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全集》是岳麓书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包括《左宗棠全集:奏稿(1-9)》、《左宗棠全集:附册》、《左宗棠全集:家书诗文》、《左宗棠全集:札件》、《左宗棠全集:书信(1-3)》。主要收集了左宗棠一生的文集及奏折书信等内容,对研究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提供文献指导。
左宗棠(1812~1885)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比曾国藩仅小2岁,与曾同时而齐名,都是清末湘军首领,共同镇压过太平军和捻军;又都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力行者。而他比曾国藩晚逝世13年,较曾进行了更多的历史活动:先是领军镇压陕甘回民起义;继之大举督师西征,歼灭入侵新疆达15年并获得英、俄等国支持的西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匪帮,收复祖国辽阔领土新疆,并促成新疆建省,推进西部开发;最后人值军机、总督两江、督办福建军务,病殁于抗法前线。他是一位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人物。自左宗棠逝世后的百馀年来,人们对他的生平和思想,对他的历史功过,对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断断续续作过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是认识仍很不一致,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为了给左宗棠研究提供尽可能充分、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了及时整理和积累地方文献,推进湖湘文化研究,岳麓书社于1983至1996年间,集省内一批专家学者,费13年之功,陆续整理出版了15卷本、逾800万字的《左宗棠全集》。
《左宗棠全集(套装共15册)》主要内容包括: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闻名湘军将领。左宗棠一生功业主要是两方面:一、镇压太平军和陕甘回民起义。二、收复新疆,并促成新疆建省。最后,他入值军机、总督两江、督办福建军务,病殁于抗法前线。岳麓书社于1983年至1996年间,集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陆续整理出版了15卷本、逾800万字的《左宗棠全集》。如今,新版《左宗棠全集》已经列入湖南省重大文化工程《湖湘文库》,此次新版辑录十余年来新发现的左氏作品。
《左宗棠奏稿一》咸丰十一年0001.遵旨督办浙江军务据探省城失守敬陈办理情形折十二月十五日0002.请催调各路营勇来浙并速发捐输部照片十二月十五日0003.请速令总兵刘培元募勇来衢设立水师即署衢州镇总兵片十二月十五日0004.附录上谕谕曾国藩节制江浙四省军务酌保人员等事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0005.附录上谕谕左宗棠补授浙江巡抚并令曾国藩薛焕进攻苏常及查办浙省革员十二月二十五日0006.附录上谕谕有关督抚催调营勇赴浙江由曾国藩等筹拨浙军粮饷同治元年正月初四日0007.附录上谕谕左宗棠招集逃勇查明杭州文武下落分别拿问定拟正月初五日0008.附录上谕谕曾国藩左宗棠等将布置情形随时分别驰奏正月十三日0009.附录上谕谕左宗棠相机进剿开化遂安一带并催刘培元来衢换防正月二十三日同治元年0010.补授浙江巡抚谢恩折正月二十九日0011.官军由徽人浙三获大捷衢属开化肃清折正月二十九日会衔0012.附录上谕谕左宗棠乘开化大捷进剿并查明出力员弁择尤保奖二月十七日0013.复奏驻军开化马金街正可兼顾衢城折正月二十九日0014.官军入浙应设粮台转运接济片正月二十九日0015.请将随营出力各文员先行甄叙片正月二十九日0016.附录上谕谕左宗棠准将随营出力各员先行奖叙二月十七日0017.请敕调各员赴营差委片正月二十九日0018.附录上谕谕有关督抚饬令李云麟等员赴左宗棠军营听候差委二月十七日0019.附录上谕谕左宗棠咨行调取赴浙委用各员二月十七日0020.进攻遂安克复县城折二月二十日会衔0021.附录上谕谕左宗棠准将克复遂安出力员弁汇案保奏三月初八日0022.复奏筹画进取情形折二月二十日0023.附录上谕谕左宗棠迅解衢围即图进取并酌保浙江按察使人选三月初八日0024.回援衢州江山两城围解折三月二十七日会衔0025.附录上谕谕左宗棠督饬各军跟踪追剿四月十四日0026.附录上谕斥庆端假报军情严令会同左宗棠防剿四月十四日0027.遂安官军两次获胜解围折三月二十七日会衔0028.附录上谕谕左宗棠乘胜肃清遂安残股并将阵亡守备录廖有贵等交部议恤四月十四日0029.李杨两逆遁窜现筹进剿情形折四月二十四日会衔0030.查抄革员张景渠原籍资产折四月二十四日0031.沥陈饷项支绌筹办艰难情形折四月二十四日0032.附录上谕谕左宗棠往衢州督剿并迎提蒋益澧等军仍与庆端耆龄会商战守机宜五月初十日0033.甄汰安越军存留五营片四月二十四日0034.讯明王履谦贻误情形据实参奏折四月二十四日0035.附录上谕谕左宗棠讯明王履谦贻误情形照所拟查办五月十一日0036.保奏材堪司道等员折四月二十四日会衔一0037.衢州东南北三路一律肃清现筹进取情形折六月十六日会衔0038.台州宁波郡县克复温郡渐就肃清折六月十六日0039.道员借差回籍逗留请旨革职片六月十六日0040.遵查浙省失事文武各员片六月十六日0041.探闻湖州府城失守片六月十六日0042.