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全105册 中医古籍经典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全105册 中医古籍经典

Quantity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全105册 中医古籍经典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近年推出的一套中医古籍整理丛书,是继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繁体竖排整理本后而出版的一套简体横排本,全套书以简体规范字印刷,邀请名家遴选善本整理后出版,先后于2005年2006年2007年推出三辑。2005年精选20种,封名题字用毛笔书写。2006年推出第二辑,共51种,题字改字库体。2007年第三辑再增34种,共收书105种。我第一本开始购买的中医古籍就是这套丛书里的《景岳全书》,其封面装帧先吸引我,此后陆续置办。后来这套丛书成为中医古籍类的畅销书,并多次再版,并于2011年底结集推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有望成为简体中医古籍整理的经典版本。

    商务老馆长张元济说:书籍贵在流通,流通之机在于廉价。这套书恰恰就在于其廉价和易得,虽然隐去了校勘记,相信整理者的工作也应该是严谨而认真的。年前闲暇,查网络上并无完整书目者,特为之整理,以贻同好。书目主体部分根据07年三辑所附的书目表,并将各书所在出版辑次标明。另着者、整理者和每书初版年月亦一并标出。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方括号内数字表示所在辑数)一,经典着作1)黄帝内经素问【一】田代华 整理2005-8-12)灵枢经【一】田代华 等整理2005-8-13)伤寒论【一】汉 张仲景 述,钱超尘 等整理2005-8-1 4)金匮要略【一】汉 张仲景 撰,何任 等整理2005-8-1 5)温病条辨【一】清 吴瑭 撰,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 整理2005-8-16)温热经纬【一】清 王孟英 编着,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 整理2005-8-1 二,诊断类着作7)脉经【三】晋 太医令 王叔和 撰,贾君 等整理2007-9-18)诊家枢要【三】元 滑寿 撰,贾君 等整理2007-9-19)濒湖脉学【三】明 李时珍 撰,贾君 等整理2007-9-1 三,通用着作10)中藏经【三】谭春雨 整理2007-7-111)伤寒总病论【三】宋 庞安时 着,王鹏,王振国 整理2007-9-112)素问玄机原病式【一】金 刘完素 撰,孙洽熙 等整理2005-8-11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宋 陈言 撰,王咪咪 整理2007-9-114)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一】金 刘完素 撰,孙洽熙 整理2005-8-115)儒门事亲【一】金 张子和 撰,邓铁涛 等整理2005-8-1 16)内外伤辨惑论【三】金 李东垣 撰,李一鸣 整理2007-7-117)脾胃论【一】金 李东垣 撰,文魁 等整理2005-8-118)兰室秘藏【一】金 李东垣 撰,文魁 等整理2005-8-119)格致余论【一】元 朱震亨 撰,施仁潮 整理2005-8-120)丹溪心法【一】元 朱震亨 撰,王英 等整理2005-8-121)景岳全书【二】明 张介宾 着,李继明等整理2007-9-122)医贯【一】明 赵献可 撰,郭君双 整理2005-8-123)理虚元鉴【一】明 汪绮石 撰,谭克陶 等整理2005-8-124)明医杂着【三】明 王纶 撰,明 薛已 注,王振国 等整理2007-9-125)万病回春【三】明 龚延贤 撰,张效霞 整理2007-11-126)慎柔五书【二】明 胡慎柔 撰,郑金生 整理2006-6-127)内经知要【三】明 李中梓 辑注,胡晓峰 整理2007-7-128)医宗金鉴【二】清 吴谦 等编,郑金生 整理2006-8-129)石室秘录【二】清 陈士铎 撰,王树芬 等整理2006-6-1 30)医学源流论【三】清 徐大椿 撰,万芳 整理2007-7-131)兰台轨范【三】清 徐大椿 撰,王咪咪 整理2007-7-132)杂病源流犀烛【二】清 沈金鳌,田思胜 整理2006-7-133)古今医案按【三】清 余震 纂辑,苏礼 等整理2007-7-134)笔花医镜【三】清 江涵暾 撰,梁慧凤 整理2007-7-135)类证治裁【一】清 林珮琴 撰,李德新 整理2005-8-136)医林改错【一】清 王清任 撰,李天德 等整理2005-8-137)血证论【一】清 唐宗海 撰,魏武英 等整理2005-8-138)名医类案【一】明 江瓘 撰,苏礼 等整理2005-8-139)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二】张锡钝 原着,柳西河 等重订2006-7-1 40)丁甘仁医案【三】丁甘仁 撰,苏礼 等整理2007-7-1  四,各科着作(一)内科41)金匮钩玄【二】元 朱震亨 撰,明 戴原礼 校补,竹剑平 等整理2006-7-142)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二】明 戴原礼 撰,王英 等整理2006-6-143)医宗必读【二】明 李中梓 撰,郭霞珍 等整理2006-8-144)医学心悟【二】清 程国彭 撰,田代华 整理2006-6-145)证治汇补【二】清 李用粹 编撰,竹剑平 等整理2006-6-1 46)医门法律【二】清 喻昌 撰,史欣德 整理2006-8-1 47)张氏医通【二】清 张璐 撰,王兴华 等整理2006-12-1 48)张聿青医案【二】清 张乃修 撰,苏礼 等整理2006-6-1 49)临证指南医案【二】清 叶天士 撰,苏礼 等整理2006-6-150)症因脉治【二】明 秦景明 撰,清 秦皇士 补辑,郭霞珍 等整理2006-8-151)医学入门【二】明 李梃 编撰,田代华 等整理2006-11-1 52)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三】明 