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丛书》简介
近代文学亦称晚清文学,共80年(1840-1919)。其间经历了清代极其腐朽孱弱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和清覆灭后极其黑暗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是在这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中国近代文学,作为历史的“中介物”,重大的转折点,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终结,同时又是现、当代文学的胚胎与先声,一向被视为“五四”新文学之父。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至今对这一大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还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有鉴于此,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来在国内率先推出《中国近代文学丛书》,有选择地出版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大家诗文别集,为广大读者尤其是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原始、可靠、完整、周全的版本。本丛书第一辑今年初已刊行,共六种:即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樊增祥《樊樊山诗集》、范当世《范伯子诗文集》、易顺鼎《琴志楼诗集》、杨圻《江山万里楼诗词钞》及郑孝胥《海藏楼诗集》。丛书之标校整理者均为近代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版本讲究,标校精审,而且沙里拣金,不遗余力地辑有逸诗佚文和大量相关的序跋及评论资料,并附有相关年谱简编文字,是研究近代文学与近代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中国近代文学丛书》第二辑也即将付梓,计有:陈宝琛《沧趣楼诗集》、宝廷《偶斋诗草》、李慈铭《越缦堂诗集》、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江湜《伏敔堂诗录》及曾广钧《环天室诗集》等。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书目: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越缦堂诗文集 上_13172353.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越缦堂诗文集 中_13172354.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越缦堂诗文集 下_13172355.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散原精舍诗文集 增订本 上_13679116.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散原精舍诗文集 增订本 中_13679117.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散原精舍诗文集 增订本 下_13679118.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琴志楼诗集 1_13467466.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琴志楼诗集 2_13467465.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琴志楼诗集 3_13467464.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琴志楼诗集 4_13467463.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吕碧城集 上_13896814.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吕碧城集 下_13896813.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海藏楼诗集 增订本 上_13520489.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海藏楼诗集 增订本 下_13520488.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范伯子诗文集 修订本 下.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范伯子诗文集 修订本 上.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东洲草堂诗集 上.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东洲草堂诗集 下_13452777.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沧趣楼诗文集 下_13683223.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沧趣楼诗文集 上_13683222.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柏枧山房诗文集 上_13284561.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柏枧山房诗文集 下.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张裕钊诗文集_13383111.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张謇诗集 _13739774.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叶衍兰集_13847215.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翁同苏诗集_13172280.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秋蟪吟馆诗钞_13172348.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偶斋诗草_13345928.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觚庵诗存_13416448.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伏敔堂诗录_13372952.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曾国藩诗文集_13468929.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苍虬阁诗集_13164563.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天放楼诗文集 (上中下册).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思伯子堂诗文集_12285561.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江山万里楼诗词钞_11216978.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樊樊山诗集(全三册).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张之洞诗文集 增订本 下_1389680.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张之洞诗文集 增订本 上_138968.pdf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序言:
丛书是一种汇集各种同类性质或不同类性质以及多种性质的重要着作而辑印聚集在一编的大部头书。正式启用“丛书”这一名称,盛于明清两代。在此以前,虽有丛书性质而并不称为丛书的,如宋人所辑的《百川学海》等,还不算在内。丛书从正式启用此名到发展,越来越多,有以时代为范围的,如《汉魏丛书》、《唐宋丛书》;有以辑佚书为范围的,如《汉学堂丛书》;有以史学方志考订研究为专题的,如《广雅书局丛书》、《史学丛书》之类;有仿刻或翻刻以至影印宋元古籍版本为宗旨的,如《士礼居丛书》、《古逸丛书》、《续古逸丛书》之类;有以校勘古籍为宗旨的,如《抱经堂丛书》、《经训堂丛书》、《岱南阁丛书》之类,这都是汇辑多家着作于一编者。此外,又有刊一人独撰着作的,如清王初桐《古香堂丛书》、张云璈《云影阁丛书》、焦循《焦氏丛书》、朱骏声《朱氏丛书》、丁晏《颐志斋丛书》、胡薇元《玉津阁丛书甲集》、况周仪《蕙风丛书》、易顺鼎《琴志楼丛书》、吴之英《寿栎庐丛书》、曹元忠《笺经室丛书》、章炳麟《章氏丛书》等,偻指不可尽。现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负责编辑的《中国近代文学丛书》,便是属于《汉魏丛书》、《唐宋丛书》等以时代为范畴的一种大型丛书。丛书而以“近代文学”为帜,从名称上看便知为近代,而现代、当代不在内。近代的范围,现在学术界公认为始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迄于“五四”新文学改革运动以前。但这一阶段的文学家,有生略早于一八四〇年,死或更在“五四”以后较长一段时间,而其人主要的文学成就或成名,则在此时期内的,一般也认为应包括在内,当然也包括了“同光体”、强邨词派、“南社”等流派。它不是简单地类同于《近代文学大系》那类“大系”式的分类选熬(当然,可以包括有价值的选本在内),而是近代各种旧体文学专着的精华,或已刊而流传不广,现多已绝版者,或至今未刊者,或所刊不全者(如近代着名文学家黄人的《石陶梨烟室诗词》,闻近有人从全国的期刊、各地的图书馆、藏书室等处,收集不少已刊的黄人集子以外的东西),一种一种地校刊或影印问世。近代文学介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其在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自是无须赘言,至于近代旧体文学的样式,到今天还有不少爱好而能写作很高明的人,便可证明它的生命力依然存在,如新文学的巨擘俞平伯、沈尹默诸先生晚年都不写新体白话诗而改写古体诗词便可为证,骈文、散曲等,专门名家也很多。这里,不是在讨论新旧文学高低的较量,所以不多饶舌,只是阐说一下“丛书”而名“近代文学”的简略内涵。由于编者的学力视野有限制,这部丛书,无疑会存在取舍、标点等方面的不足,统待读者指正。二〇〇二年三月三日九五叟钱仲联书于苏州大学 在清末民初的诗坛上,易顺鼎可称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论者以“天杀星黑旋风李逵”喻之。本书收易诗达40种,编年排比,是目前堪称为完备的全新整理本。 樊增祥(1846~1931),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不乏其一席之地。本书集以樊山诗集流传最早的版本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恩施樊氏渭南县署刻本为工作底本。 杨圻,字云史,近代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其诗惊才绝艳,出人温、李家数,清雄典雅,直逼唐人。由于他亲历目击近代许多重大事件,诗中对此均有反映,复有“诗史”之誉。本书以1926年刊行之《江山万里楼诗钞》为底本,详加校点,另收续作佚诗及全部词作,并附有传记年表等。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为清末年间着名诗人、古文家。其诗多抒发维新失败后的愤激之情以及对家国、民生的忧患感伤与对旧王朝的依恋。风格沉郁,骨干瘦硬,造语生新,句法精妙,是光宣诗坛上的领袖人物。其古文也甚有时誉,墓志铭多涉及收坛、文坛显要,为今人研究资料。郑孝胥为一代奸雄,曾任伪满洲国之“国务总理”,且先后兼任“军政部总长”和“文教部总长”,沦为臭名昭着的民族罪人。但他同时又是近代诗坛的臣子,与陈三立、沈曾植鼎足而三,同是近代诗歌着名流派“同光体”中的领军与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范当世(1854-1905),初名铸,字无错,号肯堂伯子。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早年与弟钟、镗齐名,号“通州之范”。曾九试秋闱而来售,35岁后遂绝意科举。一世布衣,漂泊南北,贫病交加,吟咏不废。曾任亘隶总督李鸿章西席;晚年任江宁三江市师范学堂总教席,终以肺疾而故。本书收录了曾国藩的《咏史五首》、《里胥》、《寄弟三首》、《国士桥》、《寄弟》等作品。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世居宣城柏枧山,因以名集。梅曾亮十八岁时见姚鼐于钟山书院,二年后正式拜姚为师,得受桐城义法之学,为姚氏四大弟子之一,乃近代着名散文大家。梅氏为文主张“通时合变”,推崇艺术真实,是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他的创作,文风质朴畅达,颇具“自得之趣”,不刻意求工却无所不工。所作论说文层递层进,深刻透彻;大量的叙述文章清简真挚,生动传神,不少篇章还深深寄寓了其爱憎情感及经世致用的思想,而诸如《游小盘谷记》之类的记游之伯,每每移步换景,笔致摇曳,风云满纸,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其文章相比,其诗名虽弱,却质直浑朴,往来清气,用事无痕。梅氏全部作品现存三十一卷,有稿本、咸丰本、光绪本及全本、选本之别。本书即以近代着名藏书家、山东海源阁主杨以增咸丰六年(1856)刻本(底本即梅氏手订本)为底本,参校了梅氏手写稿本及吴汝纶点勘之《梅伯言集》等不下十余种版本,是梅集问世150年来最称完善的本子,书末还附录了民国年间吴常焘所编《梅郎中年谱》及相关传记、序跋和评论、交游诗文资料,是研究桐城派及近代诗文仰取俯拾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爱新觉罗·宝廷,字仲献,号竹坡,晚年自号偶斋。他的一生颇负传奇色彩。出身华贵却不贪恋权位,贫病交迫却耽诗好酒,言行不拘世俗,常常出人意表。宝廷一生作诗二千余首,各体均工,尤擅长五七言长篇歌行,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如《西山纪游行》诗长达2900余字,堪称古今诗坛巨制。