附录上谕谕左宗棠于衢州附近肃清后督军由龙游等处进剿并酌保台州等处出力绅民兵勇七月二十六日0043.附录上谕谕左宗棠催提蒋益澧军并审办宁波湖州失事各员七月二十六日0044.请援照湖北米捐减成章程收捐以济军食折六月十六日0045.附录上谕谕准左宗棠照湖北米捐减成章程收捐七月二十六日0046.遵旨豁免浙江钱粮敬陈办理情形折七月初九日0047.附录上谕谕左宗棠查明浙省兵燹情形分别征蠲成丰十一年同治元年钱粮闰八月初三日0048.请敕催道府各员迅速赴浙折七月初九日0049.附录上谕谕各省督抚催令道府各员赴浙并饬吏部查催升调选补分发各省人员速赴本任闰八月初三日0050.驰援遂安击败大股逆贼折七月十二日会衔0051.附录上谕谕左宗棠分路进攻金华并将驰援遂安出力员弁汇案保奖七月二十九日0052.总兵请假回籍遴员接署折七月十二日0053.资遣衢防兵勇片七月十二日0054.遵查失守文武谨将情罪较重之大员先行定拟折七月十二日0055.附录上谕谕将布政使林福祥提督米兴朝正法织造恒起充军七月二十九日0056.开用浙江巡抚印关防片七月二十九日*0057.进攻龙游截剿大股逆贼获胜折八月二十日会衔0058.收复郡县查悉贼情布置大概片八月二十日0059.附录上谕谕催蒋益澧军克期赴浙并询军中疫情闰八月十八日0060.访闻已革道员资财寄顿片八月二十日0061.遵保迭次打仗出力员弁兵勇折八月二十日0062.附录上谕谕奖叙迭次打仗出力员弁并抚恤阵亡各员闰八月十八日0063.请将应保出力文员仍以知县县丞留浙补用片闰八月十六日0064.附录上谕谕准左宗棠将杨鼎勋等留于浙江补用十月初八日0065.宽免处分谢恩折闰八月十六日0066.遵旨将已革藩司提督正法片闰八月十六日0067.审拟游击秦国胜偾事缘由片闰八月十六日0068.攻剿龙游汤溪兰溪逆贼连胜克复寿昌县城及各要隘折九月初九日会衔0069.附录上谕谕左宗棠督饬各军进剿龙游汤溪等处九月二十四日0070.请以秦如虎署理浙江提督片九月初九日0071.请敕副将崇志赴营并管解战马来浙片九月初九日0072.附录上谕谕左宗棠催提林文察等军迅克龙游汤溪以救金陵并派员选调战马解浙九月二十四日0073.浙江藩司蒋益澧请以到衢之日作为到任日期片九月初九日0074.知府志勋遇盗被害容再查明片九月初九日0075.附录上谕谕左宗棠查明知府志勋被害情形九月二十四日0076.道员助捐请旨议叙片九月初九日0077.赴口买马请免税片九月初九日0078.失事弁兵毋许收伍片九月初九日0079.查参府县二员折九月初九日0080.附录上谕谕将道员江永康知县丁寿宸革职九月二十四日0081.儿子孝威乡试中式谢恩折九月十七日0082.逼攻龙游汤溪县城贼垒情形折十月二十二日会衔0083.发给勒伯勒东札凭片十月二十二日0084.已革道员暂缓拿问片十月二十二日0085.遴员接署宁波知府片十月二十二日0086.派兵驻防歙休地方片十月二十二日0087.附录上谕谕李鸿章左宗棠饬令史致谔实报军情查明张景渠是否出力并妥办洋兵助剿及进规金华绍兴各郡县十一月初十日0088.攻剿严州克复郡城折十一月二十三日会衔0089.附录上谕谕准奖叙克复严州出力员弁及抚恤阵亡弁兵十二月初八日0090.请敕部续发米捐执照片十一月二十三日0091.附录上谕谕敕户部配发浙江捐输贡生监生等部照十二月初八日0092.附陈贼情并监放炸炮片十一月二十三日0093.请将知府留浙补用片十一月二十三日0094.会剿窜徽之贼克复绩溪祁门两城折十一月二十三日0095.附录上谕谕曾国藩左宗棠会同查明克复绩溪祁门出力员弁分别酌保并令左宗棠派兵防剿江西浙江界连之处十二月初八日0096.请缓办浙省例应题咨公牍片十一月二十三日0097.围攻龙游汤溪两城截剿金华兰溪援贼情形折十二月二十八日会衔0098.定海兵团会同轮船搜捕海盗情形片十二月二十八日0099.附录上谕谕左宗棠激励中外各军攻拔龙游绍兴等城并查明常胜军防剿何处同治二年正月十三日0100.查明乍浦副都统合门殉难情形折十二月二十八日0101.附录上谕谕恤副都统杰纯等员正月十三日0102.请将殉难知县赐恤片十二月二十八日0103.附录上谕谕将殉难知县吴保丰照知州例议恤正月十三日0104.请将阵亡参将赐恤片十二月二十八日0105.查明失事可原各员恳请免罪留营折十二月二十八日0106.附录上谕谕准左宗棠遵查失守城池各员免罪留营差委正月十三日0107.恳准已革总兵留营差遣片十二月二十八日0108.附录上谕谕准总兵罗大春暂留左宗棠军营差遣正月十三日同治二年……
《左宗棠全集奏稿二》《左宗棠全集奏稿三》《左宗棠全集奏稿四》《左宗棠全集奏稿五》《左宗棠全集奏稿六》《左宗棠全集奏稿七》《左宗棠全集奏稿八》《左宗棠全集奏稿九》《左宗棠全集书信一》《左宗棠全集书信二》《左宗棠全集书信三》《左宗棠全集家书诗文》《左宗棠全集札件》《左宗棠全集附册》
精彩书摘《左宗棠全集(套装共2册)》:奏为沥陈闽省困敝情形,应请调治事之才赴闽差委,力扶危局,仰祈圣鉴事。窃闽省吏治、军政之坏,由于因循粉饰已久,积习相沿,骤难更易,外观虽尚无他,而切按则鲜有一事可期实济者。臣入闽以后,详加访察,觉其习气之深,竟与各省十年前景象无异,深抱隐忧。一省之大,筹兵则无一卒之恃,筹饷则无一月之储。问守令,则朴干者难得数人;察局员,则练达者未能指数。而民俗则悍戾几若性成,罔识法纪。所在匪盗蜂聚,官司莫敢谁何。其在都邑,率畏贼而不畏官;其在乡团,则抗官而兼通贼。制兵率虚存册籍,训练久荒;武职则但事营求,胆技均弱。推原致弊之故,约有数端:各省捐例同开,流弊虽多,尚有限制。闽自铁钱、钞票难以通行,乃图借此收捐,为绕算通融之计。捐生买票上兑,层递减折,明符例价,暗得便宜。一经得官,即可兼权子母。入仕之始,即怀苟利之心,取息稍丰,又可为捐升之本。而且委署必计年限,更换多因调剂。其作官也,俨若经商;其视官也,一如传舍。此吏道之所以杂也。制兵之饷,本为至薄,闽之减给,又已三年。或每日给银三分,而米则停发;或每年仅得米一石八斗,而银则全无。虽日事平补给,实则一饱无时。如是而责其荷戈用命,其谁甘之?其黠者,且纳资以捐千、把,但能营谋差使,便可积有盈馀,于是有递捐至都、守、参、游者。官秩稍崇,则索陋规,买弁缺,取偿尤易。