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主编的《文化生活丛刊》和《译丛》,早年在知识青年中有很大影响,至今尚为人们怀念。为了继承这种优良传统,三联书店遂有出版《文化生活译丛》之议。《文化生活译丛》分辑出版,每辑十本。收入《丛刊》的,包括国外优秀的散文、书信、回忆、杂感,也收入少数论述、专着。不论何种文体,都以足以提高人们文化情趣为前提。
《文化生活译丛》部分书目介绍: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增订版)》 “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过时间。在这里,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群星照耀的某些时刻——我这样称呼那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茨威格从悠久的历史中撷取十四个重要时刻加以生动刻画,这些时刻——正如他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精装)》 是我国知名的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先生的一本小书。王佐良作为编者(同时也是主要译者)选取了30位英国作家的散文作品,每位作家都有对其作品的评析,置于译文之前。他以时间为轴对各代各型的英国散文进行了精心梳理,包括17世纪的随笔、人物特写,18世纪的期刊论说和政论文,19世纪的小品文和历史着作,20世纪的文论、游记、科普文等,主要展现了英国散文中的一条平易散文传统。平易但不平淡,既言之有物,又言而有文。他认为,“平易不止是归真返璞,而且是一种文明的品质”。 《六人》 讲述了六个人的故事。他们不是芸芸众生中六个普通人,而是特立独行、有各自精神追求的世界性人物。除了僧侣梅达尔都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小说《魔鬼的万灵药水》主角)和游吟诗人阿夫特尔丁根(德国诗人诺瓦利斯同名小说主人公)以外,另四个人浮士德博士、唐·璜、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和骑士堂‘吉诃德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型人物。作者借重塑这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探讨的是人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重大问题。《六人》的英译者将这本书比作一部交响乐,开篇是一个介绍主题的序曲,六个故事是六个乐章,结尾是一首欢欣、和谐的终曲。在终曲中,作者洛克尔用嘹亮的声音唱出心声——他的革命宣言。所有的人,尽管思想不同、道路各异,都须抛弃“孤军奋战”,须与他人携手共进,才能最终实现每个人的才智都有机会发展的“大同世界”:“新国土的大门打开了。新人类踏上崭新的土地,欢乐的歌声从天空飘来,响彻寰宇。” 翻一遍《六人》,常常会被洛克尔的思想火花击中。我们阅读的不是一本消闲解闷的故事集,而是一位大智者和大勇者充满哲理、剖肝沥胆的肺腑之言。 《镜中瑕疵》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着名的作家,197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镜中瑕疵》是他的自传。这本书以清新优美的笔触记述了他奇特的一生,剖析了他作为“个体的人”五彩斑谰而又矛盾重重的内心世界。怀特在这本书里以诚实的态度向整个世界剖白了他炽热、崇高,“既非男人又非女人”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对他的文学创作发生的深刻影响。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他的早年生活,他与家庭、朋友的关系以及如何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作家的简洁的回忆。怀特以他特有的犀利、智慧和总是充满疑问的、感情复杂的笔触撰写了这一部分。第二部分叙述了在希腊的一连串旅行。怀特在那儿寻觅到精神上的归宿,笔调更柔和、更客观,也更充满了感情。第三部分“往事与随想”就像一组记录怀特现在生活的照片剪辑。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对朋友大度宽容。通过对颇有权势的朋友——前澳大利亚总督约翰·克尔爵士和他的妻子克尔夫人,以及澳大利亚着名的画家西德尼·诺兰道德堕落的剖析,怀特鞭笞了澳大利亚社会总体上的道德平庸。《镜中瑕疵》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十分出色、别出心裁、诚挚坦率的“自画像”。 《卢梭》 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正因乎此,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大诗人之间的距离,就比他与一位蹩脚的哲学家之间的距离为小。卡西尔的这册小书,通过追述从诗(卢梭)向哲学(康德)和从哲学(康德)向诗(歌德)的精神转换现象,生动而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人生五大问题》 法国知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智慧和丰美的文采。作为西方作家,作者对人生病态所开药方未必都能使我们折服,但是他主张为人注重情操,强调积极面对人生,而又不尚空论,不说假话……显然是值得提供给关心人生问题的读者思索和咀嚼的。
《文化生活译丛》截图:
文化生活译丛全部书目:
