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省吾着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

于省吾着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
Quantity

  • 于省吾着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

    《于省吾着作集》PDF电子书全10册,由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

    于省吾先生治学严谨周密,在中国古文字、古器物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甲骨文、金文考释方面,贡献极大;同时,运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及出土文物数据,对先秦典籍进行校订和诠释,为研究古代典籍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新证派”的代表人物。于省吾先生生前出版了十三部专着,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为满足学术界研究的需要,承蒙先生家人慨允,将先生的着作无偿授权我局以着作集的形式整体推出。在此,谨向先生的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吉林大学图书馆为我局提供了部分底本,谨致谢忱。

    于省吾先生在语言文字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文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与考释和古代典籍的考证两方面。他对古文字的考释,一向以考文释义精审周密而着称。他坚信,古文字是客观的存在,它们的形、音、义是可识、可读、可寻的,只要方法得当,经过深入钻研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多数古文字还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通过对古文字的考释、研究,他撰写了《双剑誃殷契骈枝》《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双剑誃吉金文选》《双剑誃吉金图录》《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商周金文录遗》(科学出版社,1957年)等着作。

    于省吾教授(1896——1984)  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泽螺居士、夙兴叟,辽宁海城人。1896年12月23日生,1919年毕业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30、40年代曾在辅仁、燕京、北京等大学讲授古文字学。1955年起任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改名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1984于省吾教授年7月17日在长春逝世。

    《于省吾着作集》书目:

    于省吾着作集  甲骨文字释林

    于省吾着作集  双剑誃诸子新证 (上册)

    于省吾着作集  双剑誃诸子新证 (下册)

    于省吾着作集  商周金文录遗

    于省吾着作集  双剑誃吉金图录

    于省吾着作集  双剑誃吉金文选

    于省吾着作集  双剑誃古器物图录 于省吾着作集  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居楚辞新证

    于省吾着作集  双剑誃尚书新证 双剑誃诗经新证 双剑誃易经新证

    于省吾着作集  双剑誃殷契骈枝 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 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

    《于省吾着作集》出版说明:

    于省吾先生(1896——1984),我国着名的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训诂学家。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泽螺居士、夙兴叟,辽宁海城人。1919年毕业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早年肆力于“桐城派”古文,有《未兆庐文钞》行世。1931年移居北京,从事古器物和古文字研究,先后任教于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讲授古文字学和古器物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1955年起任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于省吾先生治学严谨周密,在中国古文字、古器物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甲骨文、金文考释方面,贡献极大;同时,运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及出土文物资料,对先秦典籍进行校订和诠释,为研究古代典籍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新证派”的代表人物。于省吾先生生前出版了13部专着,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为满足学术界研究的需要,承蒙先生家人慨允,将先生的着作无偿授权我局以着作集的形式整体推出。在此,谨向先生的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吉林大学图书馆为我局提供了部分底本,谨致谢忱。自1932年《双剑誃吉金文选》的出版至1982年《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居楚辞新证》的出版,前后历时50年。考虑到原各书形式不同,体例有别,标点各异,本次结集出版,均据初版本制版,以存原貌。近百篇学术论文,则将汇编成《泽螺居学术论文集》,后续出版。

    有一家书店,如果超过一周没去,心底就会慌张起来,生怕错过什么好书,那样的话,与读书人交谈,自己难免有落后之感。一周夜班之后,周一给人一种重见光明之感。上午陪女儿玩游戏,下午一觉醒来,再也按捺不住了,乘公交1路直奔厦大。到了晓风书屋,真像回到自家的书房。往最醒目的新书展示台一看,一个熟悉的名字让我的血一下子涌到脸上。一排十本,作者均为“于省吾”,这不是我的祖师爷吗?中华书局编辑部在十卷本的《于省吾着作集》

    我在十卷本前慢慢蹲下,小心翼翼地一本一本翻阅着:《双剑誃吉金文选》、《双剑誃吉金图录》、《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双剑誃殷契骈枝 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 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双剑誃尚书新证 双剑誃诗经新证 双剑誃易经新证》、 《双剑誃诸子新证》(上、下)、《商周金文录遗》、《甲骨文字释林》和《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居楚辞新证》。这些书的单行本,我过去在古籍所的资料室都翻过,特别是其中的《甲骨文字释林》,更是花了不少时间精读。《着作集》与单行本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每一卷的卷首都增加了三四幅照片,其中包括于省吾先生不同阶段的单人照及与各个时期学生的合影,还有几张先生与家人的合影。于省吾先生的照片,过去我只在吴老师家的墙上看到过,当时渴想看到于省吾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但没有勇气向吴老师开口。这下子好了,我在《着作集》里可以全面地领略于省吾先生的风采。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是有人为于省吾先生写一本传记,出版时配发更多的照片,那该多好啊。于省吾先生与各个时期的学生的合影让我百感交集,这些“学生”都是我的老师啊,林澐师、姚孝遂师、汤余惠师、何琳仪师、吴振武师,还有一些未曾谋面的老师,黄锡全师和曹锦炎师,过去的时光一一重现,我被一种浓郁的怀旧感笼罩着,甜美而忧伤。这些意气风发的“学生”没有辜负于省吾先生的厚望,一个个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自成一家。令人心痛的是,因为在研究中投入过多精力,几位老师身体透支,先后离开了我们,他们是姚孝遂师、汤余惠师和何琳仪师。总有一天,我会回长春看看的,然而,有些人我永远也见不到了。我选购了《甲骨文字释林》(2009年4月,定价:140元),永葆对求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于省吾在古文字学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考释上。他在40年代自印了三本考释甲骨文的专着,50年代以后又在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考释甲骨文的文章。后来他对已发表的甲骨文考释加以删订,加上未发表的甲骨文考释,编成《甲骨文字释林》,由中华书局在1979年出版。于省吾在从事古文字研究的初期,撰有《双剑誃吉金文选》(1933)。后来陆续发表了不少研究金文的文章。他在晚年准备把已发表和未发表的金文考释编成《吉金文字释林》,可惜没有完成就去世了。于省吾还曾致力于古器物和古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先后编着了《双剑誃吉金图录》(1934)、《双剑誃古器物图录》(1940)和《商周金文录遗》(1957)等资料书。