若辈但晓牟利营私,何知整军经武。此军政之所以坏也。闽省山乡狭瘠,本地所产谷米,不足供本地之食。民之谋生既艰,复喜游惰,不勤工作。又近年鸦片流毒日宽,吸食者十人而五,其流为盗贼,势所必然。慨自吏治不修,官司不知教养为何事,治本之策已亡;官司不知政刑为何事,治标之策复失。民无耻为盗贼之心,复无惧为盗贼之心。小则伏路杀人,大则入会行劫,而盗贼日盛矣。盗贼盛而制兵不足制之,势不能不增募勇丁;勇丁散则复为盗贼,而又加以粤东游手、下府奸民杂错其间,于是闽中各郡县皆匪与盗之渊薮矣,何怪巨寇一人,从乱如归乎?奏为范堤工竣,核实开单奏报,恭折仰祈圣鉴事。窃淮南各场修筑范堤,于本年三月间臣亲往查勘,当将筹办情形具奏,声明工竣开单奏报在案。旋据各工员先后呈报工完,经臣派委道员陈鸣志前往查验,自五月十八日起至二十三日止,周历拼茶、丰利、角斜、掘港等场,共工长一万一千七百八十馀丈;又顺验小洋口石涵,拼茶场,稽堤高宽丈尺,一律如式,共用土方工料银十万五千五百九十五两有奇,内由道员胡光墉捐钱五万串,合银三万一千一百六十八两一钱一分;馀系动用淮南新商票费。均属实用实销,毫无虚糜。谨开清单恭呈御览。伏思淮南、通泰两属各盐场,界在海滨,地居洼下,风潮之患,岁或有之。光绪七年,泰属新伍等场海水上溢,猝遭奇灾,事后赈抚,所伤已多。今就范堤旧基择要修复,又于各场堤外广建避潮墩座,或增护堤,或补残缺,或修涵洞,或建坝座,竭数月辛劳之力,收百年利赖之功。本年伏汛,运河水势汹涌,为历届所无。兼之七月下旬,又遇飓风骤雨,沿江圩岸多有被冲之处,而各场民灶独处险得安,已得新堤保护之益。小洋口石涵为通泰各州县农田泄水要区,全涵加砌高宽,工程格外坚实。里下河本届底水极大,即将新修三孔齐放,内水滔滔外泄,是以运河水势几至漫堤,而里河低洼田亩竟未有一处被淹,已得新涵宣泄之益。成效昭着,万灶欢呼。督办堤工署淮扬海道徐文达,始终其事,苦心经营。在事文武员弁,随同该道,于朔风炎日之中,循行测度,奔走不遑,得将一万数千丈险要堤工,一律修筑完整,实属异常出力。可否容臣择尤奏奖,以示鼓励之处,出自恩施。除将收支数目造册咨部外,所有范堤工竣,核实开单缘由,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敕部查核。谨奏。
岳麓版《左宗棠全集》,是以清杨书霖编、光绪十六年开雕的《左文襄公全集》作底本,再经广泛普查文献、档案资料,实地考察,多方访求左氏佚文,在此基础上,认真点校、整理编辑而成。与原《左文襄公全集》相比,它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增补了大量左宗棠佚文,极大地丰富了全集的内容和史料价值。据统计,《左宗棠全集》在底本《左文襄公全集》基础上增补佚文2073篇。以字数说,底本《左文襄公全集》约450万字,《左宗棠全集》则达810万字。其次是编次有所调整,体例更为科学。底本《左文襄公全集》共128本,分14类、135卷。其分类,有些过于琐碎,如说帖、咨札、告示,以及诗集、联语等,篇幅均甚单薄,却各自成类;有的本为一类,却再加细分,如奏稿、谢折;又有的本非左氏作品,且篇幅较大,却赘入《左集》,如罗正钧编《左文襄公年谱》(10卷)。《左宗棠全集》,删除了一些非左氏作品,归并了一些类别,适当调整顺序,取消原卷次划分,而依底本类别、集主活动阶段和各册篇幅,将全集厘为奏稿(9册)、书信(3册)、诗文家书(1册)、札件(1册)及附册共15册(各册篇幅大体平衡)。第三是制定新的整理细则,认真点校,以利当代读者阅读。《左宗棠全集》采简体字横排,加新式标点分段。遇底本中错、漏、衍、倒、残处,均加以校正,或出校注说明。全集前有《整理出版说明》,后有《编后》;每册亦前有《本卷说明》,后有内容、人名索隐,便于查阅。因而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对推动左宗棠研究、湖湘文化研究和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回过头来看,一个大型集体项目,我们的工作并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大力辑佚曾是我们初期工作的重点,但这本是一项无有止境的事,左氏佚文至今仍间有发现,今后长时期亦将如此。尽管我们对点校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反复强调,但仍存在少量错字或断句失当之处。《附册》中第五部分《左宗棠年表》,也有个别史实欠准确。此外,由于全集整理编辑的时间延续较长,在全集竣工、成套推出前,原为各分册陆续出版,以致不断发现的大量左氏佚文无法全部纳入先前出版的各册之中,而只能在《附册》中再添入一份《补佚》,给读者带来一些不便。等等。正是由于已经看到这些不足,所以我在《〈左宗棠全集〉编后》中表示,“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并写道:“我们期望着《左宗棠全集》能有再版的机会。到那时,我们将尽力予以修订和进一步充实,出版一部更完善、准确、精美的《左宗棠全集》,为更广大的读者服务,为进一步繁荣祖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现在,随着《湖湘文库》将《左宗棠全集》纳入规划,这种期望中的再版的机会终于到来了。那么,我们如何将《全集》予以修订和进一步充实呢?基于上述,我想,我们的修订工作即可相应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将已陆续发现而尚未及收入的左氏佚文补入,以进一步充实《全集》的内容。补入的地方,我们曾设想将原编入“附册”的《左宗棠着作补遗》各篇及新增各篇,各依其类别和时间,移入有关分册中相应的地方;但后来考虑这样做工程太大,牵涉面广,而时间又甚紧迫,因而只好将原《补遗》仍旧保留在附册中不动,而将新补各篇作为一个整体置于《补遗》之末尾(仍分类按时间先后编排)。