缪希雍 撰,王淑民 整理2007-7-1 53)温疫论【三】明 吴有性 撰, 张志斌  整理2007-7-154)温热论【三】 清 叶桂 撰,张志斌 整理2007-7-155)湿热论【三】清 薛雪 撰,张志斌 整理2007-7-156)串雅内外编【三】清 赵学敏 纂辑,清 吴庚生 补注,郑金生 等整理2007-8-157)医醇賸义【二】清 费伯雄 撰,王鹏 等整理2006-6-158)时病论【三】清 雷丰 撰,方力行 整理2007-7-1(二)外科59)外科精义【二】元 齐德之 撰,胡晓峰 整理2006-6-1 60)外科发挥【二】明 薛已 撰,胡晓峰 整理2006-6-161)外科正宗【三】明 陈实功 撰,胡晓峰 整理2007-7-162)外科证治全生集【二】清 王维德 撰,胡晓峰 整理2006-6-1 63)疡科心得集【二】清 高秉钧 撰,田代华 整理2006-6-1(三)妇科64)经效产宝【三】唐 昝殷 撰,朱定华 整理2007-7-165)女科辑要【三】清 沈尧封 辑,朱定华 整理2007-7-166)妇人大全良方【二】宋·陈自明 撰,王咪咪 整理2006-6-167)女科经纶【二】清 萧壎 撰,朱定华 整理2006-6-168)傅青主女科【二】清 傅山 撰,欧阳兵 整理2006-10-169)竹林寺女科秘传【二】清 竹林寺僧 撰,董少萍 整理2006-6-170)济阴纲目【二】明 武之望 撰,李明廉 等整理2006-6-1 (四)儿科72)小儿药证直诀【二】宋 钱乙 撰,阎孝忠 编集,郭君双 整理2006-6-173)活幼心书【二】元 曾世荣 撰,田代华 整理2006-6-174)幼科发挥【二】明 万全 撰,何永 整理2006-6-175)幼幼集成【二】清 陈复正 编撰,杨金萍 等整理2006-6-1(五)眼科76)秘传眼科龙木论【二】明 葆光道人 着 接传红 等整理2006-6-177)审视瑶函【二】明 傅仁宇 纂辑,郭君双 等整理2006-8-178)银海精微【二】清 佚名氏 撰,郑金生 整理2006-6-179)目经大成【二】清 黄庭镜 撰,李怀芝 等整理2006-9-180)眼科金镜【二】清 刘耀先 辑撰,韦企平 等整理2006-8-1(六)耳鼻喉科81)重楼玉钥【二】清 郑梅润 撰,郭君双 整理2006-6-182)口齿类要【二】明 薛已 撰,郭君双 整理2006-8-183)喉科秘诀【二】清 破头黄真人 撰,曹炳章 评阅,宋咏梅 整理2006-8-1(七)针灸科84)针灸甲乙经【二】晋 皇甫谧 编集,黄龙祥 整理2006-6-185)针灸资生经【三】宋 王执中 编撰,黄龙祥 等整理 2007-7-186)针经摘英集【三】元 杜思敬 敬辑,黄龙祥 等整理 2007-7-187)针灸大成【二】明 杨继洲 原着,靳贤 补辑重编,黄龙祥 整理2006-6-188)针灸聚英【二】明 高武 纂集,黄龙祥 整理2006-6-1(八)骨伤科89)永类钤方【二】元 李仲南 撰,王均宁 等整理2006-10-190)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二】 唐 蔺道人 着,胡晓峰 整理2006-8-191)正体类要【二】明 薛己着,曹炳章 校订,丁继华 等整理2006-8-192)世医得效方【二】元 危亦林 撰,田代华 等整理2006-11-193)伤科汇纂【二】清 胡廷光 编,胡晓峰 整理2006-6-194)厘正按摩要术【二】清 张振鋆 辑,张成博 等整理2007-10-1(九)养生95)寿亲养老新书【三】宋 陈直 原着,元 邹铉 增续,黄瑛 整理2007-7-196)遵生八笺【二】明 高濂 撰,王大淳 等整理2007-11-1 97)老老恒言【二】清 曹庭栋 撰,王振国 等整理2006-6-1 五 方药类着作 98)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 编,刘景源 整理2007-7-199)医方考【三】明)吴昆 着,张宽 等整理2007-8-1100)本草原始【三】明 李中立 撰绘,郑金生 等整理2007-7-1 101)医方集解【二】清 汪昂 撰,苏礼 等整理2006-6-1 102)本草备要【一】清 汪昂 撰,郑金生 整理2005-8-1103)得配本草【三】清 严洁,施雯,洪炜 纂,郑金生 整理2007-7-1104)成方切用【三】清 吴仪洛 撰,史欣德 整理2007-7-1105)时方妙用【三】清 陈修园 着,王鹏,王振画 整理2007-9-1106)验方新编【三】清 鲍相璈 纂辑,清 梅启照 增辑,苏礼 等整理2007-7-1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全105册中的中医古籍经典,分析其对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历史传承以及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丛书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历史价值以及对中医文化传播的作用。通过分析该丛书的组成与内容,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在中医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如何为现代中医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1、《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学术价值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中医学界一项重要的学术工程,由一系列经典中医古籍组成,涉及临床医学的方方面面。这些古籍不仅包含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学、治疗学等重要知识,还系统地总结了历代名医的临床经验,堪称中医学术的宝贵遗产。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这些古籍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是研究中医学理论的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