    于省吾在诠释先秦古籍方面也有不少成绩,主要着作有《双剑誃尚书新证》(1934)、《双剑誃易经新证》(1936)、《论语新证》(1941)、《双剑誃诸子新证》(1940,新版1962)、《泽螺居诗经新证》(1982)等书。他认为研究先秦古籍应充分利用地下发现的新资料,常常根据甲骨文、金文等订正诠释先秦古籍的文字,所以他研究先秦古籍的着作都以“新证”为名。

     50年代以后,于省吾还发表了一些根据甲骨文、金文等资料研究上古社会、历史的论文;在考释古文字的时候,也努力利用关于上古社会、历史和民族学等方面的知识去解释文字的形义。《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于省吾”条,裘锡圭撰写,略有删节。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详细探讨《于省吾著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分析其在学术、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于省吾作为近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其著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于省吾著作集》将其各类作品进行集中呈现,是研究于省吾思想和中国现代文化史的重要资料。本篇文章将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分析该套著作的历史背景与出版意义,然后讨论其内容体系和学术贡献,接着探讨其在现代文化与思想中的影响,最后分析该套著作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播价值。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全面评估《于省吾著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1、出版背景与历史意义

《于省吾著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作为一项重要的出版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于省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文化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贡献,至今依然对许多人有着极大的影响。此套著作集的出版,是对于省吾个人学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对其思想体系的全面呈现。这一出版项目的完成,不仅填补了学术界对于省吾作品的整理空白,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该套著作集的出版时间正值2009年,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促进。在这一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传统纸质书籍与数字化出版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以高清的形式出版,不仅保证了于省吾作品的文字质量,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知识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的出版工作,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全球华人文化传递的一个积极贡献。

除此之外,出版该套著作集的出版社,也是基于对中国文化和学术价值的深刻认同,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思想文化。这些出版物通过系统整理和高清数字化的形式,能够让更多的学者和读者接触到于省吾的学术成果,有助于对其思想的更深层次理解。

2、内容体系与学术贡献

《于省吾著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的内容体系非常庞大而严密。该著作集包含了于省吾在其学术生涯中所涉及的各类研究领域,包括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方向。作为一名多面手学者,他不仅在各学科之间搭建了知识的桥梁,而且在思想体系的构建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度。

从学术贡献来看,于省吾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尤为突出。他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哲学的双重视角,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比如,他在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提出了一种兼容并蓄的观点,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并不必然受到摧毁,而是可以与现代性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成为后续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

此外,于省吾在历史学领域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的历史学研究方法灵活多样,不仅注重宏观历史的探讨,也注重微观历史的挖掘和分析。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他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入思考。这些成果,特别是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反思,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

3、现代思想与文化的影响

于省吾的学术思想不仅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关于中国现代化、文化自信、社会转型等问题的理论,至今仍为人们所探讨和应用。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于省吾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位置和角色的独特视角。

在现代中国社会,于省吾的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的文化自信理论在今天的中国文化复兴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传统的独立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强调,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传统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焕发新的活力,这一思想对中国当前的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外,于省吾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也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他所提倡的“文化先行”理念,尤其是在推动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变革中保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的理论框架为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能够在现实政策制定中得到应用。

4、数字化时代的传播价值

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于省吾的《著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通过高清数字化形式的发布,使得传统纸质作品得以更加广泛和高效的传播。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出版不仅解决了传统出版物的保存和流通问题,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将这些学术成果广泛传播。

数字化的版本让学者、学生乃至普通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于省吾的各类著作,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研究。这种传播方式有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对于海外华人和学术研究者来说,数字化版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使得这些经典著作更加容易被保存和传承,为后代学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源。

此外,数字化形式的《于省吾著作集》也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工具。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数字化工具,迅速定位于省吾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研究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术资源的利用率。数字化的传播不仅限于纸质书籍,还能够借助多媒体、网络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其影响力。

总结:

《于省吾著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是对于省吾学术思想和文化贡献的一次全面总结与呈现。这一套书籍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源,也为当代文化建设与社会变革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通过这一套著作的数字化传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于省吾的学术思想,并借此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创新。

总的来说,《于省吾著作集 全10册 2009 高清》无论在学术价值、历史意义还是文化传播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部学术巨作,更是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无论是对研究者,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套书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19日 上午7:46
下一篇 2024年11月19日 上午7: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