二、进一步做好点校工作,改正原来在点校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和订正《年表》中的个别史实,力求准确无误。此外,还应考虑的是,修订后的《左宗棠全集》既已作为《湖湘文库》中的一种,就应遵循《文库》的体例。《文库》中各书为珍惜篇幅,一般不在书后编制内容、人名索引,则《左宗棠全集》中原各册末的内容、人名索引,也就只好割爱删除了。好在这并不影响全书的内容和质量。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岳麓书院谢孝明博士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特此表示感谢。 我相信,只要按照这一方案认真切实做好修订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将一部更完善、准确、精美的《左宗棠全集》奉献在广大读者的面前,为进一步推进左宗棠研究、湖湘文化研究和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新的贡献。本书的初版由刘泱泱、岑生平、李行之、罗文化、邓云生、梁小进、廖运兰、文正义、李传书、熊治祁、丁葆赤、林鸣凤、喻岳衡等负责校点,刘晴波、刘泱泱负责审订。在此书重版之际,对这些同志所做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发生于1862年,即清同治元年的甘肃回民起义,是西北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最残酷的一次民族斗争。1900年调入北京抵抗八国联军并保护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的董福祥及其甘军,就是在这一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其后统治西北将近一个世纪的马姓军阀,也是从这一历史事件中成长壮大起来的。 对于这样一个延续10多年,蔓延西北五省区的历史事件,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知道的人实在太少了。时间才过去100多年,那次斗争留下的许多历史痕迹还依稀可见,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或者是不知道,或者成为似有似无的传说。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过去仅存的少量史料,大多是分散的或一些零星片断,且多数都是站在满清统治者一边,对这次回民起义抱有偏见和歧视,这种史料当然不宜出版发行。 2,1949年后,对这一历史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只是作为阶级斗争,简单地概括几句,人们无法获得全面系统的认识。 3,由于这一历史事件涉及回汉两个民族关系,往往被视为禁区,在中国大陆很少有人收集整理,深入研究。 但历史,特别是社会政治史,决不是个人隐私,没必要去掩盖。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残酷,也应正视。这才是智者和勇者应取的态度。 从1862到2007年,时间过去了140多年。这100多年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时代到了今天,我相信,回汉两个已和睦相处千年的兄弟民族,对100多年前发生的事,一定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价。 二,本书揭示了挑起这一历史事件的罪魁祸首是满清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在这一反动政策主导下,回汉民族都是受害者,他们同时经历了一场千年不遇的劫难。 围绕回族人民反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斗争主线,同时还描写叙述了这一斗争的历史局限和斗争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从而使这一事件既显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又错综复杂,惊心动魄。 由于没有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经济(土地)政策,只是直觉的分散的反抗和斗争,甘肃回族人民的这次起义最终以悲剧结束。其中固然有投机分子,但也有许多侠肝义胆,可歌可泣的勇士;也不乏具有一定政治和军事谋略的杰出人物。 本书虽不能为盛世继危学,为万代开太平,却整理、编辑、保存了一些濒临灭绝的历史资料;比较全面公正地记述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阅读本书,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政治制度文明进步的重要性,认识到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性,更加珍爱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友爱和平等。为建设和谐,科学,稳定的新中国而奋斗。 三,本书写作依据的史料主要有: 1,清代甘肃庆阳人惠登甲所着《庆防记略》(上下册) 2,民国甘肃镇原人慕寿祺所着《甘宁青史略》 3,《甘肃近现代史》 4,《中国近代史稿》 5,《左宗棠全集》(札件、奏稿) 6,曹正昌着《董福祥传》 7,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文史资料选辑》(修订重印本)。其中马重雍,马培清,徐兆藩,裴建准,马国珍,高万轩等人士的回忆文章,尤为珍贵。 8,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乡土历史》 9,《环县志》,《庆阳县志》、《平凉市志》、《镇原县志》。