其中,《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之一,它以天人相应的理念为核心,详细探讨了人体生理、病理、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该书不仅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指导,还提出了“阴阳五行”的理论模型,这对后来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医的理论支柱之一,它对现代中医的教学和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伤寒杂病论》则侧重于外感疾病的诊治,创立了中医的方证理论,对辨识症状、确定治疗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中医临床诊疗中,许多经典方剂依然源自于此,因此它对于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通过《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中的这些经典作品,读者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还能汲取历代中医大师的临床智慧。

2、《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不仅注重理论的传承与发扬,更着眼于实际应用,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该丛书中的经典作品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为现代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无论是方剂的使用,还是诊断治疗方法的制定,均通过这些经典的文本得到了极为丰富的实践支持。

例如,《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辨证施治”理念,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通过对病症的辩识,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使得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这一治疗方法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的基础。现代中医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通过阅读并学习这些经典作品,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病症分析和辨证论治。

同样,《金匮要略》和《难经》等经典书籍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书籍总结了大量经典方剂和临床诊疗经验,使得中医临床工作者能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依据古籍中提供的方剂和治疗方案进行有效治疗。此外,丛书中的每一册都涵盖了当时的最新医疗技术与治疗方法,为当代中医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不仅是一套学术体系,它更是中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这105册古籍经典的整理和出版,不仅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最初的《黄帝内经》到明清时期的《本草纲目》等,这些经典著作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人体、自然、疾病等的独特理解与认知。

通过《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我们能够看到中医学的历史脉络。从先秦到明清,中医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体系,它还融合了中国哲学、天文学、地理学、阴阳五行学说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化,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其内容和理论也得到了多次补充和完善。因此,《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集,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此外,这套丛书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编辑,极大地保护了和传承了这些经典著作,使得古代中医的智慧能够跨越时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特别是对于外界了解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这一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自信,也增强了世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同。

4、《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对中医文化传播的作用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全105册的出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资料,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播。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在国内的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为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该丛书的出版,世界各国的学者与医学爱好者有机会接触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医古籍,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随着全球对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兴趣的日益增加,中医的文化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载体,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中医学的途径。丛书中的经典内容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使得世界各地的医学专业人士能够更方便地学习和研究中医。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医的独特优势,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

此外,《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对于中医药的科研、教育以及医学治疗方面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医学机构开始注重中医与西医结合的研究,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医学治疗方案。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提供的理论支持与文化基础,其推动了中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结:

通过对《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全105册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丛书在中医学术领域、临床实践、历史文化和中医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为现代中医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南,还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这些经典的中医古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的医疗实践中,推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载体,对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的出版与传播,不仅让现代人有机会接触到最权威、最系统的中医经典,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机会。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19日 上午5:51
下一篇 2024年11月19日 上午5:53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