1. 《一间自己的屋子》 伍尔夫2. 《人生五大问题》 安德烈 . 莫罗阿3.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斯蒂芬 . 茨威格4. 《上帝的一生》 佛朗哥.费鲁奇5. 《六说文学批评》 蒂博代6. 《幽黯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作者:奈保尔 译者:李永平 2003年8月第1版7. 《印度︰受伤的文明》作者:(英国)V.S.奈保尔 出版日期:2003-88.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V.S.奈保尔9.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欧金尼奥?加林10. 《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让——皮埃尔?韦尔南11. 《圣经:一部历史》维尔纳?克勒尔12. 《伊利亚随笔选》查尔斯?兰姆13. 《伊丽莎白女王和埃塞克斯伯爵——一段悲剧性的历史》斯特莱切14. 《两种文化》C?P?期诺15. 《吉本自传》 爱德华?吉本16. 《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等17. 《沉默之子——论当代小说》 迈克尔.伍德18. 《幸运生涯》 费希19. 《彼得?潘》 巴里20. 《法国掠影》 詹姆斯21. 《英国风情》 詹姆斯22. 《教育的目的》 怀特23. 《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 埃玛?阿?斯特24. 《意志自由》 洛斯基25. 《葛莱齐拉》 拉马丁26. 《墓中回忆录》 夏多布里昂27. 《论戏剧》 卢梭28. 《卢梭的生平和着作》 罗曼?罗兰29. 《磨坊书简》 都德30.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 田晓菲31. 《镜中瑕疵》 [我的自画像] 帕特.克.怀特32. 《苏曼殊传》 柳无忌33. 《沙郡年记》 李奥帕德34. 《醒来的森林》 巴勒斯35. 《欧洲书简》 勃莱尔36. 《沙漏》 梅特林克 等37. 《夏日走过山间》 约翰.缪尔38. 《神祗.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德.西拉姆39. 《弥尔顿传略》 帕蒂森40. 《米沃什词典》41. 《哲学与幼童》 加雷斯.皮.马休斯42. 《笑的历史》 让.诺安43. 《安德烈?莫洛亚传》 纳尔基里耶尔44.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约瑟夫.富歇传》 茨威格45. 《沙漠革命记》 劳伦斯46. 《批评生理学》 阿贝尔.蒂博尔47. 《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48. 《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的悲剧》49. 《关于来诺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 莱?柯拉柯夫斯基50. 《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 托马斯?伯恩哈德51. 《思考与回忆》 俾斯麦52. 《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义德访谈录》 薇斯瓦纳珊编53. 《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 萨义德54. 《诠释与过度诠释》 安贝托?艾柯等55. 《悠游小说林》 安贝托?艾柯作者:安贝托?艾柯 出版日期:2005-1056. 《伏尔泰的椰子》 伊恩?布鲁玛作者:(英)伊恩?布鲁玛 译者:刘雪岚 萧萍 2007年2月第1版57. 《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作者:(美)凯瑟琳?奥兰丝汀 译者:杨淑智 2006年10月第1版58. 《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作者:(印度)拉贾戈帕拉查理 改写 译者:唐季雍 2007年3月第1版59. 《门萨的娼妓——伍迪?艾伦幽默文集》伍迪?艾伦60. 《我是说谎者》作者:(意)费里尼 出版日期:2000-1061. 《小人物日记》格罗史密斯兄弟作者:乔治?格罗史密斯,威登?格罗史密斯 译者:孙仲旭 2005年3月第1版62. 《文明与野蛮》作者:(美)路威 着,吕叔湘 译 出版日期:2005-3-163. 《我怎样学习和写作》作者:高尔基 出版年:1984年6月64. 《夏洛蒂?勃朗特书信》作者: 夏洛蒂 出版年: 198665. 《情爱论》作者: (保)瓦西列夫 译者: 赵永穆等 出版年: 1984-10-0166. 《马雅可夫斯基小传》67.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68. 《列维?施特劳斯》69. 《海明威谈创作》70. 《阿瑟?米勒论剧散文》71. 《艺术与宗教》72. 《异端的权利》73. 《番石榴飘香》74. 《自我论》75. 《导演们》76. 《四海之内》77. 《思想家》78. 《狱中二十年》79. 《画布上的泪滴》80. 《一部小说的故事》81. 《书和画像》82. 《女杰书简》83. 《卢梭的生平和创作》84. 《发挥你的潜能》85. 《小说的艺术》86. 《不是我,而是风》87. 《六人》88. 《人生的五大问题》89. 《富兰克林自传》90. 《俄罗斯的暗夜》91. 《耳证人》92. 《人与事》93. 《寻找一个角色》94. 《并非舞文弄墨》95. 《我与兰登书屋》96. 《漫话圣经》97. 《圣经是怎样一部书》98. 《伦敦的叫卖声》99. 《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100. 《英伦独语》(西班牙)桑塔耶纳 着101. 《宫廷文化》(德)布姆克 着102. 《浅薄之尤——伍迪?艾伦幽默文集》(美)伍迪?艾伦 着103. 《俄罗斯文化史》(俄)里亚普采夫 着番石榴飘香女杰书简艺术与宗教伦敦的叫卖声俄罗斯的暗夜夏洛蒂·勃朗特书信我怎样学习和生活玛丽·斯图亚特 ; 苏格兰女王的悲剧阿瑟·米勒论剧散文格格不入 ; 萨义德回忆录思想家 ; 与十五位杰出哲学家的对话门萨的娼妓 ; 伍迪·艾伦幽默文集自我论 ; 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文明与野蛮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小人物日记卢梭的生平和着作论戏剧 ; 致达朗贝尔信男论女论漫话圣经情爱论发挥你的潜能一部小说的故事人与事寻找一个角色贝奥武甫 ; 古英语史诗不是我 而是风 ;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发明的故事聚书的乐趣耳证人 ; 五十种性格六人历代大师 ; 伯恩哈德作品选我怎样学习和写作小说的艺术哲学的故事四海之内 ; 东方和西方的对话海明威谈创作马雅可夫斯基小传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诠释与过度诠释列维-施特劳斯