既生左,何生曾——曾国藩与左宗棠一生恩怨考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首次见面,是在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二十一日傍晚。曾国藩回湖南本是为母亲办丧事。没想到恰逢太平军横扫两湖,皇帝命他出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赶到长沙。到了馆舍,换过衣服,匆匆洗了把脸,曾国藩就坐下来,与前来迎接的湖南巡抚张亮基及其幕友左宗棠展开长谈。论身份,在座的三人中,左宗棠最为卑微。曾国藩是在籍侍郎,也就是前副部长。张亮基是一省之主。而左宗棠出身仅是一个小小的举人,身份不过巡抚的幕友或者说师爷。然而谈起话来,左宗棠却成了主角儿。他不等张亮基开口,就详细介绍起长沙的防务安排,指手画脚,滔滔不绝,一副大权在握、舍我其谁的神态。一声不吭的张亮基似乎倒成了他的跟班儿。曾国藩也只有俯耳倾听的份儿,一时插不上话。然而曾国藩却并不觉得不舒服。相反,他越听,越觉得这个左宗棠确实名不虚传。此次会面之前,左宗棠之名对曾国藩来说已经如雷贯耳,太多朋友向他介绍过这位“湖南诸葛亮”是如何卓绝特出。交谈之中,左宗棠之头脑清晰,气概慷慨,议论明达,言中款要,确实令曾国藩颇为叹服。其实,何止曾国藩一见倾心。在会见曾国藩之前,这个小小的乡下举人早已经名满湖湘,令好几位大人物“一见即惊”了。二十二年前的道光十年(1830),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丁忧回湘,见到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青年左宗棠,即为其才气所惊,“以国士相待”,与他盘旋多日,谈诗论文,还亲自在书架前爬上爬下,挑选自己的藏书借给他看。道光十七年(1837),回到老家的两江总督陶澍见到二十多岁的举人左宗棠,“一见目为奇才”,“竟夕倾谈,相与订交而别。”不久又和他订下了儿女亲家。道光二十九年(1849),云贵总督林则徐回家途中,也因为闻听左的大名,特意邀左到湘江边一叙。林则徐“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宴谈达曙乃别”。(以上引文俱见《左宗棠全集·年谱》)令这些阅人无数的官场大僚不约而同地倾倒如此,左宗棠的才华横溢可想而知。太平军起之际,湖南巡抚张亮基派人三顾茅庐,把他请出了山,通省要务,概以任之。虽然身份仅为一名师爷,却实际负担起全省军政要务,在湖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张亮基反倒成了一块牌位:“制军于军谋一切,专委之我;又各州县公事票启,皆我一手批答。”(《左文襄公全集·书牍》)曾国藩虽然是高居二品的京官,但想在地方上开辟一番事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他毕竟是在籍官员,而不是实任官员。官场是最现实、最势利的,现官不如现管,如果湖南地方官员不大力配合他,无职无权的他其实寸步难行。因此,对这个小小举人,曾国藩极为尊重,言必称兄。不论大小事情,无不虚心请教。他相信,有这位明敏强毅的师爷帮忙,他在湖南办理团练,一定会相当顺利。 二然而,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印象,却有一点复杂。在见面以前,曾国藩这个名字,对他来讲当然也是如雷贯耳。作为如今朝中官位最高、声誉最好的湖南籍官员,曾国藩早已为湖南通省士林所景仰。左宗棠也听许多朋友说过曾国藩学问如何精深,品格如何方正。一见面,左宗棠并没有失望。人言曾国藩“向无大僚尊贵之习”,此言确实不虚。二品大员曾国藩没有一点官架子。他看起来更像一介循循儒生,衣着简朴,神态谦逊,一脸书生之气。而曾国藩言谈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担当意识,更让左宗棠刮目相看。晚清天下滔滔,官员们以敷衍塞责、逃避责任为能。在这种黑暗污浊的大背景下,曾国藩以清新方正之姿进入左宗棠的视野,如同鲍鱼之肆中吹入一股清风,不能不令左宗棠意外而且欣喜。因为曾氏的“正派”、“肯任事”,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说:“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这个第一印象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中的这样一句话:“才具稍欠开展”。初次接谈,左宗棠就得出了曾氏才略平平的结论。这句评价奠定他对曾国藩一生轻视态度的基础。在别人眼里雄才大略的曾国藩,何以在左宗棠眼里却“才具稍欠开展”呢? 三曾国藩确实不是那种让人“一见即惊”的人。乍一接触,你不但会觉得他并无什么出众之处,甚至还会认为他有点笨头笨脑。如果测智商的话,曾国藩肯定不如左宗棠,甚至比普通人强不了多少。左宗棠十五岁就中了秀才,而曾国藩前后足足考了七次,二十三岁才中了个秀才。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在曾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十分生动: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朗读了不知道多少遍没有背下来。