宝廷亦由此赢得满族第一诗人之美誉,在近代诗坛上有很高的地位。我社首次全面整理出版宝廷的诗集,不仅可以促进近代文学的研究,而且诗中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丰富史料,亦对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不无积极的参考价值。 何绍其是清代道咸年间着名的诗人兼书法家,一生作诗2000余首,是宋诗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生平好游名山大川,注重民间疾苦,关心社会现实,尤喜书画金石艺术,同时强调为诗胸中要有学问,间以考证为诗,故所作多之方面的内容。在艺术上,他的诗撷取汉魏古诗,唐杜甫、韩愈,宋苏轼、黄庭坚及民歌的精华,集句法、语法和诗歌体式之大成,而尤有苏、黄诗风,自具面目。本书以同治六年长沙家刻本为底本,校以稿本及其他刻本,并加入相关的资料作为附录,是研究何绍基诗歌及书画艺术、研究晚清宋诗派运动的必备之书。 沧趣楼诗文集陈宝琛(1848-1935)为晚清着名政治历史人物,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等被誉为“清流党”,敢言直谏,立朝清正,名震天下,为清末鱼烂之局中少见的封建官吏之一。光绪年间赋闲归里,兴办教育,筹建铁路,对我国教育与实业发展多有贡献。官任溥仪师傅后,虽惓惓亡清,每存复辟之望,但拒投伪满任职,胸怀大义,终保晚节。与此同时,陈宝琛又是近代卓有声名的诗人,是闽派诗人中的一员健将,所作深醇简远,神理自超,幽峭绵远,趣味隽永,尤其是《落花》、《感春》诸作,吐属凄婉,感慨沉深,传诵一时。同时代的梁鼎芬论其诗云:“古奥不减樊增祥而无其香软,典雅胜于易顺鼎而无其滑稽。”已故钱仲联先生则赞誉说:“太夷、石遗诸家,皆不能驾其上。”而根据他的夫子自道,其诗“得力处实在陆务观”,唯宋骨唐面,因学养阅历关系,火色均泯,刚气内敛,柔婉中却饶苍劲,令人读之别有滋味。此外,陈宝琛虽以诗名世,其词、散文、骈文及制艺文之创作,均取得不俗的成就。本书收辑他的全部着作《沧趣楼诗集》、《听水词》、《沧趣楼文存》、《沧趣楼律赋》及《沧趣楼制艺》,不仅搜辑遗文佚作,予以标校整理,而且沙中拣金,收录许多有关的传记、序跋和诗文评论资料,并于书末附录有其婿张允侨所作《闽县陈公宝琛年谱》及作为一代名臣的陈宝琛《奏议》文两卷共96篇,是近代文史爱好者、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为近代诗坛着名作家张际亮之诗文别集标点稿。张际亮性伉直,负狂名,功名无望后遍游名山大川,所为诗天才奇逸,感时记事,沉郁雄宕。为姚莹生社交,磊落有奇气。此书为其下世后160余年来第一个经今人标校整理的可靠周全版本,书末附有相关的传记、序跋、年谱及其诗文评论资料。 近代着名作家张裕钊文章汇集,加标点和校勘。 金天羽先生是近代着名学者,在诗、文、小说上均的很高的造诣,尤以诗成就最大,“高据于所处时代古典诗歌之顶峰”(钱仲联语),其诗极尽用旧形式写新内容之能事,全面反映了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数十年间的历史风貌,大量的歌唱祖国壮丽河山之作,雄伟奇谲,千变万化,多有前人诗中所未有之境界。本书汇集了金天羽一生创作的诗、词、散文作品,精心点校,是研究金天羽生平和文学成果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可供治近代史工作者参考。 江湜是近代着名的诗人,半生困顿,为稻粱谋,奔走燕、齐、闽、浙之间。其诗以情为主,意欲独立门户,不肯步人后尘。所作不假雕饰,纯用白描,骨肉朋友之怀,死生离别之感,发为危苦之言,有不能自已者,在近代诗中别开生面。本书据原刻本整理,并从大量文献中辑补佚作,精心校点,洵为江诗最完备之本。书后附有年谱及参考资料,可供文史工作者研究参考。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为清末年间着名诗人、古文家。其诗多抒发维新失败后的愤激之情以及对家国、民生的忧患感伤与对旧王朝的依恋。风格沉郁,骨干瘦硬,造语生新,句法精妙,是光宣诗坛上的领袖人物。其古文也甚有时誉,墓志铭多涉及收坛、文坛显要,为今人研究资料。 在祖唐祧宋尤其是宋诗一度占主导地位的晚清诗坛,除了张之洞以外,俞明震可算是唐宋兼取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终其一生,爱国开明,诗歌创作成就突出,无愧得江山之助。然其所作留存无多,一共只四卷数百首。唯中精品,且由于俞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上着名历史人物诸如曾国藩、陈之立、蒋经国等的特殊关系,本书的历史文献价值早已突破了文学与文学史的界限。本本由苏州大学近代文学专家马亚中教授标校整理,除充分利用归期刊对原诗进行标点出校外,标校者还河里拣笔,附录了大量相关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上海图书馆所藏有关俞明震履历的光绪戊子科《顺天分试朱卷》材料及浙江和绍兴图书馆所藏有关着者家世的《俞氏宗谱》材料等。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着名历史人物。他不仅晚清重臣,洋务派的领袖,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理论的代表与积极实施者,曾为近代教育事业与民族工业包括军事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他还以独具面貌的诗歌创作成就成为一个重要诗歌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文大家之一。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抱冰、无竟居士。室外名广雅堂、抱冰堂。因占籍直隶(今河北)南皮,世或称之为张南皮。同二年(1863)进士,授翰村院编修。一生数为封疆大吏,累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七。卒谥文襄。着有《张文襄公全集》。本书以文华斋原刊《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精校以袁昶《广雅碎金》、龙凤镳《广雅堂诗集》及陈氏问心斋《广雅堂骈体文笺注》等多种版本,并附录有关张氏之传记、序跋、诗文评论及年谱简编等丰富材料,是阅读和研究张氏诗文及近代文学的宝贵资料。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共38册 2012 高清”这一系列图书。首先,从该丛书的出版背景和历史意义出发,阐述其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接着,从丛书的内容构成、编辑理念、书籍质量以及对现代读者的价值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最后将总结这套丛书的学术意义和文化影响,强调其在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共38册 2012 高清”是一部由多位学者和专家共同编辑、汇集了中国近现代重要文学作品的丛书。该丛书不仅仅是对文学经典的重新编排,它更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呈现。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过程中,这一丛书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将多个重要的文学作品重新编纂出版,更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途径。