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逐渐形成了几个知识分子群体。这几个知识分子群体大致划分如下:
一、青年体改委派:这一批人以六六年前后的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走向未来丛书》是他们在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工具。他们希望借改革的时机,以“为政治服务的学术讨论”获得共产党内某一派的支持,从而走向政治权力和获得学术特权。这是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中知识分子获取名利的一条捷径。这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在五十年代以李希凡、蓝翎,六十年代以姚文元,戚本禹,七十年代以梁效,罗思鼎(北京上海的两个写作小组,包括北京大学的周一良和汤一介在内)为代表。青年体改委派的主要成员是在上述倾向的影响教育下成长的,并成为改革时期的这种倾向的代表。
二、中国文化书院派:这一派以汤一介、李泽厚、庞朴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期即已进入学术界的知识分子为主。他们以宣传中国文化为宗旨,广泛地邀请老一代知识分子如新儒家的代表梁漱冥,冯友兰,以及海外儒学代表人物杜维明等人进行讲座而扩大其影响。这一派的一些主要成员在二十年前为进入共产党的特权核心曾作过不同程度的尝试,但是由于政治风向多变及其他因素,始终未获成功,反而遭受到一些挫折,在改革的新形势下,他们采取了较为稳健的形式。然而,他们所推动的文化讨论和共产党政权及其意识形态没有冲突,甚至可以说是迎合了共产党的宣传。这批人,包括李泽厚在内,思想上基本属于斯大林主义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学院派,但在学术上还保留了一些共产党执政前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影响。他们是共产党执政后第一代知识分子在八十年代的代表。
三、北京社会科学经济所派:这批人以陈子明、王军涛为代表。他们是六六年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在八十年代他们以办函授大学筹集资金,进而用这些钱出版丛书,建立研究所,办报纸等。他们以各种文化、思想活动甚至经济手段为他们影响和进入政治权力集团作准备。到八九年为止,由于有第一派人的存在,这批人基本上未能有效地进入政治权力阶层。但是,由于他们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和自己的刊物,八十年代末期通过宣传新权威主义,他们的影响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在学术上,这批人没有明确的关注,和前述及第四派知识分子一样,一切只是为其政治活动服务。
四、华夏丛书派:这是以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为后台的一批知识分子,和北京社会科学经济所派一样,这派知识分子也没有明确的学术观点和学术目的,其主要任务是在为邓朴方服务的同时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获取更多的利益为自己的主旨。他们的出版物从《青年社交手册》,《女性生活指南》到各种文化学术着作,种类繁多并无一定之规。在北京,他们以雄厚的资金和后台,吸引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与他们合作。
五、文化丛书派:这是以三联书店出版的一套《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为中心聚集起来的一批文化革命后进入大学的知识分子,以翻译介绍为主,后来也有些着述。和上述四派不同,这些人试图以思想和学术影响社会,由于他们的社会背景,他们离共产党权力集团很远,介入共产党的权力政治难以成为他们的直接动机。他们研究的重点是文化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东,西方思想及传统问题。
六、启蒙派:由于启蒙一词在中国大陆是一个褒意词,因此几乎上述各派知识分子都宣称自己作的是启蒙工作,本文启蒙二字严格限定在近代意义上的启蒙,这派以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为代表,存在于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及几个大学等研究机构。由于他们的独立性和反叛性,因而在共产党的统治下很难得到充分发展,也很难得到海外的支持,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政治上他们都需要自己在隔绝中摸索发展,但这一派却的确存在于北京各界中,并且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上述各派知识分子在中国大陆中的社会地位,对于中国大陆社会的影响是很不同的,他们的思想基础和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本文将着重介绍文化丛书派的形成,变化及其主要人物的思想,并对此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本文希望通过对文化丛书派的介绍使人们能够对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文化丛书派的产生