一个小偷本希望等他睡觉之后进屋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背完。小偷大怒,跳出来说:“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另外,曾国藩是典型的粘液质性格,这种人的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这种性格特点更加重了他的“笨拙”之气。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友人阳湖周恺南腾虎,尝谓余儒缓不及事。余亦深以舒缓自愧。”他的学生李鸿章也当面指出他的病在“儒缓”:“少荃论余之短处,总是儒缓。”他对李鸿章的这个判断是首肯的,屡称自己“驽缓多病,百无一成”。因此,曾国藩眼中乏精悍之气,面上无果决之容。许多人一见到曾国藩,都觉得有点失望。方宗诚见到晚年的曾国藩,觉得他不像一位总督和将领,而像一位土里土气的乡村老教师:“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而后来英国人戈登见到曾国藩时,也大感失望:“曾国藩却是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这与他过去的历史是不相符合的;他的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左宗棠是多血质,为人狂傲、处事明快而短于人情。而曾国藩为人蕴藉,长于人情而短于机变。他观察思考得比一般人细,下判断也比一般人要慢,在左宗棠滔滔不绝指划天下之时,他只是默默倾听,认真思考,并没拿出什么高明的见解。两个人的性格和作风反差极大,因此左宗棠才得出了“才具稍欠开展”的第一印象。 四曾、左二人的首次合作是十分顺利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曾国藩俯察天下大势,判定清王朝正规军队已经彻底腐败,要想平定太平天国,必须赤地立新,编练一支全新的武装。所以到长沙不久,他就上了一道后来被认为是湘军成立之标志的奏折:“今欲改弦更张,总宜以练兵为要务。臣拟现在训练章程,宜参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而人们很少注意到,就在曾国藩上这道着名的折子前三天,湖南巡抚张亮基也上过一道内容相似的折子,提出“委明干官绅,选募……乡勇一二千名,即由绅士管带,仿前明戚继光束伍之法行之。所费不及客兵之半,遇有缓急,较客兵尤为可恃”。(张《张大司马奏稿》卷一,《筹办湖南堵剿事宜折》)我们知道,所谓张亮基的折子,其实就是左宗棠的折子。这道折子证明,创立湘军的想法,其发明权不能由曾国藩独占,起码是曾、左二人共享的。除此之外,二人还在另一个问题上不谋而合,那就是要加强湖南防卫,应该从扫清湖南境内的土匪入手。这样,如果太平军再次进入湖南,才不会得到本省土匪的呼应。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曾、左计议已定,具体事务由曾国藩来操作,而左宗棠则在调人用兵和办公经费多方协助。曾国藩初涉军事领域,两眼漆黑,幸亏左宗棠向他推荐了满族军官塔齐布作为帮手。塔氏为人忠勇,做事负责,后来成为湘军名将,对曾国藩帮助极大。对于这些曾国藩十分感激。这段时间,曾、左往来信函极多,曾国藩探讨军务的信件干脆不再寄给巡抚张亮基,而是直接写给左宗棠,对左的称呼也从客气的“尊兄”变成了亲切的“仁弟”,显示出两人关系的日益亲密。不过,这种良好关系建立在一种有点特别的交往形态上。按理,曾国藩科名既早,年龄又长,又是二品大员之身,当然应该是曾国藩发号施令,小小布衣举人左宗棠只有毕恭毕敬、小心建言的份儿。然而事实却是掉了个个儿。左宗棠在曾国藩面前毫不客气,对曾国藩动辄指手画脚,指示训诫,毫不客气。左宗棠的高己卑人、当仁不让之态在信中一览无余。这种做派在传统官场绝无仅有。左师爷的傲慢,和他的才气一样有名,甚至比他的才气更为有名。在巡抚面前,他以救星自居,面对曾国藩,他更毫不客气。左宗棠是典型的多血质人格,办事凌厉快捷,尤其善于在纷纭复杂的局面中迅速发现机会,定下策略。这种人和那种做事缓慢、反应迟钝、过于谨慎的同事通常很难合得来。而曾国藩恰恰是这种人。再加上刚刚出山办事之时,曾国藩远非后来的“老奸巨猾”,而是一个“官场愣头青”,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书生气重,拘执生硬,令左宗棠看着着急,忍不住经常加以“指导”。好在曾国藩和张亮基一样好脾气,对左宗棠俯首听命,从善如流,因此才造成了这段难得的“同心若金”。可惜的是,这段蜜月为期过短。咸丰三年,张亮基调任署理湖北总督,左宗棠也随之北上武汉。这两个人一走,曾国藩在湖南马上就寸步难行,处处碰壁。那些湖南官员早就痛恨曾氏越位侵权,此时团结起来,处处给曾国藩小鞋穿。曾国藩一怒之下出走衡阳,想脱离湖南官场,独力创建湘军。这个想法看起来解气痛快,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刚刚来到衡阳曾国藩势单力孤,形只影单,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处境十分困难。恰在此时,张亮基调离湖北,左宗棠也再度归乡隐居。曾国藩闻讯大喜,立刻写信请他来帮助自己。在长沙数月,他自觉与左宗棠惺惺相惜,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们两个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之人,别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自讨苦吃自练军队,左宗棠一定能理解。