教徒安身立命、修行解脱的基础。历来编大藏经,均有经律论三藏,律部单成一藏,足见其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律部文献,竟从未完整结集再现。且历史上各种版本的藏经中,对于“律”的关注有不同的侧重,所收经文也多有不同,这种种分别多起源于戒律在不同历史时期佛教的发展状况,并受到各藏经编攥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鉴于此,我们搜遍天下珍本,将藏内藏外律宗文献合于一书,以便参阅与研究。【内容】《中华律藏》集戒律相关文献之大成《中华律藏》涵盖历代律部文献,并收录藏外律部文献、本土僧团多年来形成的有各自特色的清规以及近现代高僧学者有关戒律的论述等,所包丰富,内容全面。全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各大藏经律部。以《高丽大藏经》《卐续藏》为基础母本,将各大藏经中律部文献进行互补性收集。二、律宗藏外文献。主要包括敦煌遗书、黑水城出土文献、应县木塔辽代秘藏中所出文献中之律宗部分。三、清规部。收集各藏经、佛寺志、地方志、单行本寺院清规,合为一辑。四、近现代高僧学者讲律文献。将未入藏之近现代高僧学者讲律文献收集为一辑。五、戒律实用文献。主要收录:(1)我国一些寺院的同戒录单行本;(2)各时代戒牒;(3)民国时期出版的《佛教日用文件大全》;(4)近现代佛教团体规程;(5)解放后制订颁布的与佛教制度、管理相关的资料文献六、百年佛教戒律相关大事年表。顺应时代,意义深远新时代我国佛教界提倡“以戒为师”,此书的编纂顺应时代,内容丰富而考究。它的推出,必将大大推进我国佛教道风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将为学术界提供很好的研究范本。此书主编为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传老对佛教制度史极为熟悉,多年来致力于佛教戒律的研究和授业,深有心得。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华律藏》是中国佛教律学的瑰宝,收录了大量有关佛教戒律的经典与注疏,是佛学研究者与修行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中华律藏》全六十册系统地整理了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内容,其中涵盖了律宗的核心经典以及众多历代高僧的注解,展示了中国佛教戒律学的演变与发展。本文从《中华律藏》的结构特点、历史背景、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探讨这一文献集成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佛教的意义。
《中华律藏》作为一部庞大的佛教文献集,其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该书全书共计六十册,分门别类,详尽地收录了佛教戒律的经典文献。每一册均有明确的分类,依照不同的戒律宗派进行整理,包括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及其他地方性律宗的经典材料。这一结构的设计,使得研究者能够根据具体的学派与地域,深入探讨不同佛教传统中的戒律制度。
其次,《中华律藏》在每一册中都配有详细的注解与解释,这些注解大多来自历代高僧大德的讲解与论述,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戒律的深层含义及其应用。这种注解不仅限于经典原文的翻译,还包括了对戒律条文的深入剖析与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修行者更好地理解与遵循戒律。
最后,《中华律藏》的编辑工作由佛教界的资深学者主持,确保了资料的权威性与准确性。整个编纂过程历时多年,经过多次校对与修订,确保了每一条戒律文献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其严谨的编排方式不仅展示了古代学者的智慧,也为现代的佛教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中华律藏》的编纂不仅是佛教经典整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反映了中国佛教律宗发展的历史进程。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戒律制度便逐渐形成,并经历了数个历史阶段的演变。最初,佛教戒律主要源自印度,随着中国佛教的本土化,戒律的内容与形式也经历了诸多变化。
在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律宗作为一个独立的教派逐渐形成,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教戒律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了包括《四分律》、《十诵律》等多部经典。《中华律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集大成式地汇编了各类戒律经典,系统地记录了中国佛教律宗的历史发展。
此外,《中华律藏》的编纂工作还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佛教研究的深化和国际化使得这一工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在佛教界学者的推动下,结合现代学术方法,重新梳理与编辑这些经典文献,使得《中华律藏》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成为当代佛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中华律藏》不仅是一部佛教律学的经典文献集,它的学术价值不可忽视。首先,作为一部系统的戒律文献集,它为研究佛教戒律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经典文献不仅展示了戒律的基本内容,还涉及到戒律的实践、应用以及历史演变,帮助学者全面了解佛教戒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其次,《中华律藏》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它对佛教戒律的综合性分析上。编纂者不仅收录了大量经典文献,还提供了对各条戒律的注释与解读,这些解读兼顾了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视角,能够帮助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解释一些难度较大的戒律条文时,注解部分提供了更加易懂的诠释,使得这些经典内容不再仅限于宗教界的专业领域,也能够为跨学科的学者所理解。
此外,《中华律藏》还具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作为一部集大成的文献集,它囊括了大量的古籍与手稿,其中有很多内容在其他佛教经典中难以找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与文献保存价值。对于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宗教法制乃至社会结构的学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
《中华律藏》的出版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佛教信徒提供了权威的戒律学习教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佛教的戒律要求。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佛教徒仍然通过研读戒律经典,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而《中华律藏》无疑是他们学习的核心教材之一。
其次,《中华律藏》对佛教界的教学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寺庙和佛学院已经将《中华律藏》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并在传授戒律的过程中,结合该书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使得佛教戒律的教义与实践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承下去,确保了戒律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最后,《中华律藏》的出版还推动了佛教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对话。在当今社会,佛教戒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它还涉及到道德伦理、法律制度、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中华律藏》的推广与应用,社会大众对佛教戒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佛教的普及,也促进了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融入与适应。
总结:
《中华律藏》全六十册的出版,是对中国佛教戒律学的一次深刻总结与系统梳理,它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为当代佛教的修行者与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对《中华律藏》的细致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戒律的精神与内涵,进而推动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之,《中华律藏》作为佛教戒律学的集大成者,凝结了无数学者的智慧与努力,是研究中国佛教戒律的必备工具书。它不仅对佛教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社会的道德建设与文化多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