《读书》杂志是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一本影响极其广泛的杂志。在一九八六年二月号一期的定稿过程中,有一篇肯定中国传统的文章引起了《读书》杂志特约编辑包遵信的不快。因为包遵信自己对中国传统持否定态度。但是这篇文章是别人推荐来的,很难因为个人观点的好恶而不予发表。恰好在这时候他收到甘阳的一篇关于传统的文章。这篇文章持激烈的否定传统文化的态度,于是包遵信决定把这两篇文章在同一期中发表,以抵制那篇肯定传统的文章的影响。甘阳的这篇反对传统,鼓吹全盘西化的文章在《读书》杂志二月号发表以后(1),很快就被共产党的机关报纸《人民日报》加以转载。甘阳在这篇文章中引进了一些伽达默尔(H.Gadamer )的解释学观点,而中国由于三十年的封闭,对西方当代一些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几乎毫无所知,因此,此文给人的感觉是十分新颖,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非哲学专业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大约与此同时,甘阳在《了望·海外版》一九八六年一月号上发表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化五题”一文。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三联书店的《文化生活译丛》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出版工程,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与文化价值。自从1960年代推出以来,该丛书不仅涵盖了众多文化、哲学、社会学及艺术领域的经典之作,而且通过不断更新和补充,成为了中国文化阅读的重要阵地。新版和旧版的《文化生活译丛》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展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从外部变化来看,新旧版本的不同呈现了时代背景的转换与出版方向的变化;从内容质量来说,这一丛书精选的翻译作品让中国读者得以接触到世界思想的精华;而从出版历史与文化影响上来看,它既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也是三联书店在中国出版史上的一座丰碑。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文化生活译丛》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重要性与意义。
《文化生活译丛》的问世,首先离不开三联书店对于文化传承与世界思想的探索。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与文化变革,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汇和思想冲突激烈,三联书店意识到,只有通过引进外部文化精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时中国文化界的思想封闭状态。因此,三联书店决定通过译介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与文化作品,来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帮助中国文化吸纳世界先进的思想成果。
自1960年《文化生活译丛》正式出版以来,它便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文化的桥梁。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的那段特殊时期,文化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文化生活译丛》所翻译的外文经典显得尤为珍贵。例如《资本论》《历史与阶级意识》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一些西方哲学家的作品,都通过这一丛书被介绍到中国。这些书籍不仅拓展了读者的知识面,也为中国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文化生活译丛》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文化历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开放与多元,三联书店逐渐调整其出版方向,不仅继续引进社会科学和哲学经典,也开始包括更多的艺术、文学以及社会实践领域的作品。这一过程显示了中国文化出版体系的逐步发展,也为中国文化多样化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新版《文化生活译丛》与旧版相比,在内容选择和编辑策划上有了显著变化。旧版《文化生活译丛》集中在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及一些西方哲学思想作品,其内容偏重于对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解释与反思。而新版则更多呈现了当代世界的社会科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广泛视角,涵盖了从后现代主义到全球化等新的学术范式,反映了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更为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新版《文化生活译丛》在选书范围的拓宽上,也显示出更为开放的视野。举例如今较为流行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环境保护与生态学理论、性别研究、当代艺术与文化现象等领域,已逐渐进入丛书的出版视野。而旧版则更多偏重于革命历史、社会变革及相关政治哲学作品,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探索。新版的多元化展现了全球化时代知识体系的跨界融合,也与世界知识文化的最新发展趋势相符。