因为深知左氏的性骄气傲,所以他给左宗棠的这封信写得异常客气:那意思是说,我请您做一个高级顾问,不敢让您承担那些琐碎的俗务,只要居傍指点指点我就可以了。曾国藩满心以为,以他如此诚挚的邀请,左宗棠肯定会给他这个面子。没想到左宗棠根本不感冒,他回给曾国藩一封极为冷淡的信,“文字似敬实疏,态度似谦实傲,与曾国藩之火热心肠、尊奉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仅如此,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此事时还语含讥讽:“涤公正人,其将略未知何如。弟以刚拙之性,疏浅之识,万无以赞高深。前书代致拳拳,有感而已。”(《左宗棠全集·书牍》)很显然,左宗棠不愿做曾国藩的助手,主要原因是对曾国藩的“将略”评价颇低。在长沙期间的短暂合作,并没有扭转他对曾国藩才能的评价。况且当时曾氏以在籍侍郎练兵,非官非绅,地位尴尬,没权没钱,左宗棠和大部分人一样,不看好他,不认为他是能大有作为的靠山。收到了左氏的回信,曾国藩才发现自己原来在左宗棠心目中原来如此无足轻重。这令他颇觉伤心。不过相比后来左宗棠加给曾国藩的种种难堪和伤害,这次回绝实在算不上什么。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左宗棠是清朝晚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岳麓书社于2014年出版的《左宗棠全集》(全15册)是一部汇集左宗棠生平事迹、军事战略、政治文献和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此全集不仅记录了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还深入反映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民族问题及国家治理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本文将从《左宗棠全集》的出版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独特地位。
《左宗棠全集》全15册的出版,凝结了大量学者和出版人员的辛勤努力。岳麓书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与出版,特别注重历史人物的思想遗产和文化贡献。左宗棠作为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政绩和文笔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编辑出版《左宗棠全集》不仅是对左宗棠个人历史贡献的整理,也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史的深入挖掘。
此全集的编辑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的资料收集与研究。首先,编辑团队广泛收集了左宗棠的书信、奏折、诗文等历史文献,尤其注重清代档案的利用。其次,编辑工作中还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力求还原左宗棠的真实面貌。此外,全集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左宗棠的政治理念、军事战略等方面的阐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这套全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历史人物文献整理的一个新高峰,也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左宗棠的政治与军事理念、文化思想的系统呈现,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这对于历史研究者、文化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左宗棠全集》全书共15册,涵盖了左宗棠的多方面作品与文献,包括他的自传、诗文、书信、奏章以及与他相关的重要历史文件。每一册的内容安排都紧密围绕左宗棠的生活与思想轨迹展开,分为若干大类,使得整部全集内容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系统学习与研究。
首先,全集中的政治文献部分,占据了整个全集的核心地位。左宗棠的奏折、意见书、政策建议等文献,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深刻洞察。尤其在洋务运动和镇压太平天国、平定新疆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左宗棠的军事策略与政治主张,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此外,全集还特别重视左宗棠的文人身份。他的诗文作品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化人的风采与思想深度。左宗棠的诗歌风格自成一派,既有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也融合了他对国运、民生和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左宗棠精神世界的写照,也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全集中还收录了大量的个人书信,这些书信揭示了左宗棠与家人、朋友、同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他个人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见解与心路历程。这些书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左宗棠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发展。