从历史意义上看,丛书所收录的作品大多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涉及从晚清到民国初期的多个历史阶段。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社会变革、文化碰撞以及思想启蒙的过程。例如,鲁迅的《呐喊》、老舍的《茶馆》等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见证。因此,这部丛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外,这一丛书的出版还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2012年,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和高清技术的应用,图书的出版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丛书通过高清修复技术,为读者提供了高质量的纸质版本。这一做法不仅保障了经典作品的保存,也为爱好文学的读者提供了更加清晰和真实的阅读体验。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共38册 2012 高清》涵盖了中国近代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这38册书籍涉及多位杰出的作家及其代表作,跨越了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文学发展阶段。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在文化层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封建到现代的转型过程。
丛书中的每本书籍都有详细的前言和后记,对作品的背景、创作历程以及思想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例如,在鲁迅的《呐喊》一书中,编辑通过引言为读者提供了该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鲁迅的创作动机以及其思想的演变。这些附带的学术解读,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也使丛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外,丛书的内容安排十分注重文学流派的多样性与文学风格的对比。除了鲁迅、老舍等现代文学巨匠的作品外,丛书还收录了不少民国时期的重要作家的作品,如巴金、茅盾等,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多元化面貌。每一部作品都能反映出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潮,堪称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的宝贵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共38册 2012 高清》的编辑理念体现了学术界对于文学作品的尊重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编辑团队在选书时秉持的原则是“历史性、代表性与学术性”并重。每本书籍的编排都经过了仔细的筛选与审核,确保所收录的作品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流派。
从学术角度来看,丛书的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单纯收录,更是对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推动。每部作品都有详细的注释和学术研究资料,帮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些学术研究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思想内涵等,使得丛书不仅仅是作品的再版,更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深度剖析。
值得一提的是,丛书的编辑理念还特别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逐渐被忽视或遗忘。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复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现。通过这一丛书的普及,更多的读者能够重新认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辉煌与魅力。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共38册 2012 高清》在图书的高清修复和印刷质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确保读者在阅读时的良好体验,编辑团队在每本书籍的印刷和装帧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高清扫描技术,最大限度地恢复了书籍的原貌,确保每一页纸的文字和图片都清晰可见。
高清修复技术的应用,使得这套丛书的纸质版具有了极高的收藏价值。许多古籍和手稿,由于年久失修,难以再现其原始的视觉效果。通过高清修复,丛书将这些原始的、稀有的文献作品完美呈现出来,使得这些作品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真实的阅读体验。
此外,丛书在排版、装帧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精美的封面设计和高质量的纸张,进一步提升了书籍的整体质量。这不仅使得丛书在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也使得其在普通读者中成为了一本值得收藏的精品。通过这种高标准的制作工艺,丛书在艺术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文学丛书 共38册 2012 高清》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和阅读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通过精心的内容编排和高清修复技术,既恢复了经典作品的原貌,又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清晰、易读的阅读体验。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国近代文学遗产的珍视,也是对文学传承与文化普及的有力推动。
通过这一丛书,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近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思想激荡。它将中国文学的辉煌历史呈现给今天的读者,为未来的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