此外,新版《文化生活译丛》对于翻译质量和编辑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成熟,新版的翻译更加精准和流畅,不仅注重学术性,也注重可读性。许多译者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深入理解相关学术背景,使得翻译作品在传播原作精神的同时,兼顾了本土读者的理解习惯。这一变化使得新版《文化生活译丛》更易被现代读者接受,同时也提高了学术研究的专业性。
《文化生活译丛》不仅仅是一本书籍的合集,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且多维。首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文化生活译丛》所提供的国际经典文献,大大丰富了中国学术界的研究资料,使得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在思想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尤其是在社会学、哲学和历史学领域,丛书中译介的经典著作为中国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推动了学术讨论和创新。
其次,《文化生活译丛》在民众文化素养的提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该丛书的选题内容广泛且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它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选择。这些作品对于拓宽读者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生活译丛》成为了不少文化爱好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目,许多人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接触到了从未涉及过的学科和思想领域。
最后,作为三联书店的核心出版项目之一,《文化生活译丛》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不仅为三联书店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声誉,也推动了其他出版社在文化出版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出版机构认识到,跨文化翻译和思想交流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三联书店通过《文化生活译丛》的成功案例,成为了中国文化出版行业的先锋。
《文化生活译丛》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书籍本身的价值上,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文化传递的使命。通过对外文经典的翻译和介绍,这一丛书让中国读者得以接触到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与思想成就,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丛书的出版不仅为中国引进了大量西方文化的前沿思想,还促使国内文化产业逐渐走向国际化。
《文化生活译丛》所翻译的经典不仅仅是学术的传递,更是文化的流动。通过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引介,丛书成为了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见证者。比如,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与哲学的介绍,丛书让读者了解了多元化的思想表达形式,并激发了国内艺术与思想创新的思考。正是这种跨文化的互动,推动了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此外,丛书还具备一定的历史见证意义。它反映了中国在不同时代对外来思想的态度变化和文化自信的建立。从最初的接纳与吸收,到后来更加主动地进行文化输出,丛书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不仅仅是学术的工具,更是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见证者。
总结:
综上所述,《文化生活译丛》作为三联书店的重要文化出版项目,不仅仅为中国学术研究和普通读者提供了珍贵的外文经典译著,也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从旧版到新版,《文化生活译丛》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格局。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文化交流与思想启蒙的重要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