《左宗棠全集》的出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其对左宗棠多维度形象的再现。左宗棠不仅是军事将领,也是一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思想复杂且多面,全集通过全面的资料收集和详细的注释,为研究左宗棠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这些文献材料,不仅是历史学者研究清朝末期历史的重要参考,也为现代学者深入研究民族问题、国家治理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全集在学术上的创新,体现在对左宗棠思想的多角度解读上。例如,全集对左宗棠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左宗棠不仅了解西方的科技和政治思想,还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洋务运动期间,左宗棠不仅倡导学习西方科技,且亲自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其独特的治国理政理念,对于今天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再次,左宗棠的战略思维和军事理论也在全集中得到了系统的呈现。左宗棠的军事战略,以其深刻的战略眼光和实际的战术操作,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多个重要战役的胜负。全集中的军事部分,不仅是军事爱好者的宝贵资料,也为研究中国传统军事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左宗棠全集》的出版,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胜利,也是对左宗棠及其历史贡献的文化传承。全集的出版,使得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得以更加全面、准确地呈现,也让左宗棠的思想与历史经验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这套全集为我们提供了对历史人物深入反思的契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的教训和未来的方向。
在文化传承方面,《左宗棠全集》还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全集的出版,左宗棠的文化精神与治国理念得以跨越时代的限制,影响到更多的人群。在现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左宗棠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无论是对于国家治理的反思,还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态度,都为当代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外,全集的出版还促进了历史学科与文化学科的交融,为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左宗棠作为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军事、文化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全集的出版,不仅丰富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内容,也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结:
通过对《左宗棠全集》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这套全集不仅仅是对左宗棠生平的整理,更是对他思想精髓的深刻挖掘。全集内容的广泛性、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及文化的重要文献,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反思与借鉴。
总的来说,岳麓书社出版的《左宗棠全集》以其详实的内容、严谨的编辑和深刻的学术价值,不仅为研究左宗棠及其时代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后人理解和继承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文化传播方面,这一作品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