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国务院1995年12月正式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也是被列为国家“九五”、“十五”图书出版规划的重点工程。历经14年,集全国各行业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于2009年4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全书总卷数为32卷,其中正文30卷,索引、附录2卷,共选收条目约6万条,插图3万幅,地图约1000幅,总篇幅约6000万字,采用文图混排,全彩精装印制,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该书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是中国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阎晓宏在讲话中指出,一套高质量、高标准的百科全书是衡量一个国家出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是出版界为新中国成立60 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体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是向世界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科学的中国、一个发展的中国、一个文明的中国。阎晓宏强调,《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发行,关系到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精品力作的传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抓住国家近期出台的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抓住组织实施的全民阅读工程的良好时机做好这一工作。
徐惟诚认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全人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的、全面的总汇。二是以中国人的视野来编写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三是由中国最着名、最有学术水平、最合适的专家编写而成。四是尽力做到了通俗实用,由第一版的1.3亿字压缩到第二版的6000万字,条目仍然是6万条,解释更加通俗易懂。
聂震宁表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要通过出版发行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这样的标志性重大出版工程,来发挥行业旗舰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市场上的引领导向作用,提升自身在发展中的品牌和规模。他说,集团公司班子和党组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和发行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列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愿与全国各有关发行、销售单位一起继续探索、创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营销模式和销售方式。 会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介绍了该书的编撰和出版情况。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郭义强表示,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报道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宣传工作推向高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王俊国主持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还向来自全国各地发行单位的代表介绍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宣传及营销方案,并共同讨论了区域代理等方案。
内容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其第一版从1978年开始编撰,历时15年,包含66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于 1993年全部出齐。其第二版于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是我国“九五”、“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它是在重新制定编纂体例、条目框架的基础上,重新撰写大量条目、替换更新过时条目、删除减少过细条目、归类合并重复条目、修订保留稳定条目、按汉字全音序编列出版的我国第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以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涵盖80余个学科和知识门类,共32卷,其中正文30卷、索引和附录2卷,共包括 60000个条目,30000幅配图,1000幅地图,总计约6000万字。它将尽可能充分反映全世界尤其是我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最高成就;客观介绍全人类的文化、知识、学说和见解;全力实现专业、艰涩、生僻知识的普及性、生动性、浅显性描述等特点。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内容全面更新,充分吸纳了当今世界各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最新成果,并采用大、中、小条目相结合,以中、小条目为主的条目设置原则,中小条目占70%,人文、社会科学条目比重略大于自然、工程技术科学。同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实现编排方式国际化,与世界主要百科全书接轨。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全32卷册,是一部极具权威性和广泛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中国各个领域的知识。自1986年首次出版以来,该百科全书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第二版的出版,不仅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深入的修改和完善,还增加了大量的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反映中国和世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学术价值、内容结构、编辑和出版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四个方面,详细分析这部巨著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不仅仅是一部知识工具书,它的学术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学科涵盖面和深刻的学术体系构建。全书覆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几乎涉及了所有重要的学术领域。因此,无论是学术研究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资源。
此外,第二版对许多学术领域进行了更新和拓展,增加了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和新学科的内容。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加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学等新兴学科的条目;在社会科学领域,加入了关于社会发展、现代化、全球化等热点话题的详细讨论。这些内容的更新,使得该百科全书不仅能反映中国的传统学术体系,还能展现现代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术的动态性。
另一方面,第二版的《中华大百科全书》还保持了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尊重,保留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经典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解释和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能在同一框架下有机融合。这种结构上的平衡,使得该书不仅具有学术的深度,也具备了时代的广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内容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以确保条目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条理性。全书共分为多个大类,如人类社会、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这种分类不仅使得书籍内容更加清晰易懂,也方便了读者的查找和使用。
编辑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编写团队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化部门,具有极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性。每一个条目的编写和修改都经过了多次的审核和校对,以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编写过程中,编辑们不仅注重原始资料的准确性,还力求内容表达的简洁和通俗,以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够理解。
此外,第二版在内容编辑上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例如,在涉及到图表、照片和插图时,采用了彩色印刷技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知识。同时,书中还加入了大量的索引和附录,方便读者进行检索和引用,这使得《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是一部读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工具。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过程堪称一项宏大的工程。作为一部跨越多个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百科全书,它的编辑和出版工作需要协调众多专家学者、编辑人员和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在编辑过程中,专家团队对每一篇条目进行了严格审核,确保其内容的学术性和准确性。
出版过程方面,第二版的出版涉及到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同步发行。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出版效果,出版方采用了先进的排版和印刷技术,确保了整部百科全书的精美和耐用。每一卷的内容都经过了精心的排版设计,插图、表格、文字排版等方面都力求完美,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二版还推出了电子版和数字化版本。这使得《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能够通过纸质书籍的形式流通,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更多读者提供便捷的访问方式。电子版的加入,使得全书内容的检索更加高效,读者可以轻松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毫无疑问对中国的学术界、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使得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查阅这部百科全书,获得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特别是在跨学科的研究中,学者们能够借助该书获得多维度的视角,推动了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其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对于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国民素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普通人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借助百科全书了解世界和社会,拓宽眼界。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学术水平。
最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不仅为中国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也帮助世界了解中国。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外国读者通过这部百科全书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以及现代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结: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作为中国百科全书的旗舰作品,凝聚了无数学者的心血,展现了中国学术界的深厚底蕴。它不仅是一部知识的宝库,也是一部体现时代发展的文化工程。通过它,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中国以及世界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知识成就,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不仅成功地传承了经典的百科全书格式,还在内容更新和出版方式上做出了创新。这使得它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无论是学术界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百科全书中获益,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